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从养猪开始最爱吃苕皮

第168章 山城店开业

不久后山城那边又传来了好消息,尹彬在电话里难掩兴奋:“建安,证照批下来了!虽然拖了这么久,总算是拿到了。

南坪新村的铺面转让协议也签好了,就等装修开工!”

王建安握着话筒,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现在许可证到手,等于打开了山城市场的第一道大门。

“好,三哥,辛苦你们了。装修方案就按我们之前蓉城的风格来,简洁明亮,突出‘新鲜’两个字。

材料要用好点的,别省这个钱。

店员招聘和培训要同步进行,可以从蓉城店调一个熟手过去当店长,带带新人。”

尹彬显然早已有了打算:“我晓得,人选我都想好了,让翠湖苑的小赵过去,那小子机灵,学东西快,也能吃苦。这边再招两个本地姑娘,方便和顾客沟通。”

“行,你安排我放心,抓紧时间,争取一个月内把店开起来,下半年大棚蔬菜上市,山城店正好能接上力。”

挂了电话,王建安的心情轻松了不少。

山城分店是他布局的关键一步,一旦成功,棚鲜生的品牌影响力将辐射更广的区域。

几天后,保镇分厂那边周建军遇到了点小麻烦。

原来,随着分厂业务量增大,从李家沟总部派过来的两个骨干和保镇本地招聘的工人之间,隐隐产生了一些隔阂。

本地工人觉得李家沟来的人“架子大”,爱指挥人.

李家沟来的员工则觉得本地工人“规矩少”,有些操作不够规范。

矛盾在一次交接班时爆发了。

一个李家沟来的员工指出一个本地工人没有按规定清理操作台,双方发生了口角,差点动起手来。

幸好张福德及时赶到,才把双方劝开。

发生了这样的事周建军也第一时间向王建安做了汇报。

王建安听完周建军的汇报,没有直接批评谁,而是问道:“建军,你觉得问题出在哪里?”

周建军在电话那头犹豫了一下,说道:“我觉得两边可能都有点问题。

李家沟来的兄弟可能说话方式直接了点,本地工人觉得面子挂不住。

本地工人呢,有些习惯确实还没完全改过来。”

王建安肯定道:“嗯,你看问题看得挺准。建军,你现在是分厂的负责人,不仅要管生产,更要管好人,员工团结,厂子才能搞好。”

周建军虚心求教:“那我该怎么办呢,建安哥?”

王建安安排道:“这样,你晚上下班后,把两边带头闹事的人叫到一起,再叫上福德舅舅,我这边让泽安舅舅也过去一下。

大家坐下来,吃个饭,把话说开。

规矩要讲,但方式方法要注意。

李家沟过去的员工要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不能高高在上,本地员工也要尽快适应厂里的规章制度。

你作为厂长,要公平公正,不能偏袒任何一方。

以后可以多搞点团建活动,比如一起聚餐、搞个劳动竞赛什么的,增进感情。”

王建安又对旁边的张泽安说:“泽安舅舅,辛苦你跑一趟保镇,代表公司去协调一下。

重点是强调团结,我们都是一个公司的人,不分彼此。”

张泽安点头应下:“好,我这就去,建军那孩子还是太年轻,压不住场子,我去给他撑撑腰。”

这件事给王建安提了个醒。

随着公司规模扩大,点多面广,管理上的挑战会越来越多。

有必要建立一套更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沟通渠道,加强各店之间的联动和企业文化建设。

他拿起笔,在本子上记下:制定各分厂/门店管理细则,建立定期沟通会议制度,考虑设立“优秀员工”评选……

正当王建安思考如何加强内部管理时,因为没有栽培任务而回到蓉城的小刘突然打来电话,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建安哥,院里的草莓脱毒组培苗技术取得突破了!”

王建安顿时来了兴趣:“哦?快给我说说!”

脱毒组培苗是草莓种植的一项高新技术,能有效解决草莓品种退化、病害积累的问题,实现种苗的标准化、工厂化生产。

草莓繁育是另一个小组的课题,不过受王建安的拜托,小刘也一直在打听最新进度。

“你看,他们用去年你种的那个草莓品种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得到脱毒苗。

这种幼苗不带病毒,生长健壮,性状整齐,产量和品质都能比普通分株苗提高不少!”

王建安急切地问:“小刘,这技术能大规模应用了吗?成本怎么样?”。

小刘专业地分析道:“实验室技术已经成熟了,可以小规模扩繁。

成本嘛,前期投入会高一些,主要是设备和人工,但一旦形成规模,单株苗的成本是可以降下来的。

而且这种苗子抗病性强,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长远看是划算的。”

王建安:“太好了,小刘,你帮我向院里问问,能不能授权我们这项技术,我们合作社愿意投入资金和场地,配合院里进行试种和推广,需要什么条件,我们尽量满足!”

小刘沉吟了一下:“我去问问看,这个技术是院里和双流联合开发的,不确定能不能授权给你们……”

王建安有点失落的说道:“这样啊……”

小刘见王建安情绪有些失落,出声安慰道:“建安哥,你也别灰心,你们李家沟和我们院是有合作关系的,院里应该会帮忙争取的。”

王建安:“小刘,那麻烦你多帮忙问问了。”

果然草莓种植还是绕不过双流这座大山,他们的资源永远是第一线的,别人拿到的都是他们漏出来的。

山城那边在尹彬拿到营业执照后,南坪新村店铺的装修工程立刻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同时,店员招聘和培训也在同步进行。

如他所说,从蓉城翠湖苑店调来的男店员小赵被任命为山城店的店长。

小赵全名叫赵卫国,二十三岁,脑子活络,吃苦耐劳,在蓉城店干了一年多,对棚鲜生的运营流程十分熟悉。

尹彬又通过劳务市场招聘了两名女工,张大姐和李姐,都是四十多岁,看着就很和气,平易近人。

尹彬看中的是她们有生活经验,对买菜做饭在行,而且本地人身份更容易和顾客拉近距离。

店铺装修期间,尹彬就让小赵带着张大姐和李姐,在临时租住的小屋里进行岗前培训。

培训内容除了王建安编写的那本《运营手册》外,尹彬还结合山城的特点,增加了些内容。

小赵认真记下,带着两位大姐反复练习服务用语和商品陈列技巧。

王建安虽然人在李家沟,但心一直系着山城这边。

他每周都要和尹彬通好几次电话,了解进展,并及时给出建议。

“三哥,开业前的宣传很重要,可以在小区门口发发传单,搞个‘开业酬宾,满减优惠’的活动,先把人气聚起来。”

“蔬菜品类上,初期不要太杂,主打我们最有优势的几家品种,主要是品质一定要稳住。”

“跟送货的司机交代好,山城路况复杂,一定要注意安全,宁可慢一点,也不能出事故。”

在双方的紧密配合下,山城棚鲜生南坪新村店的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预计再有一周,就能正式开业。

然而,就在开业前三天,尹彬又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麻烦。

这天傍晚,尹彬正在店里做最后的检查,几个穿着流里流气的年轻人晃了进来。

为首的是个留着寸头、膀大腰圆的壮汉,脖子上挂着条金链子,嘴里叼着烟。

“哪个是老板?”寸头男斜着眼,扫视着崭新的店铺。

尹彬一看便知道来者不善,但还是镇定地走上前:“我是负责人,几位有啥子事?”

寸头男打量了一下尹彬,吐了个烟圈:“没啥大事,就是过来认个门,你们这新店开张,懂不懂规矩啊?”

“什么规矩?”

寸头男说得理所当然的说道:“这条街是我们兄弟罩着的,新来的店铺都得交笔‘管理费’,保你们平平安安做生意。”

尹彬明白了,这是遇到收“保护费”的了。

他早就听说山城码头文化浓厚,有些地方治安比较复杂,没想到真让自己碰上了。

尹彬尽量保持客气,但态度很坚决:“我们开店是办了正规手续的,依法纳税,好像没听说要交什么‘管理费’。”

寸头男把烟头扔在地上,用脚碾灭,脸色沉了下来:“哟嗬,外地来的不懂规矩?那我告诉你,在这片地头上,老子的话就是规矩,不交钱,你这店就别想安生开下去!”

他身后的几个混混也跟着起哄,有的用手拍打着货架,有的用脚踢了踢门口的垃圾桶,气势汹汹。

尹彬知道不能硬碰硬,这帮地痞流氓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他强压着火气说道:“几位兄弟,我们小本生意,刚开业,还没见着收入呢,这样,等我们生意做起来了,再表示心意,怎么样?”

寸头男不耐烦地一挥手:“少他妈废话!开业前就必须交,这是规矩!今天拿不出两千块钱,明天我就让你这店开不了张!”

两千块!

这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

正在这时,刚出去买东西的小赵带着张大姐和李姐回来了。

小赵一看这情形,立刻明白了怎么回事。

他年轻气盛,上前一步就要理论,被尹彬用眼神严厉制止了。

尹彬知道,现在冲突起来,吃亏的肯定是自己这边。

他深吸一口气,对寸头男说:“兄弟,两千块太多了,我们实在拿不出来,你看能不能少点,容我们周转一下?”

寸头男见尹彬服软,气焰更嚣张了:“少一分都不行!我看你们这装修花了不少钱吧?没钱就别开店啊!”

就在僵持不下的时候,店铺门口路过一位穿着制服的城管人员。

张大姐眼尖,立刻喊道:“王管理员!王管理员!”

那位王管理员闻声走了过来,看到店里的情形,皱了皱眉:“围在这里干啥子呢?”

寸头男显然认识这位管理员,气势顿时矮了三分,脸上堆起笑:“王哥,没事,没事,就跟新来的老板聊聊天。”

王管理员看了看尹彬,又看了看寸头男一伙,心里明白了八九分。

他对寸头男呵斥道:“黑皮,你又来搞啥子名堂?人家正规开店,受法律保护,我警告你,别在这里惹事,不然我马上叫派出所的人来!”

叫黑皮的寸头男悻悻地瞪了尹彬一眼,丢下一句“走着瞧”,带着手下灰溜溜地走了。

王管理员对尹彬说:“你是新来的老板吧?我是这片市场的管理员老王。

这帮混混就是这样,欺生,你们不用怕,正经做生意,没人敢把你们怎么样。

以后有事就直接到市场管理办公室找我。”

尹彬连忙道谢:“太谢谢你了,王哥,要不是你,今天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王管理员摆摆手:“不用客气,维护市场秩序是我们的责任。你们安心准备开业吧,我会派几个人这几天多过来转转。”

送走王管理员,尹彬和小赵等人都松了口气,但心里也蒙上了一层阴影。

看来山城的水果然很深,开业后恐怕还会有麻烦。

随后尹彬给王建安打了电话,汇报了这件事。

王建安听完,沉默了一会儿:“三哥,你处理得对,这种情况下不能硬来。

看来我们想在山城站稳脚跟,光靠做好生意还不够,还得处理好当地的关系。”

尹彬问道:“建安,你的意思是?”

“寻找盟友,你在山城这段时间,有没有接触到一些比较正派、有实力的本地商家?

特别是做农产品批发生意的。

我们可以尝试和他们建立合作关系,哪怕暂时让点利,也要找个‘地头蛇’照应一下,免得被那些小混混没完没了地骚扰。”

“好,本地商家的话,盘溪市场有个做批发生意的刘老板,为人还算仗义,我跟他打过几次交道,可以试试看。”

“嗯,你去接触一下,态度诚恳点。

我们可以优先采购他的一些本地特色蔬菜,或者让他代理我们部分产品在山城批发市场的销售。

利益捆绑,关系才能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