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责任内阁
这座新近修建的国会大厦,虽然比不上皇宫的富丽堂皇,却象征着明国的民治与法治。大厦内灯火通明,数百位来自各地的议员与明教创业元老齐聚一堂,准备迎接新政府的诞生。
在所有职位中,最受瞩目的便是总理大臣——作为责任内阁的首脑,他(她)将直接负责国政运行,统筹内阁各部,成为帝制下的最高行政长官。
在众多呼声中,只有一个名字被反覆提起——方梦华。
她是新国家的主要奠基者之一,曾主持军政,规划经济,并推动许多改革。她的划时代的思维、决策能力,以及长期累积的威望,使得她成为当之无愧的候选人。
当最终结果揭晓,国会发言人包完高声宣布:「以压倒性票数,方梦华当选为第一届总理大臣,领导责任内阁!」
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方梦华站起身,扫视着这群未来将共同治国的同僚,语气坚定地说道:「这不是一个人的胜利,而是明国未来的开始。我们将以民生为本,法治为基,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
随后,各部大臣的选举结果也陆续揭晓——
「国务大臣」——吕将
作为方腊的旧部谋士与亲信,吕将以果决与务实见长,将负责辅佐总理大臣,协调内阁各部运作,确保国政稳定推行。
「法务大臣」——包完
这位包公曾孙,精通律法的智者将负责司法与宪政体制,确保国会立法落实,维护法治公正。
「外务大臣」——呼延庆
他曾多年处理宋朝的军事与外交事务,对北方金国、西域、南洋各国皆有深厚的认识,将负责对外谈判与外交关系。
「财务大臣」——钱玉
明海银行(央行)行长,掌管国库、税收与财政规划,他的任务是确保新生国家经济稳定,财政可持续发展。
「商务大臣」——杨八
以灵活手腕与商业头脑闻名,他将负责贸易、工商业发展,确保明国经济繁荣。
「吏务大臣」——李纲
这位宋朝旧臣是理学名臣,将负责官吏考核、行政监察,确保官员廉洁高效。
「兵务大臣」——石生
光明左使身为宿将,将负责军队整编与战略规划,确保国家安全。
「刑务大臣」——晏广孝
这位宋朝缁衣捕头身兼法家学识,他将主导司法与刑律改革,维护民间秩序。
「工务大臣」——祖书林
负责水利、道路、基础建设,确保全国基建发展。
「农务大臣」——张孝纯
推动农业改革,确保粮食生产稳定,百姓不致饥饿。
「海务大臣」——郑世昌
主掌海军与海外贸易,开拓东海与南洋的发展。
「教务大臣」——李清照
这位才女将负责教育改革,推动学校与人才培养,提升全民识字率与文化发展。
「艺务大臣」——王思思(李师师)
负责文艺与文化事业,确保戏曲、文学、艺术等领域蓬勃发展。
「医务大臣」——许叔微
这位医学巨匠将负责医疗改革建设,推动公共卫生与防疫工作。
当内阁成员就位,所有人都意识到——大明的全新朝廷架构正式启动。
天子安坐帘后,国会制定法律,内阁负责执行。这种制度既不同于宋朝的士大夫官僚体系,也不同于传统王朝的君主统治,而是一种崭新的尝试——帝制下的君民共治。
在国会大厦外,人群汇聚,等待着责任内阁的宣誓时刻。
方梦华站在台上,面向百官与百姓,郑重地说:「从今日起,大明的国家体系将正式运作。我们的目标是:富国强兵,民生安定,公正法治,开创一个全新的时代!」
群众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这是新时代真正起航的时刻。
未来或许仍有艰难,但从今日起,大明国已经踏上了自己的道路。
内阁选举落幕,元老院与众议院的代表们仍聚集在国会大厦内,彼此交换着这场历史性会议的心得。灯火通明的大厅内,群臣的脸上仍挂着难掩的兴奋与思索,因为刚刚发生的一切,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这个国家的未来不再取决于某一人,而是掌握在所有人手中。
选举结果公布后,很多元老院成员与地方代表才真正体会到,方梦华庐山宣言中所谓的「天下为公」,并非一句空话。
「这江山是有你们一份的!」这句话,当初还曾引来不少质疑。可如今,当他们亲眼看到内阁选举的过程公开透明,每一票都能决定国家最高层的权力架构时,那些质疑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由衷的信任与认同。
元老院中,方腊麾下老将俞道安低声喟叹:「原来,方教主当年说的……竟然是真的。」
湖州国会代表沈文信则轻声笑道:「这不就是
孔圣人所言的『选贤与能』吗?」内阁大选过后,元老院与众议院的代表们再次审视了当前的政治架构,才真正意识到——天子并不是拥有绝对权力的帝王,而是被框架在虚君共和规则内的一环。
方敏作为天子,在名义上仍是国家的至尊拥有九票,然而,这九票在两院超过一千三百票的总和中,显得微不足道。
甚至未来随着疆域扩大,众议院的选举席位增加,地方势力的代表将超过千票,天子的影响力将被彻底稀释到无足轻重的地步。
这样的设计,无疑颠覆了千百年来帝制王朝的概念。
「天子,不再是天命所归的神圣存在,而是这个国家的一部分。」包完抬头望向方梦华,语气带着几分敬佩,「而这个决定,只有妳能做到。」
许多人在这场会议结束后,才真正理解方梦华为何不登上那座秦始皇开始传承了千余年的龙椅。
在明国的虚君共和体系下,权力并不集中于某一个人,而是由两院的代表共同决策,最终由内阁执行。这不仅防止了传统家天下帝制的隔几代必出昏君的亡国危机,也确保了国家长久稳定的治理。
有人曾经问过方梦华:「既然天下大权已在手,为何不干脆称帝?」
她当时只是淡然一笑,留下一句话:「因为这样的天下,才是属于所有人的。」
而现在,在座的每一个人,无论是一路打江山的功臣,还是地方推举的士人,都亲眼见证了她的选择,并且开始理解——这不只是她方家的天下,而是皇室、勋贵、士绅和万民,大家共同持股的天下。
随着国会制度的确立,元老院与众议院众人也开始意识到,这个国家将迎来一个不同于以往任何朝代的全新时代。
「帝王不再是权力的唯一来源,国家的权力来自于万民。」正如庐山宣言的那句「中华锦绣江山谁是主人翁?我们一万万同胞!」
未来,内阁将负责执行政务,国会负责立法与监督,天子成为国家象征,而非一言九鼎可以随意任性妄为的皇帝。
这样的制度,虽然还未经历时间的考验,但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政治实验。
有的人仍在思索,有的人开始兴奋,也有的人……在这一刻,真正找到了归属感与责任感。
当会议结束时,夜幕已低垂,金陵城内的灯火闪烁,彷佛在见证一个崭新的国度诞生。
方梦华站在国会大厦的门前,望着这片曾经饱经门外楼头悲恨相续的古都,如今却已开始建立秩序的大地,心中并没有君临天下的得意,而是一种更为深沉的责任感。
跟《大宋律》专家包完合作,结合这个时代的国情,她没有照搬现代英国的完全版西敏制君主立宪,而是给创业元老以一定的贵族特权加成,更接近接下来种田发展生产力可以追上的维多利亚时代的状态,在12世纪的现在无疑是遥遥领先世界的文明水平。
这场新政实践才刚刚开始,她知道,未来仍然有许多挑战等待着她去克服。
但至少,这一夜,她可以确定——「天下为公」,已经不只是檄文上的一句话,而是真正开始实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