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从养猪开始最爱吃苕皮

第140章 坐果灵

这天早上,王建安正在家吃着早饭,大哥王建平戴着顶草帽,一头汗地冲了进来。

“建安,建安,你快去看看,大棚里的黄瓜开花了!”

王建平的声音里带着兴奋。

“坏了!”王建安一拍脑门,“差点把大事忘了!大哥,你先吃饭,我去大棚里面看看。”

他急匆匆扒了几口早饭,抓起草帽就往外走。

尹祥平端着碗从厨房追出来:“哎,又不吃菜?这么急干啥去?”

“大棚里的瓜该授粉了!”王建安头也不回地喊了一句,人已经跨出院门。

最近王建安一直忙着屠宰场扩建和猪肉批发的事,已经有一段时间没去大棚了。

一直都是小刘带着大哥大嫂和父母在管理着大棚,差点忘了这个大事。

也幸好有小刘这个专业人士在,王建安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猪肉批发公司那边。

今年的大棚数量增加了2倍多,要是还按照之前的人工授粉方式,每天忙24个小时都完成不了。

更何况没有24个小时,每天的黄金授粉时间就只有早上那2、3个小时。

所以授粉方式得升级,对此他也早就想好了策略。

王建安赶到河边湾的大棚区转了转。

果然,不少大棚里,黄瓜和西葫芦的黄花已经陆续开始绽放。

王建安蹲在一株西葫芦前,仔细查看花蕊。

雌花花柱已经分泌出晶莹的黏液,这正是授粉的最佳时机。

要是再晚两天,这些花就白开了,根本结不了果。

他立刻转身往合作社办公室走去,一边走一边在心里复盘之前的策略:

现在李家沟总共六十亩大棚,他家占了近十亩,剩下二十八户人家加起来差不多五十亩。

黄瓜和西葫芦马上就要开始授粉,月底番茄也需要授粉,二十八户近60人……

刚进办公室王建安就喊起来:“泽安舅舅,赶紧通知大家,上午九点开会,大棚里的瓜要授粉了!”

张泽安正和几个社员在办公室门口说话:“去年你就教过了,大家早都会了,不用你提醒。”

王建安:“去年一户才一亩大棚都要全家出动,今天大棚翻倍了,光靠人工肯定搞不完,要升级一下方法。”

张泽安也想明白了,来不及问升级了什么方法,连忙回应道:“要的,我马上去通知。”

还不到九点,合作社的院子里已经挤满了人。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还不明白开会干什么。

王建安站在台阶上,抬手让大家安静:“今天叫大家来,就为一件事:授粉。

我早上去看了,黄瓜和西葫芦的花都开了,要赶紧开始授粉了。”

“就是,我们刚才就在大棚里面授粉。”

王建安也是略显无语:“你们就没有发现忙不过来嘛?”

不等其他人说话,王建安继续说道:“今年我学到个新的授粉方法,比人工授粉快几倍。”

“啥子方法?”

王建安:“激素授粉,就是用药物点花。

不过用激素结的果可能长得不太好看,有的会弯,有的会大头小尾。

所以我打算激素授粉和人工授粉两种方法同时使用。

激素授粉的菜就主要供应批发市场,价格会低一些。

人工授粉的菜主要供应大饭店和高档小区,价格会高一些,和去年差不多。”

底下顿时嗡嗡地议论开来。

王建安等大家讨论得差不多了,才继续说:“我原本想着我们统一规划,划出专门的激素授粉区和人工授粉区,然后成立授粉小队,互相帮忙......”

话还没说完,

说话的是张老四,他家人多,大棚面积也不小:“统一划区,要是我家大棚被划到激素区,那不是亏大了?我家又不缺人。”

他这一说,立刻有好几个人附和:“就是!我家劳动力多,不怕费工夫,就想全部人工授粉,多卖点钱。”

王建安皱了皱眉,他还是有点理想主义了。

他原本想着统一管理效率高,但现在看来行不通。

大家的情况不同,想法也不一样。

张泽安磕了磕烟袋,开口道:“建安啊,我看这样,谁家想用哪种方式,自己决定。

愿意人工授粉的就自己多费工夫,想省事的就用激素。

你看行不?”

王建安想了想,也只能这样了:“那好,各家自己决定。

不过我先把话说在前头,人工授粉的菜,收购价每斤比激素授粉的高一些。

而且激素授粉的长畸形了要降价。”

底下又是一阵骚动。

有人迅速在心里算起了账:

一亩地产量起码8、9千斤,每斤就算多一毛就是8、9百块钱,虽然人工授粉费事,但多赚这么多钱,值了。

但也有人摇头,特别是张春城等去年就种了一亩多,今年更是扩展到近三亩地的人。

谁都想多赚钱,但也得看有没有那个实力。

授粉时间就上午那么2、3个小时,去年一亩多地就让他们全家齐上阵才堪堪弄完,再多绝对搞不完。

“最后我再提醒一下,授粉时间早上9到11点过最好,过了这个时间再授粉坐果率低得很。

有的人去年没有跟着干,不晓得这个工作量,我再说一下这两种授粉方式的需要的人工差距。

人工授粉平均一亩大棚要3个人才能完成授粉工作,

而激素授粉平均一个人可以管理两亩大棚的授粉工作。”

王建安让大家讨论了一会儿,然后说:“这样吧,愿意人工授粉的站左边,想用激素的站右边。”

人群慢慢分开。

王建安粗略数了数,大约有16户选择人工授粉,12户选择激素授粉。

选择人工的大多是劳动力充足的人家,而选择激素的要么是地多人少,要么是怕麻烦的。

王建安家自然选择全部人工授粉。

他家种的多是新品种,必须保证品质。

大不了请人来帮忙。

“好,既然定下来了,我现在就教大家两种授粉方法,有的去年学过人工授粉了,有的还没有学过,我都再教一次。”

王建安说着,拿出准备好的几个小瓶子和一些工具。

随后人群随着王建安来到他家大棚,分批次的进入大棚学习。

王建安先示范人工授粉:“先把雄花摘下来,把花瓣掰掉,就留这个花蕊。

然后用毛笔或者棉签,轻轻地在花蕊上蘸一下,沾上花粉,再点到雌花的柱头上。

一定要轻,别伤着花柱。”

他熟练地操作着,不一会儿就完成了好几朵花的授粉。

“记住,最好在上午十一点前完成,这时候花粉活性最强。

一朵雄花能给三四朵雌花授粉。”

接着,他又拿出几个小瓶子:“激素授粉就简单得多,这是坐果粉,用小毛笔蘸点药水,在雌花的花柄上点一下就行。

但是这个浓度很关键,浓度高了果子畸形多,浓度低了坐果率低。

所以激素由我统一配制,谁家要用,到我这里来领,不要自己乱兑。”

张老四问道:“建安,这激素点一下就能结果子?这么神?”

王建安点点头:“神是神,就是不稳定,剂量偏差一点结的果子可能就长得怪,弯瓜、大头瓜都会有。

批发市场不在乎这个,但高级饭店肯定不要这种。”

接下来的日子,除了几个屠宰场必须的人,整个李家沟的其他人都开始忙碌起来。

早上王建安要在自家大棚里授粉,下午要去屠宰场,晚上他还要配制激素药水,生怕浓度出问题。

小刘也跟着他忙里忙外,不只是实验大棚,其他大棚他也帮着忙授粉。

尹祥平看王建安眼睛都熬红了,心疼地说:“你就不能教别人配药水?非得自己来?”

王建安摇摇头:“不行,浓度差一点,效果就差很多。

万一有人配浓了,结的全是畸形果,价格卖不起来就麻烦了,还是我来吧。”

第四天一早,王建安刚打开门,就看见外面已经等了一群人:是5队、7队和河对面小队的人。

他们的苗定植晚,还没开花,特意提前来学习授粉技术。

5队的陈德明笑着说:“建安,听说你们开始授粉了?我们来学学!”

王建安:“我算着时间准备这几天通知你们,刚好你们来了,今天我专门教你们。”

他把大家带到自家大棚里,又详细讲解演示了一遍两种授粉方法。

来自外村的这二十多个人看得格外认真,不时有人提问。

“建安,这人工授粉一天能弄多少地啊?”

“激素点一次能管用吗?要不要多点几次?”

“雄花和雌花怎么分啊?我看着都差不多......”

王建安都一一解答,不厌其烦。

示范完毕,王建安对大家说:“你们的花还要过几天才开,回去可以先准备工具。

毛笔、棉签都行,要是用激素,到时候来找我拿。

还有把你们村各个大棚的授粉方式都统计给我。”

送走外村的人,王建安回到家统计各家的授粉面积和位置。

这涉及到以后收购的价格,马虎不得。

统计下来,李家沟选择人工授粉的约有十三亩,剩下的都是激素授粉。

一周后,最早授粉的黄瓜已经开始坐果。

人工授粉的黄瓜长得直溜溜的,而激素授粉的黄瓜则有些长得奇形怪状。

看着明显的对比,几个原本选择激素授粉的农户有些后悔了。

张老四嘟囔着:“早知这样,我也人工授粉了......”

王建安安慰道:“没事,激素授粉的虽然卖相不好,但产量高,总体算下来也不亏。”

又过了几天,外村的大棚花也陆续开了。

王建安在各个村子奔波指导,回到家时常常累得话都不想说。

尹祥平看着心疼,却也只能默默地把饭菜热了又热。

晚上给他打洗脚水时,看着丈夫脚底磨出的水泡,忍不住叹气:“你这又是何苦呢?把自己累成这样。”

王建安把脚泡在热水里,舒服地叹了口气:“没办法,开头最难。

等大家都上手了,形成规矩了,我就轻松了。

现在不管紧点,万一谁家操作不当,一季的收成就毁了,那损失可就大了。”

这天王建安正在5队的大棚里教他们坐果之后的水肥管理,张泽安骑着自行车急匆匆地找来了。

“建安,快回去看看,春城家的大棚出问题了!”

王建安心里咯噔一下:“出啥子事了?”

张泽安喘着气说道“说是瓜胎发黄,掉了一地!”

王建安立刻跳上张泽安的自行车后座,两人急急忙忙往李家沟赶。

赶到张春城家的大棚,外面已经围了几个人。

张春城媳妇正蹲在地上,看着一堆掉落的、发黄的小瓜胎抹眼泪。

张春城则铁青着脸,蹲在一边闷头抽烟。

王建安钻进大棚,一股闷热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

他仔细查看植株,只见不少刚刚长起来的小黄瓜柄处发黄,轻轻一碰就掉落下来。

张春城不解的问道:“建安,你看看,这是怎么回事啊?昨天还好好的!”

王建安蹲下身,捏起一个掉落的瓜胎看了看,又摸了摸土壤湿度,再抬头看了看棚顶凝结的水珠和有些郁闭的植株。

随后王建安又来到大棚中央,果然湿度计显示已经远超正常值。

“春城,你这几天是不是水浇多了?而且这几天太阳大,你薄膜没及时揭开通风吧?”

张春城一愣,回想了一下,有些懊恼地一拍大腿:“哎哟!前天下午我忙着去屠宰场帮忙卸车,回来天都黑了,忘了揭膜!

昨天早上看叶子有点蔫,怕晒死了,就又多浇了一遍水……”

王建安叹了口气:“问题就出在这儿。水大,加上高温高湿不通风,根系呼吸受阻,养分输送不上来,就会造成瓜胎大量脱落,这叫化瓜。”

张春城媳妇也挤了进来,带着哭音问:“那……那还有救吗?”

王建安迅速给出解决方案:“赶紧的,现在就把薄膜两边都卷起来,通风降湿,今天别再浇水了。

等土表稍微干一点,喷一遍磷酸二氢钾,补充点钾肥,能保住多少算多少。”

张春城一家立刻行动起来,围观的人也上手帮忙卷膜。

看着张春城懊恼的样子,王建安一边干活一边说对所有人说道:“大棚管理是个非常精细的活,大家一定要按照我要求的做。

尤其是坐果初期,水肥、温湿度都得盯紧了。”

张春城重重地点头:“吃了这回亏,长记性了,以后说啥也不敢忘了。”

处理完张春城家的事,王建安心里不踏实,又到其他人的大棚转了一圈,反复叮嘱一定要注意通风控水。

幸好,其他人家都还算顺利,没有出现什么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