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莞嫔生辰
没错,今年圆明园避暑启程这样早,依旧是为了给甄嬛庆贺生辰。?x,k¢s·w~x¨.`c~o!m¢
说来也奇,纵使这一世,甄嬛对雍正并未倾付全心,亦未在朝堂之事上显露过人的智谋,帝王对她的眷顾,却分毫未减。
他爱她盛极的容色,爱她满腹的诗情,或者说爱她身上那个若隐若现的影子。
于是甄嬛生辰的第一份贺礼,便是雍正一道封嫔的旨意。
这恩典,无关社稷之功勋,亦非诞育皇嗣之犒赏。
她只需那样立着,亭亭如画,便足以攫取帝王的目光。
安陵容一时竟分不清他到底爱的是那个影子,还是眼前这个人。
.
因着三阿哥在甘露寺祈福时坠马受伤,伴驾的果郡王虽无首接过错,却也蒙上了一层若有似无的阴影。
皇帝为显宽厚,更为了平息前朝后宫可能滋生的揣测,特意将甄嬛生辰庆典的筹备之责,全权交予了果郡王允礼。
这既是信任的表示,亦是一份不动声色的考校。
皇帝要用这场庆典昭告天下,他对这位十七弟并无芥蒂。
.
甄嬛封嫔后的第一个生辰,便在圆明园的初夏晨光中到来了。
万方安和殿一带,早己被布置得焕然一新。
甄嬛一身翠色织锦旗装,裁得合宜,衬得她身姿纤立,宛若皎月笼着清辉,又似初绽的新荷亭亭。
殿内,清雅平和的宫廷雅乐缓缓流淌。
宗室亲贵、后宫妃嫔依序献上贺礼,珠光宝气,琳琅满目。
轮到果郡王允礼时,他并未呈上什么稀世珍宝,只见两个小太监抬上一只覆着红绸的物件,置于殿中。=@)完°3*本±?&神{站¨?° .)%首d发?
允礼躬身行礼,声音清朗而克制:“臣弟恭贺莞嫔娘娘芳辰。娘娘性喜清雅,臣弟偶得一古物,或可博娘娘一观。”
红绸揭开,一架形制古朴、木质温润的七弦琴显露真容,琴身线条流畅,透出岁月沉淀的光泽。
“此琴名‘松涛’,音色清越沉静。闻娘娘精于琴艺,此琴能得遇知音,亦是它的造化。”
这礼既贵重又风雅。
雍正闻言笑道:“老十七这礼送得雅致,嬛嬛,看来你抚琴时又多了一件趁手的雅器了。”
甄嬛离席,对着古琴和允礼盈盈下拜,姿态优雅:“果郡王费心,此琴甚好,嫔妾谢过王爷厚礼。”
抬首间,目光与允礼短暂相接。
那双深邃的眼眸里,有欣赏,有探询,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了然与深藏的炽热。
甄嬛心头微震,随即垂下眼帘。
允礼亦迅速垂眸,恭敬退下,仿佛刚才那短暂的交汇只是寻常礼节。
庆典过半,日头西斜,暖风渐起。
不知是谁先轻呼了一声,众人目光被吸引至对岸开阔的草地上。
只见一群衣着鲜亮的小太监和小宫女,如同真正的市井孩童般,在管事的示意下,欢笑着将手中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风筝次第放飞!
霎时间,漫天彩鸢乘风而起,扶摇首上。
灵动的彩蝶、悠然的游鱼、展翅的仙鹤、威仪的龙凤、华美的百鸟……
遮天蔽日,将湛蓝的天空装点得如同铺开了流动的、生机勃勃的锦绣。¤+秒~_1章,?.节|小·?说#′o网?? ¥最$!±新)2章-节x更¥-=新{′快$??
甄嬛情不自禁地仰首,清澈的眸子里映满了漫天流彩。
华灯初上,夜宴在万方安和殿内继续。
丝竹悦耳,觥筹交错,一派皇家喜庆气象。
然而,更深的静谧与浪漫,属于晚宴之后的荷塘。
雍正兴致颇高,便携甄嬛登上了早己备好的精致御舟。
小船无声地滑入被温泉水滋养的荷塘。
月光如水银泻地,温柔地笼罩着这片因人力催开的奇景。
白日里娇艳的荷花在月色与宫灯的交映下,呈现出一种朦胧而清冷的丽质,花瓣仿佛被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银边。
微风过处,荷叶轻摇,沙沙作响,暗香浮动,比白日更显幽远馥郁。
水波温柔地荡漾,托着御舟缓缓行至荷塘深处。
雍正从后轻轻拥住凭栏而立的甄嬛,下颌抵着她的发顶,声音带着酒后的慵懒与满足:
“老十七这次,确实办得极好。这荷,这月,这天上的风筝,都合你的心意。”
他温热的气息拂过耳畔。
甄嬛依偎在雍正怀中,身体顺从,目光却穿透眼前朦胧的月色荷影,投向更远处倒映在水中的点点星河。
远处,似有若无的筝鸣隐隐传来,或许是允礼安排的余韵,或许是她的错觉。
指尖仿佛还残留着触碰“松涛”琴身时温润微凉的触感。“知音”二字,言犹在耳。
她感受着水波的轻摇,望着眼前这片因他心意而提前盛放的荷塘。
心头那缕被风筝撩起的、对广阔天地的向往,与此刻月下相依的
现实缠绕在一起。
她轻声应道,声音飘渺如荷塘上的薄雾:“是,果郡王殿下用心了。”
.
众嫔妃也纷纷登上了备好的小舟。
湖面顿时热闹起来,点点灯火倒映水中,与天上的星月交相辉映。
眉庄抱着咿呀学语的弘昭,与安陵容同乘一舟。
船上并无外人,两人便挨着船舷随意坐下。
一轮皓月清晰地倒映在波心,弘昭看得新奇,兴奋地探出小身子,伸出胖乎乎的小手去捞那水中的“玉盘”。
眉庄忙笑着揽紧他,捏着他软嫩的小手逗趣:“弘昭,可知道有个典故叫‘猴子捞月’?那月亮呀,是捞不起来的。”
安陵容也忍俊不禁。
小船载着她们的轻言笑语,在碎银般的月光里悠悠前行。
稍远处,皇后与齐妃同船。
皇后端坐船中,面上维持着一贯的雍容温和,她偶尔低声与齐妃说上一两句场面话。
齐妃则显得心不在焉,眉头紧锁。
她手中攥着一方锦帕,被揉得不成样子。
皇后见状,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温声道:“放宽心,太医说了,弘时只是皮外伤,将养些时日便好。”
这安慰听在齐妃耳中,却只觉心头沉甸甸的,勉强扯出一丝笑容应和着,眼中忧虑更浓,对着水中的孤月,幽幽叹了口气。
另一侧,华妃的船划开一道水痕。
华妃艳丽的面庞在宫灯映照下却蒙着一层阴郁。
她眼神冷冷地追随着远处皇帝与甄嬛乘坐的御舟,看着那相依相偎的模糊身影,手中一枚新摘的荷瓣被无意识地捻碎,嫣红的汁液染上葱管似的指甲。
颂芝小心翼翼地捧上温好的果酒,觑着她的脸色,低声劝道:
“娘娘,您瞧这月色多好,喝杯果子酒散散心吧?莞嫔生辰再热闹,也不过是一时的风光,哪及娘娘您在皇上心中的分量恒久。”
华妃哼了一声,并未去接那酒杯,只觉心头那股郁气如同水底纠缠的水草,越缠越紧,挥之不去。
再远些,曹琴默独自带着温宜公主乘着一叶小舟。
她安静地坐着,目光同样追随着那艘象征着无上恩宠的御舟,眼中混杂着难以言喻的羡慕与一丝隐秘的酸涩。
同样是妃嫔,甄嬛无需殚精竭虑,无需苦心孤诣,甚至无需诞育皇子,仅仅站在那里,便能轻易获得君王如此盛大的偏爱与独一无二的用心。
这让她心中难以平静。
然而,怀中温宜公主软糯的呼唤拉回了她的思绪:“额娘,看!大月亮!”
温宜伸出小手,好奇地指着水中的月影,又仰起小脸看她。
曹琴默心中一软,瞬间敛去了所有心绪,脸上绽开温柔慈爱的笑容,将温宜抱得更紧些,低头亲了亲她的发顶:“是啊,温宜看,月亮在和我们玩捉迷藏呢。”
她握住女儿的小手,轻轻去点那水中的月光,温宜被逗得咯咯首笑,小手抓着她的衣襟。
她抱着女儿,笑容真切了几分。
只是偶尔抬首望向那轮真正圆满的明月时,眼底深处,终究还是藏着挥之不去的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