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 章 吃席
梁予兮裹着一身羊皮袄子,与梁山伯、四九出了门,陈叔赶车。
因为昨天来过一次,所以陈叔这一次路上没再问过路,一路直达。
他们去的第一个佃户家姓胡,此时,这一家子七八口人正在家中猫冬呢,看到东家又来了,赶紧门户大敞,将人迎进了屋。
还好还好,东家还是一脸的和气,温声细语,身边跟着的,也还是那一个。
至于多出来的那一个,黑黑的,矮矮的,穿着廉价的羊皮袄子,一看就是个下人,没啥可怕的。
梁予兮也不多话,对着屋内墙角竖着的一把铁锹下了手:一巴掌下去,铁锹的锹头就弯了。
胡佃户一家吃了一惊,那是铁吧?要给它整形,就是村头的铁匠也不能用手,也得用铁榔头吧?
这么个小下人,这就把它拍弯了?
梁予兮拿起锹头,手一动,又将它掰正了。
胡佃户一家......
胡老头忙对梁山伯弯腰笑道:“东家,昨儿您走后,我那亲家送了些谷子来,这,我这就把要交的谷子给您装起来。”
梁山伯愣了一下,问道:“老丈,不是说要娶媳妇......”
“不不不,东家,娶媳妇儿这席面咱农家人不讲究,有钱咱就多几个菜,没钱咱就少几个菜,大家都是这般过来的,没啥可攀比的,您说是不是啊?”
梁山伯点头笑道:“老丈说的没错,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量力而行也是一种智慧。”
胡老头听不懂他这文绉绉的话,只是陪笑着说道:“东家说的对!”
接着,又对着外面喊道:“你们几个小狐逊,快点装谷子!”
装好了,赶紧让东家带着那个小矮子走!
凭良心说,东家要的租子不多,比旁的地主少了不少,还是赶紧给了,赶紧打发他们走吧。
原本以为这东家是个敦厚老实的,没想到,这天下的乌鸦一般的黑啊,今日还带个打手来。
很快的,胡家人抬着一麻袋的谷子来了,梁予兮一只手,轻松地拎着这麻袋上了马车。
胡老头一家恭敬的目送着他们的马车慢慢地离开了自家,终于长长地松了口气。
这个东家别的不说,这催租的手段还是挺文明的,没有打骂一个人,就是有点废锹。
看着马车走远了,一家人赶忙回去拿着那铁锹掰了又掰,锹头纹丝不动。
胡老头不由得一阵后怕,转身对他那几个儿子孙子说道:“你们记住了,东家的租子以后都给老子准时上交,别整那些没用的幺蛾子,听到没?”
可是,爹/爷,这不是您的主意么?那几个不敢说话,连忙乖乖点头道:“听到了。”
.................................
梁予兮他们离开了老胡家,又去两家转了转,又收回来五麻袋的谷子。
来到第四家时,还未进院子呢,便听到了屋里的凄惨的哭嚎声:
“老头子,你走了,让我如何活啊!”
“爹,您走了,让儿子们如何活啊!”
“爷爷,您走了,让孙儿们如何活啊!”
“爹,您走了,让儿媳们如何......不伤心啊!”儿媳们舌头及时的拐了个弯。
梁予兮与梁山伯互视一眼,难道,真的有人去世了?
兄妹两人一脸懵圈的进了里屋,便见十几个人跪在床边,哭得稀里哗啦。
梁山伯站在门口,连忙问道:“老丈怎么了?”
徐家人听到声音,抬头一看,竟是东家,徐家长子哭得更伤心了:“东家,我爹走了,我爹走了啊,呜呜呜。”
梁予兮叹了口气,人都有一死,早死晚死都是死。
她不会安慰人,别把人安慰死了,所以还是闭嘴吧。
其实梁山伯此时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这种失去至亲之人的伤痛,他曾经也经历过。
梁山伯抿了抿唇道:“请节哀,振作起来,这家里面还上有老下有小需要你们照顾呢。”
一听这话,老丈的老伴哆嗦着从地上爬起来,绕着床,几步来到了梁山伯的面前,“咚”地一声就跪下了。
梁山伯吓了一跳,忙要将她拉起来,但是老太太不肯起来,身子直往下坠,嘴里哭喊道:“东家,救救我们一家老小十几人吧。”
这般跪着人,梁予兮拉住她的胳膊道:“起来。”
老太太不能起,但奈何胳膊被一股大力拉起,她不得不起来。
四九看老太太这样子,不高兴的说道:“你们这一大家子,要我们公子如何救?”
老太太用袖子擦了把眼泪道:“东家也看到了,我们这一大家子,除了我们家老大老二两个大男人,其他十个最大的十二,最小的才一岁啊,如今少了一个壮劳力,这日子真的没法过了啊!还请东家行行好,这租子,容我们晚两年交吧!”
梁山伯忙道:“好,晚两年晚三年都无妨。”
“真的吗?”老太太没想到,这东家居然答应了,忙转身对她的儿子儿媳以及孙子孙女们喊道,“还傻跪着坐什么?快给恩人磕头啊!”
大家被她这么一喊,立即便反应过来了,忙朝着梁山伯磕头。
他们没想到,东家居然答应了,而且,还没有要利息。
梁山伯忙说道:“快别这样,都起来,先办事吧,我们不叨扰了。”
待梁山伯他们出来之后,梁予兮叹了口气道:“一对夫妻带四个孩子,全凭地里刨食,别说读书了,想吃饱都难吧?”
“是挺难的,但,总能熬过去的,待那些小孩子都长大了,家中的劳动力便多了。”梁山伯道。
“然后这些劳动力再生许多孩子。”梁予兮道。
梁山伯一愣,他们梁家代代单传,自是羡慕那些多子多孙的人家,但妹妹这意思是什么意思?
“多子多孙要养的活才行啊。”梁予兮叹了口气道,“哥,这三年的租子便给他们免了吧,三年后又有十五岁的劳力了。”
闻言,梁山伯立即笑道:“对啊,还是予兮想得周到,我这便告诉他们去。”
于是,当梁山伯去而复返之时,徐家的人都惊呆了。
这世上,竟然还有这么好的地主啊,能遇到这样的贵人,当真是祖上积了大德了啊。
于是,梁予兮很快地就被请了进去,徐家人非要留她吃席。
梁予兮......,这合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