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从养猪开始最爱吃苕皮

第135章 育苗

转眼时间来到了8月底。

王建安扒完最后一口稀饭,把碗往桌上一搁,对尹祥平说:“今天开始又得忙起来了。”

尹祥平正给王刚喂蒸蛋,头也没抬:“育苗的人都说好了?”

“嗯,昨天就跟泽安舅舅和春城他们打过招呼了,一会儿就该来了。”

王建安拿起草帽扣头上,又拎起墙角那个旧水壶灌满了凉茶:“妈,祥平,这几天中午多煮点饭哈,估计有十来个人吃。”

“要的,你去乡上买点肉回来。”张玉清答应着王建安,随后对正在吃饭的王太平说道。

王太平喝着稀饭“嗯”了一声。

王建安先去新房那边转了一圈。

房子主体结构早就修好了,外墙也贴上了瓷砖。

窗户也都安上了,就是里面还空着,地上堆着沙子和水泥,大刚小刚兄弟俩正带着人抹最后那点墙皮。

这年代房子里面的内饰很简单,就是水泥地面加白灰墙面。

没有墙漆之类会产生甲醛的东西。

也没有搞那些花里胡哨的地砖地板之类的,农村下雨到处都是泥巴,没那个闲工夫来打扫。

而且也容易和其他人产生距离感:搞了地砖地板进出屋就得换鞋,久而久之愿意来的外人就会变少。

堂屋靠墙那边,整齐地码放着一堆木材部件,那是罗木匠和他儿子忙活了两个多月的成果。

床板、柜门、桌子腿、抽屉……

就等着房子彻底干透,墙面地面都弄好,再搬进去组装。

大刚看见王建安,停下手里活计:“建安来看进度哇?墙皮今天就能搞完,过几天等地坪彻底干透,然后再关个1个月的水,不漏水就可以喊罗师傅来装家具了。”

“不急,你们慢慢弄,弄好点。”王建安摸了摸那些家具部件,心里挺满意。

这罗师傅手艺是真没得说,

从新房出来,他又回到老房子。

院坝里已经聚了七八个人,大多是李家沟的妇女,也有两个手脚麻利的老汉,正围着张泽安说话。

张春城也在,正蹲在屋檐下抽烟。

“建安来了。”有人喊了一嗓子。

王建安走过去笑道:“都来得早啊,吃过早饭没有?”

“吃过了吃过了,就等你了。”

王建安也不多废话,把人领到老屋旁边临时搭起的一个大凉棚底下。

这里已经收拾出来了,并排摆着好几张用门板搭成的长条桌。

旁边还放着好几个大木盆、水桶、麻袋,还有一叠叠崭新的育苗盘。

王建安指着那些麻袋和箱子:“今天开始,我们就得抓紧把下一茬的种子培育出来。

种子都在这儿了,活儿不算复杂,就是量大,要细心。”

他拿起一个育苗盘:“我先教你们配营养土。

腐熟好的猪粪、粗河沙、泥巴,按六比三比一的比例拌均匀。

每拌够一百斤这样的土,再加一碗过磷酸钙,半碗硫酸钾。

我准备了三个盆,打个比方,现在要配100斤营养土,

大盆装猪粪,中盆装河沙,小盆装泥巴,分别装满再混在一起搅拌好,就是100斤的营养土了。

土拌好了就装到育苗盘里面,装个八九分满就可以了,然后用板子刮平。

装好的育苗盘还要消毒。”

“消毒咋弄?”一个叫李秀英的女子问。

“看到那几个大缸没?”王建安说指着旁边的几个大缸说道,“里头是兑好的福尔马林水,比例我都调好了。

装好土的育苗盘,得叠起来,用塑料布蒙严实了,熏蒸消毒一晚上。

明天才能拿出来播种,这事关紧要,不能省,不然土里带病菌,种子种下去就死了。”

接着,他又详细说了浸种、催芽的要求。

不同的种子,水温、浸泡时间都不一样。

“黄瓜籽用温水泡六个钟头就行,番茄籽得泡八到十个钟头,辣椒籽皮厚,得泡十二个钟头以上……

捞起来后用湿纱布包好,放在暖和地方催芽,露白才能播。

这些都分开弄,别搞混了,我都写好纸条了,大家注意看清楚。

等种子露白了,育苗盘也消好毒了,就开始点种。

一个穴坑里放一粒种子,手指按一下,然后轻轻盖上一层薄薄的细潮土,不能厚了,不然苗子顶不出来。

播完种的盘,立刻搬到大棚里面里去,浇透水,然后盖上薄膜保湿。”

随后王建安又说道:“活儿就这些,按盘算工钱。

育好一盘,检查合格,给两毛钱,多劳多得。

有没有啥子问题?”

一个育苗盘是49格,勤快一点的一天随随便便挣十多块钱。

这可比之前挖大棚地基价格高多了。

以前就几亩地的苗,自己一家人努力努力也就弄了,现在几个队合在一起有几十亩地,不请人帮忙不行。

大家脸上都露出笑容,纷纷摇头表示没问题。

王建安对众人说道:“那行,大家都开始忙起来吧。”

院里顿时热闹起来,王建安看了一会儿,见大家虽然忙乱,但还算有条理。

前期最花时间的估计就是搬猪粪了,得去后边湾那边运回来。

不过众人也是商量出了一个办法,每5人一组,轮流用板车去拉。

接近中午的时候小刘背着那个熟悉的军绿挎包,满头大汗地跑了过来。

“建安哥!我没来晚吧?”小刘气喘吁吁地说。

王建安:“不晚不晚,正好刚开始。”

小刘嘿嘿一笑放下挎包,从里面掏出几个铝箔袋,还有一个小本子:“喏,这是院里最新的番茄和辣椒试验种,数量不多,杨老师特意嘱咐要单独育苗。这是栽培要点和数据记录表,得按这上面的要求来。”

王建安接过种子和小本本:“放心,肯定按杨教授的要求弄。”

小刘神色严肃的说道:“嗯,杨老师说了,这茬实验数据特别重要,关系到这几个新品种能不能最终审定推广。

我这段时间就住你这儿了,一直到收完,全程跟踪记录。”

王建安高兴地拍拍他肩膀,“求之不得,走,我先带你去看看专门给你们留的试验育苗棚。”

安排好小刘,王建安又赶紧钻回育种凉棚。

拌营养土的队伍已经干得热火朝天,尘土混合着粪肥的味道弥漫开来。

王建安检查了一下拌好的几堆营养土,抓起一把捻了捻,又看了看颜色:“李婶,这堆沙子和粪没搅匀,还得再翻翻。”

“哎,好嘞,建安。”李秀英忙答应着,又重新开始翻土。

王建安又走到浸种的大缸旁,看了看贴着的纸条,摸了摸水温:“这缸水有点凉了,得再加点热水,得保持水温。”

他一直盯着,不时上手指导一下,确保每个环节都不出纰漏。

忙到快中午,尹祥平过来喊吃饭。

大家洗手吃饭,都是干体力活的,饭菜也实在:一大盆土豆烧肥肉,一盆炒青菜,一盆拍黄瓜,管够的米饭。

众人围坐在一起吃得喷香。

下午,天气更热了,但没人偷懒。

都知道早一天育出苗,就能早一天定植,早一天见收成。

傍晚时分,第一批拌好的营养土已经装了几百个育苗盘放在架子上,蒙上塑料布,开始熏蒸消毒。

浸种的大缸里,种子也泡得差不多了,捞出来用纱布包好,放在角落搭建的保温棚里等着露白。

接下来的几天,王建安每天都盯着大家拌土、装盘、播种。

同时自己也加入其中一起育苗。

小刘技术员更是兢兢业业,拿着个小本本和温度计,寸步不离他那个实验棚。

育苗盘一天天多起来,大棚里很快就摆得满满当当。

第一批播下去的黄瓜和番茄种子,已经陆续冒出了嫩绿的小芽。

看着这些生机勃勃的小苗,王建安觉得连日的疲惫都减轻了不少。

但他顾不上歇息,还有那两亩搞立体种植的大棚在等着他,特别是草莓,第一次种植,需要他亲自动手。

这天下午,王建安特意叫上一大家子,准备开始草莓的定植。

他先把大家叫到一起,大棚里摆着小刘带来的那袋草莓脱毒原种苗。

这些苗王建安单独培育的,已经长出了几片鲜绿的叶子。

王建安拿着一株苗给大家讲解:“这种草莓苗栽的时候,注意几个要点。

第一,栽的深度要合适,不能太深,不能把苗芯埋土里了,不然容易烂心。

也不能太浅,根露外面不行,就这么个程度,根茎交接的那个圈圈,刚好跟土面平齐就行。

第二,栽的时候,根要捋顺了,不能团在一起。用手在土里挖个洞,把根舒展开放进去,再轻轻把土压实在。

第三,栽下去立刻就得把水浇透,让它根和土贴实在了。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栽完浇完定根水,头一个星期,上面得搭个遮阳网,别让太阳直接晒蔫了。

等它缓过来,开始长新叶子了,再慢慢撤掉。”

说完要点,王建安亲自示范栽了几棵。

大家看明白了,便分头行动。

两个人负责搬运穴盘苗,两个人负责栽种,王建安负责调整滴灌头,确保每一棵草莓都能喝上水。

栽草莓是个细致活,弯着腰,低着头,一棵一棵地来,进度快不了。

但没人抱怨,都知道这草莓是稀罕物,种好了值大钱。

王建平一边小心地捋顺根系,一边问道:“建安,这种草莓,真能赶在过年的时候结果?”

“只要管理跟得上,问题不大。”王建安说,“这东西喜凉怕热,秋冬季节长得最好。

我们大棚里温度可控,正好适合它。

等天再冷点,晚上还得给大棚盖草帘保温,不然它也不长。”

张玉清:“那种出来得卖好多钱啊?”

王建平抢先回答,语气里带着羡慕:“听说双流那边,春节前后上市的草莓,能卖到十几块钱一斤呢。”

他之前听王建安说过。

“我的妈呀!十几块?”张玉清一抖,差点把苗掉地上,“那这一亩地得卖多少钱啊!”

王建安:“所以得精心点,这东西娇气,但值钱。等二天成熟了,妈,你第一个吃。”

张玉清笑了笑:“要的,我这辈子都没有吃过草莓。我也尝尝这个草莓是个啥子味道。”

栽了一下午,才种完小半亩地的草莓苗。

王建安让大家收工,明天继续。

他自己则看着那些刚刚栽下,还有些蔫头耷脑的草莓苗,小心地调整着滴灌的水量。

接下来的日子,立体大棚中除了种植草莓,还种植上了小白菜,菠菜和香菜。

草莓苗也慢慢缓过来了,展开了新叶。

王建安严格按照农科院提供的资料,开始给草莓追施稀薄的液肥。

育种棚那边,更多的幼苗冒了出来,绿汪汪一片。

王建安看着这一切,虽然累得瘦了一圈,但心里却无比兴奋。

接下来便是嫁接了。

整个李家沟的人都一齐上阵了。

王建安告诉他们,自家要种多少,就自己嫁接多少。

自己嫁接的结算菜苗费时给他们便宜一些。

这天傍晚,王建安正蹲在一号大棚里查看草莓的长势,张泽安找了过来。

“建安,5队、7队还有河对面3队那边派人来问,他们的地都准备好了,什么时候能开始育他们那边的苗?”

王建安直起身,捶了捶后腰:“快了,我们这边第一批黄瓜番茄苗再有个十来天就能移栽了。

等这批苗子挪出去,腾出地方,就立刻育他们那边的苗。

种子都备好了,放心。

不过叶菜那几亩我规划用来种叶菜的土地可以开始种起来了。

这样,明天我亲自跑一趟,给他们说。”

这是合约种说清楚了的,他们的大棚得按照王建安的计划种植。

几十亩的大棚不可能全种黄瓜番茄,也得种些叶子菜。

要不然棚鲜生零售店的菜种太单薄了。

张泽安点点头:“那行,明天你自己去给他们说。”

随后他看着三层架子上长势良好的草莓苗感叹道:“这东西我只有前年去蓉城看海洋的时候他买来吃过,那价格贵的哟。”

王建安笑了笑:“泽安舅舅,放心,我搞熟了也会教你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