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祭孔大典
现在马文才正看着呢。
大家都接受了,就你祝英台不接受,马文才那大反派可不就注意到你了吗?
呵,这个假男人好特别啊;
呵,女人,你引起我的注意了。
如此如此,这般这般,马文才就又要爱上祝英台了。
梁予兮暗暗地叹了口气:唉,我来人间一趟,本想光芒万丈,谁知世人模样只为碎银几两。
马文才看着那个小个子,一带二,一路拖着两个大男人离开了轩辕广场,不由得握紧了拳头,若是此人与自己相比,那么谁的力气更大?
他自幼习武,力气非寻常人所能比拟。
想来,他应是比不过自己的。
哼,他马文才怎么可能比不上旁人呢?
笑话!
...................................
诸位学子们换上学子服后,都来到了大成殿前,在这儿进行祭孔大典。
梁予兮伸长了脖子朝里看。
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塑像,坐高 3.35 米,头戴十二旒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一如古代天子礼制。
两侧为四配,东位西向的是复圣颜回和述圣孔伋,西位东向的是宗圣曾参和亚圣孟轲。
再外为十二哲,东位西向的是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朱熹。
四配塑像坐高 2.6 米,十二哲塑像坐高 2 米,均头戴九旒冕,身穿九章服,手执躬圭,一如古代上公礼制。
此时,陈夫子换了一身极为庄重的衣衫过来了。
这一身,是他所有衣衫当中最为贵重的,他三年穿一次,只在祭孔大典时穿。
“学子们,祭孔大典马上开始,现在,你们按照身高,从高至矮先站好队,站成三行,每行十二人。”
闻言,大家开始自动组队。
只是按照身高么,就......
梁予兮悲催的发现,她站到了第三行的第13个人的位子上。
她前面一个人都没有,她的左边是祝英台......
哦,对,原本书院只招收了36人,加上她这个空降生,刚好37人。
陈夫子一眼就看见了队伍里多出来的那个人。他眉头皱了一下,那个多出来的位子上,应该站着那个多余的附读生。
是以,他大声的说道:“附课生呢?在哪里?站出来,站到最后的那个位子上!”
这个陈夫子,反派一个,师德堪忧。
所谓小人难缠,不必明争。
是以,梁予兮立即恭敬的说道:“夫子,学生正在这里。”
闻言,陈夫子朝梁予兮看了过去,就见这个学子个头矮小,神态恭敬,便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大声宣布道:“尼山书院开学,祭孔大典开始!”
此时,书院内鼓声响起,梁予兮数了下,两声。
同时,钟声响起,一下。
陈夫子喊道:“学子上香,薪火相传!”
话音一落,梁予兮就见上一届书院肆业的前三名,皆手持一把香,从左边开始,一人发了一支正燃烧着的香。
待发到梁予兮手上之时,梁予兮冲他灿然一笑,小声的说道:“谢谢师兄。”
发香的师兄,如今已是朝廷命官的傅景琛笑道:“师弟不必客气。”
今日陈夫子说是十二支香,他便准备了十二支,没想到刚才看到了这个小师弟。
再去准备香已经来不及了,是以,他果断的转身进殿,从孔夫子像前的香炉中,抽出了一根!
否则,这个小师弟今日便要出丑了。
很显然,这小师弟是个心思玲珑剔透之人。
三位师兄发完香后,便迅速的站到了队伍的外面。
见每个人手中都有香了,陈夫子又道:“吉时已至,山长主祭,举香!”
山长手中拿着一支香,背对学子,面对孔圣人,将香举至头顶。
学子们照着山长的样子,将香也举至头顶。
陈夫子道:“一鞠躬!”
“再鞠躬!”
“三鞠躬!”
“收香。”
三位师兄又过来将学子们手中的香都收走了,插到了正门外的大香炉里。
陈夫子继续说道:“尼山书院,谨遵圣人之精神,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只要心怀求知之志,皆可踏入此门。愿尔等能珍惜此难得机缘,勤奋好学,不负师恩,不枉此生!”学子们行礼道:“学生定不负师恩,不枉此生!”
至此,祭孔大典正式结束,学子们鱼贯而出,不带一丝的喧哗。
山长看着他们的背影渐渐远去,笑道:“今日的大典顺利结束,我这心啊,终于可以落下了。”
陈夫子笑道:“山长多虑了,哪一次的祭孔大典不顺利啊。”
谁敢扰乱如此庄严肃穆的祭孔大典?难道,他想前程尽毁,吃牢饭么?
山长但笑不语。
也并非如此。
前些日子,他莫名其妙的做了一个梦。
梦中,就在刚才子俊说道“尼山书院,谨遵圣人之精神,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之时,有个学子突然出声打断他道:“什么有教无类,根本就是骗人的!”
接着,另一位学子说道:“他说的没错!尼山书院向有清名,本是教化人心,培养人才的圣地,没想到夫子竟然违背圣人之道,重利轻人,嫌贫爱富,就连排个座位都看束脩多少!”
虽然这两位学子的长相在梦中看不清楚,但陈子俊的毛病他是知道的。
他确实重利轻人,嫌贫爱富,座位也确实是如此排的。而且,他打击报复人时也很有一套。
然而,他是朝廷派来书院督学的夫子,他虽然身为山长,也不好太过批评指正他。
最重要的事,于教学之事上,陈夫子很听自己的话。若是朝廷换个人来,未必有他这般听话。
所以,只能委屈一些学子了。
但这未尝不是对他的一种磨炼。
孟子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
这边,梁予兮脚步十分轻快,心情十分嗨皮,这入学第一关,总算是安然的度过了。
梁祝两人皆没有引起大反派的注意,底下的路,应该能顺利很多了吧。
只是,梁予兮不知道的是,他们俩个没引起马文才的注意,自己却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当真是,收之桑榆,失之东隅啊。
此时,马文才正走在她的身后,一直拿余光看着她。
附读生,也就是说,一个月后,他未必能留在这里?
马文才眸色渐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