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西洋湖边

第704章 第七〇二章:检阅入城

金陵城东,建康门依旧敞开,金陵百姓如往常一般进出,唯有城楼之上,明黄的宋旗正随风飘扬,这将是它在此飘扬的最后一天。

方梦华策马而来,身后二万五千明军精锐静静伫立,没有欢呼,没有大张旗鼓的仪式,甚至没有刻意展现武力。这座城,她早在几个月前便已拥有,今日不过是履行约定,正式接管而已。

城楼之上,李清照早已等候多时,身着一袭素色长衫,微风轻拂她鬓边的青丝,神色平静,彷佛城中百姓的议论纷纷与她无关。

方梦华翻身下马,登上城楼,与她并肩而立。

「易安姐,别来无恙。」

「梦华妹妹,这几个月来,城中百姓多蒙妳照拂,这一声‘姐’,倒也受之无愧。」李清照轻笑,语气带着几分真心的感激。

方梦华微微一笑,目光落在降下的宋旗上,语气随意地问:「如今城池既已交割,易安姐可要回江陵去寻赵明诚?若妳要走,我可派水师送妳过江。」

李清照闻言,嘴角浮现一抹冷笑,轻轻摇头:「赵明诚?他早在金兵过江时便缒城逃走,之后明军占了江南外围,他便再也不敢回来。这样的男人,还寻他做甚?」

她转头看向方梦华,眼底是一片清明,语气却带着些许自嘲:「当年我嫁他,岂料到了后来,因为没给他诞下一儿半女,他视我如敝履,只想借我的诗名博取功名。他得了便宜却反而怪罪自家内子太过知名而衬托得自己平庸从而夫纲不振?」

方梦华沉默,这样的故事她见过太多。在宋朝,才女的才华若不能附庸于夫家,便毫无价值,甚至还会成为负累。

「我早该明白,‘易安居士’的超然地位,不过是宋朝士大夫虚伪的风雅点缀。在大宋,女子的才能再高,终究只能做某某夫人,写几首闺怨词,却永远无法在朝堂上立足。」李清照的语气带着几分感慨,几分恨意。

她目光灼灼地看着方梦华,轻声道:「可是在这里,在明国,这些束缚都不复存在,对吗?」

「……对。」方梦华心中微动,点了点头。

李清照深吸一口气,嘴角勾起一抹笑:「那么,我不走了。」

方梦华挑眉,带着几分试探:「妳要留下来?」

「姐本就无处可去,」李清照目光透过城楼俯瞰金陵,「济南是回不去的,去江陵,我也不愿再做那位赵夫人。既然如此,何不在这里试试?」

她微微一笑,语气轻快:「梦华妹妹,妳都能创下这泼天的事业,我为何不能出山一展抱负?难道妳以为,我的才华只配写词赋诗?」

方梦华朗声笑了:「那自然不是。但姐姐想做什么?」

「妳这几个月在江南做的事,我都看在眼里。」李清照缓缓说道,「这些都是世所罕见的大举措,放在大宋,不知多少士大夫要骂妳颠覆纲常。但我不在乎那些,我只知道——这是一场真正的变革。」

她目光灼灼:「妳需要读书人,对吗?」

「自然。」

「那就好。」李清照嘴角微微上扬,「这几个月来,虽然有些守旧派对妳怨声载道,可也有不少江南士人开始动摇,他们在观望,观望妳的新政到底能不能成。而妳若要真正建立明国,这些人妳总要收服。」

「怎么?姐要来助我?」

「嗯。」李清照点头,语气坚定,「我要帮妳,把江南的读书人收过来。」

这句话,让方梦华微微一怔。

她不是没想过这个问题——江南的士人阶层是极为强大的势力,若要真正统治江南,终究不能只靠军队与武力,他们的态度,决定了未来的舆论风向与社会稳定。

她本打算扶持新兴知识阶层,让士人渐渐接受新政,但她自己毕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文人」,若要服众,还需要一位真正能与江南士林对话的人。

而李清照是李格非之女,岐国公王珪的外孙女,出身士族,才名斐然,若她愿意站出来,影响力将远超寻常人。

方梦华笑了:「那我可就不客气了。」

李清照也笑:「那就这么说定了。」

她伸出手,方梦华毫不犹豫地握住。

此刻,金陵城的宋旗已然降下,而在这座城楼之上,一个全新的时代,正在悄然展开。

巍峨的城门之下,二万五千明军精锐列阵待命,二十五行列方阵一字排开,旌旗猎猎,军容严整。城楼之上,方梦华立于高处,身旁是李清照,身后是她的幕僚与亲卫。

秋日的阳光洒在金陵的城墙上,映得那面即将降下的宋旗愈发黯淡,而在城门外,另一面崭新的旗帜即将升起。

陆行儿打马而来,在城门前勒马而下,朗声拜道:「入城官兵准备就绪,请首长检阅!」

方梦华俯视城下,目光扫过这些与她并肩作战的将士。

她们曾经是江南绿林,是方腊旧部,是海上舟师,是各方流民所聚,是从破败中重建的军队,而今日,他们已经成为新国家的柱石,正堂堂正正地进入江南首战之都——百万人口金陵。

她深吸一口气,声音清朗:「将士

们,大家辛苦了!」

「不辛苦,大明万载!」

声如雷震,响彻云霄。

「砰——砰——砰——」

礼炮声响起,响彻城下,浓浓的硝烟味弥漫空气,这不再是战争的烽火,而是属于胜利的号角。

护旗队举着大明的军旗踏步而出,领军进城。

「踏!踏!踏!」

整齐的步伐声震动街巷,明军将士持枪、挎刀、背弓,依序列队,军纪严明,没有半点过去那些绿林军的散漫与江湖习气。他们不再是群盗,而是一支真正的铁军。

「日月军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

金陵百姓站满了两旁街道,他们本以为这是一场传统的「改朝换代」,然而当他们看到这支军队时,却发现这与以往任何一次改朝换代都不相同——

这些士兵没有哄抢,没有趁乱劫掠,他们甚至没有在街上随意高声喧哗,而是以坚定而自律的步伐踏入这座城池。他们的铳口矛头没有对准百姓,而是整齐地朝天,彷佛是在向这座城庄重宣告:我们来,不是为了掠夺,而是为了建立新的秩序。

近卫一营,近卫二营,近卫三营,百花一营,百花四营,弓骑营,回春营,军法营,少年神机营,谛听营……

一支支军队依序进城,每支部队各有其特色,步兵沉稳如山,弓骑轻捷如风,少年神机营身披火铳,队列中甚至能看到一些年轻的士官,目光明亮而坚定,象征着新世代的崛起。

当百花营的女兵迈步走过时,城内的议论声达到高峰。

「这就是百花营?竟然真是一群小娘子!」

「她们与男兵并肩作战,竟毫不逊色……」

「快看,那是池州梁红玉?原来她竟是明军的女将!」

百姓的议论声中,有惊讶,有佩服,有不解,也有深思。人群中压抑已久的低语骤然爆发,或惊叹,或惊惧,或愤恨,或麻木。然而,当城门外的明军踏步入城,这些议论却渐渐归于死寂,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压迫感。

城门楼上,李清照目光一扫,轻声笑道:「梦华妹妹,这些金陵的守旧士绅,看来是被吓破胆了呢。」

方梦华微微一笑,并未多言,静静注视着原舟山军四师依序入城。

「踏!踏!踏!」

第一师九营、第二师九营、第三师九营、第四师九营……

金陵街头,数万明军官兵如洪流一般向城内推进。每一师九个营,四个师便是整整三十六个营,这些钢铁一般的方阵从城门口蜿蜒向内,犹如一条贯穿全城的战龙。

整齐划一的步伐声震动大地,战袍在秋风中翻飞,甲胄映着日光,枪戟如林,旗帜猎猎,军容之盛,犹胜当年的杨家军狄家军。

城内的士绅们看得面如土色。

这还是曾经的那些绿林魔贼吗?这还是方腊手下那些乌合之众吗?这分明是一支胜过大宋西军全盛时期的铁军!

「天啊……」一名江陵来的探子忍不住颤声低语,「朝廷若想收复江南,恐怕……恐怕……」

他后面的话没说出口,却已不言而喻——根本不可能!

「杀胡灭宋」——这句话他们不敢大声说,但明军的一举一动都已说明,他们根本不承认南宋的正统地位!

城内的金宋探子暗自计算着——四个师,三十六营,总数近两万五千,这还只是入城的中央军兵力,北路军西路军南路军和海外领地军至少还有二十个师!

不远处,一群衣着华贵的金陵士绅站在酒楼二楼的栏杆后,面色铁青,目光呆滞。他们本还存着一丝幻想,认为江陵朝廷总有一日能遣大军顺流而下,收复江南。然而,当这些军士步步入城时,他们明白了——

「大势已去……朝廷已无力回天。」

「别说收复江南,如今连荆湖、巴蜀能不能守住都未可知……」

「可怜我等世代书香,竟落得如此田地……」

几位士绅低声喟叹,手中的酒盏颤颤巍巍,洒出些许玉液,却无人有心思再饮。

而最让人心惊的,则是那些参加过扬州战役的军队。

参加扬州战役的各军,枪矛上竟然挂着一长串已腌制的辫子与光秃的头皮,如同一条条血淋淋的战利品,在阳光下闪烁着阴森的光泽。

「这……这……」

城内的人群一片死寂,许多人不由自主地后退数步。

「这数量……这数量……」

士绅们的脸色已经煞白,嘴唇颤抖得说不出话来。

他们本以为魔贼全歼扬州金军一整旗只是夸大其词的战报,但现在,亲眼所见,根本不需要战报,这些辫子头便是最直接的证据!

「那可是满万不可敌的鞑子啊!」

「这……这些魔贼,比鞑子还凶!」

有老儒士颤声喃喃,语气中满是震惊与恐惧。

而在人群之中,几个装扮成樵夫、贩夫的金国细作混在人流中,脸色陡变。

江南士绅一向自负,认为即便大宋在江北败于女真,江南仍能维持千年文脉,

终有一天可以复兴中华。然而今日,当他们目睹这支以「明」为名的军队,他们才意识到——真正能北伐金国的,根本不是摇摇欲坠的南宋,而是这些被他们过去视为「贼寇」的人!

这时,远处的秦淮河上,传来水师船队的礼炮声,江上船只浩浩荡荡驶来,船队之上,日月圣火旗迎风飘扬,犹如吞吐江天的战龙。

「轰——轰——轰——」

礼炮声响彻河岸,宣告着这座江南重镇,已正式易主。

但就在这时,最后一支入城的军队出现在城门之外。

这不是寻常的辎重队伍,而是由一百多辆大马车组成的特殊部队。每辆马车之上,都固定着一门野战臼炮,乌黑的炮管透着森冷的金属光泽,炮口高高昂起,彷佛静待着命运的召唤。

最令那些金国细作瞳孔紧缩的,则是压队的三辆特别车辆——(已经没有子弹的)马克沁机枪!

「是……是那个妖器!」

「太原之战……那东西扫过,镶红旗巴图鲁像割草一般倒一地……」

「这东西……无论如何必须弄回大金!」

几个细作对视一眼,心中已有了计划。这种可怕的武器,不论付出什么代价,都必须偷回去给兀室林牙和金工院研究。

一时间,各方心思异动。

李清照看着这一切,低声笑道:「梦华妹妹,妳的兵,确实与众不同。」

方梦华没有回答,只是静静望着她的军队入城,望着那面明军的军旗迎风飘扬。

这座城池,曾经属于南唐,属于大宋,而今天,它将迎来新的历史。

——这是明国的第一座都城,也将是她未来新世界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