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扬天下李丽质

第253章 报名活动

沈歌当即点头与此人一同向前走去,可以明显看到的是,与其他学校的学生相比,戏曲学院的学生在体态腰板上,都十分的挺直,双目也都炯炯有神,目光如电。_晓¢税,C^m*s? !埂\新?醉/全+

最早在国家将民间艺人吸纳进体制内后,梨园行里的人才就逐渐往各省份当地的剧院倾斜了,京城作为京剧的摇篮,自然更不缺好的教习。有系统性、针对性的练习,这种模式下,整体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要比旧时戏班里打出来的学生好了一大截。

“诶哥们儿,你哪个学校的?”

刚才与沈歌搭话的年轻人开口问道。

“我,音乐学院的。”

沈歌信口胡诌道。

“音乐学院的?”

这人一愣,“音乐学院的咋来我们学校了,来找女朋友?”

“音乐也是乐,戏曲也是曲,乐曲乐曲,不是相通的吗?”

沈歌反问。

“说的也是。”

听到沈歌的话,这人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两人穿过人群,挤到了较为靠前的位置。只见场中搭起的一方简陋的戏台子上,一位身着素色练功服的女生戴着耳麦,神色专注,正准备开唱。

而在旁边则是坐着一位头发有些花白的老者,他身形干瘦,脊背有些佝偻,此刻手中持着一把京胡,双眼微微眯着,给人一种仿佛快要睡着的感觉。

这个应该就是对方口中的“裴飞鸿”教授了。

练功服女生张口开唱,弦声随之而起。

“远望长亭旌旗整,来了我桃花马上女将军。”

“下坐骑与众卿,来把话论......”

声音清脆似莺啼,却又透着一股坚韧劲儿。

练功服女生唱的这是《双阳公主》里的一段,尚派戏讲究刚健婀娜,只见她行腔刚劲挺拔,却又于转折处不失婉转之态。

“好弦!”

沈歌眼睛一亮。

俗话说得好,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一旁在众人眼中似在眯眼沉沉欲睡的裴飞鸿教授,在女生唱腔开口的那一刹那,瞬间睁开了眼睛,仿佛有一道精芒在他浑浊的眸子中掠过。弦音响起,流转间铮铮而鸣,倘若是女生的唱腔只能打五分的话,那托举她的弦音,至少又给她增色了三分。

这时便能看出,白绍礼作为一名票友,与对方之间的实际差距了。

“丞相亭长你们听分明。”

“只因驸马身遭困,我设法救他命残生。”

“此去归期不可定,国事要你们多劳心......”

听着台上练功服女生的唱,沈歌微微点头,“还行。+丸′ ! \鰰?占+ *耕?鑫′嶵¨筷,”

主要是弦好。

他身边的这个男生听到他吐出口的这两个字,瞪大眼睛转过身来,有些不敢置信地道:“什么叫还行?不过哥们儿你不是我们学校的我也能理解吧。跟你说一下,台上这个女生叫公孙柔,可是学校京昆系很有名的一位学姐。

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实力很强。

据说她五岁学戏,六岁登台表演,现在还没毕业,国内很多戏曲奖项都已经被她拿到了。”

沈歌诧异道:“这么厉害?”

“那是。”

对方点点头,“人人敬佩的公孙柔学姐,到你嘴里成还行了。也幸好你不是我们学校的,不知道具体情况,不然你刚才那句话要是被公孙柔学姐的追求者听到,少不了被他们言语阴阳一番。”

沈歌若有所思。

那照这么说的话他更厉害了,他三岁学戏。

台上的公孙柔一曲结束,她先是向台下众人鞠躬示意,而后又单独对裴飞鸿鞠了一躬表示感谢,这才转身下了台。

组织今晚这场活动的社团负责人拿着话筒走上台,“感谢刚才公孙柔学姐给我们带来一段精彩的《双阳公主》,有柔学姐打样,其他人你们还犹豫什么,【国戏杯】即将开赛,本次活动也算是为【国戏杯】预热。

俗话说得好,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但真正到了赛场上,那还是手底下见真章的。不过!我们今天的这场活动,才是真的友谊第一,没有比赛,大家踊跃上台哈。”

很快,按次序又有一人登上了台。

沈歌对身边这人说道:“你不上去试试?对了,还没问你名字呢。”

“嘿嘿,我叫沈浪。”

对方笑着说道。

“沈浪?”

沈歌重复了遍,没想到两人还是本家。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这就是我爸给我取这个名字的缘由。”

沈浪说着无奈地摊摊手,从他的表情语气可以看出,他经常对人这么解释。

“至于我为啥不上去,哥们儿,我是戏曲文学系的,我怎么上去?”沈浪对他说道,“难不成让我上台去当场这一段戏词、写一篇剧本出来?”

戏曲文学系?

沈歌一愣,这些年来他和老爷子两人一直都是在民间卖艺流浪,对戏曲学院里面的教法还真不了解,听这沈浪话里的意思,他读的应该是戏曲的创作专业,没想到学院中对戏曲的每一步都划分的这么细致。

在早年间,梨园行里的这些都没那么完善,每一出剧本的创作,大都是由稍微有那么点文化的艺人编写的。.e,z!暁¨税\枉/ \哽/歆.罪¢全-因此在一些老戏本中可以看到会有内容完全不符的情况出现。

再到后来的四大名旦时期,京剧艺人便开始与文人联合创作了,由此也诞生出了许多经典的作品,京剧戏本的质量明显提高。如这一句“他教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经典的戏词便是出自于翁偶虹先生的《锁麟囊》。

不过京剧是“角儿的艺术”,重在技艺而非文学性。

如果说起戏曲的历史严谨性,其实在传统的戏曲中并不少见,元杂剧中关于科举的情节、明清戏文中宋代才会出现的银票,这类时空错位也算是剧本创作中以古度今的传统了。

关汉卿《单刀会》中关羽唱的“大江东去浪千叠”,就是化用了苏轼的诗词。

还有近来新编的京剧《赤壁》,里面有一句唱词被观众注意到:

他刘备今已是山穷水尽,你孔明我看也黔驴技穷。

这句词是诸葛亮舌战群儒时,江东丑角虞翻对他的一句讽刺。

但如果细究,“黔驴技穷”这个词出自唐代的柳宗元,晚了诸葛亮所在的三国五百年,显然人物角色是不可能凭空说出一个后世才有的词汇的。

不过只用“黔驴技穷”四个字就能完整表达人物要说的意思,同时还兼顾唱词的节奏韵律,是符合观众习惯的,戏曲本身就跟《三国演义》、《水浒传》一样,是后人对历史的艺术加工,再演绎。观众看的是情节人物冲突,而不是考古一般的历史还原。

历史是底色,艺术是重构。

总体来说,划分细致对梨园行的发展是有利的。

“没想到吧,哥们儿我还是个作家。”

沈浪笑道。

“希望以后能看到你写的剧本。”

沈歌说道。

今晚的活动倒是热闹,上台的学生一个接一个,这也方便了他观察戏曲学院学生的实力如何。事实还真跟刚才沈浪说的一样,公孙柔已经是不错的了,这其他人,目前还真入不了他的眼。

就在这时,一声唱腔响起。

“号令一声绑账外。”

只见一名身材魁梧壮硕,留着光头的学生大踏步走上舞台。

在这发型锅盖多如狗,中分满地走的时代,他这一个光头形象还是挺亮眼的。

《锁五龙》!

沈歌一下便听了出来。

“康雅雅!”

“他今天也来凑热闹了?”

“他对这次【国戏杯】的冠军可是势在必得,今天在台上亮相,有宣示主权的意味吧。”

听着身边众人的讨论,沈歌看向一边的沈浪,“他叫康雅雅?”

“怎么?”

“你也觉得他的名字跟形象不符是吧。”

沈浪笑着对沈歌说完,随后又忧郁地叹了口气,“唉,没办法,这名字都是爹妈取的,就像我沈浪,虽然名字里有一个浪字,但本人可是社恐乖巧得很。”

沈歌:“......”

沈歌注意到这康雅雅上台后,连一旁拉弦的裴飞鸿老教授都精神了几分,手下的弦儿也更亮了。

单从刚才这一句“号令一声绑账外”就能听出来康雅雅的实力不一般,身子稳底气足。

“不由得豪杰笑开怀——”

“好!”

台下响起了叫好声。

“某单人独一骑我把唐营踹,只杀得儿郎叫苦悲哀。”

“小唐童被某胆吓坏,某二次被擒也应该。”

“他劝某降唐某不爱,情愿一死赴阳台。”

“今生不能够把仇解,二十年投胎......某再来——”

沈歌点头,这味儿正!

梨园行里有句话叫:千生万旦,一净难求。

意思是在戏曲行当里,生角和旦角好找,最难的的是培养一位好的净角,也就是花脸。

一来是花脸行当演员的身材要雄壮魁梧,面相最好也得宽阔不能是瘦长脸,更主要的是花脸演员的嗓子得响亮,声如洪钟大吕,摄人心魄。

好的花脸,太难得了。

事实也的确如此,沈歌在这里看了这么久了,目前为止也只有康雅雅这一位花脸演员上台而已。

“裘派。”

沈歌心中暗道。

有句行话叫“十净九裘,无旦不张”,意思是十个花脸演员里有九个是裘派,而旦角则大都是学的张派。

有人说这句话体现了梨园行内发展的悲哀,也是

如今戏曲没落的原因,为什么以前梨园行发展得那么辉煌,就是因为有不同风格的流派存在,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沈歌对这种看法不置可否,他更在意的是,这康雅雅的唱腔,与其他学生相比,确实是甩了他们一大截的。

看来戏曲学院也并不是没有能人。

康雅雅一曲唱罢,台下叫好声此起彼伏,不少人甚至站起身来鼓掌。

他对着台下众人抱拳行了一礼,紧接着又转身对一旁的琴师裴飞鸿老教授拱手抱拳,表示感谢。

从这里可以看出众人对他都十分尊重。

“邓文华。”

“他不是从来不参加比赛活动的么?”

“看来【国戏杯】把他也炸出来了。”

沈浪对沈歌说道:“邓文华,男旦,也是京昆系的厉害角色,这次【国戏杯】的夺冠热门,虽然人家现在还在上学,但已经加入燕京京剧院了,”

沈歌微微点头,目前来看,出现的乾旦确实少。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哇。”

“玉兔又早东升......”

邓文华唱的是一段经典的《贵妃醉酒》,他手持话筒,正着身子站在台上,面对着台下观众,规规矩矩地开口唱道。

沈浪在一旁说道:“哥们儿,这邓文华可是咱们学校的宝贝,他的旦角戏那叫一个绝,很多老戏迷都对他赞不绝口。”

沈歌附和着微微点头,这人听起来还行,只是唱腔上,给人一种太过于规矩的感觉。

邓文华的嗓音婉转悠扬,将杨贵妃那种哀怨、寂寞的情绪演绎得丝丝入扣。

只是在他听来,这种演绎虽然没有任何瑕疵,却总觉得少了那么一点灵魂。就好像一幅完美的工笔画,每一笔都精致无比,但少了一丝灵动,他知道对方的症结在哪里。

“今晚的活动谁都可以上吧?”

他向沈浪开口问道。

“这又不是正式比赛要对学号的,就是社团活动图个热闹而已,我上去表演写词都行,就怕当众给人拉坨大的啊。”

沈浪笑道。

沈歌平静地说:“我去试试。”

“试试就逝世......”沈浪下意识地开了个玩笑,随即反应过来,“你,啊?”

“虽说音乐也是乐,可这京剧跟你们音乐学院唱的歌还是不一样的啊哥们儿,你可别上台给我整一段网上的戏腔歌曲出来。”

沈浪急忙劝道。

不过此刻沈歌已然穿越重重人群,走到了舞台一侧的报名处,说是报名,只是个社团记录活动内容的地方。

“唱什么?”

坐在椅子上的负责人下意识地问道。

听着耳边传来的《贵妃醉酒》,沉吟一瞬,沈歌开口说道:“《梨花颂》。”

唰唰唰。

妹子几笔记下了曲名。

“叫什么?”

她又问。

沈歌:“梨春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