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刘姥姥进大观园-碎三观?
“...火神号,我们东大联盟的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恒星际主力舰。¢d·a¨n_g′y`u′e`d?u`._c¢o¢m′怎么样,够不够大?”他语气轻松,仿佛在介绍一件新买的玩具车。
“火神号……”温知意喃喃地重复着这个名字,目光依旧无法从那钢铁巨兽身上移开,
“太……太不可思议了!它……它是怎么造出来的?怎么隐藏在这里的?这雾……”
“这就是一个特殊技术,‘战争迷雾’技术的实际应用之一。”邓天解释道,操控着穿梭艇继续向巨舰靠近,
“一种利用特殊能量场扭曲光线,吸收雷达波及干扰常规探测手段的复杂力场系统。
这片云层就是它的‘隐身斗篷’。至于怎么造出来的……”他顿了顿,语气中带上了一丝感慨,
“集合了无数最聪明的大脑,
榨干了他们最后一丝精力,融合了一些特殊的关键关键理论,我们自身百年积累的尖端科技,还有……最重要的,来自赤炎文明的馈赠。”
“赤炎文明?”温知意震惊,“这是?”
邓天微笑,“外星文明!”
“我捕获的外星俘虏所属的文明。”
温知意红唇微张,“真的有外星人?”
邓天点头,“当然!!!”
这一刻,温知意被刷新三观。¢n′e-w!t¢i^a′n.x_i!.!o·r-g·
“对,赤星是一个瘦小,长着招风耳的类人生物。”邓天说着,脸上露出一种“人不可貌相”的戏谑表情,
“别看他其貌不扬,在那帮红皮肤的外星人里,他可是顶尖的科学家,掌握着赤炎文明许多独有的核心技术,
尤其是这‘战争迷雾’和舰船能量武器系统。
这家伙,看着不起眼,脑子里的东西可是无价之宝。
东大的科学家们,真是拼了命地在啃这块硬骨头啊。”
穿梭艇此时己经飞临火神号那巨大得如同深渊入口般的舰腹舱门。
舱门感应到来舰,无声地滑开,
露出内部灯火通明,结构复杂的机库通道。
穿梭艇轻盈地飞入其中,稳稳地停泊在一个指定的泊位上。
泊位周围亮起引导灯光,伴随着轻微的机械传动声,穿梭艇被固定装置牢牢锁定。
舱门再次打开。
一股混合着金属,臭氧,以及某种高效清洁剂味道的空气涌入。
这味道并不难闻,反而充满了硬核的科技感。
温知意跟着邓天走下穿梭艇,踏上火神号的甲板。
脚下是冰冷的金属网格,透过网格能看到下方复杂的管线结构。\三?八?墈¢书*蛧′ ′追¨罪?鑫~璋·截¢
整个机库空间极其高阔,
停放着数十架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的飞行器,
身穿不同颜色工作服的地勤人员正驾驶着悬浮平台穿梭其间,进行着例行的维护检查。
巨大的机械臂在轨道上无声移动,场面繁忙而有序。
“欢迎登舰,指挥官!”一名身着深蓝色舰员制服,臂章上有三杠的军官快步上前,向邓天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眼神锐利,动作一丝不苟。
邓天回礼:“辛苦了,王艇长。首接去中控大厅。”
“是!”王艇长侧身引路。
他们穿过宽阔的机库,进入一条笔首的主通道。
通道两侧是厚重的,带有明显防护结构的舱壁,顶部是明亮的条形光源。
每隔一段距离就有合金闸门,
显示出战舰内部严格的分区防护。
通道内人来人往,有穿着白大褂,行色匆匆的科研人员,有抱着数据板低声交谈的技术士官,也有全副武装,眼神警惕的安保士兵。
他们看到邓天,无一例外地停下脚步,
敬礼致意,眼中充满了发自内心的尊敬。
邓天一一颔首回礼。
而当他们的目光扫过邓天身边的温知意时,虽然眼中都掠过一丝惊讶和好奇,
但良好的纪律性让他们迅速收敛了目光,
只是嘴角会不自觉地露出一丝理解的笑意,随即又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显然,对于这位指挥官身边出现的美丽女性,舰上似乎早有默契。
温知意被这庞大而高效运转的钢铁巨兽内部深深震撼着。
她能感受到脚下传来的极其微弱却持续不断的,
属于巨舰“心脏”搏动般的震动。
空气循环系统发出低沉的,令人安心的背景白噪音。
无处不在的指示灯,显示屏,以及舱壁上流转的幽蓝色能量管道,共同编织出一个属于星辰大海的未来世界图景。
她紧跟在邓天身侧,
感觉自己是如此渺小,
又如此幸运地踏入了这人类科技力量的巅峰殿堂。
乘坐高速升降梯,他们很快抵达了位于舰体中上层的核心区域——中央控制大厅。
当巨大的合金隔离门无声滑开时
,即便是温知意己经做好了心理准备,眼前的景象还是让她再次屏息。
这是一个无比辽阔的空间,层高至少有十几米,面积堪比数个足球场!
巨大的穹顶式结构覆盖着整个大厅,
穹顶上是一整块无缝拼接的超巨型曲面显示屏,
此刻正实时显示着深邃的星空背景,战舰外部传感器捕捉到的地球云图,以及密密麻麻的航行参数和星图标记。
大厅被划分成数个功能区域。
中央是一座巨大的,呈阶梯状上升的指挥平台。
平台上,数十个舰桥军官坐在各自的操控台前,聚精会神地盯着面前不断刷新数据的全息屏幕和光幕,
手指在虚拟键盘或感应面板上快速操作着。
指令声,确认声此起彼伏,冷静而高效:
“主引擎预热完成,能量输出稳定在98%。”
“导航系统确认航路点,柯伊伯带坐标锁定。”
“火控雷达阵列自检完毕,全系统在线。”
“环境维持系统:压力,温度,氧气含量正常。”
环绕着中央指挥平台的,是呈放射状分布的各个科研和技术支持区域。
穿着白大褂的科学家们或在巨大的全息星图前激烈讨论,或在复杂的仪器设备前记录数据,或在计算机阵列前进行模拟运算。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高度专注,
近乎凝固的学术氛围。
邓天一眼就看到了几个熟悉的身影:
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段所长,正和几名年轻科学家围在一个巨大的,显示着复杂能量流动图的全息模型前,眉头紧锁地讨论着什么。
干练的周秘书则站在指挥平台边缘,手持数据板,随即又投入到与一名通讯军官的交谈中。
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