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大哥回来VS县令赶来

林成德的脚程快,宝珠问完话约摸半个时辰就到家了。

林老太先去把林永昌叫了回来。

待看到实物,林永昌却蹙起了眉头。

“三叔,咋了?”宝珠不解道。

林永昌没有立刻回她,沉吟片刻突然看着宝珠问道:“小七,这红薯是否也称之为甘薯?”

宝珠眨眨眼,歪头想了想后道:“好像是的。三叔,你认识?”

林永昌目露喜色,“药典种有记,甘薯,其根似芋,亦有巨魁。南人用当米谷、果食……民家以二月种,十月收之……可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强身等。”

宝珠闻言眼睛一亮:是了,她怎么忘记那本《本草纲目》了。

“那,那土豆呢?”她又赶紧问道。

林永昌却摇了摇头。

“马铃薯?”

“也没有!”

宝珠耸耸肩,“行吧!”

不过红薯有了出处,就更好解释了。

林永昌当即带着林成德回了祠堂。

不多时,林成德便带着六七个青壮进了山。

与此同时,姚向阳也让随行的小厮快马加鞭回了县城。

看着面前几个笑的嘴巴都合不拢的老大爷,姚向阳心中复杂不已。

这林家人这运气未必也太好了。前脚才种出了高产粮食,后脚进山寻个药居然又发现了疑似新粮种的作物。

这家人该不是老天爷亲生的吧?

他刚可是听那个叫林成德的少年说了,那背篓里约莫二十来斤的东西,还只是他们分别挖了一株的产量。

若真是如此,那这产量……

想到这里,姚向阳忍不住倒吸一口气。

看样子他爹这官不升都不行了。

一个时辰后,姚县令脚步匆忙的跨进了祠堂。

“草民见过县令大人!”

“见过……”

“快请起,都快请起!林村长,林老爷子,不知这新粮种在哪里?”姚启升一边亲手将二人扶起,一边急声问道。

村长赶忙回道:“这里,这里,县令大人,这就是我家大侄子发现的新粮种。”

说着赶紧将林成德带回来的红薯和土豆递了过来,“县令大人,这就是永顺他们在山上发现的。永昌说这个红红的叫甘薯,他在医书上见过,不仅可食,对身体还极好。另一种暂且还不知。”

“此话当真?”县令一边问着,一边在人群中搜寻着林永昌。

只是好一会儿,都没看到人,“那林秀才人呢?”

“回县令大人,我家老三已经跟着一起进山了。我家大孙子回来说,他们发现的那地方有好几分的地,全是这两样东西。”林有财在一旁回道。

姚启升强压制住心中的欢喜,对着林有财感慨道:“林老爷子,若是此二物证实效用属实,令郎可是功在千秋啊!”

村里的其他人闻言皆是窃窃私语,目光中有羡慕,又有种与有荣焉的感觉。

等待的时间总是漫长的,期间大伙已经将苞米都称好了,姚向阳带着人在一旁发放银钱。

姚启升本人时不时的望向门外,仿佛下一刻林永顺他们就会出现似的。

时间一点点过去,太阳渐渐偏西了。

衙门的粮食也到了几车。

大伙儿一边分着粮,一边等待着进山的人们。

待到太阳落山之际,门外终于响起了孩子们的欢呼声。

“顺大伯回来啦!”

“我爹也回来啦!”

一瞬间,祠堂里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个不明就里的衙役。

林永顺刚带着众人走到自家门口,就见县令大人领着大伙呼啦啦的跑了过来。

“林兄弟,你们可算回来了!”姚启升激动地喊道。

林永顺倒也不意外,既然县令公子在,姚县令要是不来才奇怪呢。

先前跟着林成德去的人都是带着锄头和竹筐背篓一起去的。

这会儿他们回来,没人都担着一挑,背上还背着一背篓。

不过这背篓和箩筐上都有藤叶遮挡着。

“草民见过县令大人!”林永顺放下东西行礼道。

“快快请起,诸位快快请起!”姚启升一边扶着人,一边目光灼灼的看向一旁的竹筐和背篓。

“大人,咱们先进屋再说!”

“诶,对对,先进屋。”

一炷香后,姚启升等人总算从林永顺口中听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当然,这个来龙去脉是宝珠一家早就商议好的。

“也就是说,这两样东西林中食草的野物吃了都没事?”姚启升问道。

林永顺点点头,“我先前也尝了一下,甘薯吃起来清甜脆嫩,我和成德后来一人吃了一个,可以饱腹。不过那个像大豆一样的生吃也脆,但是有点苦涩,所以尝了下就放弃了。”

这时候林永昌也说话了,“甘薯不仅可以生吃,煮熟吃应该味道更好!而且这东西全株都可以食用。”

“那还等什么,咱们试试看?”姚启升提议道。

众人自是不会拒绝。

林永顺当即各挑了些拿给老娘,又薅了两把藤叶,当然,都是嫩尖。

趁着林老太他们去厨房的时候,姚启升又问起了别的。

得知他们还只挖了一半约莫两分地,就有这么多的时候,在场的人都惊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