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铁牛犁地!新的开荒神器!
红星一号拖拉机,在完成了对三百亩苜蓿地的翻耕之后,它的强悍性能和恐怖效率,已经彻底征服了农场的每一个人。
但王小虎知道,翻耕,只是农活的第一步。
接下来的播种,同样是一个耗费人力的巨大工程。
之前的苜蓿地,因为种子细小,可以采用人工撒播的方式。
但现在,他要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轮作另一种重要的作物——冬小麦。
小麦的播种,对深度和间距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光靠人力,三百亩地,没个十天半个月,根本干不完。
于是,在柴油机组装完成的间隙,王小虎又从他的“脑海图纸库”里,掏出了一件新的“开荒神器”。
——红星二号多行播种机!
这台播种机的结构,相比拖拉机要简单得多。
主体是一个巨大的、装着麦种的木制种箱。
种箱的下方,连接着一排(足足十个)中空的、叫做“开沟器”的铁制犁铧。
最巧妙的设计,在于种箱内部。
王小虎利用齿轮和链条,设计了一套精巧的“排种”装置。
当播种机的轮子转动时,会通过链条,带动种箱内的一根排种轴旋转。
排种轴上,则安装着一个个带着小凹槽的排种轮。
排种轮转动,就会将麦种,定量、均匀地,落入下方的管道,再通过管道,精准地送入开沟器犁开的沟里。
播种机的最后面,还拖着一个覆土用的滚轮。
这样一来,开沟、播种、覆土,三道工序,一次完成!
而且,它的动力来源,不是宝贵的柴油机,而是农场里那些膘肥体壮的挽马。
当这台造型奇特,但充满了实用主义美感的播种机,被孙大海和老张他们,用边角料三下五除二地敲打出来时,农场的老兵们又一次被惊掉了下巴。“我的乖乖,小虎师傅这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
“光是看着,都觉得这玩意儿厉害!十个犁头一起播种,这得有多快?”
“这下好了,咱们再也不用撅着屁股,一把一把地撒种子了!”
试验当天,王大力亲自驾着两匹最高大的挽马,拉着这台“红星二号播种机”,驶入了翻耕好的麦田。
王小虎则坐在播种机上,负责控制播种的深度和方向。
“驾!”
王大力一声吆喝,两匹挽马迈开四蹄,拉着播种机,稳稳地向前走去。
播种机巨大的轮子开始转动,带动着内部的排种装置,发出“咔啦咔啦”的悦耳声响。
十个开沟器,在地面上划出了十条整齐笔直的浅沟。
金黄色的麦种,如同细密的雨点,精准地落入沟中。
紧随其后的覆土滚轮,则将翻起的泥土,轻轻地压实。
机器所过之处,留下了十条播种均匀、深浅一致的笔直田垄。
那效率,那整齐度,简直让那些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农们,看得目瞪口呆。
“神了!真是神了!”
“你们看,那沟开得多直!那种子撒得多匀!”
“这……这一趟下来,顶咱们十几个人干一天啊!”
负责警戒的士兵们,也再次被农场里层出不穷的新鲜玩意儿给震惊了。
他们之前看过了会自己跑的“铁牛”,现在又看到了这个能“自动”播种的怪车。
他们感觉,这个小小的西山农场,简直就是一个神仙遍地走,奇迹天天有的魔幻地方。而这一切的缔造者,那个坐在播种机上,一脸淡定的小小身影,在他们眼中,已经变得无比神秘和高大。
原本需要几十个人,花费十几天才能完成的播种工作,在“红星二号播种机”的帮助下,仅仅用了不到三天,就全部高质量地完成了。
看着那三百亩播撒着希望的田野,王小虎的心中,充满了满足感。
拖拉机,解决了“力”的问题。
播种机,解决了“效”的问题。
接下来,就是收割、脱粒……
一个完整的、机械化的农业生产链条,正在他的脑海中,一步步地清晰起来。
他知道,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不仅仅是为自己和家人创造一个富足的家园。
更是在为这个古老而贫瘠的国家,点燃一把名为“农业现代化”的熊熊烈火。
完成了播种工作,王小虎终于可以暂时从繁忙的“工业建设”中抽身。
他的目光,转向了农场里,另一项已经悄然成熟的“宝藏”。
是时候,让“红星牌特供灵鱼”登上历史的舞台了。
他需要一个契机,一个能让他的“灵鱼”,以一种最震撼、最合理的方式,出现在那些最需要它的人面前的契机。
而这个契机,很快就来了。
这天,王大力在跟一个相熟的、负责给中枢机关送菜的后勤兵聊天时,无意中听到了一个消息。
一位德高望重,在全党全军都享有崇高声誉的开国元勋——陈毅元帅,近来身体抱恙,因为战时留下的旧伤和常年的劳累,食欲不振,日渐消瘦,让最高首长都为之忧心忡忡。
王大力把这个消息当成闲谈,告诉了王小虎。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王小虎的眼睛,瞬间就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