第385章 女子学堂,初见成效

活字印刷术的成功,让青石学院的教材,不再是稀缺之物。

每一个入院的学子,都能领到一套崭新的、散发着油墨清香的课本。

学院里的学习风气,也因此变得更加浓厚。

而在青石学院那充满了阳刚之气的格物、营造、金石等专科之外。

一处专门为女孩子们开设的学堂,也正悄然绽放着别样的光彩。

这便是由花儿和丫丫姐妹俩,分别主持的“纺织科”与“医药科”。

在宽敞明亮的“锦绣堂”里。

十几个女孩,正聚精会神地,进行着她们的功课。

年幼一些的,在练习如何将棉花和麻线,纺得更细、更均匀。

年长一些的,则坐在织机前,学习着如何操控那复杂的提花机械,织出简单的纹样。

而最核心的几个、最有天赋的女孩,则围在花儿的身边。

学习着如何调配不同颜色的染料,如何设计全新的花样。

整个工坊里,没有男孩子们打铁时的喧嚣,也没有他们锯木时的烟尘。

只有织机清脆的“沙沙”声,和女孩们偶尔因一个新奇配色而发出的、压低了声音的惊喜欢呼。

充满了安静、细致而又富有创造力的氛围。

另一边的药圃里。

丫丫则带着另一群女孩,辨认着各种草药的形状和气味。

“大家看,这个是柴胡,它的根可以入药,主治风热感冒。”

“而旁边这个,长得很像,但叶子边缘的锯齿更细,叫毒芹,是万万不可入口的剧毒之物。”

她将两种植物的细微差别,仔仔细*地讲给女孩们听。

女孩们听得是异常认真,不时地用新发的纸笔,将这些知识记录下来。

她们在这里学的,不仅仅是安身立命的手艺。

更是观察世界、创造美好的能力。

然而,在当时的世人眼中,女子学堂,终究还是“小道”。

直到一件事情的发生,才让所有人,都对这些女孩们,刮目相看。

这日,“青石商会”的一位理事,在府城做绸缎生意的孙掌柜,火急火燎地赶到了青石村。

他一见到张大山,便是一脸的苦相。

“张会长,您可得帮帮我啊。”

“俺前不久,花了大价钱,从一个西域商人手里,买回来一批极其罕见的、据说是能染出‘天青色’的染料。”

“可俺们家染坊的师傅们,试了十几次,都染不出那个颜色。”

“染出来的布,不是发灰,就是发黑,颜色还挂不住,一洗就掉。”

“这几百两银子的本钱,怕是就要打水漂了。”

“现在整个府城的染坊师傅,都说俺是被人给骗了。”

张大山听完,并没有立刻下结论。

他让孙掌柜,将那批所谓的“西域染料”,和染坏的布样,都拿了过来。

他自己看了半天,也确实看不出个所以然。

正当他准备让石头去府城,请个最好的化学师傅来看看时。

一旁来送茶水的花儿,却忽然开口了。

“爹,孙掌柜,能不能……让女儿试试看?”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这个文静秀气的姑娘身上。

孙掌柜的眼中,闪过一丝疑虑。

连府城最好的老师傅都解决不了的难题,这么个年轻的小姑娘,能行吗?

张大山却是笑了。

“好。”

“花儿,你就带着你那些女学生们,一起琢磨琢磨。”

“就当是先生给你们出的一道考题。”

花儿领了命,立刻将那染料和布样,带回了“锦绣堂”。

她没有急着动手。

而是先召集了她最得意的几个女学生,开起了“技术研讨会”。

她们先是将那染料,分成了十几份。

又准备了十几种不同的布料,有麻、有棉、也有她们自家产的丝绸。

“咱们先来试试,这染料,对不同的布料,反应是否一样。”

花儿有条不紊地指挥着。

很快,实验结果就出来了。

这染料,在麻布和棉布上,几乎不着色。

但在丝绸之上,却能染上淡淡的、不均匀的青灰色。

“看来,这染料,只适用于丝绸。”一个女孩得出了结论。

“很好。”花儿点了点头,“那下一步,咱们就来试试,是不是水的问题。”

她们又取来井水、河水、甚至是雨水,分别进行试验。

可染出来的颜色,依旧是那副死气沉沉的灰败模样。

“看来,也不是水的问题。”

女孩们有些气馁了。

花儿却依旧镇定。

她想起了父亲在讲解“格物”之学时,曾经提到过的一个词——“媒染剂”。

他说,有些染料,是不能直接附着在布料上的,必须有一种“媒介”,来帮助它们固色和显色。

“咱们来试试,在染缸里,加入不同的‘媒介’。”

她让学生们,取来了醋、草木灰水(碱性)、食盐、还有从铁匠铺要来的明矾。

她们将这几种不同的“媒介”,分别加入到几个小小的染缸之中。

再将同样大小的丝绸布块,浸入其中。

奇迹,就在此刻发生了。

当那块浸入了加了“醋”的染缸里的丝绸,被取出来时。

所有人都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呼。

只见那块丝绸,不再是之前的灰败。

而是呈现出一种如同雨后初晴的天空般、清澈、纯净、又带着几分忧郁的……绝美的“天青色”。

那颜色,鲜亮而又柔和,仿佛能洗涤人的心灵。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女孩们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激动地拥抱在一起。

当花儿将那块染好的“天青色”丝绸,和那份写得清清楚楚的“染色步骤说明”,呈现在孙掌柜面前时。

这位见多识广的绸缎大亨,彻底惊呆了。

他抚摸着那匹美得不像话的丝绸,听着花儿那条理清晰的讲解,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和由衷的敬佩。

“张会长,我……我算是服了!”

他对着张大山,深深地作了一个揖。

“我跑遍大江南北,请了那么多染坊的老师傅,都看不出个所以然。”

“没想到,竟被您府上的几位姑娘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给解决了。”

“这‘女子学堂’,教出来的,真是经天纬地的真本事啊!”

此事,很快便通过商会,传遍了南阳。

所有人都知道了,青石学院的女子学堂,教的不是寻常的相夫教子。

而是能解决大问题、创造大财富的“实用之学”。

一时间,那些原本只想着把儿子送来求学的商贾们,心思都活络了起来。

他们开始意识到,一个知文识理、又懂一门精深技艺的女儿,对于一个家族来说,或许是一笔更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