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儿复仇记雪岛上的小女人

傻儿复仇记《验收日的晨光与藏在木纹里的期许》

第八十八章 验收日的晨光与藏在木纹里的期许

鸡叫头遍时,天还蒙着层淡青的雾,张磊己经醒了。¢2?芭.看!书-王\ \蕞,鑫?漳′結.埂-欣^快/他摸黑穿上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工装,衣角还沾着上次锯桦木时蹭的木屑,指尖一捻,细碎的木渣就簌簌落在炕席上。窗外的樱桃苗该浇水了——这是老陈临走时反复叮嘱的,说苗刚抽新枝,晨露里的潮气最养根,不能等太阳晒热了土再浇。

他轻手轻脚地推开房门,院角的压水井还带着夜凉,压柄往下按的时候,“吱呀”一声在寂静的村里格外清楚。水桶接满水,他拎着往家具厂走,小路两旁的野草挂着露珠,沾湿了他的裤脚,凉丝丝的。远远就看见家具厂的窗户亮着盏灯,走近了才发现,肖斌己经在里面了,正蹲在木料堆旁,手里拿着块砂纸,细细打磨着一把儿童椅的椅腿。

“肖哥,怎么这么早?”张磊把水桶放在门口,走进车间时,一股淡淡的桦木香味混着砂纸摩擦木料的“沙沙”声,扑面而来。

肖斌抬头笑了笑,眼角的细纹里还沾着点木屑:“心里装着事,睡不着。你看这椅腿的弧度,上次总觉得有点偏,今早再磨磨,李总眼光刁,别让他挑出毛病。”他把椅子递过来,椅腿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原本细微的木纹被砂纸磨得几乎看不见,只留下一层细腻的光泽,“昨天去镇上买砂纸,老板说这种进口的细砂,磨出来的木头能当镜子照,你摸摸。”

张磊伸手摸过去,指尖触到木料的瞬间,就像碰到了刚晒过太阳的棉花,软乎乎的,没有一点糙感。他想起第一次摸木工活,还是在城里的小作坊,那时候师傅递给他一块松木,边缘的毛刺扎得他手疼,如今自己也能磨出这样光滑的木料,心里忽然涌上来一股踏实的暖意。“确实好,比咱们之前用的砂纸细多了。”他蹲下来,拿起另一把椅子,“我再检查检查小熊的雕刻,别让眼睛的位置歪了。”

车间里的灯是西十瓦的白炽灯,光线不算亮,但照在木料上刚好能看清纹路。张磊拿出那块磨得发亮的桃木首尺,尺子边缘还刻着小小的刻度,是肖斌去年给他做的,说木工的尺子得自己用着顺手。他把尺子贴在椅背上的小熊图案旁,量了量左眼到右眼的距离——正好一厘米,和他画的样稿分毫不差。再看小熊的耳朵,弧度圆润,没有一点刻刀留下的毛边,这是他练了半个月才磨出来的手艺,刚开始刻的时候,总把耳朵刻得一边大一边小,肖斌就拿着刻刀,手把手教他“下刀要稳,手腕别抖,木料就像孩子的脸,得轻着点”。

“张磊哥,肖哥!”门口传来小林的声音,她背着个布包,手里还拎着个保温桶,喘着气跑进来,“我妈让我把这个带来,说早上喝碗热粥,干活有力气。”她把保温桶放在工作台,掀开盖子,小米粥的香气瞬间漫开,里面还卧着几个荷包蛋,蛋黄颤巍巍的,看着就好吃,“我还带了咸菜,是我妈自己腌的萝卜干,配粥正好。¢咸`鱼/看¨书-罔? ·首+发_”

肖斌放下砂纸,擦了擦手:“你妈也太客气了,总让你带东西来。”他盛了碗粥递给张磊,“快喝,一会儿凉了。”

张磊接过粥,碗沿还带着温度,喝一口,小米的软糯混着荷包蛋的香,顺着喉咙滑下去,暖得他胃里发颤。他想起小时候,母亲也是这样,早上总给他煮一碗小米粥,说“喝了粥,一天都精神”,那时候家里穷,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到荷包蛋,如今在这里,却能天天喝到热粥,心里忽然有点发酸。“谢谢婶子,也谢谢小林。”他轻声说,又夹了一筷子萝卜干,脆生生的,咸淡正好。

三人围在工作台旁,就着咸菜喝粥,车间里的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堆得整齐的儿童椅上。小林边吃边说:“昨天我跟我同学打电话,说咱们提前完成了五十把儿童椅,她还不信,说咱们小厂子肯定做不完,结果我跟她说,咱们不仅做完了,还做得比样品好,她都羡慕坏了!”

肖斌笑了:“等下次咱们接了大订单,让你同学也来看看,咱们虽然厂子小,但手艺不输别人。”他看向张磊,“今天李总来,你别紧张,就像平时雕刻那样就行,你的手艺,咱们心里有数。”

张磊点点头,手里的粥碗攥得紧了点。他不是紧张李总的验收,是想起了之前在城里的遭遇——那时候他在一家家具厂打工,老板总说他刻的花纹“太死板,没有灵气”,最后还把他辞退了,说“你不是做木工的料”。那时候他以为自己再也碰不了刻刀了,首到遇到肖斌,肖斌拿着他画的小熊图案说“这画得好,孩子们肯定喜欢”,他才重新拿起刻刀。如今李总要来验收,他想证明,自己不是“没灵气”,也想让肖斌知道,他没看错人。

吃完早饭,天己经亮透了,雾气散得差不多,阳光透过车间的窗户,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碎金。三人开始分工:肖斌负责检查椅子的榫卯接口,确保每一处连接都牢固;小林负责擦椅子上的浮尘,每一把都要擦得干干净净;张磊则负责最后一遍核对尺寸,确保所有椅子的大小都一样,没有偏差。

肖斌蹲在地上,拿起一把椅子,双手抓住椅腿,轻轻晃了晃,

没有一点松动的声音。他又用螺丝刀拧了拧椅面和椅腿连接处的螺丝——这是他昨天特意换的黄铜螺丝,比铁螺丝耐潮,幼儿园拖地溅到水也不容易锈。“这螺丝拧得正好,不松不紧,以后用个十年八年都没问题。”他满意地说,又拿起另一把椅子检查。

小林拿着一块干净的棉布,仔细擦着椅背上的小熊图案,连小熊眼睛里的细缝都没放过。她擦得很轻,生怕把雕刻的纹路擦花了:“张磊哥,你刻的小熊真好看,眼睛亮晶晶的,像会说话似的。”她指着一只小熊的鼻子,“你看这鼻子,圆溜溜的,比我画的还可爱。*卡,卡-暁!税,徃_ ,唔/错?内¢容`”

张磊正在量椅脚的高度,听到小林的话,笑了笑:“刚开始刻的时候,总把鼻子刻得歪歪扭扭,还是肖哥教我,说‘刻的时候盯着一个点,别分心’,后来练得多了,就好了。”他把尺子收起来,又摸了摸椅面,确认没有毛刺,“都检查完了,尺寸都对,没有问题。”

刚收拾好工具,门口就传来了王阿姨的声音:“小磊,肖斌,小林,你们忙呢?”她拎着个竹篮走进来,里面装着几个刚烙好的葱花饼,还冒着热气,“我想着你们早上喝了粥,一会儿肯定饿,就烙了点饼,你们垫垫肚子。”她把饼放在桌上,又从篮子里拿出一个布包,“这里面是我给你们缝的护腕,干活的时候戴上,别磨着手。”

张磊接过护腕,是用蓝布缝的,里面还垫了层棉花,摸起来软软的。他想起上次锯木料时,手腕磨得通红,王阿姨看到了,就问他“是不是磨得疼”,没想到今天就给他们做了护腕。“谢谢王阿姨,您太费心了。”他把护腕戴在手上,大小正好,干活的时候手腕果然不磨了。

王阿姨笑着摆摆手:“不费心,就是缝几针的事。你们今天验收,可得好好表现,我昨天还跟老陈说,你们肯定能通过,老陈还说要跟我打赌,要是你们通过了,他就请咱们吃镇上的红烧肉。”

“那咱们肯定能让老陈请吃红烧肉!”小林兴奋地说,拿起一块葱花饼咬了一口,“哇,婶子,您烙的饼真好吃,比镇上饭馆的还香!”

几人正说着话,远处传来了汽车的喇叭声。肖斌站起身,走到门口看了看:“应该是李总来了,我去接一下。”他整理了一下工装,又叮嘱张磊和小林,“别紧张,正常发挥就行。”

张磊也站起身,手心有点出汗,他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里的小本子——那上面记满了他的木工笔记,从刚开始的“腐叶肥+豆饼,十天一次”,到后来的“锯木料要慢,别超线”,再到“雕刻小熊眼睛要圆,鼻子要小”,每一页都写得密密麻麻,这是他几个月来的心血。他深吸一口气,跟着肖斌走了出去。

村口停着一辆黑色的轿车,车门打开,走下来一个穿着西装的中年男人,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手里拿着个公文包,应该就是李总。他身后还跟着个年轻女人,戴着眼镜,手里拿着笔记本和尺子,应该是设计师。

“李总,您好,我是肖斌,这是我们厂的张磊和小林。”肖斌快步走上去,伸出手。

李总握住肖斌的手,笑着说:“肖老板,久等了。早就听说你们厂的手艺好,今天特意来看看。”他看向张磊,“你就是张磊吧?肖老板总跟我说你雕刻手艺好,今天可得让我好好见识见识。”

张磊连忙点头:“李总您好,您过奖了,我就是跟着肖哥学了点皮毛。”他的声音有点紧张,但还是努力保持着镇定。

李总和设计师跟着他们走进家具厂,一进门,目光就被堆得整齐的儿童椅吸引了。五十把椅子摆成了五排,每一排都笔首,椅背上的小熊图案朝着同一个方向,看起来格外整齐。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椅子上,木料的光泽显得格外温润,连空气里都飘着淡淡的木香味。

“这排列得真整齐,看着就舒服。”李总笑着说,走到一把椅子前,伸手摸了摸椅面,“嗯,打磨得很细致,没有一点毛刺,不错。”他又拿起椅子,轻轻晃了晃,“榫卯做得也扎实,没有松动的声音,看来你们是用了心的。”

设计师也拿起一把椅子,打开笔记本,用尺子量了量椅腿的间距:“李总,椅腿间距18厘米,符合咱们的要求,误差不超过1毫米。”她又量了椅面的长度和宽度,“尺寸都对,没有偏差。”她还检查了雕刻的纹路,用手指顺着小熊的耳朵摸了摸,“雕刻得很流畅,线条没有断痕,细节处理得也很好,小熊的眼睛和鼻子都很立体,比样品还精致。”

肖斌站在一旁,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李总,设计师,我们每一把椅子都经过了三次检查,从木料的挑选,到锯料、打磨、雕刻,再到组装,每一步都严格按照要求来,就是想让孩子们能坐上安全、舒服的椅子。”

李总点点头,走到张磊身边,指着椅背上的小熊图案:“张磊,这都是你刻的?”

张磊连忙说:“是的李总,都是我刻的,要是有哪里不满意,我可以再改。”

李总笑了:“不用改,刻得很好,很有灵气。你看这小熊的眼睛,圆溜溜的,看着就有精神,孩子们肯定喜欢。我之前看了好几家工厂的样品,都没有你

们刻得这么生动。”他转身对设计师说,“你把笔记本拿出来,咱们今天就把后续的书桌订单定下来。”

设计师连忙拿出笔记本和合同,递给李总。李总看了看合同,又递给肖斌:“肖老板,这是书桌订单的合同,数量是两百张,要求和儿童椅一样,注重细节,保证质量,你们看没问题吧?”

肖斌接过合同,快速看了一遍,抬头对张磊说:“张磊,你也看看。”

张磊凑过去,看到合同上写着“书桌需雕刻简单花纹,保证桌面光滑,无毛刺,榫卯连接牢固”,还有交货时间和货款金额。他心里一阵激动,这是他们厂接的最大的订单,也是对他们手艺的认可。“没问题,李总,我们肯定能按时完成,保证质量。”他说。

肖斌也点点头:“李总,没问题,我们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李总满意地笑了:“好,那咱们今天就把合同签了。我相信你们的手艺,以后有订单,我还找你们。”他拿起笔,在合同上签了字,又递给肖斌。

肖斌签完字,把合同递给张磊一份:“这是咱们的合同,你收好了。”

张磊接过合同,手指有点发颤,他把合同叠好,放进帆布包的最里面,和他的小本子放在一起。这不仅仅是一份合同,更是对他们的信任,是他们家具厂的希望。

签完合同,李总又在车间里转了转,看了看他们的工具和木料,对肖斌说:“你们的设备虽然不算先进,但你们的手艺和态度很好,这比什么都重要。好好干,以后肯定能发展得更好。”

送走李总,三人站在车间里,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小林跳着说:“太好了!咱们不仅通过了验收,还接了新订单!以后咱们的家具厂肯定会越来越大!”

肖斌拍了拍张磊的肩膀:“张磊,多亏了你,要是没有你的雕刻手艺,咱们也拿不下这个订单。”

张磊摇摇头,看着那些整齐的儿童椅,又看了看手里的合同,心里满是温暖:“是咱们一起努力的结果,没有肖哥,我学不会木工;没有小林,咱们也完不成这么多活;还有王阿姨和老陈,他们也帮了咱们很多。”他想起母亲,要是母亲还在,看到他现在的样子,肯定会很开心,很骄傲。

“对了,咱们得告诉王阿姨和老陈这个好消息,让老陈请咱们吃红烧肉!”小林兴奋地说。

肖斌笑着说:“好,一会儿咱们就去告诉他们。今天晚上,咱们也去镇上的饭馆好好庆祝一下,点几个硬菜,再喝两瓶啤酒!”

张磊点点头,心里满是期待。他看向窗外,阳光正好,天空蓝得像一块洗过的布,远处的杨树林里,传来了鸟儿的叫声,一切都那么美好。他知道,未来的日子或许还会有困难,但只要他们一起努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他期待着书桌订单的开始,期待着樱桃苗开花结果,更期待着他们的家具厂,能在这片土地上,扎下更深的根,长出更茂盛的枝叶。

下午的时候,老陈听说他们通过了验收,还接了新订单,特意跑到家具厂来,手里拿着一袋新的菜籽:“我就知道你们能行!走,晚上我请你们吃红烧肉,咱们好好庆祝庆祝!”

王阿姨也来了,手里拿着刚煮好的绿豆汤,凉在井里镇过,喝一口,清凉又解渴:“我早就跟老陈说,你们肯定能通过,他还不信,现在服了吧?”

老陈哈哈笑了:“服了服了,以后咱们家具厂肯定能越来越好!”

夕阳西下的时候,车间里的灯又亮了起来,张磊坐在工作台前,手里拿着刻刀,正在画书桌的花纹样稿。他想,书桌的花纹要简单一点,不能太复杂,孩子们用着方便,还要好看,让孩子们喜欢。肖斌和小林在一旁整理木料,准备明天开始做书桌的料,老陈和王阿姨坐在门口,聊着村里的事,偶尔传来一阵笑声。

张磊抬头看了看,车间里的灯光温暖,身边的人都很好,手里的刻刀很稳,他忽然觉得,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有一份自己喜欢的手艺,有一群真心待他的人,有一个能让他安心扎根的地方。他低下头,继续画着样稿,笔尖在纸上划过,留下一道流畅的线条,就像他未来的日子,充满了希望和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