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病因
姜璎脱口而出:“可是过度劳累,久病耗气导致?”
屋内所有人目光齐齐落在姜璎身上,她一向是默默无闻的那一个,此刻难免紧张,“我先前看过几本药书……”
“不错。”邢医官给了她一个赞赏的眼神,对王氏解释道,“世子夫人的脉相,大多都是过度劳累,久病耗气所致,这或许也是您这几日倦乏无力的原因。”
辛夷忍不住道:“可夫人之前还好好的,也并没有过于劳累呀。”
邢医官翻了翻王氏以前的脉案簿,像卫国公府这样的人家,每月过来把脉看诊的医官都是固定的老熟人。
脉案簿上,王氏上个月的脉相写着和缓有力,三部调和,给她把脉的王医官甚至还是琅琊王氏的旁系族人,按理来说不会出错的。
但——
他把的脉也没问题啊!
确确实实就是气血亏虚!
要不然王氏这两日也不会格外疲倦乏力,听说今儿都睡大半天了,正常人怎么可能睡那么久?
姜璎嗫嚅着唇,“是不是因为,夫人这几日教我算账累着了……”
王氏无奈一笑,“你这傻孩子,怎么净把责任往身上揽?”
辛夷也道:“姑娘别多想,夫人最近已经算是空闲了。”
要知道国公夫人过世那会儿,卫国公府的男人尤其是卫国公,沉浸在悲痛之中,差点一病不起,王氏还刚生了孩子不久,又要操持整个家,又要分心照顾年幼的赵咎。
那才叫一个辛苦难熬!
不过好歹也熬过来了,倒是如今家中没什么事儿,怎么反而累病了呢?
姜璎犹豫道:“那是不是只要休息好了,不再劳累,世子夫人的身体就会慢慢好转?”
邢医官道:“老话说得好,三分治七分养,世子夫人还是要避免太过劳心伤神,如此方能身体长久。这样,我先开几剂温养的方子,世子夫人先吃着,看看是否能好些。”
王氏笑着点头,“多谢邢医官,大晚上的还麻烦你走一趟。”
“世子夫人客气了。”邢医官也就是在赵咎面前嘴贱,但碰上王氏那可是老实得不能再老实,毕竟这可是琅琊王氏嫡女。
辛夷亲自送邢医官出去。
王氏见姜璎仍旧心事重重,不免心头一软。
“阿池,过来。”她轻招手,让姜璎坐到她身边,柔声道:“别担心,许是我这几日没睡好的缘故,你明日还是把理好的账本带过来。”
“我不想算账了。”姜璎鼓起勇气,见王氏面露诧异,小声道,“反正、反正也不用我管家。”
“胡说!”王氏头疼道,这孩子,肯定把郑氏今日说的话听进心里去了。
当下这个时代,管家才是女子立身之根本。在琅琊王氏,不论嫡庶,七岁便要开始学管家,用她母亲的话来说,“别人会不如自己会。”
尤其是当家主母,哪个不会管家?又有哪个不想要管家权?
王氏自己没有女儿,但是一直把赵咎当作儿子养,他未来的妻子跟儿媳也没什么两样了。
当然,也是姜璎品性端正,人老实,入了王氏的眼,要不然她也懒得多费口舌。
“夫人,对不起……”姜璎眼眶泛红,愧疚不已,都这个时候了她还让王氏为自己操心。
王氏无奈摇头,怕姜璎多想,又道:“我这几日没睡好也是因为夫君和二弟下江南剿除水匪……与你无关。你今日做的很好,没有失了卫国公府的颜面。”小门小户出身,难免眼界狭隘,在琅琊王氏嫡女眼里,一个小小的侯府自然算不上高门大户,王氏先前还怕姜璎调教起来费劲,没想到她性格老实,却一点即通,大大出乎王氏意料。
“时间也不早了,你也回去歇着吧。”
姜璎看出王氏精力不济,点了点头,没有再打扰。
辛夷走进来,笑着看了姜璎一眼,“九郎还没走呢,说要送一送姑娘。”
王氏无语凝噎,都懒得吐槽了。她这是土匪窝吗?就这么点路还要送一送。
姜璎走出去,就看见赵咎守在外头。
邢医官竟然也还没走。两人不知道说了什么,邢医官把药方子交给辛夷,摆了摆手示意不用再送。
“邢医官,”姜璎心中惴惴不安,总觉得王氏抱恙得蹊跷,“世子夫人真的只是气血亏虚的毛病吗?会不会,还有什么问题没把出来?”
邢医官:“???”
他脚步一顿,回过头来,满脸不可置信,指着姜璎对赵咎道:“老赵!她质疑我?她竟然质疑我的医术?!”
赵咎拍开他的手,警告地看他一眼:“问问怎么了?别小题大做。”阿池也是关心大嫂。
邢医官悻悻然,在心里骂道:“过河拆桥!重色轻友!臭不要脸!”
赵咎懒得理他,送姜璎回去,路上不动声色问起她和王氏的对话。
听到姜璎说不想学算账,赵咎皱了下眉,耐心道:
“大嫂说的对,管家乃女子立身根本,就算现在卫国公府不用你管家,但日后成了亲,蓼莪院的大小事也得你来操心。”
“我知道管家很累,又要看账,又要管人,但你若不管家,日后病了想喝口热水都要求人。”
这种事情在内宅中屡见不鲜。多少夫人因为失了管家权,连下人都拜高踩低跟着瞧不起?
赵咎对姜璎的要求,可以不管家,但不能不会管家。
姜璎认真点头,她知道赵咎和王氏是为了她好。
也正是如此,她更加放心不下王氏的身体。
回房的路只有一小段,很快就到了。
眼看要分别,姜璎神色踌躇,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想说什么?”
“我……”
姜璎不知道该不该说,说了怕惹人笑话,难道她还能比正儿八经的宫中医官还要厉害不成?但不说,她心里又不踏实。
赵咎就这样望着她,把她的纠结、苦恼、担忧一一收入眼底。
怎么会有人这样可爱。他想。
“赵九郎君。”
姜璎鼓足勇气,磕磕绊绊道:“我想起一件事情,刘夫人……前几年也曾有过和世子夫人这样的情况,但、但她是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