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驻军琉球
1743年七月中旬,骄阳炙烤着紫禁城。
太和殿前的汉白玉丹陛泛着刺目白光,三百箱硫磺、珍珠堆叠如小山,在日头下折射出细碎金芒。
琉球国使臣尚志伟攥着象牙笏板的掌心早已被汗水浸透,连笏板边缘都泛起潮湿的水痕。
遥想往昔,琉球贡船抵达港口时,清廷不仅派官员隆重迎接,赏赐更是丰厚无比。
彼时进贡珊瑚、玳瑁等土特产,便能换回十多倍价值的赏赐,精美的官窑瓷器、柔软的江南绸缎一车车往船上搬,金银珠宝更是不计其数。
使团归国时,船舱被赏赐之物塞得满满当当,不仅能充实王府库藏,沿途转卖货物的利润还能惠及整个琉球商界。
可自弘历登基以来,藩属国朝贡的天平悄然倾斜。
如今使团千里迢迢携重礼而来,能收回成本已算侥幸。
琉球偏居东海一隅,仰仗天朝庇护,即便明知赏赐微薄,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入贡。
\"琉球使臣觐见——\"鸿胪寺卿高亢的宣召声撕破殿内凝滞的空气。
尚志伟带领使团成员按规制行三跪九叩大礼,余光不经意间扫过阶上,礼部尚书杨名时正恭敬捧着明黄表文,那上面工整写着恳请赏赐官窑瓷器、江南绸缎的奏疏。
这看似寻常的文书,此刻却像块滚烫的烙铁,灼烧着每个使臣的心——毕竟如今的\"赏赐\",不过是象征性的薄礼,与往昔盛景相比,恍若隔世。
\"使臣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弘历的声音带着上位者的和煦,\"尚王可还安康?\"
\"托天朝上国洪福,尚敬国王安好。\"尚志伟垂首应答。
\"临行前,尚王特命臣转达对陛下的问候,此次琉球携硫磺三百箱、珍珠二十斛......\"
\"甚好,有心了。\"弘历颔首微笑,旋即命人宣旨。
待听着赏赐不过是十匹丝绸、二十件瓷器,总价值堪堪千两白银,尚志伟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尚志伟强作感激叩谢,耳畔却响起满朝文武的颂赞声——内阁首辅张廷玉、户部尚书苏琦、工部尚书周明远纷纷恭贺盛世,尤其周明远着重提及:\"琉球硫磺,恰解工部燃眉之急。\"
弘历指尖轻点龙椅扶手,目光如炬:\"我大清军工繁忙,硫磺需求日盛。
琉球既知恭顺,日后便改为每年一贡,数量再加五成。\"
尚志伟喉头发紧,思量琉球微薄国力,却终究不敢违逆,只得俯身应允。
\"谨遵圣谕。\"
话锋一转,尚志伟硬着头皮禀道:\"近年来,倭国萨摩藩屡屡侵扰琉球,干涉我国政务,恳请天朝上国严惩......\"
弘历陡然拍案,却非震怒,反而眸中燃起精光——如今新式战船已然成军,正缺练兵由头。
\"琉球既是我大清属国,朕自然不能坐视不理。\"弘历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算计。
尚志伟猛地抬头,心中暗喜。只要大清出兵,萨摩藩的威胁便可迎刃而解。
\"传朕旨意,命大清水师即刻进驻琉球北部运天港,防范萨摩藩入侵!\"
尚志伟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安南的往事,当初清军进驻岘港,可没过多久,安南就彻底并入了大清版图。
想到此处,尚志伟额头渗出冷汗——尚王千叮万嘱要借大清之力惩戒萨摩藩,,可没说要引清军进驻,这不是重蹈安南覆辙吗?
尚志伟喉结滚动,强压下心头惊涛:\"陛下隆恩浩荡,只是事关藩属防务...臣需即刻修书禀明尚王,再...\"
\"放肆!\"兵部尚书傅鼐猛然跨出朝班,玉带撞得环佩作响。
\"小小琉球,竟将天家诏令视如儿戏?推三阻四,是要效仿安南逆臣,以下犯上吗?\"
话音未落,数位武将已按剑出列,怒喝声此起彼伏:\"天兵入驻乃圣上恩典,岂容讨价还价!\"、\"抗旨不遵,当以谋反之罪论处!\"
资深御史吴尊义扶了扶乌纱,躬身朗声道:\"皇上仁德昭昭,琉球或有顾虑,不如...\"话未说完便被武将们的嗤笑打断。
尚志伟跪在在丹墀之下,听着满朝文武或怒斥或争执的声浪在金銮殿中回荡,后颈冷汗浸透了官服。
弘历抬手示意群臣噤声,缓步走下御阶,目光柔和地望着尚志伟发白的脸色。
\"快起来,莫要跪着伤了膝盖。\"弘历亲手扶起琉球使臣,语气里满是关切。
\"前些日收到密报,倭国萨摩藩已圈占半座岛屿扩建船厂,征募了数万精壮日夜赶工,分明是为了攻占琉球在积蓄力量。\"
弘历袍角扫过青砖,温热的手掌轻轻拍着尚志伟肩头。
\"朕知道你为难,可琉球孤悬海外,单凭几艘旧船如何抵挡?\"
弘历长叹一声,望向殿外飘扬的龙旗。
\"当年朕还是皇子时,就听老辈人讲,琉球渔民常给大清船队送淡水,这份情谊朕记着呢。
此番驻军,既是护着运天港,更是要护着你们世世代代的安稳日子。\"
不等尚志伟回话,弘历已含笑吩咐内侍:\"去库房取两匣高丽参来,给尚大人路上补补身子。\"
弘历转身时龙袍金纹一闪,语气却依旧和煦:\"尚使返程路途遥远,海上盗匪猖獗。
朕命大清水师全程护送,一来保你周全,二来贡品也可交由他们押运,省却诸多颠簸之苦。”
尚志伟望着弘历眼中不容拒绝的暖意,喉头发紧,终究只能俯身叩拜:\"谢陛下隆恩...\"
朝会散后,鎏金蟠龙烛台上的香篆燃至尾声。
弘历挥退宫人,独留傅鼐、周明远二人:\"朕最记挂那新式战船,如今进度如何?”
傅鼐即刻抱拳:\"回皇上,大连、上海、福州三厂各成五艘巨舰,每艘满载六十六门重型火炮,炮管皆以精铁渗铜打造。
试炮时射程远达三里,倭船望尘莫及。”
弘历指尖叩击着龙椅扶手,眸光沉沉:\"十五艘虽不算多,但每舰火炮数量五倍甚至六倍于倭国战船,射程更胜近两里,威力足以震慑。\"
弘历忽地抬眼,寒芒掠过丹墀:\"即刻将十五艘新舰编入东海水师,驻防运天港。
倭国萨摩藩狼子野心,若敢寻衅——\"弘历顿了顿,声如寒冰坠地,\"无需请旨,见船即毁,遇敌必杀,一个不留!\"
傅鼐重重叩首,额角抵地,声音斩钉截铁。
“臣必督责东海水师,旬月内完成战船组编,星夜入驻琉球!若有延误,甘受军法!”
弘历端起茶盏轻抿一口,转而将目光投向阶下的周明远:“朕命你研制的百炮战船,如今进展如何?”
周明远趋前半步,抱拳躬身道:\"启禀皇上!大连造船厂厂长高晋已亲率工匠拆解多艘西洋大型商船,逐寸测绘船体结构、船舱布局。
工部遴选的百余名能工巧匠,携带测绘器具,已启程远赴英吉利参观学习。
大连船舶设计院主动向民间广发招贤榜,吸纳百余位造船世家匠人,又与清华大学合作,纳入数十名优秀学子参与研制。\"
\"与此同时,上海、福州两大造船厂得知消息,即刻仿照大连模式,组建船舶研究院,调拨精锐工匠成立专项小组。
南北三厂已约定每月通报研制进展,誓要攻克百炮战船难关。
臣请陛下放心,三年之期,必不负圣望!
弘历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亮色,嘴角微微上扬:“好!朕就静候佳音。
此事关系重大,切不可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