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两赵应对
收到五兄赵枢之首级,赵构眉头紧锁,手中攥着金国使者送来的密信,字里行间皆是完颜宗幹的威胁之意:「江南明教不灭,则金宋和议无望。」与此同时,登州、莱州、海州三地相继为舟山军所夺,更有舟山水师攻占辽南半岛的消息传来,让赵构倍感困惑和忧虑。
「朕本以为金贼难缠,未料方梦华更难对付。」赵构将密信拍在案上,声音低沉,「她虽未举旗反宋,却早已不将朕放在眼里。登州、莱州、海州三城易手,难道无人察觉?再加上她竟敢海路攻金,搅乱天下格局,实在是狼子野心!」
黄潜善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此女之患不可不除。若任其坐大,江南必为其所控,届时金国以此要挟,南北皆非我朝之福。」
汪伯彦接道:「陛下明鉴。方梦华不过一介乡野村姑,得势不过因其父兄方腊遗泽。如今江南文武犹名义上归于郓王,只需明旨收拢文官,再派大将南下,便可将明教势力剿灭。」
赵构听罢冷笑:「黄卿、汪卿,此言大谬。朕南渡至今,江南虽未尽失,却非朕所控。杭州的郓王名为朕兄,实则独树一帜。杭州城中不过几千兵马,他连自己的命运都掌握不了,更遑论制衡明教。至于文官?江南那些士绅名义上归朕,实际上全听明教使唤。」
众臣闻言皆默然。朱胜非斟酌片刻,开口道:「陛下所言极是。以臣之见,若要应对江南明教,当以谋略为先,不宜贸然兴兵。明教现虽势大,但舟山军与江南山寨多是联盟关系,内情未必铁板一块。若能挑拨离间,使其内部分裂,再乘机以两方削弱之。」
吕颐浩点头附和:「朱相公言之有理。明教虽强,然舟山军与郓王之间亦有微妙平衡。舟山军占海州,郓王便有失地之忧;舟山军攻辽南,江南士绅恐明教野心更大。陛下不如先遣使笼络江南文官,许以优待,再令郓王加强对杭州附近的掌控。至于舟山军,若有机会,可与金国形成默契,借彼之手削其羽翼。」
赵构微微点头:「吕卿此计可行。然舟山军若知朕与金国合谋,势必立时举旗反宋,岂非更为棘手?」
王渊上前道:「陛下英明。依臣之见,舟山军此番大动,非为宋朝,实为其自身利益。可否先遣人试探方梦华,假意招安,以观其反应?若其心向大宋,可暂时容其存在;若其拒绝,便可光明正大定其为叛贼。陛下可以弟自居先册封她为靖国长公主,只要她愿意接受这一说法日后再去跟金人和亲就难以抗旨了。」
赵构沉吟片刻,点头道:「王卿之计可行。明教现为江南巨患,舟山军又与金贼交战,朕若贸然行事,必成金人笑柄。先以安抚之法试探,再以分化之策削弱之。朱卿、吕卿,此事便交由你二人全权操办。」
朱胜非与吕颐浩齐声应诺,退至一旁。
赵构起身,眺望殿外江天,眉间仍有不展之色。他轻叹一声,道:「中原未复,江南又乱,朕不过想得一隅偏安,竟也不得太平。若祖宗有知,又当如何评说?」
群臣默然,殿中气氛沉寂如水,只有江风吹过,仿佛带来了更远的隐隐战鼓声。
与此同时的嘉兴二年四月,杭州行宫,赵楷登基一年有余,却仍困于临安一隅,名义为天子,实为临安知府。他手握父皇赵佶的传位诏书,冠以嘉兴皇帝的名号,但手中只有高俅从开封带来的数千禁军,勉强维持临安的局势。眼下,金国提出的「剿灭江南明教」为议和条件,却是直接找九弟赵构商议,完全将他排除在外,这让他倍感屈辱与无力。
「方梦华!」赵楷将一封密信摔在案上,眼中带怒,「她占据了江南,却迟迟不举旗反宋。这是要做什么?金人驱虎吞狼之计看似针对明教,实则未尝不是想挑动我等兄弟相争。」
殿中众臣相顾无言,最终高俅上前,作揖道:「陛下,金人此计虽毒,却也未尝不是转危为机的机会。江南明教虽未反宋,但势力庞大,若能借康王兵马之力剿灭,则江南仍归陛下掌控。」
赵楷冷笑:「高卿所言轻巧。九弟身处江陵,握兵几十万,他若入江南平叛,朕还能坐在这里称帝吗?」
朱勔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明鉴。眼下最重要的不是与九殿下争权,而是先稳住明教。方梦华虽强,但江南明教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舟山军与江南的三路山寨联盟只是表面合作。若能离间舟山军与地方势力,必可削弱她的威望。」
赵楷摇头叹道:「离间之策未尝不可,但舟山军势力已深入江南,远非三言两语可动摇。何况,方梦华行事多有分寸,从不轻易露出破绽。」
这时,宇文虚中低声道:「陛下,明教虽强,终究不过是叛民之贼。臣以为,不如先向舟山军示好,以表兄弟和睦之意,试探方梦华的态度。若其不反,则以名义安抚之;若其反,则趁金宋交战之机,联合九殿下,共剿明教。如此进退自如,方为上策。」
赵楷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示
好?如何示好?朕身无兵权,只有这临安一地,凭什么去与方梦华谈?」宇文虚中笑道:「陛下有所不知。方梦华虽强,但她一无胆女流未必愿与金国彻底对立,更不愿被朝廷完全孤立。臣以为,可派使节以修好之名,暗中试探她对陛下以及宋廷的态度。若她愿合作,则可联合江南明教,牵制金国北线;若其有异心,臣等自当另有筹谋。」
张九成在一旁拱手道:「陛下,宇文相公的计策的确可行,但还需陛下以稳为主。臣请暂缓一切对明教的敌对之举,同时加强临安城防,若有变故,也不至于措手不及。」
赵楷沉思片刻,终于点头道:「宇文相公之策可试。便由宇文卿前往舟山,以嘉兴皇帝的名义,向方梦华表达修好之意,试探一下朕欲效仿前唐高宗旧例聘她为后,以二圣临朝为条件让她统治江南完全名正言顺再进取天下。若她愿与朕合作,共抗金贼,则江南局势尚可缓解;若其反,朕再与九弟同心,共剿贼寇。」
宇文虚中顿首:「臣必不负陛下所托。」
赵楷起身,目光遥望远处的江南大地,心中却是一片茫然。他知道,方梦华并非寻常女子,其野心与能力已超过了自己所能掌控的范围。即便此计奏效,也不过是权宜之策。而他的嘉兴皇帝之位,终究是建立在沙滩上的楼阁,经不起任何风浪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