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所有人都将不得善终?
慎重翻开一面,宋铮发现上面是关于妖物的记载。
第一页记录的是一只蛇妖,上面是半人半蛇的图鉴,下面是几行字。
堕蛇,千年蛇妖渡劫失败,半蛇半人之身,浑身剧毒,喜食人精魄,凶残至极。
第二页是一只人身羊头的怪物,挺着肚子,裤管下是一对粗壮的羊蹄。
羊体人,角如磐石,刀剑不入,惑人心神,喜吃人内脏。
再往后只画了一只眼睛,没有记载,只一眼,却让宋铮看的心惊,忍不住道。
“这该不会都是你们师祖除过的妖怪吧?”
林弋没出声,然而,翻到下一页时,宋铮突然神色一凛。
“这是!”
一副棺材,棺盖半开,里面坐着一个浑长满满长毛的人小孩。
鬼尸,以身炼尸,以死之人,神魂与尸体相融合。
乃天地不容之物,大凶。
再往后,还有关于九尾狐的记载。
狐生九尾,祸乱人间。九尾齐聚,天罚将至。
宋铮心中颤动,林弋看着她的脸色。
“在鹿鸣镇看到那只九尾狐时我还没想到,直到在梧桐县看到了你家那位小祖宗,结合你说的阵法之事。我就忽然想起师祖的手札里他们两个都在里面。
我猜,某位师祖也参与过几百年前的事。”
“这趟回来也是想看师父在不在,我隐隐觉得师父知道很多事,包括六年前在宋家村附近救下宋师兄,桩桩件件都过于巧合了。”
宋铮抿唇,继续往后翻,全是大妖的记载。
直到翻最后一页,林弋突然猛地伸手按住。
“等等,这些是?”
他望着最后一面的几行小字,眸光微紧。
‘阴阳断五行,舍利净天地。’‘狐断九尾,雷退雪尸。’
‘百箭齐发,战魂消散’
‘克魔者,魔必克之’
“不对,我翻过这本手札多次,从未在后面看到过这些字。”
其他人不知何时凑近,也看清楚了手札上的内容。
宋铮眼睛紧紧盯着那些字,口中喃喃。
“断五行,净天地,狐断九尾,雷退雪尸,战魂消散.....”
傅元骏脸色变了变,激动道。
“九幽万象阵?这上面说的,分明与九幽万象阵有关!”
当初宋铮在鹿鸣镇说起五处阵眼时他也在旁听着,全都记下了。
“狐,说的应该是鹿鸣镇的瑶华前辈。雪尸,是宋家小祖宗,白毛雪尸。
战魂,是战家军的军魂。
余州城石坡岭的阵眼处是一座寺庙,既是寺庙,那便是和尚看守。
据说舍利是高僧坐化时留下的,这上面所言,是说所有守阵之人都不得善终?”
石野和宋永庆看着他们的脸色,出声道。
“能对上,又有对不上的,这阴阳断五行,和克魔者是什么意思?”
宋铮眼神晃动,哑声道。
“九霄山,余家,阴阳五行之术。”
她想起余伯给她的那本书,‘五行转乾坤,五行逆生死’。
这里的阴阳断五行,断是余家的生死。
克魔者,大概指的是守在宁阳城寿元县的谢家,白无常谢必安罩着的地方。
那个曾指引宋子安回梧桐县的人,谢家,居然有对付魔的办法吗?“克魔者,魔必克之。”
这意思是说,谢家结局会遭魔反噬?
屋中静了片刻,所有人相互对视,却又游离在此时的氛围中。
宋铮深吸了口气,将手扎合上。
这些更像是围绕着数百年前的预言,林弋之前看了无数次手札后面都没有这些字,要么他师父走时写上的,要么,是到了一定的时间,这些字自动浮现出来了。
道家有卜算推演之法,一个是经历当时的事,站在当时的角度前往后推演。
一个是像他们一样得知数百年前的事,站在现在的时间点上往后推演。
大概也是提前知道了这些,才有六年前在宋家村救宋子安的事发生。
原本,早已经有人先他们一步开始布局了。
“林师兄,现在可能联系到云行道长?”
林弋摇头。
“能联系到在鹿鸣镇时就联系到了,我身上有师父留下的印记,真遇到要命的危险不在何处师父都能感应到。
在庙了里九尾狐曾提到过我身上带着镇魂伞和封魔扇,现在想来,师父应该是知道我在鹿鸣镇不会有生命危险。”
有仇的话九尾狐就不会救他,所以,师祖当年也是救世的一员。
所以,师父让他去找宋师弟也不止是送他回家那么简单而已。
林弋挺直脊背,忽然就觉自己肩扛使命,身担重责,形象一下子就光辉了起来。
“大丫妹妹,我们注定是要同步而行的。”
宋铮无语,毫不客气地翻了个白眼,吐槽。
“什么好事吗?”
一不小心就会送死的事,一步踏错连投胎的机会都没有。
林弋不以为然,修行修行,就要替天行道斩妖除魔的,不然他学一身本事来干什么?
背着世人偷偷搞传承吗?
宋铮懒得跟他讨论这个问题,明明知道是祸端,有些人躲都来不及,居然还有缺心眼上赶着。不过眼下来讲,这种心怀天下且有本事的修行之人越多越好。
“这本手札能不能一起带走?对了,把你家祖师爷画像也带上吧,既然跟你们祖师爷有关,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上。”
“也行,那就带上吧,除了这本手札和师祖画像也不剩什么了。”
林弋收拾了一下,还用符纸在墙壁上留了消息,要是他师父回来就能知道他们去了哪。
趁着天还没暗一行人再次上马,最后看了眼竹屋后便不再多留。
然而刚离开竹林,身后再次响起一声嘹亮的鸡叫。
然后就听“轰”地一声巨响,众人倏地回头。
就见那两间本就破旧岌岌可危的竹屋,像是终于失去了某种庇护般,就那么坍塌了。
林弋瞪大了眼睛,张着嘴,整个人跟他那颗心一起碎成好几瓣。
“我,我.....”
说是道观,于林弋而言更像是家,自小生活了十几年的家,就这么说塌就塌了!
他干了什么?!
奥,他带走了师祖留下的手札,还带走了师祖的画像!
林弋翻身下马,一个箭步就滑跪在倒塌的屋子前,悲切地喊道。
“为天下大义,不孝子孙林弋,不得不拜别各位师祖!”
说罢,一个头重重磕下。
然后“轰隆”一声,竹屋发生了二次坍塌。
烟尘四起中,两只鸡扑棱着翅膀,一左一右的朝林中飞去。
当着他的面,上演一场‘你我本是园中鸡,大难临头各自飞’。
跟着下来的宋铮四人.....
这,就很难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