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 章:好消息终于来了

进入七月后,天气一天比一天热起来,姜念初的孕反也基本消失了,不过因为天热,她也不怎么出门,待在家里养胎。

闲暇无事,养养花钓钓鱼,或者弹琴画画抄食谱。

兰亭斋卖冰饮的事,交给了宋凛他们去做。

等冰饮稳定后,又到了七月中旬西瓜成熟的季节。

随着西瓜的上市,兰亭斋的生意又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二十五亩地的西瓜,卖了不少钱。

钱是越赚越多,春季的辣椒种了八十多亩,除了在锦州卖,还和严家的商船合作,卖到其他州府。

姜念初在家数钱都快数不过来,手上的银钱已经达到十五万两多,成了真正的富商。

李遇和庞家兄弟俩回来后,还是回山河镖局。

不过三人没有再去押镖,每日就是坐堂,帮着镖局训练新人。

而葛师傅早在年前,就正式退出了镖局,在家里种花养鸟过清闲日子。

庞小龙回来后,隔几日就往葛府跑,继续学功夫。

这日清晨,葛师父正在屋檐下喂他新买的一只小画眉。

院门外便传来了熟悉的,大大咧咧的喊声。

“师父,我来了,给您带了兰亭斋刚出笼的叉烧包。”

声音未落,庞小龙那高大的身影便跑进来,他脸上挂着爽朗的笑容,身后背着一把剑,剑穗随着他的动作一甩一甩。

手里还提着一个食盒,里头是从兰亭斋买的早点。

出去半年多,庞小龙行事稳重了不少,唯独在葛师傅面前,依旧保留着几分少年人的跳脱。

葛师父头也没回,哼了一声,“又是叉烧包,你小子就不能换点新鲜花样?”

庞小龙嘿嘿一笑,“这不是师母喜欢吗,您喜欢的三鲜粥也有。”

熟门熟路地将食盒放在院中的石桌上,正要问师母人呢 ,目光却不经意地瞥见院角那丛开得正盛的月季旁,站着身着鹅黄色衣裙的少女。

少女身姿窈窕,正微微俯身在给月季花浇水,侧颜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柔美。

庞小龙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了一下,脚步也顿住了。

焦娇早就听到动静了,她没料到会在这里遇到庞小龙,许久不见不知道该说什么,便没出声安静的继续浇花。

直到感觉到身后的视线,她直起身,转过头来。

两人目光在空中相遇,有种莫名的尴尬。

焦娇轻轻颔首,语气平淡如常,“庞镖头,许久不见啊。”

庞小龙抱拳还礼,声音比平时低沉了几分,“焦小姐,别来无恙。”

“你们这次出去半年多,去哪里?” 焦娇好奇问。

“去了镖局在别处的分局,处理一些事情。”

“哦...原来如此。” 焦娇点点头。

简单的问候之后,两人持续尴尬。

葛师傅沉迷喂鸟,并没有注意他们。

“你吃早饭了吗?” 庞小龙转移话题,“我在兰亭斋买了不少早点,要不要一起吃点。”

“我已经吃过了。” 焦娇放下浇花的水壶,“我过来给我舅老爷送茶叶的,也该回去了。”

不知为何,她感觉我眼前人变了不少。

“舅姥爷,娇儿先回去了,改日再来看您。”

葛师父终于舍得把注意力从那只画眉鸟转开,点点头,“好,回去跟你爹娘说,我跟你舅姥姥改日过去吃饭。”

焦娇不情不愿的哦了一声,她都把茶叶送过来了,怎么还要去。

每次舅姥姥一到家里,就是和她娘一起商量给她找人家相看的事。

庞小龙站在原地,目光不由自主地追随着那抹渐行渐远的倩影。

直到消失在眼前,才几不可闻地吁出一口气,垂在身侧的手悄悄握紧,又缓缓松开。

“你小子愣在那儿干什么?“葛师父的声音在一旁响起,“早饭都快凉了,还不去拿碗筷?”

“哎,这就去!” 庞小龙猛地回神,掩饰地挠了挠头,转身快步跑向厨房。

葛夫人也被叫出来吃早饭,环顾了一圈院里问,“娇娇人呢?”

“回去了。” 葛师傅回答。

“肯定是又怕我问她婚事,你说这孩子都十六了,还说不想这么早嫁人,她娘都愁死了。”

三人在院中的石桌坐下,庞小龙默默地将食盒里的食物拿出来,摆在桌上。

葛师傅喝粥,“我觉着明年再说也不迟。”

葛夫人很是喜欢兰亭斋的叉烧包,先拿起一个递给小龙,然后自己拿了一个。

“你知道什么,姑娘家过了十八岁,那就是别人挑你了。“

“我觉得青田县洪家儿子不错。”

葛夫人已经拿庞小龙当亲人,也不避讳他就聊起来,“那孩子今年十八,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书读的不错,家世也相当。”

庞小龙听着,伸出去夹小菜的筷子顿了顿,又缩了回来。

他垂眸盯着手里吃了一半的包子,突然就觉得没胃口了。

接下来一整天,庞小龙都心不在焉。

他心里有焦娇,从在军营那半年会不时想起她,他就确定了。

尤其是一次被围困,他做好战死的准备要带人强突时,心中的遗憾之一竟然也有她。

遗书都写好了,幸而最后援兵及时赶到。

他当时得救想的是,若是那时人在面前,他会立刻毫无顾忌的表明心意。

可如今回来了,从硝烟的战场,回到了安宁祥和的鱼米之乡,顾虑也多了。

如今他的身份是个做着刀口舔血营生的人,焦家这样的人家,怎么可能会把女儿嫁给她。

只能等,等永安王那边胜利的消息。

一切尘埃落定后,他的官职任命才会下来,到时候有了官身才有上门提亲的底气。

但前提是,在这儿之前焦家不能给她定亲。

下定决心后,庞小龙开始了明里暗里,鬼鬼祟祟的各种打听焦娇议亲的消息。

得知她拒绝了一家又一家,亲事始终没有定下来,这才放心。

日一天天过去的,八月好消息终于传来。

京都城被破,永安王的大军直接打进皇宫了,整个皇城都落入了永安王手中。

温太傅挟持病重的皇帝威胁永安王退兵,最终被策反的手下背后放了冷箭,贵妃也在寝宫自焚。

不过永安王没有像百姓以为的,杀了皇帝自己坐上皇位。

病重的皇帝下旨昭告天下,为永安王平反, 并将皇位传给了年仅九岁的皇太子萧恪。

大禹朝的百姓这才知道,原来他们一直以来都错怪了永安王。

整个大禹朝到处都在议论这些事,竹溪村也不例外。

杨里正在宋家和宋天成唠嗑,期待着新皇继位后,能不能把粮税降下去,再下点恩旨。

却不知他口中的新皇,此时正和他坐在一起啃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