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西洋湖边

第739章 蒸汽原型机

舟山朱家尖工坊内,几十名工匠与学子围绕着一台大家刚刚动手组装完成的奇特的机械装置,屏息等待着即将发生的奇迹。

这台机器由一口厚壁铁锅改装而成的汽锅、锅上接了一条金属管、一组简单的活塞与连杆结构,以及一个安装在木架上的轮轴组成。柴火在锅底猛烈燃烧,蒸汽不断积聚,彷佛有无形的力量正在其中孕育。

方梦华站在一旁,双手沾满了黑色的炭灰,与工匠们一同监测着装置的反应。这并非一场纯粹的学术讨论,而是一场真正的实验。

「准备好了吗?」她转头问道。

汤铁牛与陆大春齐声答道:「准备好了!」

「好了。」方梦华抬起头,环视四周,「现在点火。」

汤铁牛点燃柴薪,放入锅炉下的炉膛。炭火渐旺,水开始翻腾,锅盖边缘渗出了细微的蒸汽声。

「再加些火。」方梦华命令。

陆大春加了些干柴,火势更盛,锅内的水开始剧烈沸腾,白色的蒸汽顺着管道进入轮轴机构。

方梦华点头,伸手示意汤铁牛打开蒸汽阀门。

「嗤——!」

阀门一开,一股白色蒸汽猛然喷出,充满整个汽缸,推动着连杆,使轮轴微微一颤,开始缓缓转动。

「转了!转了!」几个年轻学子忍不住惊呼。

「这就是蒸汽推动机械的原理!」方梦华笑着拍了拍手,「我们做到了,这是一个真正由蒸汽驱动的机械装置!」

轮轴带动着简单的木轮在地上滚动了一小段距离,虽然速度极慢,但这一刻,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技术的力量。

然而,就在众人为这历史性时刻振奋不已之际,轮轴速度开始不稳定,稍有卡顿,蒸汽压力瞬间回流,锅盖发出「嗡嗡」的震动声。轮轴稍微受到一点阻力,蒸汽便不够强劲,动力开始减弱。

「大当家!锅盖!」汤铁牛惊呼。

方梦华早有准备,迅速后退一步。下一刻,「嘭!」锅盖被顶起一条缝隙,一股白色蒸汽泄了出来。

更糟糕的是,随着蒸汽压力进一步积聚,汽锅盖突然被顶歪,一股滚烫的白气「嘶——」的一声泄出,整个装置瞬间失去了动力!

「哎呀!」学子们惊叫着后退,工匠们则赶忙冲上前去关闭阀门,以防蒸汽外泄烫伤人。

轮轴停了,实验结束了。

现场沉默了几息,最后还是汤铁牛摸着脑袋苦笑道:「大当家,这蒸汽机是能动,但……这点劲儿怕是连推个独轮车都费劲,更别说推船了!」

陆大春蹲下来检查锅盖,皱眉道:「蒸汽压力一大,锅盖就被顶开了,这样不行,若是装到船上,怕是一下子就漏光气,没法提供稳定动力。」

「……还是太弱了。」学生代表吴芾摇头,「这样的动力,别说推动船了,连拉动一辆小车都勉强。」

方梦华点点头,并未露出失望的神色,反而目光熠熠生辉:「这是实验,结果并不意外。它告诉我们,现在的装置还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锅炉压力不足。」她指着锅炉,「锅炉不够密封,压力稍大就泄漏,这代表我们需要更坚固的锅炉结构。我们这次用的是普通铁锅,承压能力太弱,导致压力一高,蒸汽便从锅盖泄出,无法稳定供给动力。」

「第二,蒸汽利用效率低。」她拿起一条湿布轻轻擦去锅身上的水滴,「蒸汽的推动力不足,动力损耗过快,这意味着汽缸与活塞的设计还需要改进,让蒸汽能更高效地转化为动力。我们现在的蒸汽是直接输送到活塞的,但没有密封结构,导致大量蒸汽白白逸散,未能充分转化为动能。」

「第三,机械传动效率低。」她指着轮轴,「这个轮轴设计太简单,没有飞轮来平衡动力输出,所以当蒸汽供应不均时,机械运动也会忽快忽慢,甚至直接停滞。」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她顿了顿,目光坚定:「锅炉的燃烧效率不高,现阶段用柴火加热升温太慢,或许我们需要尝试更集中的燃烧方式,比如煤炭炉,甚至是焦炭炉。我们现在烧的是柴薪,热值不足,温度不够高。如果改用煤炭,或许能产生更稳定、更强的热能。」

她扫视在场的工匠与学子,目光坚定:「这些问题,并不是我们解决不了的,而是我们必须去解决的!」

「大当家,锅炉的问题……」陆大春摸着下巴,「或许我们该用更厚的锻铁来制作,甚至可以试试新炼的钢材?」

汤铁牛也点头:「至于活塞和气缸的密封,我们或许可以试试加装皮革或者用更光滑的金属内壁,让蒸汽推动时减少泄漏?」

「很好,这正是我们需要做的。」方梦华微笑,「这台原型机是我们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会造第二台,第三台,直到它真的能够推动一艘船。」

她顿了顿,目光炯炯:「这台机器虽然没能成功推动什么,但它的转动,代表着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开始。今天我们看到了蒸汽的力量,未来,我们将驾驭这股力量,让整个大明国的技术进步百年!」

学生们听得入神,有人低声议论:「

这些问题……感觉不难解决?」

「当然不难。」方梦华笑道,「这就是科技的进步。老祖宗第一次造船时,我们的木船也会进水,第一次造风车时,它也无法平稳转动。但只要知道问题在哪里,就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汤铁牛拍了拍胸口,豪气地说:「大当家,我回去就让工坊改造锅炉,用加厚锻铁来做,还可以试试用抛光的铜锅,应该更耐压。」

陆大春则沉思片刻,提议道:「这样吧,我来研究一种单向活塞结构,让蒸汽推动后不会倒流。」

明州秀才王伯庠踌躇片刻,小声道:「首相,这个……用煤烧水产生蒸汽来推动机械,真的能推动一艘船吗?」

方梦华目光如炬:「或许现在还不行,但我们正在一步步接近这个目标。今天的这台机器,看似微不足道,却是一个新纪元的开端。」

她转身,看向不远处的船厂,「今天,我们亲手组装了第一台蒸汽机,未来,这片船坞里,将会诞生世界上第一艘机帆船。」

工匠与学子们面面相觑,片刻后,最先响起的是陆大春的笑声:「好!既然大当家这么说,那咱们就接着做,总有一天,这机器会真的能推动船!」

汤铁牛也拍着胸脯:「既然是实验,那就慢慢改!我们同济会工匠可不是怕失败的人!」

学子们纷纷点头,眼中燃起了新的希望。

方梦华环顾四周,语气坚定:「谁能造出这个动力舱,此功足够在元老院有一个侯爵的位置,并且他的名字将永远记录在以后的物理课本上。」

朱家尖工坊内,一片安静。

工匠们目光炯炯地看着方梦华,彷佛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

「封……侯?」汤铁牛瞪大了眼睛。

「我们工匠,也能封侯?」陆大春忍不住咽了口口水。

在场的学子们虽然对「封侯」这个概念没那么直接的感触,但也知道,这可是一等一的大事!在旧时的宋朝,封侯拜相是世家士族的特权,平民即便战场杀敌立功,最多也只是武臣官职,哪有工匠贱籍能封侯的?但他们都知道,方梦华的话,从来不是空话。

这些年来,方梦华治下的匠人地位已经远超旧时代的工匠。他们有学堂可以读书,有工坊可以发展技术,还有工部与商部的支持,能凭技艺晋升官职甚至封爵。但这毕竟是「匠作大臣」的层次,今天,方梦华亲口承诺,谁能解决蒸汽机问题,谁就能在元老院封侯!

侯爵啊!这可不是个小小的荣誉称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国会元老院席位,手握五票之权,能与封疆大吏、军功贵族并肩论政,原明教方面军的师长才有的开国侯。

从未有过的机会,从未有过的待遇。

这不仅仅是财富和地位的提升,更是对他们技艺的最高认可!

汤铁牛紧紧握拳,这些年来,他跟着方梦华做过太多前人不敢想的事——炼钢、烧水泥、造风车、水力锻锤……他知道,大人的承诺从不落空。

「这话当真?」陆大春忍不住问道。

方梦华环视众人,语气笃定:「当然当真!这机帆船,不是单纯的造船工艺,而是跨越时代的技术革新。它若成,将改变海运,改变军队,改变整个世界。这样的功勋,封侯,当之无愧!」

「但你们要明白,这条路不会简单。一台能真正推动船舰的蒸汽机,需要解决锅炉密封、燃烧效率、气缸设计、材料强度等一系列难题,任何一个环节失败,这机器就无法真正运行。」

她顿了顿,看着眼前这群心潮澎湃的工匠与学子:「但这就是工匠的精神——不断实验,不断改进,直到成功为止!」

工匠们的呼吸加快了,脑中已经开始思索如何改进刚刚失败的原型机。

「封侯啊……」汤铁牛喃喃道,「这辈子哪想过这等事?但要真能造出这机器,我们这群人,真的就能留名千古了!」

陆大春猛地一拍大腿:「干了!反正我们这辈子都是跟铁打交道的,要是能靠这个封侯,这比建造千座桥、万座楼还值得!」

年轻的工匠们一个个眼中闪烁着光芒——这已经不只是为了封侯,而是一种技术上的极致追求。他们从来没有这么接近改变历史的时刻,也从来没有这么迫切地想要成功。

从今天起,向封侯进发!

方梦华见状,微微一笑:「那么,从今天开始,大明国的第一批‘封侯工匠’,你们要准备好了!」

她转向教务大臣李清照:「这次要立个工匠试院,专门研究蒸汽机改进之道,并开设相关的数学与机械课程。」

「工匠试院?」李清照一愣,随即笑了,「有趣,这是要把这些匠人变成科举体系的一环了?」

「不,这是要让工匠成为这个国家真正的栋梁。」方梦华目光坚定,「这条路,不只是一个人的封侯之路,而是整个工业革命的开端。」

虽然今日的实验未能完全成功,但这台简陋的蒸汽机,已经发出了第一声轰鸣。这是明国迈向工业时代的第一步,而方梦华知道,未来的道路虽然还很漫长,但它,已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