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扬天下李丽质

第239章 你方唱罢

“臭小子到哪儿了?”

“算算时间估摸着你也应该快到了吧。·如!文+枉+ ~哽¢薪_最?筷_”

“不过话说回来你小子还真不错,你师父我连个小学文凭都没有,你倒好,都混上去京城读书了,怎么说也算是光宗耀祖了,要不改天出国留学去?

你也带上你师父我,咱去那什么马尔代夫、阿尔卑斯山,好回来后跟那几个老家伙炫耀炫耀。”

听着手机中传出的老爷子的声音,沈歌笑着应了声,“可以啊,咱爷俩虽然在国内没什么亲人,但国外的朋友可是对咱们热情得很,怎么形容呢?用网上的话来说那就是‘掏心掏肺’的交情。”

“哈哈哈!”

“你小子净忽悠我吧。”

那头响起老爷子爽朗的笑声,虽然他不知道沈歌说的这个梗,但也能听出来他嘴里的不是什么好话。而且古人也说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人家对你那么好,必定有所图谋。

“老爷子,我可没忽悠你。”

沈歌一本正经地纠正道:“他们那边,个个都是热心肠。”

此话一出,电话另一头的老爷子还没什么反应,反倒是坐在他身边的一个男生绷不住了,噗呲一声笑了出来,他朝沈歌竖起大拇指。

兄弟这话没毛病,外国人个个都是“掏心掏肺”的交情,到了那边,挖出那冒着热气的肠子,可不就是热心肠嘛......

“行了行了,天天说那些听不懂的,”电话那头的老爷子有些不耐烦了,“到了之后记得给我打电话啊,挂了挂了。”

说完,他直接挂断了电话。

听着手机响起的忙音,沈歌抬头看向窗外,飞速行进的高铁在是一片宽阔的地狱,这里是冀北省,“燕赵多有慷慨悲歌之士”里的燕赵大地,说的便是这里。

韩愈说得也的确没错,这里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有浑身是胆、名气贯九州的常山将;有将当阳桥喝断的燕人张翼德;有林冲、有狼牙山五壮士......

幽燕之地,自古多豪杰。

过去这片燕赵大地,下一站即是燕京。

当年与老爷子离开时,挤着绿皮火车出了京城,现在他一人坐着高铁,复又回京。

虽不是矫情之人,但也难免生出些感慨之意?

这时,沈歌收到了容千发来的消息,内容是一张围博截图,是天娱传媒公司的官方号发布的一则侵权起诉声明:

天娱传媒郑重声明,旗下艺人梅亦辰的原创歌曲《吉时已到》遭不明身份人士抄袭,经公司调查,此人为抖声博主沈歌。

其作品《囍》在歌词、旋律等方面与《吉时已到》高度相似。天娱传媒已收集相关证据,正式向法院提起诉讼,坚决捍卫旗下艺人的知识产权,维护音乐创作的公平与正义。希望广大网友尊重原创,共同抵制抄袭行为。!墈`书¢屋. !首.发\

得,这下真是恶人先告状了。

沈歌他昨天还听容千说已经收集好了梅亦辰抄袭的证据和他原创的证明,没想到容千音乐工作室还没来得及发律师函,反倒是对方先倒打一耙,找上了门来。

《囍》昨天才刚刚发布,今天对方就发了起诉通知。

不得不说这效率是真够快的。

“估计对方是自认为抓到了你的重要把柄,再加上这两天甲亢哥来华国,你这首歌又跟甲亢哥有联系,天娱传媒也不想白白扔掉这波流量,自然是紧跟热点,连证据都没甩,直接就发了侵权声明。”

容千给沈歌发来信息:“这下可不单单针对的是你一个人,甲亢哥是冲着你来的,你的形象从某些方面也代表了榕城。如果处理不好的话,榕城这几天的筹备,就功亏一篑了。”

“所以在天娱传媒发布了这个声明后,李局长立刻就联系了我。”

沈歌一如既往地淡定,身正不怕影子斜,对方此刻做的这一切,最终无非是跳梁小丑而已。

“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告诉了李局长,他已经不担心了。”

沈歌回道:“千姐辛苦。”

“辛苦什么,高兴还来不及,《囍》在各大平台的数据已经完全超过了《吉时已到》,像你说的,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你到燕京了吗?”

“还没有。”

“一路顺风。”

......

高铁进了燕京站。

与榕城的高楼大厦相比,燕京的发展给小时候在这里待过的沈歌更加直观,一切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包括他自己。

这次进京他只随身带了一个包,其他大大小小的家伙什都寄了快递,不然单单一把古琴背在身后就足以让他劳神费力了。

穿过拥挤的人流,出了站后沈歌径直上了一辆出租车。

“去哪儿?帅哥。”

“恭王府。”

闻言出租车司机当即点头,“好嘞!”

从这里到恭王府大概七公里的路程。

“帅哥,你是来旅游的?”

出租车司机自然地搭话道:“看你的样子,应该还是学生吧,但是现在也没放假呀?”

“而且,来燕京的游客一般大家都是去故宫、颐和园、圆明园、长城什么的,去恭王府的一般不多,就一座园子而已,没什么看头。想看园林不如去苏州......”

沈歌笑了笑,也不嫌出租车司机多嘴,平静地开口说道:“其实我不是来旅游的,这次是回我以前上班的地方看看。^2.八~墈^书¨蛧? ?首-发′”

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

不过,以前在恭王府唱过戏,也的确算是上过班的地方吧。

出租车司机点点头,这小伙子虽然看着年轻,但身上有股沉稳的气质,应该是已经毕业参加工作了。

但是......

回以前工作的地方看看......

恭王府?

难道这小伙子以前也是宫里当差的?

出租车司机深吸口气,抛掉脑中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你以前是那儿的工作人员呐。”

“算是吧。”

沈歌含糊地应了声。

出租车司机眉梢一挑,小伙子年纪轻轻年少有为啊,竟然在京城的博物馆里混了个职位。只是......好好的怎么成了以前工作的地方呢?

他向沈歌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你说这个啊,”沈歌随意地接道,“因为我现在在长安做始皇陵发掘工作。”

“嚯——”

闻言出租车师傅眼睛一亮,“这个我在网上看到过,这可是个好工作。每天刨土两小时,轻松自在,不会失业的铁饭碗。一活干三代,人走活还在!”

沈歌也不解释,任由司机猜去了。

“这恭王府以前还有人来,不过近几年游客是越来越少了,毕竟大部分人都喜欢去那些个网红景点,又能拍照还能享受服务,这里就这么几间宅子,停车都不好停。不过总归来说还是值得一看的,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

出租车司机一时间想不起来了。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沈歌说道。

“对对对,就是这个!”

出租车司机一拍大腿,兴奋地说:“不愧是考古工作者,这话说得太到位了。

恭王府以前是和珅的府邸,那可是富得流油啊,里面的宝贝据说数都数不清。后来几经辗转,成了恭亲王奕訢的王府,见证了清朝的兴衰......”

司机师傅侃侃而谈,不多时便到了目的地。

沈歌下了车,来到恭王府前,看向上书恭王府三个字的牌匾,神色倏地有些复杂追忆。

注视几秒后,他回过神来。

门票的价钱和那些网红打卡地完全比不了,成人票四十,学生只要二十块钱而已,沈歌用学生证买了张门票,迈步走进了这座陌生又熟悉的大门。

恭王府有三绝一宝。

西洋门、福字碑、大戏楼。

西洋门。花园中轴线上的汉白玉拱门,仿西洋建筑风格,门额外刻“静含太古”、内刻“秀挹恒春”,体现道家哲学与中西建筑融合的意境......

理念至少比现在一味的推崇西洋文化要先前。

福字碑。在滴翠岩下秘云洞中,是康熙御笔“天下第一福”。这个福字融合“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五意。

而这大戏楼......

沈歌迈步走在恭王府的石板路上,飞檐画角,玄关回廊,十年的时间和历经百年风雨的这座府邸花园相比,并没有使其发生多么大的变化,眼前的一幕幕都和脑海中的记忆重合。

这里的景色本来就不错,加上如今没有多少人来,整个恭王府和其他熙熙攘攘的景点相比,安静非常。

虽然少了些许人气,但湖边垂柳排排,娇莺鸣啼,微风习习吹来,于四周的钢铁城墙之中,反而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循着脑海中的记忆,沈歌径直来到了被称为恭王府三绝之一的恭王府大戏楼前。

又称为怡神所的大戏楼为纯木三卷勾连搭全封闭结构,整座戏楼不见一根铁钉,总体面积足有七百多平,可容纳两百人于厅堂观戏。

且虽然戏楼厅堂如此宽阔高大,但音响效果却丝毫不受影响,其中的原因便是工匠当初在建造之时,将戏台下面掏空,埋藏了九口大水缸。

这种精巧的设计使得大戏楼有了天然的混响共鸣音效,演员立于台上,仅凭一副肉嗓子便可让声音清晰的传入每个人耳朵,不会因距离而产生强弱的效果。

沈歌抬头看了眼大戏楼,而后推门走了进去,当年戏楼两侧门窗为朱漆雕花,四壁实木墙饰藤萝紫花,手工绘制的的藤萝彩画加上萦绕于头顶盛开的紫花,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下看戏,真是别样的享受。

只是

如今时代变了,景变了,人也变了。

来到戏楼大厅的南边,这里是舞台和演员上妆的地方。

沈歌看着门角的那一块凸起的木槛,当年他就每天站在这里,抬头看着舞台上的老爷子和庆春班的张钰鹤张老板表演。

一个大青衣,一个无名老生,引得台下观众满堂喝彩,虽然不及百年前几位大师往台上飞金抛玉的场景,可在当时的燕京城,也算是难得一见的盛况了。

只不过......

想到这里,沈歌倏然叹了口气。

“这是当年多少人心心念念想登上的戏台啊。”

沈歌自顾自地开口低语一声。

京城,恭王府大戏楼的戏台!

可不是一般角色随随便便就能登上去的。

当年在庆春班练功学艺的那些孩子,每日里就期待着能够来戏楼里跑跑腿、打打杂,这样便能远远地看一眼台上大青衣张钰鹤的风采,想象着自己什么时候能像他一样,挑班成角儿,赢得满堂喝彩。

他“小桃子”,同样如此。

沈歌看着空落落的戏厅,忽然想到之前他那首《探窗》火时,经常在评论区里出现的一句话:

老祖宗有这样一句话,戏已开腔,八方来听,一方为人,三方为鬼,四方为神明。只要开嗓,不管台下是否有人都必须唱完,凡人不听不代表鬼神不听。

想到这里,再看看这空落落的大堂,他忽然觉得有些好笑,老祖宗心说我可没说过这样的话。

当然这句话其中所蕴含的一些梨园行的道理的确是对的,只不过现在人去楼空,听戏的人不在了,唱戏的人也不在了,怕是连这鬼神都转世投胎去了。

沈歌后退几步正对戏台看去。

戏台两侧按规矩悬有对联。

经常见的有:戏台小天地;天地大戏台。

亦有:上场应念下场白,看戏无非做戏人。

此刻,这恭王府大戏楼的戏台两侧悬着的对联是——

尧舜生,汤武净,五霸七雄丑角耳,汉祖唐宗,也算一时名角,其余拜将封侯,不过掮旗打伞跑龙套;

四书白,五经引,诸子百家杂曲也,杜甫李白,能唱几句乱弹,此外咬文嚼字,都是求钱乞食耍猴儿。

好一副对联!

十年前沈歌是不曾见过这幅对联的,也不知是什么时候换上的。

不过他倒是对这幅对联有所耳闻,传言这是纪晓岚为圆明园的戏台写的,也有人说是一位太监写的,具体不得而知。

但这幅对联却有意思。

与相文社班主郭德刚说书时经常用的那句定场诗有异曲同工之妙——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意为,什么唐尧、虞舜;什么五霸七雄、汉祖唐宗,这些独领风骚、争霸天下的人物,在这一方戏台上都是扮作生旦净末丑的角儿。

什么四书五经六艺、诸子百家;什么诗仙诗圣,都是咬文嚼字卖弄文采的乞食者。任你才情滔天、祸水红颜,最后都不过是红粉骷髅、一抔黄土。

这句话语气之霸道,短短几行字把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浓缩为了一台“戏”,什么王侯将相、才子佳人......皆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思索间,沈歌不自觉地迈动脚步,踏上大戏楼这一方戏台。

你方唱罢.....

我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