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连夜送走
“有的,有的!”林永顺闻言,立即让自家大儿子去取。
半晌后,听到姚启升宣布红薯总共六百多斤,土豆也有三百来斤时,大家整个人都呆滞了。
“这……这是真的吗?”
“废话,县令大人亲自称的还能有假?”
若是他们没记错的话,林永顺回来说的只挖了也一半,约莫两分地的样子,还是一样一分地。
也就是说,这红薯亩产足足有六千多斤?土豆也有三千多斤?
“嘶”周围频频响起倒吸气的声音。
“这是神物吧?”
“我看也是!长这么大,别说亩产几千斤,就连亩产能上千斤的粮食他们都没见过。”
正当众人议论纷纷的时候,厨房的方向飘出阵阵香味,引得众人纷纷咽了咽口水。
不多时,林老太婆媳就端着两大盆热气腾腾的红薯和土豆走了出来。
红薯被煮得表皮微微裂开,露出金黄的内里,散发着诱人的香甜气息;土豆也差不多,不过内里是黄色的。
姚启升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红薯,轻轻剥开外皮,热气裹挟着香甜瞬间弥漫开来。
他咬上一口,软糯香甜在口中散开,忍不住赞道:“这甘薯果然美味,口感极佳!”
众人见状,也纷纷动手,一时间,只听见此起彼伏的赞叹声。
林永昌笑着介绍:“大人,这甘薯不仅好吃,产量还极高,今日我们不过挖了两分地,就收获颇丰。而且其藤蔓的嫩尖也能食用,即便老了,还可用来喂牲畜,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物。”
姚启升连连点头,又看向一旁的土豆,问道:“那这不知名字的作物,煮熟后味道如何?”
林永顺赶忙递上一个,姚启升放入口中,细细咀嚼,虽说没有红薯那般香甜,但口感软糯,别有一番风味。
“好,好啊!”姚启升激动得满脸通红,站起身来,来回踱步,“若是这两样东西能在全县乃至全国推广种植,那可是大功一件!百姓们不愁温饱不说,将士们的军粮也不愁了。”
前有水稻和苞米增产,再加上这两种作物。不说他们南阳郡会如何富足,对如今的大允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的存在啊!
他转身看向林永顺等人,眼中满是赞赏与感激,“林兄弟,你们一家为大允,为百姓做了件大好事啊!”
林永顺谦逊地笑道:“大人过奖了,这东西长在山里,咱们也就是无意发现,说起来这也是咱们大允本身的福气。”是我闺女带来的福气。
当然最后这句话他也只是在心中念叨。
姚启赞赏的拍拍林永顺的肩膀。
随后他沉吟了片刻,神色变得严肃起来,“事不宜迟,我准备连夜带上这两样东西去府城,向王爷回禀此事。”
众人自是纷纷赞同,林永顺说道:“大人,那你我们再挑选些品相好、个头大的,给您带上。”
话落,大家立刻行动起来。
此时,天色已完全暗了下来,堂屋里点起了油灯,院子里则是直接燃起了火把。火光摇曳,映照着众人忙碌的身影。
与此同时,祠堂那边也已经忙完了。姚向阳督促着衙役们将粮食装好,一辆辆马车相继离开了谷里。
直到最后一辆车离开,他才匆匆赶了过来。
这时候,姚启升带来的人已经将挑选好的红薯和土豆小心翼翼地装上马车,并用干草仔细垫好,防止路途颠簸损坏。
“爹,如何了?”姚向阳赶过来问道。
姚启升答非所问:“你那边可都出发了?“
姚向阳点点头,正想说什么,鼻尖传来一阵香甜味。
饥肠辘辘的他眼睛一亮,下意识以为是林家在爹的马车里备了夜宵。
可瞧着身旁的林家人,少年只得强忍住腹中馋虫,喉结滚动着咽下口水,先同林家人打招呼。
双方也没多言,相互道别后姚启升带着儿子登上了马车。
随着车夫一声吆喝,马车缓缓启动,车轮在石板路上滚动,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
耿老先前也过来凑了个热闹,此时见人已经离开,同林有财说了声,也回了自家院子。
村长几人见天色也晚了,约了明日再谈后也相继回了家中。。
马车消失在夜色中,林永顺等人转身回了屋。
“明儿个还要念书,成德,带着你弟弟他们去洗洗睡吧!”林老太嘱咐道。
“知道了,奶奶!”
待孩子们前后离开,屋里只剩下一屋大人和宝珠。
林老太知道他们有事要说,便喊了儿媳们先回屋去。
堂屋里,等人都走后,林有财捶了捶肩膀才感慨道:“可算是走了!”
跟这些官老爷打交道,他硬是提着心忙活了一整天,着实有些累了。
林老太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可我瞧你这一天,可是笑的嘴都合不拢了!”
林有财睨了老妻一眼,“我不信你没笑?”
还好意思说她,老婆子今儿个脸上的褶子都又变明显了。
“我高兴我乐意,你有意见?”
“没没,你高兴就好!”老爷子这认怂的速度让宝珠一如既往地叹服。
父女三人在一旁低着头,死命压制着即将脱口而出的笑声,只是那微微抖动的肩膀还是出卖了他们。
“行了,有什么好笑的!我去给你们端些那啥甘薯和土疙瘩来。”林老太说着就起身往外走去。出门后不久,院子里还传来了不知名的小调。
林有财宠溺的看了一眼老妻的背影,转而才对俩儿子认真道:“老三明儿个带着孩子们去念书;老大明日就还是带村民把剩下的都挖回来吧!”
“是,爹!”
“好!”
宝珠也趁机和他们说了两样作物的种植栽培办法。
不过,如何将这些办法合理地告诉大伙儿她就不管了。
与此同时,回县城的马车里,姚向阳也吃到了所谓的夜宵。
本来瞧着清汤寡水的,他有些不想吃。但红薯煮熟后的清甜味一直往他鼻孔里钻。
姚启升先去一样吃了一个,这会儿正饱着也没理他,干脆闭目养神。
随着一声“咕咕”声,忍受不住饥饿姚向阳总算拿起了筷子。
谁知一口下去,就没停下来了。
不过林家准备的并不多,毕竟明面上的土豆、红薯就那么多,他们还得留下做种子呢。
一个碗红薯下肚,又剥了两个小土豆,姚向阳满足的叹了口气。
“觉得如何?”姚启升睁开眼问道。
“是好东西!爹,有了这些,您这官儿不升都难呀!”
姚启升眼中闪过笑意,随后却对着大儿子严肃道:“阳儿,升官固然重要,但你更要记得,为官者当以民为本。
如今的大允风雨飘摇,有了这些东西,咱们的大允百姓就又多了一份生的希望了。”
身在仕途,谁人不想往上走,但他姚启升心中也更希望百姓们能安居乐业。
如今渡口那边,还有数十万百姓如浮萍般没有落脚之处。
漠北军一日不除,这些人就要多受一日的苦。
如今有了这些,王爷便能早日挥军北上,哪怕先将锦川夺回来也是好的,至少让百姓们能有个安身之所。
姚向阳闻言郑重的点点头:“儿子谨遵爹爹教诲!”
他们姚家多年前也是世家名流,因为祖父不愿与人同流合污,以致全家被贬官下放。
后又被政敌设计坑害,最终丢了官职,家道中落。
祖父为了保住家中血脉,想尽办法将他们落户南阳郡。只可惜最终迁来后不久,老人家便含恨而终。
父亲韬光养晦,避过重重障碍,总算谋得了在南阳郡任职的机会,成了这凤阳县的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