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二中全会

劳动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闭幕后一天,不其城的工人文化宫尚未撤去会场布置,虞国劳动党全国第二次代表大会二中全会便朱昭熙的提议下再此召开。

出席会议的517名代表中,除了虞国各省市的劳动党代表,还包括从中央各部委、社会科学院的理论研究者,以及工厂、农庄的基层党员代表。这是虞国劳动党自成立以来,首次以全会形式专题讨论社会主义理论问题。

会议开始前,朱昭熙在预备会上发表开幕词:“劳动国际的会议让我意识到一个严重的疏漏,我们花了十年时间确定‘什么是劳动党、怎样建设劳动党’,却始终没系统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基层党员执行命令时很坚决,但问起‘为什么要这么做’,多数人只能说‘这是党中央的决定’。这不是理论成熟的表现。”

她列举的现象在提交的调研材料中得到印证:不其城周边城市的600名党员的抽样调查显示,83%能准确复述“党员不得利用职权谋私”等纪律条款。

但能完整阐述“社会主义本质”的不足17%;在回答“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经济”时,62%的答案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仅有9%提到“消除剥削”这一核心目标。

“这就是我们召开二中全会的原因。”朱昭熙在开幕词中强调,“如果连我们自己的党员都把社会主义等同于‘高效的国家管理’,那我们和推行国家资本主义的国家有什么本质区别?

在这次会议当中我们必须搞清楚:在这个时代我们向往的社会主义的根基是什么?我们建设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社会?它和共产主义是什么关系?”

第一天的讨论聚焦“社会主义的本质”。工业部代表首先发言,他提到越他在越原生的一个钢铁厂听到的工人的理解:“‘社会主义就是不用被资本家克扣工资’。这说明普通劳动者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很朴素——就是摆脱剥削。”

理论工作者则从经典着作出发:“在我们之前组织编订的《货殖通论》中已经有过解释,社会主义的核心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但这不是目的,是手段。目的是让劳动者成为生产的主人,实现‘按劳分配’。”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计划经济是否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海晏省代表举例:“我们的港口实行计划调度,效率确实比洪州共和国的自由港高,但这是管理方式的差异,不是制度差异。

如果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那宁国的皇家造船厂也搞计划生产,难道也是社会主义?”

朱昭熙在总结时提出了阶段性结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者共同所有,而非个人或少数集团私有;第二个层次是按劳动贡献分配产品,消除‘不劳而获’的剥削现象;第三个层次是逐步缩小阶级差异,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发展。

计划经济、集体农庄这些都是实现手段,不是本质。手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但这三条本质不能动摇。”

随着社会主义本质问题讨论暂时结束之后,议题转向实践路径。代表们围绕“当前阶段应采取哪些措施”展开讨论,形成了三个共识:

在经济领域,明确“公有制不是唯一形式”。农业部代表提到:“翠南省的山区不适合搞集体农庄,我们允许农户以‘互助组’形式合作生产,土地仍归集体,但耕作方式更灵活。这证明公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关键是保证劳动者的主导权。”

在分配制度上,强调“按劳分配的精准性”。针对部分农庄“按人头分配而非按劳动量”的现象,沃垦省代表建议:“必须建立量化考核体系,比如集体农庄要记录每个劳动力的出勤天数、劳动强度、产出质量,用‘劳动积分’作为分配依据,积分公开可查。”

在社会建设方面,提出“消除特权比发展生产更重要”。监察部提交的数据显示,虞国目前的干部特权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医疗资源优先使用、子女入学特殊照顾、住房分配超标。

全会决定将这些内容纳入《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纲要》,明确“任何形式的特权都是对社会主义的背离”。

最后的讨论触及最核心的理论问题,社会主义为何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

理论工作者引用朱昭熙之前的论述:“共产主义社会分为两个阶段,初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由于生产力水平限制,只能实行‘按劳分配’;高级阶段才能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基层代表则用更通俗的语言表达:“现在我们还得靠劳动积分领粮食,这是社会主义;等将来粮食多得吃不完,想领多少领多少,那就是共产主义。但要是现在就搞‘按需分配’,大家都不想干活了,粮食只会更少。”

朱昭熙补充道:“两者的区别不仅是物质丰富程度,更重要的是人的思想觉悟。社会主义阶段还需要‘按劳分配’来激励劳动,因为还存在‘劳动是谋生手段’的情况。

到了共产主义,劳动会成为‘人的第一需要’,这需要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思想觉悟极大提高作为前提。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为这个前提打基础。”

最后一天大家经过激烈的辩论也终于有些累了,也就用展望未来让大家轻松一下。代表们结合当前实践,勾勒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物质生产高度发达,能充分满足所有人的生活需求;阶级和国家消亡,管理社会的不再是“官员”,而是“劳动者自治组织”;劳动不再是谋生手段,而是体现人的价值的方式;城乡、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完全消除。

关于实现路径,全会强调“不能急于求成”。明跨越发展阶段的冒进,比循序渐进的慢更有害。我们必须分阶段推进:现阶段(至少五十年)主要的任务是巩固公有制,完善按劳分配,发展生产力。

中期阶段的任务是消除城乡差别,普及高等教育,实现劳动自动化。

长期阶段的任务是物质极大丰富,思想觉悟提高,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