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教父海与夏
847章 又是教授?
小
大
中饭是邱若请大家的,她说是为了感激杨平,以后会经常麻烦杨平,向杨平请教专业问题。
为了节约时间,中饭吃的很快,邱若本来想借这个机会跟杨平聊一聊,哪知道这家伙是个工作狂,席间有限的几句话也是在聊病例的事情,完全没注意精心打扮的她。
吃完中饭,大家又回到科室聚集在一起讨论病例。
这种病例讨论形式上不是很正式,大家不用正襟危坐,轻松地围在一起,畅所欲言,谁也不用担心说错话,但是科室病人的治疗方案就是这样经过讨论后做出决定的。
“彻底切除肿瘤已经不现实,但是可以进行姑息治疗,将刺激神经根的肿瘤予以彻底切除,解除肿瘤对神经根的刺激与压迫,从而解除或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颈颈椎血管母细胞瘤的患者,这是最后的结论。
这样的肿瘤与颈髓就像牛奶倒进沙子里,再把牛奶与沙子彻底地分开,清除牛奶的同时,势必伤及沙子。
手术大方向已经确定,至于如何在错综复杂的椎骨旮旯里动刀子,那是技术水平的问题。
杨平在协和带的团队是独立的,他们病房的病人都是科室的医生自己收,宋云是年轻的副主任医师,所以一般是他出门诊,孔伟权作为主治医生,有时候也会出门诊,病人一般都是他们两收的,梁教授有时候也会收病人进来给他们。
这帮年轻人在协和异军突起,现在成为标杆科室,成为其他年轻医生的羡慕对象。
杨平刚刚来协和驻点的时候,协和答应的45张病床只兑现10张,后来在梁教授和医务处陆东来的争取下,很快,45张病床齐数到位,这才有现在的45张病床。
而301那边,在继协和之后不久与杨平达成的合作,但是因为床位数的问题,合作实质上一直还没有展开,因为在大医院,床位数太紧张,太敏感,如果没有争取到新的床位编制,要拿出这么多床位,就得从别的医生和别的科室割肉,割肉是好干的事情吗?
协和要不是梁教授威望大,态度强硬,医务处陆东来以及院领导极力配合,这45张床怎么可以搞定,这45张床要涉及多少利益,得罪多少人。
先期的10张床是硬生生地从其它医生和其它科室手里掰出来的,后期追加的30张是协和的院长跑到部里耍赖要来的。
301的床位后来是刘院长打报告,在上级的支持下,才特意为杨平单独增加45张病床,45张病床在这种大医院是翻天覆地的事情。
“这个病例,女,42岁,5年前出现双下肢无力,1年前双下肢无力明显加重导致行走困难,诊断考虑腰椎椎管占位性病变!——”管床的博士介绍下一个病例。
“这是下面医院转介来的病人,下级医院考虑椎管内肿瘤,但是不敢确定,而且怀疑颈椎也有侵及,所以不敢做手术,把病人介绍到我们这。”
每一个病人,宋云都要补充一些病史资料。
杨平看了一眼,直接说:“肿瘤可以排除,这是寄生虫感染导致的炎性肉芽肿,很可能是是曼氏迭宫绦虫,做手术吧,头部磁共振呢。”
大家立刻面面相觑,被杨平这么肯定的发言惊讶。
“头部磁共振我催一催,这个病人昨天才入院的,以前没有头部s,整个协和系统都知道杨平的名字,而且听说杨平还在骨科带教,大家更是想近距离接触自己心中的偶像。
负责接待的是楚怀恩博士,他提前在电梯门口等,护士以为是不是上面来检查,问楚医生:“你们站在这里等谁?”
“你不知吧,骨科那边的杨神来了,马上到我们心脏外科来会诊。”
“杨平?Cns皇帝?”
Cns皇帝,这也是协和给取的名字,读书人就是会玩。
连护士都知道这个人,杨平这个名字在协和是如雷贯耳,几个实习的医生跟着楚医生,也激动万分,就像粉丝在机场等待自己的偶像。
“楚老师,杨教授是看下午入院的12床吗?”
“对,杨教授到时候会跟主任一起主刀手术,听主任说请他协助吻合冠脉。”
“是那个婴儿吗?”
“对!”
电梯门打开几次,从里面走出来的不是杨平和宋云,楚医生守着电梯门,有点迫不及待的样子。
终于,等待电梯门打开,出来的是杨平和宋云。
楚医生迎上去想打招呼,但是怕认错人,所以忍住等宋云先开口,宋云说:“今天你值班吗?这是我们杨教授,温主任请杨教授过来看看12床。”
“病人抱着家属正在病房等呢。”
“哦,不是,是家属抱着病人。”
楚医生因为激动,要有点小小的慌张,毕竟是自己仰慕的大神嘛,能够发13篇Cns的水平,那绝对是神一样的存在。
在病房的医生本来不多,但是也不知道是谁把杨平来心脏外科的消息放出去,血管外科的一些留守病房的、两个科室已经下手术的博士全部赶来,加之还有一些进修医生,围观的规模其实挺大的。
护士站的护士们平时挺忙的,现在也忙里偷闲出来看看,传说中的大神就是什么样。
这么年轻就是教授,前呼后拥的,多么威风呀。
“我们直接去病房吧!”杨平也不想浪费时间。
杨教授就是敬业,来了水也不喝一口,直接去病房,楚医生见到偶像的心理活动比较多。
杨平在协和的传说挺多,总之这名气也是多次积累才有今天这样被众人膜拜,当时的金刀奖在骨科界一鸣惊人,但是只是局限于骨科,其它的科室的人不太关心本专业以外的事情。
后来梁教授极力对杨平进行引进的事情又在医院传开,接着因为45张床位的事情,最重要的还是13篇Cns论文,直接将杨平推向巅峰。
“12床不是川崎病冠状动脉闭塞吗,怎么请骨科会诊?”
围观的人群中有人窃窃私语。
“听说杨教授要和温主任一起主刀手术,婴儿的冠状动脉太细,全国还没有医生做过,温主任为了提高手术成功率,邀请杨教授协助。”
“杨教授也懂心脏外科?”
“何止是懂,听说水平非常高,前不久在301做了很多冠脉搭桥。“
“他不是搞骨科的吗?得过骨科金刀奖。”
“他现在听说什么都搞,跟曼因斯坦一样,是个外科全能者。”
“不会吧!这么厉害。”
“小声点。”
逐渐庞大的队伍来到病房,婴儿被母亲抱在怀里,他的父母看着这一群年轻医生,心里有点发毛,这一群年轻医生,带头的居然像个大学生一样。
“你们?”
“这是杨教授,我们温主任请来会诊的,他要看看小朋友。”楚医生介绍。
不会吧,这么年轻的教授?
肯定又是冒充教授过来听诊心脏的,婴儿的父母已经有经验,他们知道自己孩子的病比较特殊,这些年轻医生和实习医生打着教授的旗号过来混个听诊的机会。
“中午有个教授也来听过心脏呢。”婴儿的母亲惊讶地说。
立刻有个博士缩头缩脑地躲到最后一排,生怕被家属看到,中午就是他在听诊心脏,他是心血管内科的,当时听诊的时候,心外科的同学称呼他为教授,其实这是实习医生和年轻医生之间戏称,某某主任或者某某教授。
楚医生瞄了一眼人群,他心里已经知道怎么回事,又是哪个小子没经过他同意,混进来问病史查体。
“我们是教学医院,这方面的事情会比较多,麻烦你们。”楚医生只好解释。
这对夫妻也没办法,这里是全国最好的医院,免不了被成为教学对象,只是听诊心脏很麻烦,要解开孩子衣服,有时候孩子是醒的还会哭闹。
这个什么杨教授,也是来实习实习的吧,不过看这气质气场,搞得比真教授还真。
ps:今天有点忙,发得比较仓促,要是有错别字什么,帮忙指出来,谢谢!
(本章完)
为了节约时间,中饭吃的很快,邱若本来想借这个机会跟杨平聊一聊,哪知道这家伙是个工作狂,席间有限的几句话也是在聊病例的事情,完全没注意精心打扮的她。
吃完中饭,大家又回到科室聚集在一起讨论病例。
这种病例讨论形式上不是很正式,大家不用正襟危坐,轻松地围在一起,畅所欲言,谁也不用担心说错话,但是科室病人的治疗方案就是这样经过讨论后做出决定的。
“彻底切除肿瘤已经不现实,但是可以进行姑息治疗,将刺激神经根的肿瘤予以彻底切除,解除肿瘤对神经根的刺激与压迫,从而解除或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颈颈椎血管母细胞瘤的患者,这是最后的结论。
这样的肿瘤与颈髓就像牛奶倒进沙子里,再把牛奶与沙子彻底地分开,清除牛奶的同时,势必伤及沙子。
手术大方向已经确定,至于如何在错综复杂的椎骨旮旯里动刀子,那是技术水平的问题。
杨平在协和带的团队是独立的,他们病房的病人都是科室的医生自己收,宋云是年轻的副主任医师,所以一般是他出门诊,孔伟权作为主治医生,有时候也会出门诊,病人一般都是他们两收的,梁教授有时候也会收病人进来给他们。
这帮年轻人在协和异军突起,现在成为标杆科室,成为其他年轻医生的羡慕对象。
杨平刚刚来协和驻点的时候,协和答应的45张病床只兑现10张,后来在梁教授和医务处陆东来的争取下,很快,45张病床齐数到位,这才有现在的45张病床。
而301那边,在继协和之后不久与杨平达成的合作,但是因为床位数的问题,合作实质上一直还没有展开,因为在大医院,床位数太紧张,太敏感,如果没有争取到新的床位编制,要拿出这么多床位,就得从别的医生和别的科室割肉,割肉是好干的事情吗?
协和要不是梁教授威望大,态度强硬,医务处陆东来以及院领导极力配合,这45张床怎么可以搞定,这45张床要涉及多少利益,得罪多少人。
先期的10张床是硬生生地从其它医生和其它科室手里掰出来的,后期追加的30张是协和的院长跑到部里耍赖要来的。
301的床位后来是刘院长打报告,在上级的支持下,才特意为杨平单独增加45张病床,45张病床在这种大医院是翻天覆地的事情。
“这个病例,女,42岁,5年前出现双下肢无力,1年前双下肢无力明显加重导致行走困难,诊断考虑腰椎椎管占位性病变!——”管床的博士介绍下一个病例。
“这是下面医院转介来的病人,下级医院考虑椎管内肿瘤,但是不敢确定,而且怀疑颈椎也有侵及,所以不敢做手术,把病人介绍到我们这。”
每一个病人,宋云都要补充一些病史资料。
杨平看了一眼,直接说:“肿瘤可以排除,这是寄生虫感染导致的炎性肉芽肿,很可能是是曼氏迭宫绦虫,做手术吧,头部磁共振呢。”
大家立刻面面相觑,被杨平这么肯定的发言惊讶。
“头部磁共振我催一催,这个病人昨天才入院的,以前没有头部s,整个协和系统都知道杨平的名字,而且听说杨平还在骨科带教,大家更是想近距离接触自己心中的偶像。
负责接待的是楚怀恩博士,他提前在电梯门口等,护士以为是不是上面来检查,问楚医生:“你们站在这里等谁?”
“你不知吧,骨科那边的杨神来了,马上到我们心脏外科来会诊。”
“杨平?Cns皇帝?”
Cns皇帝,这也是协和给取的名字,读书人就是会玩。
连护士都知道这个人,杨平这个名字在协和是如雷贯耳,几个实习的医生跟着楚医生,也激动万分,就像粉丝在机场等待自己的偶像。
“楚老师,杨教授是看下午入院的12床吗?”
“对,杨教授到时候会跟主任一起主刀手术,听主任说请他协助吻合冠脉。”
“是那个婴儿吗?”
“对!”
电梯门打开几次,从里面走出来的不是杨平和宋云,楚医生守着电梯门,有点迫不及待的样子。
终于,等待电梯门打开,出来的是杨平和宋云。
楚医生迎上去想打招呼,但是怕认错人,所以忍住等宋云先开口,宋云说:“今天你值班吗?这是我们杨教授,温主任请杨教授过来看看12床。”
“病人抱着家属正在病房等呢。”
“哦,不是,是家属抱着病人。”
楚医生因为激动,要有点小小的慌张,毕竟是自己仰慕的大神嘛,能够发13篇Cns的水平,那绝对是神一样的存在。
在病房的医生本来不多,但是也不知道是谁把杨平来心脏外科的消息放出去,血管外科的一些留守病房的、两个科室已经下手术的博士全部赶来,加之还有一些进修医生,围观的规模其实挺大的。
护士站的护士们平时挺忙的,现在也忙里偷闲出来看看,传说中的大神就是什么样。
这么年轻就是教授,前呼后拥的,多么威风呀。
“我们直接去病房吧!”杨平也不想浪费时间。
杨教授就是敬业,来了水也不喝一口,直接去病房,楚医生见到偶像的心理活动比较多。
杨平在协和的传说挺多,总之这名气也是多次积累才有今天这样被众人膜拜,当时的金刀奖在骨科界一鸣惊人,但是只是局限于骨科,其它的科室的人不太关心本专业以外的事情。
后来梁教授极力对杨平进行引进的事情又在医院传开,接着因为45张床位的事情,最重要的还是13篇Cns论文,直接将杨平推向巅峰。
“12床不是川崎病冠状动脉闭塞吗,怎么请骨科会诊?”
围观的人群中有人窃窃私语。
“听说杨教授要和温主任一起主刀手术,婴儿的冠状动脉太细,全国还没有医生做过,温主任为了提高手术成功率,邀请杨教授协助。”
“杨教授也懂心脏外科?”
“何止是懂,听说水平非常高,前不久在301做了很多冠脉搭桥。“
“他不是搞骨科的吗?得过骨科金刀奖。”
“他现在听说什么都搞,跟曼因斯坦一样,是个外科全能者。”
“不会吧!这么厉害。”
“小声点。”
逐渐庞大的队伍来到病房,婴儿被母亲抱在怀里,他的父母看着这一群年轻医生,心里有点发毛,这一群年轻医生,带头的居然像个大学生一样。
“你们?”
“这是杨教授,我们温主任请来会诊的,他要看看小朋友。”楚医生介绍。
不会吧,这么年轻的教授?
肯定又是冒充教授过来听诊心脏的,婴儿的父母已经有经验,他们知道自己孩子的病比较特殊,这些年轻医生和实习医生打着教授的旗号过来混个听诊的机会。
“中午有个教授也来听过心脏呢。”婴儿的母亲惊讶地说。
立刻有个博士缩头缩脑地躲到最后一排,生怕被家属看到,中午就是他在听诊心脏,他是心血管内科的,当时听诊的时候,心外科的同学称呼他为教授,其实这是实习医生和年轻医生之间戏称,某某主任或者某某教授。
楚医生瞄了一眼人群,他心里已经知道怎么回事,又是哪个小子没经过他同意,混进来问病史查体。
“我们是教学医院,这方面的事情会比较多,麻烦你们。”楚医生只好解释。
这对夫妻也没办法,这里是全国最好的医院,免不了被成为教学对象,只是听诊心脏很麻烦,要解开孩子衣服,有时候孩子是醒的还会哭闹。
这个什么杨教授,也是来实习实习的吧,不过看这气质气场,搞得比真教授还真。
ps:今天有点忙,发得比较仓促,要是有错别字什么,帮忙指出来,谢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