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册立太子妃
在那场盛大的宴会缓缓落下帷幕之后,一道犹如惊雷般的圣旨,陡然从皇宫中传出,迅速在天启城内激起千层浪,而后又如涟漪般向四方扩散,不多时便传遍了天下各处。这道圣旨所蕴含的信息,仿若一颗巨石投入原本看似风平浪静的朝局之湖,瞬间打破了表面的平静,掀起了惊涛骇浪。
各方势力仿佛被触动了敏锐的触角,纷纷行动起来,四处打探这道圣旨背后所隐藏的来龙去脉。而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位有史以来首位太子尚未确定,便已先行定下太子妃之位的易文君的相关信息。在这一场信息的追逐战中,号称通晓一切的百晓堂表现得尤为积极,宛如嗅到猎物气息的猎犬,急切地想要探寻到更多的细节。
太安帝与齐天尘并非有意要将此事的真相遮掩得密不透风。在他们看来,这件事终究是需要透露出一些风声,给天下人一个交代的。更何况,以如今的局面,想要将此事瞒得严严实实,已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黄龙山固然以卜算道法闻名于世,然而其他道门也并非对这一神秘之学一无所知。更何况,在那广袤的江湖之中,更是不乏精通此道的奇人异士。此刻,那原本被遮掩得严严实实的天机,已然彻底显现出来,仿佛一幅神秘的画卷在众人面前徐徐展开。那些能够窥探天机的人,都已纷纷算到了其中的关键所在。
而其余之人,即便没有如同齐天尘一般得到天道的眷顾,无法知晓得那般清楚明了,但当他们偶然间开启天眼,看到那天启城上空沉睡的凤凰虚影时,心中也不禁涌起一阵波澜。他们深知,此乃天生凤命、气运非凡之象。
这一消息在百晓堂的推波助澜之下,如疾风般迅速传播开来。一时间,原先只是众人的猜测之事,竟不可思议地化作了真实。不管未来的皇帝究竟会是哪位皇子,但皇后之位,似乎已注定是叶昭的囊中之物。
然而,这看似清晰的表象之下,实则隐藏着更深、更为复杂的原因。仅仅凭借天生凤命这一说法,显然还不足以说服太安帝做出如此重大的决定。
彼时,当太安帝初次得知叶昭天生凤命的命格时,起初并未将其太过放在心上。在他看来,天生凤命不过意味着这女童注定要成为未来的皇后罢了。在他看来,别说这女童只是未来的皇后,即便是她如今已然贵为皇后,对于他这个掌控着北离江山的皇帝而言,又能产生多大的妨碍呢?
可齐天尘的一番话,却如同一记重锤,敲醒了太安帝那原本有些轻视的心思。齐天尘告知太安帝,叶昭的命格被巧妙地遮掩了长达七年之久,而这一切的关键节点,直到她七岁那年第一次踏入皇宫,与北离皇室中人有所接触时,才终于被打破。也正是在那一刻,天机才终于在今日得以完全显现。
能够得到天道如此的偏爱与重视,即便是未来的帝王,恐怕也难以拥有这般殊遇。如此看来,叶昭又怎会仅仅只是寻常意义上的未来皇后呢?
而齐天尘后续所告知的那些秘辛,更是让原本开始对这天生凤命的命格重视起来的太安帝大惊失色。齐天尘神情凝重地告诉太安帝,一旦叶昭登上凤位,那日渐衰微的北离国运,将会在她的气运滋养之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就如同久旱逢甘霖一般,至少能够让北离的国祚再延续三百年之久。
此时的太安帝,虽说已然越发刚愎自用,但头脑尚保持着大部分的清醒。对于关乎北离国运这样的大事,他绝不敢有丝毫的轻忽。
于是,便有了那场宴会上那道令人瞩目的册封太子妃的圣旨。即便当下甚至连储君都尚未确定,太安帝目前也毫无定下的意愿,但齐天尘似乎并不在意这些。在他看来,更为重要的是尽快对叶昭进行册封。只有令她尽早与北离皇室加深联系,两者之间的联系越是紧密,他们的气运才会越发相互交融。
齐天尘曾意味深长地说道:“叶昭乃是天生凤命,是未来注定的皇后,但她并非注定只是北离的皇后。她生于北离,乃是北离之幸。”这番话,几近于明示太安帝——得叶昭者,得天下。
这其中的种种细微之处,外人自然无法得知其中的奥秘。但世间向来不乏聪明之人,他们会从太安帝和国师齐天尘的一系列行动中,敏锐地捕捉到那些蛛丝马迹。
例如,齐天尘将叶昭收为亲传弟子这一举动,便引起了诸多猜测。又比如,太安帝在册封太子妃之后,又接连下旨赐予她一切属于太子妃的仪仗礼制。由于本朝未曾设立皇后之位,所以太子妃的一切礼制皆比照皇后的标准执行。不仅如此,太安帝此番的做法甚至还有逾制之嫌。
为了册封这位太子妃,太安帝不仅按照本该有的礼制祭告了宗庙,还特意下旨祭祀上帝,奏告天地、社稷。要知道,这绝非是册封太子妃时本应具备的礼制和规格,而是册封储君时才会有的隆重仪式。
种种迹象表明,太安帝对叶昭的重视程度,着实令天下人都瞠目结舌,一时间,众议沸腾。这几乎是在明晃晃地向天下人传达一个意思:所有皇子,无论出身贵贱、才华高低,只要谁能够娶得叶昭这位太子妃,谁便是当之无愧的太子,谁就有资格坐上那至高无上的皇位。
叶将军府内,气氛显得格外沉闷。叶夫人满脸忧色,眼中噙着泪花,焦急地对着叶羽问道:“夫君,难道真的就没有一点办法了吗?”
叶羽微微叹了口气,面露无奈之色,缓缓说道:“陛下已然打定了主意,昭昭如今怕是只能留在天启了。”
百里洛陈微微皱眉,分析道:“陛下之所以将昭昭留下,正是因为她的皇后命格。如此一来,陛下势必会全力保护好她,毕竟这关系着北离的国运啊。”
百里成风却是一脸担忧地摇了摇头,说道:“可如今太子尚未确立,陛下却直接册立昭昭做太子妃,如此一来,所有的皇子都会将目光聚焦在她的身上。这哪里是什么好事啊,还不如是将她留下做质子呢。起码做质子的话,没人敢轻易欺负她,也不会有这么多人针对她。”
温洛玉思索片刻后,说道:“我在温家挑选几个擅长用毒的女弟子,送到昭昭身边吧。宫里的手段层出不穷,自古医毒不分家,让她们跟在昭昭身边,也好多为昭昭增添一层保护。”
叶夫人连忙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感激之色,说道:“好好,谢谢你洛玉。早知道会这样,今天我无论如何都不会带她进宫的。那宫里啊,到初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要是昭昭能嫁给东君就好了,可这孩子怎么就这么命苦啊。”
温洛玉微微叹息,说道:“是我家东君没福气。”
叶羽闻言,脸色一沉,严肃地说道:“以后这样的话不许再说了,若是传出去,会给百里家带来麻烦的。”
毕竟,一个是如今备受瞩目的太子妃,未来的皇后,一个是镇西侯府的独孙,两人之间显然是不可能在一起的了,这样的言语若是传了出去,难免会落人口实。
在将军府的后院里,气氛显得有些伤感而又惆怅。百里东君紧紧地拉着叶昭的手,眼中满是不舍,轻声说道:“昭昭,我带你偷偷离开天启,我们去乾东城。”
叶云则是一脸忧虑地看着叶昭,问道:“昭昭,你接了那道旨意,到底是怎么想的?”
叶昭微微抬头,望向天空,眼中闪烁着一丝无奈与坚毅,缓缓说道:“哥哥,我走不了了。皇帝既然已经下了旨意,就绝对不会放过我离开的。抗旨的后果,如今的叶家根本承担不起。”
百里东君有些不解地看向叶云,似乎不明白叶昭为何如此决绝。而叶云却明白妹妹心中的想法。他深知,叶家如今还在天启城,全家人的性命都掌握在皇帝的手中。只有等到叶家在南境站稳脚跟,将来才有可为。只要叶家能够屹立不倒,妹妹在天启城便会多几分保障,哪怕是皇帝想要动她,也得掂量一二。
百里东君眼眶泛红,哽咽着说道:“昭昭妹妹,我舍不得你。”
叶昭轻轻拍了拍他的手,微笑着说道:“那你就要多给我写信啊,我一个人在天启城会很孤单的。你得多给我寄一些好玩的过来,未来的酒剑仙,我还要喝你酿的酒呢。你要好好练剑,别以后还不是我的对手。”
百里东君用力地点了点头,说道:“我会好好练剑的,会给你酿酒喝,会给你写信,会给你寄礼物。你不能忘了我啊。”
叶昭眼中闪烁着泪光,却依旧坚定地说道:“不会的,我怎么会忘了我的东君哥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