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经典力学
王士元好奇地伸手翻开,封面上赫然写着——《经典力学》。
他随意翻阅几页,原本只是抱着打发时间的心态,但没看几行,便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子,眉头微微皱起,神情逐渐变得专注。
「……物体若未受外力,则会保持静止或等速直线运动……这便是第一条定律?」
王士元喃喃自语,目光扫过书页上的小插图——一个静止的圆球,一个被推动的圆球,还有一辆简单的木车模型。这些图示让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易懂。
「姑姑,这到底是什么书?」旁边的方敏也凑过来,看了几眼,旋即皱起眉,「这里说,物体若未受外力,便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可现实中,滚动的球总会停下来啊!」
「那是因为地面有摩擦力。」方梦华笑着解释,「摩擦力是一种外力,若是在没有摩擦的环境,比如光滑的冰面上,物体就会一直滑动下去。这本书讲的正是这类规律——力、运动、能量,乃至于天地万物的运行,都可以用数学来描述。」
「竟然还能这样?」方敏眨了眨眼,再次低头翻阅,目光变得炙热,「姑姑,妳这么好的书,竟然一直不给我看!」
「妳学的东西已经够多了。」方梦华失笑,「而且妳之前不是对数学更感兴趣吗?」
「数学是好,可是这本书里的东西也太有趣了!」方敏一拍案几,激动地道,「敏儿以前以为这世间的一切运动,都是神意或气运使然,但这里却说——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甚至能用数学公式计算出来?这……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王士元在一旁沉默,视线仍紧盯书页,嘴唇微微动着,似乎在默念某些句子。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案几上画着运动轨迹,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忽然,他抬起头,指著书页上的一行字:「这里说,当一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这是第二条定律?」
「没错,」方梦华点头,「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这是所有力学计算的基础。」
王士元轻轻吸了口气,低声道:「若是这条规律真的成立,那么……」
他猛地站起来,来回踱步,嘴里喃喃自语:「那么,弓箭的射程,投石机的抛物线,战马奔袭的速度,甚至于城墙受到撞击时的承受力……皆可用这个来推算?」
「正是如此。」方梦华笑道,「这就是物理学的魅力——它能将世间万物的运动纳入一个清晰的框架之中,让人们不再依赖经验,而是用数据和计算来做决策。」
王士元陷入沉思,半晌,他忽然深深看了方梦华一眼,眼神前所未有的严肃:「这书……真的只是妳写来用以教学之用吗?」
「当然不是。」方梦华淡淡一笑,手指轻敲案几,「若只是教学,本座不会如此费心整理这些内容。本座更希望它能改变这个世界。」
王士元默然片刻,忽然苦笑:「那么……若这书传遍天下,世人都能掌握这样的知识,岂不是人人皆可制造更强的战器,甚至比大明更强?」
「这便是技术发展的必然性。」方梦华语气平静,「知识一旦被发现,就无法被独占。与其担心它落入敌人之手,不如我们自己先用好它,并在技术上始终保持领先。」
王士元听到这话,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方敏则完全沉浸在书稿之中,一页页翻阅着,时不时发出惊叹:「姑姑,这书里的东西……太惊人了!这些定律要是真的,那不就是说——未来的工匠和将领,都要懂数学,才能做出最有效的武器和战术?」
「正是如此。」方梦华点点头,「数学不只是用来考科举的,也不是只能用来计算粮税,而是能真正改变世界的。」
王士元忽然一笑,重新坐回案前,眼神中带着一丝前所未有的坚定:「圣姑,小生愿意留下来学这门学问。」
方梦华微微一笑,目光深邃:「好,那就从这本书开始吧。」
烛火摇曳,映照着三人的身影。一场关于物理学的启蒙,正在悄然展开。
王士元凝视着那些字,眉头微皱,像是在思索什么。方敏则已经坐得笔直,双手撑着下巴,等待姑姑开讲。
「你们刚才学的力学定律,描述的是力与运动的关系。但如果我们进一步考虑物体运动时所耗费的能量,事情就变得更加有趣了。」方梦华一边说,一边拿起桌上的一个茶杯,轻轻举起来,又放下。
「这样举起来,就是对茶杯做了功,因为我给它施加了力,并让它移动了一段距离。」她指著书页上的文字,继续解释,「功的计算公式是力与移动距离的乘积,还要考虑方向。」
王士元点点头:「所以,如果力的方向与移动方向一致,则功最大?若是垂直于移动方向,则毫无作用?」
「没错。」方梦华微微一笑,「比如你拿着一个水桶站着不动,手虽然使力提着桶,但桶没有上下移动,对它就没
有做功。」方敏歪着头思索片刻,忽然道:「那功率又是什么?」
「功率指的是做功的快慢,定义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方梦华拿起桌上的茶杯,「比如我用一样的力气把这杯茶慢慢提起,或者一瞬间用更大的力提起来,两者做的功相同,但后者的功率更大。」
「原来如此!」方敏恍然大悟,「难怪有些人力气大,但扛着重物走不远,因为他们做功虽多,却没法持久?」
「正是。」方梦华点头,随即又在纸上写下动能、势能、机械能,并画了一个简单的抛物线。
「这里有两种重要的能量——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因运动而拥有的能量,公式是质量与速度平方的乘积。速度越快,动能越大。」
王士元沉思片刻:「所以同样一支箭,若速度加倍,动能就会变成四倍?」
「对。」方梦华微笑,「这就是为什么弓箭手在射箭时,拉弓越满,箭速越快,威力也越大。」
「那势能呢?」方敏指着另一个词问道。
「势能是物体因位置不同而储存的能量。」方梦华用笔在纸上画了一个高处的石头,「比如一颗放在悬崖上的石头,比放在地上的石头有更大的重力势能。公式是质量、重力加速度、高度三者的乘积。」
「所以……瀑布能推动水车,是因为水从高处落下时,势能转换成了动能?」王士元若有所思。
「没错。」方梦华点点头,「这就是机械能守恒的概念——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换,但总量不变。」
「动量,简单来说就是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她看向王士元,「你猜,为什么比武时,小巧灵活的对手能闪避重击,但如果是一头狂奔的牛,即便动作再灵活的人,也难以正面拦下?」
王士元低头思索,恍然道:「因为牛的质量大,即便速度不快,动量依然巨大?」
「正是。」方梦华微笑,「而动量守恒则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物体的总动量是不变的。」
王士元陷入沉思,忽然想起了一件事:「难怪撞球时,一颗球击中另一颗球,自己会减速,而被撞的球会加速……」
「没错,」方梦华轻轻一敲案几,「这便是动量守恒。」
「接下来,我们来讲浮力和压强的关系。」方梦华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一个简单的水池示意图,「你们看,物体浸没在水中时,会受到向上的浮力,这个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水的重量——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王士元若有所思,「这人是……」
「嗯,算是拂菻国古代的一位大贤者吧。他发现这条定律时,据说高兴得直接从澡盆里跳了出来。」方梦华笑道,「不过这是传说,是真是假无从考证。」
王士元若有所悟地点点头,低头默算了一下:「所以说……船之所以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排开的水的重量等于自身重量?」
「正是。」方梦华点头,「而这条规律不只适用于船,也适用于所有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比如热气球。」
「热气球?」王士元皱眉,「那是何物?」
「嗯……这个稍后再讲。」方梦华转而在纸上写下压强两字,「再来说说压强。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所以,为什么刀刃越锋利,切割物品就越轻松?」
「因为接触面积变小了,压强变大。」王士元几乎是下意识地回答。
「不错。」方梦华微微一笑,「这就是为什么马蹄下要装蹄铁,雪地上行走要穿雪鞋,还有……」
话音未落,旁边的方敏突然发出一声含糊的鼻音,脑袋一歪,额头差点撞到桌上。
「嗯?」王士元愣了一下,转头看去,只见方敏半闭着眼,努力睁了两下,却怎么也提不起精神,像是随时要倒下去一样。
方梦华失笑:「怎么?讲这些敏儿不感兴趣?」
方敏勉强打起精神,揉了揉眼睛:「不是……只是……有点困了……」
「这么快就撑不住?」方梦华摇摇头,「才讲到浮力和压强呢,后面还有万有引力——」
「姑姑,饶了我吧!」方敏打了个哈欠,摆摆手,「敏儿知道这些东西很厉害,但敏儿真不是读书的料……」
王士元看着她无奈的样子,不禁笑道:「可我记得妳说过,姑姑的书都是宝贝,早就想看了?」
「那是!」方敏不服气地反驳,但下一秒又瘫回椅子上,喃喃道:「可这些东西怎么越讲越烧脑啊……算数我还能跟上,可这些力来力去的,脑子都要炸了……」
方梦华耸耸肩:「所以说,科学不是只靠死记硬背,而是需要真正理解和思考的。数学只是工具,力学才是规律本身。」
方敏不服气地嘟囔了一句:「那王士元不也第一次学?怎么就一点都不累?」
王士元闻言,只是笑而不语。他确实没有感到疲倦,甚至隐隐有种兴奋感——这门学问与他过去所学的儒家经义、诗词文章全然不同,它没有晦涩的经典注释,没有繁琐的词藻修饰,只有简单的公式与现象的对应关系。而
正是这种简单而精确的逻辑,让他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兴趣。「其实,妳若是能理解数学,这些概念也不难。」王士元轻声说道,「就像妳刚才算浮力时,已经不自觉地在心里列出了数学式子,说明你还是有天分的。」
「少来哄我……」方敏打着哈欠摆摆手,「我看,这些还是交给你们天才去研究吧,我……还是回去睡觉了……」
说完,她便站起来,伸了个懒腰,晃晃悠悠地朝房门走去。
王士元望着她的背影,忍不住轻笑:「她这是打退堂鼓了?」
「不算吧。」方梦华淡淡道,「她虽然对科学没什么兴趣,但她学过数学,知道这些知识的价值。只不过,比起钻研理论,她可能更适合做决策者,而不是学者。」
「这倒是。」王士元点点头,似乎想起了什么,低声道:「她在润州时,便时常与人争论朝政之事,虽然才十六岁,却已经有许多自己的见解了。」
方梦华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那你怎么看?」
王士元微微一笑,语气温和:「她说的话,的确很有道理。」
方梦华瞥了他一眼,心想这家伙果然不简单,明明方敏是他的小老师,结果没多久就变成他在引导方敏了。
「不过,」王士元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相比朝堂上的争论,我更想弄清楚这些知识背后的真正规律。如果这些法则真的能用来计算万物运动,那么……它或许比任何策略都更能改变世界。」
方梦华听着,微微颔首,嘴角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很好,你已经开始明白了。」
烛火轻轻跳动,映照着两人桌上的书稿,彷佛照亮了一条前所未见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