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西洋湖边

第752章 第七五〇章:两黑封地

天会七年三月,和尚原一战后,完颜宗弼统领的正黑旗遭受重创,损兵折将,锐气大挫。大败之下,完颜宗弼率残部狼狈北撤,驻于河东平阳府修整。

此时,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下诏,将原隶属于镶黑旗的河东南路赐予正黑旗,以补偿兀术在川陕战事中的巨大损失。河东南路辖平阳府、河中府、隰州、绛州、解州、泽州、潞州、辽州、沁州、怀州、孟州等地,地势险要,控扼汾水、黄河两岸,自古乃南北咽喉。

接旨之后,完颜宗弼虽有不甘,却也只能领命。他聚集麾下押懒河猛安、胡伦宋葛猛安、延晏河猛安等,命令将士整装待发,准备接管河东各州县。

三月二十,完颜宗弼率正黑旗部众渡过汾河,抵达河东重镇平阳府,迎接驻守此地的完颜活女、完颜谋衍兄弟交接军权。

平阳城外,旌旗招展,金军列阵相迎。完颜宗弼翻身下马,昂首阔步进入帅帐。只见帐中,完颜活女端坐主位,身披银甲,面容冷峻,其弟完颜谋衍立于一旁,二人见完颜宗弼入内,皆拱手相迎。

完颜活女沉声道:「和尚原之败,兄长受此重挫,着实可惜。」

完颜宗弼冷哼一声,坐下后沉声道:「区区一隅之失,何足道哉!待我整顿河东,来年仍可再战。」

完颜谋衍笑道:「兄长雄略,自然非吴玠所能敌。不过河东地势复杂,汾水、黄河天堑,山中贼军虎视眈眈,兄长接掌此地,怕是少不得一番苦战。」

完颜宗弼点头道:「正因如此,我才要亲自坐镇此地。如今正黑旗折损过半,急需整编。我会在平阳设立军府,精选良将猛安,修复城寨,待时机成熟,再度南下。」

完颜活女抚须道:「如此甚好。我兄弟二人奉都勃极烈之命,已在此地镇守一年有余,如今南调凤翔,若兄长有何需要,我等定当全力支持。」

双方交接文书,正式完成换防。自此,正黑旗正式接管河东南路,完颜宗弼在平阳设立新军府,招募士卒,修缮城防,谋划重整兵马,以图东山再起。

完颜宗弼立于平阳城楼之上,遥望南方,目光冷峻。他知晓,吴玠暂时大胜,但川陕之地仍未稳固。只要自己在河东养精蓄锐,终有一日,可再度杀入宋境,洗刷今日之耻。

不久正黑旗接管河东南路,镶黑旗的完颜活女、完颜谋衍兄弟撤往陕西新封地。各地猛安迁徙完毕,正黑旗正式成为河东南路之主。

完颜宗弼入主河东南路后,立即下令:召集猛安谋克,整编兵力——以押懒河猛安、胡伦宋葛猛安、延晏河猛安三部为核心,招募新兵,以填补和尚原折损之军。加强城防,修缮要塞——重点加固平阳、河中、解州、怀州四大重镇,构筑箭楼战堡,防范山中义军。扩建河东马场,恢复骑兵战力——命部将北上太原、朔州,购置战马,重建骑兵部队,以恢复正黑旗骑军之锋锐。收罗降军,强制编入军伍——对和尚原一战中逃散的金军残部进行登记,凡能战者,皆强制归入军中,不从者立斩不赦。

完颜宗弼素来刚愎自用,性情急躁,对镶黑旗之事并未细查,先着手安排部下接收田土、牧场与奴隶。然而不久之后,各部猛安纷纷来报:先前划定的「一户女真人配十户奴隶」的比例根本无法满足,许多猛安户下奴隶数目远远不足。一些村庄空无一人,尤其是姓李、姓杨的村落,竟全然无人。奴隶之中,有人悄悄透露,镶黑旗在离开河东之前,曾发动过一场针对杨、李二姓的屠杀。

消息传到平阳,完颜宗弼听闻后大怒,立刻召集猛安谋克议事。

平阳城中,完颜宗弼端坐主位,身披战甲,双拳紧握,怒火中烧。帐内诸将噤若寒蝉,唯有押懒河猛安详稳低声道:「禀旗主,奴才派人四处查访,确有奴隶供述,镶黑旗在一两个月前大举围捕杨李两姓百姓,将男丁斩尽杀绝,妇孺亦尽数焚杀,尸横遍野。如今,这些村庄全成了空地。」

完颜宗弼一拍桌案,怒吼道:「好个活女!我正黑旗大败于和尚原,如今急需整军。上头定下规矩,十户奴隶供养一户女真人,如今奴隶不够,叫我如何整顿兵马?如何开垦田地?!」

胡伦宋葛猛安详稳皱眉道:「完颜活女兄弟显然是存心算计。若他们仅仅是掳掠一些奴隶走,倒还罢了。可他们屠尽杨李两姓,不留半人,是在毁我正黑旗的根基!」

完颜宗弼面色铁青,沉声道:「杨李两姓,必有蹊跷!他们究竟为何赶尽杀绝?」

延晏河猛安详稳叹道:「主子,恐怕与隋唐世家有关。」

此言一出,帐内众将皆变色。

杨李二家为隋唐皇族大姓,也是关陇门阀的主心骨。镶黑旗原本驻守河东,乃完颜娄室麾下嫡系,深知此事。去往关陇新封地前完颜活女兄弟为了「断绝后患」,竟直接屠杀杨李二姓?这不仅断绝了正黑旗的劳动力来源,更可能引发其他宋人奴隶的隐秘反抗。

完颜宗弼愈发愤怒,厉声道:「此二人狼子野心,分明是在交接前毁我基业,存心让我接手一片烂摊子!」

完颜宗弼怒不可遏,当即命人执笔,亲自向燕京上奏:「河东之地,本为朝廷所

赐,奴隶亦为朝廷财产。完颜活女、完颜谋衍兄弟,受命镇守河东,理当保境安民,供养十旗。然此二人妄自屠戮,焚杀杨李二姓,使奴隶全无,田地荒废,致使正黑旗接管河东之初,百废待兴,人力难寻,牧田不耕,边防难固。此等不忠不义之举,岂能容忍?臣侄请都勃极烈详察,以正国法!」

书成之后,完颜宗弼加盖印信,派心腹快马加鞭送往燕京。

他目光冷冽,心中暗道:「完颜活女,你要玩这套,我兀朮也不是吃素的!」

而此时完颜活女、完颜谋衍兄弟率镶黑旗撤离河东,携原完颜娄室旧部宋割里答合猛安、没里山猛安、宋葛斜斯浑猛安,一路西行,赴陕西五路会合新旗主完颜撒离喝。撒离喝驻守凤翔,麾下有梅坚必剌猛安、王敦必剌猛安、拿怜术花速猛安三支劲旅,皆为精锐。双方在凤翔府内城议事,共商大计。

凤翔府内,完颜活女端坐堂中,环顾众猛安,缓缓说道:「河东之地,已交给兀术那厮,奴隶也按规矩‘处置’了,咱们手上的人头数可不比他们少。如今陕西五路已归大金,正是咱们镶黑旗扬威之时!」

众猛安闻言,皆拊掌称善。王敦必剌猛安大笑道:「新封之地,尽是沃野,若能安置好奴隶,训练好兵马,日后南下破蜀,夺江南,不过是翻掌之间!」

拿怜术花速猛安拱手道:「然则奴隶事宜,尚待细商。前些日子,奴才已遣人查探,京兆、耀州、延安等地,虽人口尚存,但宋人习俗未改,若不强力推行剃发易服,恐日后难以管理。」

完颜谋衍沉吟道:「剃发之事,乃大金立国之本,既然百年前西北的党项人能让汉人易服,今日我大金亦能!」

完颜活女冷笑道:「剃发之事,自然不能让这些宋蛮子自愿,我们必须让他们知道拒绝的代价!」

他当即下令,按猛安编制划分驻地:完颜撒离喝总镇凤翔府,设大金镶黑行宫,并督办剃发事宜。宋割里答合猛安镇守延安、庆阳一带,监视宋降人、羌胡杂部。没里山猛安驻守环州、鄜州,负责与西夏人接壤之地,稳定边境。宋葛斜斯浑猛安派往原州、泾州,清剿地方义军残部。梅坚必剌猛安率部入驻秦州、陇州,驻军关隘,扼守入蜀要道。王敦必剌猛安接管京兆、耀州、凤翔周边,主导剃发事宜。拿怜术花速猛安领骑军巡查全境,遇有反抗者,格杀勿论。

随后,金军以各猛安为单位,分批进入各城镇乡村,实施剃发易服。

四月下旬,镶黑旗各部进入村镇,强行推行剃发。金军兵士携剪刀、剃刀,见人便捉,按地剃发结辫,凡敢反抗者,立刻斩杀。京兆一带,因长安城为金军驻地,民众早有准备,虽不甘屈辱,但大都忍气吞声。环庆路,因边民多与西夏杂居,反抗尤烈,金军一连烧杀百余村,方才镇压。秦陇一线,多有豪族与绿林聚集,金军进村之际,屡遭埋伏,双方多有死伤。

鄜延、泾原、环庆、秦凤等地素为北宋西军兵源地,民风强悍,豪杰众多,百姓岂肯甘为异族奴仆?

当金军入乡推行剃发之令时,陕西各地民间反抗此起彼伏,金军大队未至,山野间已然刀斧相向。

延安自古重兵屯驻,西军遗部、地方厢军、团练百姓纠集成众,打着「恢复大宋」的旗号,与金军展开顽强斗争。延水两岸,烽火不绝,金军入村施剃发令时,往往还未动手,便遭伏击,村落四周埋伏箭手,顷刻间便有猛安都头倒地毙命。完颜撒离喝不得不加派兵马,日夜剿杀,城中血流成渠,民房成片焚毁,方才勉强镇压。

泾原自昔有「西军劲旅之乡」之称,金军初入时,当地民众便自发组织「白杆军」抗击。泾州城中,金军猛安正欲抓人剃发,忽闻巷尾一声呐喊,数十名白杆军百姓抄起长枪、木棍,猛然杀出,金兵未及反应,便有数十人倒毙街头。完颜活女怒而下令屠城,然山地间的游勇依旧不时反扑,使金军疲于奔命。

金军初至庆阳,遇民间武装「刀枪会」极力抵抗,组织严密,善使火器。完颜谋衍率骑兵千余突袭城西,却被百姓手中火蒺藜、霹雳火烧得惨叫连连,不得不撤兵重整。庆阳城破后,金军见人便杀,百姓血流成渠,尸横遍野。

秦凤地形复杂,山林深密,豪族世家多有家兵。金军入驻后,发现县乡间竟无人烟,实则百姓早已举家入山,依靠关陇旧军遗部顽抗。拿怜术花速猛安带兵搜山剿灭,付出极大代价,山间伏兵四起,金军不慎中埋伏,全军数百尽没。

五月初,凤翔府传来捷报,陕西五路大体剃发完毕,仅余少数抗拒者,已被集中关押,等待后续处置。完颜活女得报,大喜道:「从今往后,陕西五路无复南蛮,皆是我大金子民!」

众猛安齐声喝彩,陕西之地,自此彻底沦为金国统治区。

金军血腥镇压,使得大量陕西百姓向南逃亡,一部分翻越贺兰山、横山逃入西夏,然而更多的,却是沿秦岭翻山南下,直入宋境。

五月底,吴玠镇守和尚原,忽然探马来报:「南山各道百姓,如潮水般涌来,请大帅定夺。」吴玠闻言,立刻出营察看,只见山道之间,人影绰绰,数不尽的陕西壮丁扶老携

幼,衣衫褴褛,跪伏求见。

一位年约五旬的老者满脸血污,泣声道:「吴大帅!小民原是鄜州人,金贼逼我们剃发易服,我等誓死不从,遂翻山南来,愿投大帅麾下,誓与金贼血战到底!」

另一名青年,满脸愤怒,怒道:「我泾州家破人亡,无处可归,愿为大帅效命,杀金酬家仇!」

吴玠大喜,当即收编逃亡士民,按照西军旧制,编入军伍。短短两月,吴玠军队骤增数万,皆为西军遗民,斗志昂扬,战力大增。

此时,吴璘亦自兴元来报:「陕地流民涌入汉中,已达十万之众,请兄长速做安置。」

吴玠沉思良久,忽然笑道:「此乃天赐良机!金贼残暴,逼得百姓南逃,我便以此人力,练出一支真正的‘陕西铁军’!」

他随即下令:所有逃亡陕西壮丁,成年男子编入军伍,习练弓箭骑射;老弱妇孺,安置汉中、凤州各地,由地方官员赈济;联合南郑、利州,扩建兵站,囤积粮草,待机反攻陕西。

自此,陕西五路百姓大量南迁,吴玠趁势扩军,西军旧部得以复兴,和尚原、饶风关一线,宋军兵势大振,金军虽得地,却失民心,局势隐隐生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