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包揽所有民选议员

1985年的立法局选举,采用了独特的 "选举团"和"功能界别"双轨制:

选举团:由市议会、区域议局及市政局的议员组成,选举12名立法局议员。

功能界别:新设立的11个功能界别,每个界别选举1名议员(劳工界选举2名),共产生12席。

官守议员:当然议员8人(布政司、财政司、律政司等政府高官)。

委任议员:港督委任22人。

立法局总共54席位。

选举日在一片前所未有的关注中到来。

这不仅是港岛历史上首次引入功能界别选举,更因为华兴集团的全面参选,而成为一场决定港岛未来走向的全民公投。

选举团的角逐在立法局大楼内率先揭晓。

当选举主任宣布"华兴集团推荐的12位候选人全部当选"时,会场内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这个结果既在预料之中,又令人震撼——华兴凭借多年来在基层议会的深耕,早已建立起稳固的政治同盟。

如今,这些同盟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确保了选举团的全胜。

随后,十一个功能界别的开票结果陆续传出,每一个消息都在强化着同一个事实:

"商界,刘光天以100%的得票率当选!"

"金融界,华兴汇丰银行总经理陈启明当选!"

"工业界第一界别,张志强当选!"

"劳工界两个席位,全部由华兴推荐的候选人包揽!"

......

当最后一个界别——工程建筑测量及都市规划界的选举结果揭晓时,时钟已指向深夜。

华兴集团推荐的候选人在这场历史性选举中,横扫了选举团全部12席和功能界别全部12席,共计24个民选议席。

这个消息瞬间传遍全港。

在旺角的茶餐厅里,食客们自发地鼓掌欢呼;

在观塘的工业园内,工人们奔走相告;

就连深水埗街市的摊贩,都提前收摊庆祝这个结果。

翌日清晨,各大报纸都用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一历史性事件:

《华兴时代来临!刘光天开启港岛新纪元》——《明报》

《二十四席全取:商业帝国的政治胜利》——《东方日报》

《从观塘作坊到立法局:一个时代的传奇》——《星岛日报》

《港岛政商格局重塑,华兴系主导立法局》——《南华早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泰晤士报》亚洲版也在头版报道了这一消息,标题是:新势力的崛起:一个制衣厂老板如何征服港岛立法局。

在华兴总部顶层的会议室里,刘光天面对着新当选的23位议员。

他们中有商界精英、业界领袖、劳工代表、专业翘楚,此刻都汇聚在华兴的旗帜下。

"诸位,"刘光天的声音在清晨的阳光下格外清晰,

"从今天起,我们肩负的不仅是华兴的未来,更是港岛的未来。"

他走到窗前,指着下面熙熙攘攘的街道:

"那下面,有八十万华兴员工,有三百万依赖华兴生活的市民。

他们选择了我们,我们就要对他们的信任负责。"

林秘书在一旁补充道:"根据统计,我们在劳工界的两位候选人,在具有投票资格的工会会员中获得了超过90%的支持。十一界的得票率都超过了八成。"

一位当选的议员激动地说董事长,我们一定不辜负这份信任。"

刘光天转过身,目光扫过每一张充满斗志的脸:

"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立法局提出'民生保障法案',确保每一个港岛人都能享受到与华兴员工同等的福利待遇。"

"第二,推动'产业发展计划',促进港岛的产业升级。"

"第三,"他的声音变得更加坚定,"我们要修改那些阻碍港岛发展的陈旧法规,为港岛创造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营商环境。我们要让港岛成为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他的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在场的议员们无不为之振奋。

这不仅仅是一场选举的胜利,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会议结束后,刘光天独自站在窗前。

维多利亚港在阳光下波光粼粼,货轮穿梭,这座城市依旧繁忙,但他知道,从今天起,一切都将不同。

身后是刚刚当选的二十三位议员兴奋的议论声,但他心中却异常清醒。

华兴全面进军立法局,从来就不只是一场商业扩张,而是深思熟虑后的必然选择。

中英联合声明已经签署,距离港岛回归只剩十二年。

这个倒计时,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他比谁都清楚,历史的洪流不可阻挡,但他刘光天,绝不甘心只做洪流中的一片落叶。

他要掌握自己的话语权。

他望向北方,目光深邃。

他了解那片土地,更了解那片土地上某些人的脾性。

权力在手时,承诺可以轻易作废;

规则制定时,利益可以随时重新分配。

人性,是最经不住考验的。

他不会将华兴的命运,将跟随他的数十万员工的命运,寄托在任何人的“善意”或“承诺”上。

他必须在自己还能掌控的这段时间里,为华兴,也为港岛,筑起一道坚固的防洪堤。

港岛,是他的大本营,是他的根基,绝不容有失。

他必须让所有人都明白一个事实——在这片土地上,任何政策的推行、任何规则的改变,都必须考虑到华兴的态度。

他要在谈判桌上,为自己争取一个无可撼动的席位。

这不是对抗,这是自卫。

是在巨变来临前,为自己打造最坚固的甲胄。

他轻轻叩着玻璃,发出笃笃的轻响,眼神愈发锐利。

“十二年……足够了。”他低声自语。

足够他将华兴的根系深扎进港岛 的每一个角落,深到任何人都无法轻易撼动;

足够立起一套规则,让任何后来的力量都必须在这个框架内行事。

维多利亚港的海风依旧轻柔,但刘光天知道,从这一刻起,他脚下的路,已经截然不同。

他不仅要做一个成功的商人,更要成为能决定港岛未来走向的执棋者。

这盘棋,他必须下好。

——————

加更一章, 求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