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拜访秦老!一张图纸的震撼!
这个名字,在建国初期的中国知识界,尤其是机械工程领域,是一个传奇,也是一个遗憾。
他曾是麻省理工学院的高材生,师从内燃机领域的泰斗。抗战爆发后,他毅然放弃了国外优渥的条件,辗转回国,毕生致力于为中国建立自己的发动机工业。
他曾主持设计过中国第一台实验性航空发动机,也曾为装甲车辆设计过动力核心。
他是一个纯粹的技术专家,一个怀揣着工业救国梦想的爱国者。
然而,也正因为他复杂的留洋背景,和曾为旧政府多个项目工作的经历,在新中国成立后,他虽然因为巨大的声望和无可替代的技术能力,没有受到冲击,但也被“客气”地请离了所有核心岗位,成了一个赋闲在家的“荣休教授”。
周部长和李兴华要找的,就是这样一位,既有顶尖的技术权威,能看懂王小虎图纸的价值;又有一定的“边缘人”身份,不会将此事立刻捅到无法控制的层面,能够成为他们计划中那把关键“钥匙”的人物。
当天下午,一辆没有任何标志的黑色轿车,悄悄地停在了东交民巷一处僻静的四合院门口。
李兴华换上了一身便装,手里提着一个普通的布包,神情紧张地敲响了那扇朱红色的院门。
开门的是一个穿着粗布对襟衫,精神矍铄的老者,正是秦振。
他已经年过六旬,但腰板挺得笔直,眼神清亮,丝毫没有老态。
“你是?”秦老看着陌生的李兴华,眼中带着一丝警惕。
“秦老您好,晚辈李兴华,是周部长的秘书。”李兴华恭敬地递上自己的证件,并侧身让秦老看了一眼不远处车里坐着的周部长。
秦振的眉头微微一挑,他认识周部长,知道这是主管工业口的领导。
他不动声色地将李兴华让进了院子。
院子不大,收拾得干净整洁,种满了花草。
“周部长有什么指示?”秦振开门见山,他不喜欢绕圈子。
李兴华深吸一口气,他知道,接下来的每一句话,都至关重要。
“秦老,不瞒您说,我们遇到了一个天大的技术难题,想请您这位老前辈,给掌掌眼。”
秦振闻言,嘴角泛起一丝自嘲的苦笑:“掌眼?我一个赋闲在家的老头子,哪还有资格给国家的大工程掌眼?”
李兴华没有接话,他知道任何言语上的劝说都是苍白的。
他从布包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了一张图纸。
这张图纸,不是完整的拖拉机或者柴油机总图。
那是王小虎在得知他们的计划后,特意从【造物沙盘】优化后的图纸库里,挑选出来的一张。
图上画的,既不是最核心的喷油嘴,也不是最复杂的曲轴,而是一个看起来平平无奇的零件——活塞。
但,这张图纸上,除了活塞本身的尺寸结构外,旁边还用清秀的字迹,详细地标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
其一,是活塞环的详细设计图,包括它的截面形状、弹力系数、以及最重要的——一个叫做“梯形环”和“扭曲环”的组合方案,用以解决高压下的密封和刮油问题。
其二,是一套完整的“活塞内部冷却油路”设计。通过在活塞头部的下方,设计出一条循环的油道,让机油从连杆喷上来,在活塞内部流动,带走燃烧时产生的巨大热量,从而大幅提升活塞的耐高温能力和使用寿命。
这两个设计,在后世,是高性能柴油机的标配。
但在1949年,这绝对是超越了整个时代,闻所未闻的“黑科技”!
“秦老,您请看。”李兴华将图纸,恭敬地递了过去。
秦振原本只是想敷衍一下,随便看两眼就打发他走。
可当他的目光,落在图纸上那两个精巧绝伦的设计时,他脸上的淡然,瞬间凝固了。
他的手,开始微微颤抖。
他快步走到院中的石桌旁,将图纸铺平,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副老花镜,戴上,整个人几乎是趴在了图纸上。
他的目光,先是落在了那个“活塞环组合方案”上。
“梯形环……利用气缸压力,增强密封性……扭曲环……辅助刮油……天啊……天才!这是天才的设计!”
他作为一个内燃机专家,瞬间就看懂了这个设计的精髓所在。
这一个小小的改动,就能让活塞的密封性能,提升一个量级!困扰了他们十几年的烧机油、窜气问题,将迎刃而解!
他的呼吸,开始变得急促。
紧接着,他的目光,又移到了那个“活塞内部冷却油路”上。
当他看明白,这个设计是如何巧妙地利用机油,来给活塞降温时,他整个人,如遭雷击!
他猛地抬起头,一把抓住李兴华的手,因为太过激动,指甲都快嵌进了李兴华的肉里。
“这……这张图纸!是从哪里来的?!是谁画的?!是德国的mAn公司?还是美国的康明斯?不对!他们的最新设计,我也看过,绝对没有这么先进!”
秦振的声音都在发颤,他那双浑浊的老眼里,迸发出了骇人的光芒。
他感觉自己这辈子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都在这张小小的图纸面前,被彻底颠覆了。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先进”了。
这是一种设计思想上的“代差”!是一种降维打击!
李兴华看着秦老这副失态的样子,心中那块悬着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他知道,自己找对人了。
他强忍着激动,压低声音,缓缓地说道:“秦老,如果我告诉您,画这张图纸的,既不是德国人,也不是美国人。”
“而是我们中国人自己。”
“而且,他还不到十岁,您……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