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西洋湖边

第772章 第七七〇章 大圣天王

洞庭湖,宝台山大寨。

江风猎猎,战旗翻飞,荆州水贼船队陆续靠岸。角木蛟周伦、亢金龙夏诚、箕水豹英宣、尾火虎陈万信、柳土獐李合戎五人登岸后,直接被引入中军大帐。

大帐内,气氛凝重。

少天王杨太端坐在主位,脸色阴沉,手掌紧紧握着刀柄,显然尚未从钟相之死的震怒中平复。左右两侧,残存的各部将领肃然以待。昔日兵威震荆南的大楚,如今竟有种摇摇欲坠之势。

角木蛟周伦环视一圈,拱手道:「钟天王惨死,荆南危急,我等五人未能救驾,愧对大楚!」

少天王杨太深吸一口气,抬眼道:「五位宿兄不必自责,如今钟爷已去,大楚的军心不能再散了。」

亢金龙夏诚皱眉道:「如今秭归方向已有异动,宋军正在三峡通道增兵设卡,我们沿江活动受阻,不得已往洞庭撤退。没想到,竟赶上了荆南的生死存亡之际。」

「宋军在秭归设卡?」杨太神色一变,「他们这是在经营入蜀的退路!」

箕水豹英宣沉声道:「何止如此,南宋朝廷既然能启用孔彦舟带伪齐辫子军入荆南,说明他们已经不在乎沾金人的势了。咱们若是不能稳住局势,就只能四散逃亡,再无翻身之地。」

帐中众将闻言皆面露忧色。

杨太一拳砸在桌上,怒道:「若大楚散了,我如何对得起钟爷!」

角木蛟周伦沉声道:「少天王,此刻我们不能再犹豫了。荆南群龙无首,正是危局,但只要我们团结一致,未必不能重振旗鼓。今日,我们五人便以荆州五宿之名,誓死效忠少天王!」

他话音刚落,夏诚、英宣、陈万信、李合戎齐齐上前一步,单膝跪地,齐声道:「愿效忠少天王,誓保大楚不灭!」

杨太神色复杂,缓缓起身,看着这五位江湖义士,眼中燃起一抹希望的光芒。

他深吸一口气,郑重地走下主位,亲手将五人扶起,沉声道:

「既然如此,今日我杨太便以钟爷的遗志发誓,誓死守护大楚!」

帐中群将闻言,纷纷起身拱手,齐声道:「誓死守护大楚!」

这一刻,荆南的大楚义军终于稳住了根基。

风自洞庭湖上吹来,战旗猎猎,新的征程即将展开。

义军大营中,号角声响彻云霄,旌旗猎猎飘扬。杨太立于高台,望着聚集在湖畔的数万将士,眼中战意沸腾。钟相已亡,荆南却不能倒,今日,便要让大楚的旗帜重新插遍五州十九县!

自钟相被害后,南宋小朝廷对荆南局势失去耐心,终究还是决定将主力转向川峡防线。孔彦舟所部伪齐军接到撤令,如潮水般退回襄阳。随着这支凶悍的镇压主力撤离,楚军各部终于迎来了喘息之机。

杨太得知消息后,当即召集旧部商议反攻大计。

「孔彦舟一走,官军的气势就散了!」英宣咧嘴一笑,「这可是天赐良机!」

杨太点头,沉声道:「不错,宋军虽仍有不少人马驻扎各地,但他们本就畏战,如今少了伪齐军的撑腰,正是咱们反攻的时机!」

玉睛龙雷进拍案道:「事不宜迟,先破辰州,再复五州!」

杨太当机立断,派人招募鼎、澧、潭、岳、辰五州旧部归营。短短半月,荆南义军从三万激增至八万之众,各地山寨、村镇纷纷响应,百姓踊跃投军。

在杨太的号召下,义军开始大规模伐木造船、聚石成寨,在洞庭湖沿岸设立多个水陆据点,以君山为核心,重新建立稳固的防线。同时,军中遍插「大楚义军」旗帜,重燃反宋战火。

战鼓擂响,杨太亲率三万主力直扑辰州,龙阳豪杰夏诚、杨广、杨钦为先锋,雷进、陈万信、英宣、李合戎各部随后推进,誓要一举拿下辰州,打响反攻第一战。

辰州城内,知州赵允文仓促应战,集结宋军步卒两万余人防守城池。然而,此时城中人心已乱,许多地主豪绅的家丁早已对宋军心生不满,甚至有些人密谋投降。

战事爆发的第三天,义军攻破北门,城内义军接应,宋军防线瞬间崩溃。知州赵允文见大势已去,弃城而逃,辰州随之光复!

辰州收复的消息如燎原之火,重新点燃了荆南各地义军的斗志。到六月时,义军攻势如雷霆万钧,沿洞庭湖四面出击,依次夺回澧州、潭州、岳州、鼎州十九县。宋军节节败退,统制官张崇、张奇等部被击溃,战舰尽毁,无力再战。

五州百姓欢欣鼓舞,纷纷为义军送粮送物。杨太当即宣布:五州赋税全免,百姓不再承担徭役!

此令一出,荆南士民欢呼雀跃,义军声势大振,宋军余部更无斗志,纷纷弃甲潜逃。

至此,洞庭湖沿岸再度插满楚军战旗,杨太与众将站在君山大寨,望着湖面上无数战船,眼中燃起滔天斗志。

四方义军云集,战旗下,一众豪杰肃然而立,杨太立于高台之上,环顾诸将,朗声道:「大楚虽历艰难,今终再聚!众将士皆赤胆忠心,舍身忘死,今日当授爵定职,以令三军!」

话音一落,全场齐声高呼:「愿誓死追随少天王!」

杨太拔剑指天,肃然道:「大楚军规:不臣暴宋,不降伪齐!犯者,杀无赦!」

众将举拳誓言:「誓死不负大楚!」

「钟天王未竟之业,今日我们继续!」

荆南义军,以洞庭湖为根基,重新崛起。洞庭湖畔,烟波浩渺。楚军义旗遍插五州,君山大寨重整朝仪,义军将士云集于大营之中。今日,杨太正式登坛,重整大楚。

巍峨祭坛上,钟相遗像高悬,战旗下,杨太身披甲胄,肃然跪拜,带领众将士齐声高呼:「大楚太天王千古!」

钟相父子血洒华容道,楚军虽折,但义不灭,志不亡!钟相虽亡,其幼子钟子仪仍在,杨太当即推立钟子仪为太子,继承父业,以昭大楚正统不绝。

众将士齐声附议,群情激昂,钟子仪被迎入君山大寨,登坛接受百将跪拜。年幼的他尚不明白天下风云变幻,惟有紧紧握住杨太的手,眼中充满对这位义父般的年长义军首领的信任。

跪拜完毕,杨太起身,环视四周,将士皆望向他,等待着新一任楚军首领的决断。

他深吸一口气,望向浩渺洞庭,忆起当年拜访舟山,结义大姐方梦华曾笑着给他讲《大闹天宫》的故事。

「俺老孙在此,尔等敢来?」

当时的他只觉痛快,如今再回想,心头一震。

「大楚虽折,楚军仍在!如那齐天大圣,被镇五行山下,却终要破石而出,重掌乾坤!」

他走上高台,朗声道:「自今日起,为避太天王之缋,我杨太改名杨幺,尊钟太天王遗志,起大楚之旗!」

「今本座封为大圣天王,以示誓与天争,不臣暴宋!」

此言一出,众将士惊愕片刻,旋即爆发出雷霆般的欢呼。

「大圣天王万岁!」

「大楚万岁!」

祭坛之上,杨幺肃然道:「大楚既立,须有社稷之臣,共扶大业!」

于是当即封:「火须翁」黄诚为正军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掌大楚政务;「碧眼屃」程林为副军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辅佐大圣天王执政。二人皆为宰相之职,议定国策。三位摩尼教护法「活神仙」贺云龙、「小天罡」袁武、「小太岁」邰元为正副国师。

「玉睛龙」雷进,勇冠三军,封太保兼任枢密使,统领军机。

「九头蛇」李燚,智谋深远,封六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总督百官。

「望天狼」文猛,武勇无双,封殿前都虞侯,掌殿前禁军。

「花臂狮」杨钦,骁勇善战,封殿前兵马都太尉,主统大军。

「伏窝兕」曹宁,深谋远虑,封殿前兵马副太尉,辅佐兵政。

「拦路虎」沃泰,文武双修,封御营中军都统制,为大楚柱石。

「没遮挡」隋举,悍勇无匹,封御营前军都统制,为大楚先锋。

「小蜃龙」刘诜,善守奇谋,封御营后军都统制,为后阵屏障。

「巨斧将」余端,力大无穷,封御营左军都统制。

「泥菩萨」张彪,城守坚韧,封御营右军都统制。

御营五军乃天王近卫,战时随杨幺亲征,守大楚根基。

「铁公鸡」杨广,骁骑纵横,封马军都指挥使,统骑兵破敌。

「独角犛」杨华,步战奇谋,封步军都指挥使,率步军血战沙场。

「紫翼鹰」陈钦,制水称雄,封水军都指挥使,掌水寨雄兵。

「比子都」秦祐为马军副指挥使,辅统铁骑。

「背山妖熊」王成为步军副指挥使,助阵步战。

「沱江猛鬼」李彪为水军副指挥使,协理水军。

「鬼面猴」师雨,镇鼎州,控扼南北要道。

「千面神」杜仙,守澧州,固守荆南门户。

「赛襄君」陈旻,统潭州,牵制湘南宋军。

「火流星」勾炎,驻岳州,遏制洞庭东路。

「义大虫」温通,镇辰州,稳固湘西大后方。

从龙之功的荆州五宿「角木蛟」周伦、「亢金龙」夏诚、「箕水豹」英宣、「尾火虎」陈万信、「柳土獐」李合戎,皆封护国军节度使,巡防要地。

「高癞子」高立,钟相死后首推杨幺继位,功勋卓著,封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统领亲卫精锐。

「水中阎罗」陈瑫,熟谙水战,封水军大都督,主掌大楚水军。

「浪里飞鲨」刘衡、水军左副都督;「金壳玉龟」金琮,水军右副都督,协理水战。

「癞头鼋」侯朝、「分水犀牛」童良、「水底鳌鱼」柯柄、「翻江鳖」池圭、「破浪仙」祖辛、「水耗子」从化、「铁背鲶」李青、「银皮貀」方深、「病鱄鮾」王春,各镇水寨,控御各水道。

「拔剑鬼」申星为军器监造官,专铸利兵,添造强弩。

「万能手」高宣为车船监造官,打造战船百艘,令水军无敌于洞庭。

君山大寨为中军总寨,湖口、青草、横岭、巴丘、岳阳、澧水、湘水等关口设水寨七八十座,控扼湖路,使宋军难以进犯。

杨幺扫视群雄,朗声道:「今日大楚新立,各军封职已定,诸将当竭力为天下寒士、饥民争生路!」

众将齐声道:「誓死不负大圣天王!」

杨幺拔剑指天,大喝:「愿大楚之志,长存天地!」

当夜,宝台山大寨篝火熊熊,杨幺持酒高举,环视在场众将。

「我等若愿再为宋犬,何必流血至今!」

「昔太天王钟相揭竿而起,誓为天下穷苦百姓争一条活路!今日我等虽非钟氏血脉,但承其大业,必当誓死相守!」

「从今往后,大楚不臣伪宋,不降伪齐!若有人背叛,天雷诛之!」

众将士齐声高呼:「大圣天王,万岁万岁!」

「愿随大楚,死战到底!」

湖风猎猎,旗帜飞扬,洞庭湖上,风暴再起!

风起洞庭,战旗猎猎,英雄群聚,誓与天争!

至此,大楚再立,楚廷重建,义军士气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