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书太便宜,竟也惹得魏征喷?

甚至都到了只要有卖书的店铺,都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

负责维持秩序的东宫卫率士兵嗓子都喊哑了,依旧挡不住汹涌的人潮。

"排队.....都排队!每人限购一套!”

"后面的别挤!书有的是!”

“太子殿下说了,保证供应!"

"给我一套!给我一套!"

"爹!爹!我买到了!买到了!"

买到书的人,如同捧着稀世珍宝,紧紧搂在怀里。

脸上洋溢着狂喜和希望的光芒,挤出人群,迫不及待地找个角落就翻看起来。

那专注的神情,仿佛捧着的不是书,而是通往锦绣前程的金钥匙。

而买不到的人,则伸长脖子,焦急地等待着。

眼神热切地盯着那不断从库房里搬出来的一摞摞新书。

"神书!当真是神书!"

一个刚翻看了几页的年轻学子激动得满脸通红,对着同伴大声道。

"你看这道鸡兔同笼的解法!竟有五种之多!还有图解!比先生讲的清楚百倍!"

"还有这本,把那些拗口的律条拆解得明明白白,还配了案例!这…这简直是作弊啊!"

另一个学子也激动得语无伦次。

巨大的需求,低廉的官方定价,加上东宫和国子监的强力背书。

使得《三年科举两年模拟》这套书,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进了大唐帝国最底层的读书人群体。

它不再仅仅是书籍。

它成了一种现象,一个符号。

一个由太子李承乾亲手点燃,寄托着无数寒门希望的熊熊火炬!

这股燎原之火,不可避免地烧到了朝堂之上。

太极宫,两仪殿。

常朝。

气氛有些微妙。

龙椅上的李世民,目光平静地扫过阶下群臣。

太子李承乾立于文官班首,身姿挺拔,面色沉静。

仿佛京畿掀起的滔天巨浪与他无关。

"陛下...."一位隶属于秘书省,掌管典籍的官员出列。

手持一份奏章,声音带着明显的忧虑。

"臣有本奏!"

"近日长安乃至京畿,因东宫推行所谓《三年科举两年模拟》一书,士林骚动,舆情汹涌!"

"此书定价低廉,仅六百文一套,引得寒门学子趋之若鹜,官学门前日日人满为患,几近失控!"

"长此以往,臣恐…"

他话未说完,一个更加洪亮,更加激动的声音骤然响起,带着痛心疾首的意味:"陛下!老臣亦有本奏!"

众人循声望去。

只见一位身着紫色官袍,面容清癯,须发皆张的老者大步出列。

正是以刚直敢谏闻名朝野的侍中,魏征!

他手持象笏,目光如电,直射向太子李承乾的方向。

声音如同洪钟,震得整个大殿嗡嗡作响:"太子殿下!老臣想要问问,那《三年科举两年模拟》,究竟是何物?!"

"其内容,是否真如坊间所传,尽是投机取巧,专研考题之术?”

"其定价,六百文一套六本,简直荒谬绝伦!"

"此价连纸张雕版之成本尚不足!"

"东宫强行推行,究竟意欲何为?!"

魏征须发皆张,胸膛因激动而起伏。

他的话语如同连珠炮,带着一股凛然正气和深沉的忧虑:"科举取士,乃为国选才!"

"考的是真才实学,是圣贤道理,是治国安邦的胸襟抱负!"

"绝非是背诵几道刁钻题目,掌握几套答题机巧便能胜任!"

"殿下以此等秘籍授人,岂非是引导天下士子舍本逐末,专务投机之术?"

"长此以往,我大唐科场,将充斥何等样人?"

"尽是些只会照本宣科,钻营取巧的禄蠹之辈!"

他猛地转身,面向龙椅上的李世民,深深一揖。

声音悲怆:"陛下!此风断不可长!"

"此等败坏学风,蛊惑士心之书,必须立刻查禁!"

"东宫强推此书,更以远低于成本之价倾销,其中必有蹊跷!"

"老臣恳请陛下明察!"

"太子殿下此举,究竟是惠及寒门,还是…另有所图?!"

最后四个字,他咬得极重。

目光如刀,再次扫向李承乾。

"魏卿家慎言!"李承乾脸色一沉,踏前一步。

声音不高,却带着储君的威严。

将魏征那咄咄逼人的气势硬生生顶了回去。

"《三年科举两年模拟》,乃孤汇集饱学之士,专为县试童生试编纂之辅导用书!"

"其内容,皆基于朝廷颁布之科考大纲,归纳重点,解析难点,辅以真题,旨在帮助学子明晰方向,少走弯路。"

"何来投机取巧,败坏学风之说?!"

"至于定价。。。。。"他目光锐利地迎向魏征,毫不退让道,"六百文一套,惠及寒门,使其不致因家贫而绝了读书晋身之望。"

"此乃孤之本意!"

"更是朝廷推行教化,广纳贤才之德政!"

"成本几何,如何运作。”

“此乃东宫之事,倒不劳魏侍中费心!"

"孤行事,光明磊落。"

"只问对天下学子是否有益,对社稷江山是否有利!"

"另有所图?"

"魏侍中此言,是在质疑孤!?”

“还是在质疑朝廷推行新科举之决心?!"

李承乾的反击犀利而直接。

竟看的经常挨魏征喷的李二,都有些担心了。

生怕自己家宝贝太子,也被这魏大喷子给喷的体无完肤.....

而滇中其他人看到太子竟直接将魏征的质疑拔高到了质疑国策的高度,一时间,殿内气氛瞬间紧绷到了极点!

支持太子的官员面露愤慨。

支持魏征的则忧心忡忡。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龙椅之上,等待着天子的裁决。

李世民端坐龙椅,虽心中仍不免担忧,但脸上却是看不出喜怒。

他静静地听着太子的辩驳和魏征的诘问。

手指在龙椅扶手上轻轻敲击着,发出笃笃的轻响。

这声音在寂静的大殿中显得格外清晰。

"玄成...."按着魏征的脸越来越黑,李世民终于开口,声音倒是比太子平静上许多,甚至都有些温和,"你所虑者,无非是学风根本与成本蹊跷,且先不急,让朕与太子询问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