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踌躇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梁羽生小说]

发现朱砂,再加上一样新式织布机,就足够殷灵毓拥有极高的名望了,但殷灵毓并未停下脚步。

这个学学,那个问问,两小只再凑在一起嘀嘀咕咕。

然后赵徽柔拿出了简易复式记账法,殷灵毓改良出了水力大纺车。

大臣:?

难道说,官家没有儿子,老天就补偿这么聪明的闺女呗?

真不能再生一个储君了?

主要是赵祯已然年近四十,再加上朱砂的损害,他们现在比较期望的是赵祯千万活长点,就算……就算真得看公主,起码也得等公主稍微长大点吧!

所以,倒也没人催生了。

明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反倒不那么荣誉人心浮动了。

该清理朱砂彩绘清理朱砂彩绘,该给官家调养身体调养身体,至于皇嗣,先看现在还活着的吧。

赵徽柔不愿贪功,反复强调记账是妹妹想的关键地方,自己最开始没想到那么多。

这下子,殷灵毓的“生而知之”形象更加高大起来。

只有包拯看着自己原本干净空荡的院子角落新砌的那个实验水池,还有旁边小假山堆一样的废木料,沉默了。

不是的。

殿下也很努力。

和匠人一起又拆又改,每日从早忙到晚,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实验。

只是一句“天授”,未免辜负了她的努力和苦心。

于是包拯把同僚带到了这里。

还有两位小殿下在那从前养鸡的厢房里,那密密麻麻,明明字还没练出风骨,却先开始为国努力钻研各种东西的大篇大篇废纸摞旁边。

小孩子的想象总是天马行空,殷灵毓和赵徽柔尝试的东西也有不少,殷灵毓也没次次都让自己一次成功,这样才更合理。

当然,这是在涉及到不紧急的情况的时候。

万一真需要救人什么的,那还是越快越好的。

看着这些,众人也有些说不出话了。

有人俯身,从废料堆里捡起一张被墨迹污损的草纸,上面细细画着纺车的局部结构,旁边还有批注,“此处易断,需加固”。

于是更多了几分真心实意的敬佩与怜惜。

殷灵毓连带着赵徽柔两位小殿下的形象在他们心中也愈发丰满,立体。

叫人……心中种种,难以平息。

晏殊回到朝中后,接下了枢密使的官职。

于是枢密副使狄青立在包府庭院的一角,颇有些手足无措。

他今日是借着呈递西北边备细务的由头来的。

官家移驾包府后,一些不甚紧急的军务便也常在此处处理,公文是递上去了,官家也温言勉励了几句,可他心里那点事却堵着,不上不下。

自他因军功擢升枢密副使以来,那无形的壁垒便愈发分明,文臣相公们看他的眼神,客气中总带着疏离,甚至隐隐的轻蔑。

很多话,他听得见,却摸不透,只觉得浑身不自在,可有总是不明白。

他不明白,为什么所有人基本都反对他升官,是他仗打的不够好吗?还是因为什么?

因此,狄青听说官家的两位小殿下,尤其是那位灵毓殿下,聪慧异常,连韩相公,司马相公那般人物都时常称赞后,也不知自己是怎么想的,就跑了过来。

或许……只是想看看能被那些文臣大佬们另眼相看的孩子是什么模样吧。

但临了临了,狄青未免还是开始紧张了,上战场都没有现在这样忐忑。

该怎么接近两位殿下?

他能教什么?能教她们打仗练武吗?

正踌躇间,却见不远处的亭子边,一个穿着杏色衣裙的小女娃正随手拨弄着一个精巧的小木头模型,走了过来。

狄青认得,这是福康公主赵徽柔,连忙整理了一下衣袍,上前几步,隔着一段距离便躬身行礼,声音因紧张而显得很是冷硬,并不讨小孩子喜欢。

于是出口的一瞬间狄青又开始反悔,但只能硬着头皮把话说完。

“臣狄青,参见福康公主殿下。”

赵徽柔闻声转过头,看见狄青,眼睛微微一亮。

狄青虽已年过四旬,但常年军旅生涯让他身形依旧挺拔魁梧,肩背宽阔,站姿如松。

但赵徽柔第一眼看的是脸。

面庞轮廓分明,肤质因略显粗糙,却更衬得五官惊心动魄的昳丽俊美,眉如墨画,斜飞入鬓,鼻梁高挺如削,唇形薄而分明。

最特别的是那双眼睛,眼尾微挑,本应流转多情,但却也凝着武将特有的锐利,又带上了局促,矛盾,复杂,却动人。

除了面上的刺青,都很好看。

赵徽柔年纪小,尚不懂朝中那些弯弯绕绕,只觉得这位将军伯伯长得……很特别,很好看,要是能把那个刺青去掉,就只比阿毓妹妹差一点点。

是的,赵徽柔喜欢美人。

和赵祯一样。

“狄将军不必多礼。”赵徽柔道,见狄青似乎有些无所适从,便主动指了指旁边的石凳,给他解围。

“将军是来找我和妹妹的吗?爹爹在和韩相公他们说话,将军可以在这里坐一会儿等妹妹,她去找包夫人问事情,很快就回来啦。”

小女孩态度友善,话语天真,狄青感激的拱了拱手:“谢殿下。”

却不敢真的坐下,只肃立在一旁。

不多时,几位同样等候召见的文臣也踱步过来,见到狄青在此,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

其中一人,乃是御史中丞王拱辰,他素来看不惯狄青以武夫之身居枢密高位,此刻见狄青与福康公主站在一起,心中更是不忿。

王拱辰面上带着惯常的,略显矜持的笑容,对狄青道:“狄枢副今日也有要事面圣?倒是巧了,听闻西北近日似有异动,狄枢副久在行伍,于蕃情必有高见。”

“只是这枢密院机要之地,不同于沙场冲杀,讲究的是运筹帷幄,明察秋毫,狄枢副使还需多费心才是,莫要辜负了官家信重啊。”

这话听着像是同僚间的提醒与勉励,实则暗指狄青不通文墨机务,德不配位。

狄青隐约觉得这话有些刺耳,却又抓不住具体错处,只当是寻常告诫,便老实应道:“王中丞说的是,青必当尽心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