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他不是来上学的,而是来宫里混饭吃的!

三位部堂高官偷偷对视一眼,然后齐刷刷跪在地上。


“陛下!”


“咱大明的官员已经很苦啦,前年卖花椒,去年卖麻布,今年还要卖那什么蜂窝煤吗!”


“是啊,请陛下收回成命,给咱大明的官员留点体面吧!”


“可怜我户部的官员,卖了两年的花椒还没卖完呢,呜呜呜……”


朱元璋听着三个尚书诉苦,脸上也是有点不好意思。


最终稍微松了点口。


“那就发六成的现银,剩下的用蜂窝煤充数!”


陈宗礼还想再争取一下,就算不能足额发放现银,哪怕争取个八成也行啊!


这样一来,他也算对手下的官员有了个交代。


“陛下,您在开恩提一点吧……”


“历朝历代的官员,哪有咱大明朝这样的,户部侍郎卖花椒,工部尚书卖草鞋。”


“堂堂部阁高官,化身贩夫走卒当街叫卖,实在是有失我大明官员的体统啊!”


本来朱元璋还有点不好意思,可一听到这话登时不乐意了。


老朱指着陈宗礼的鼻子一通臭骂。


“什么体统?”


“百姓可以当街贩卖,我大明的官员为何不能?”


“你所说的体统,就是一边高高在上的享受这百姓的跪拜,一边体体面面的拿着百姓的血汗是吧?”


“咱最看不上你们儒家孔子的一点,就是这老夫子瞧不起种地干活的人!”


“人家不过是向他请教种地的学问,你会就告诉人家,不会就直接说自己不会。”


“你们祖师爷是咋说的?”


“竟然骂人是小人!”


“那人是谁来着?”


大殿之中都是饱学之士,听到皇帝开个头,就知道皇帝说的是那本书里的第几句了。


这个典故出自《论语》子路篇。


原文为


樊迟请学稼。


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


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


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陈宗礼硬着头皮回答道。


“樊迟……”


朱元璋闻言大声称赞。


“对对,就是樊迟!”


“你看人家这名取的多好,樊迟樊迟,倒过来就是吃饭!”


“什么仁义礼智信,都没有让老百姓吃饭重要!”


“咱为啥不给你们这些官员发全俸,你们真当咱舍不得那点钱吗?”


“咱就是要让你们当街售卖,体察百姓之不易!”


“唯有如此,你们才不会因为身居高位而忘了本!”


“薪俸的事就这么定了!”


“就六成现银,多一点都没有!”


“要是有官员不愿意要蜂窝煤,那就给咱退回来。”


“他不稀罕要,咱还不舍得给呢!”


朱元璋说完这番话,直接一甩袖子登上御阶,坐在龙椅上。


几人见状顿时明白,皇帝这是要下逐客令了。


于是乎,几人尽管心中不爽,可还是得点头称是,装出一副受教育的样子。


“陛下教训的是,臣等定当谨记陛下教诲,时刻体察百姓疾苦……”


朱元璋烦躁的甩甩袖子,三人见状灰溜溜的离开。


三人路过玄武门的时候,正好看到宫门口那一车煤球,还有那熊熊燃烧的炉火。


几人上前一打听,在得知了蜂窝煤的好处后,心里突然变得好受点了。


这么多年了,陛下总算发了点有用的东西,呜呜呜……


户部尚书回到衙门,就用最快的速度拨款,订货,并派专人负责验收。


他之所以如此急切,是生怕皇帝陛下又出什么幺蛾子。


万一皇帝觉得给官员发蜂窝煤吃亏,最后改发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那岂不是更坑人?


再者说,薪俸薪俸,“薪”本意不就是柴火吗?


由此可见,以往朝代给官员发俸禄的时候,也是发柴火的。


因此,用蜂窝煤代替俸禄,官员更容易接受。


在官员们忙着买卖煤球的时候,秦牧也溜溜达达的来到了文华殿书堂。


对于这货的迟到,正在讲课的先生直接无视。


这货连齐泰和黄子澄都敢怼,其他先生岂敢触他的霉头?


而且这货总共上了三天学,就敢迟到三天。


这种事情,就是放在皇子皇孙身上,也会挨陛下的板子的。


然而,这货竟然一点事都没有!


因此,文华殿的先生们达成一个共识,只要秦牧不惹是生非,扰乱课堂秩序,就随他去吧……


好在秦牧也非常配合,知道自己来晚了,就猫着腰轻手轻脚的走进书堂,然后随便在桌子上抄起一本书,蒙在脑袋上就睡觉。


然而,他还没睡醒呢,就听到先生宣布下课。


随后他就被一群皇子皇孙给围上了,这些人像是地球人看外星人似的看着他,还对他指指点点。


“秦牧可以呀,总共上了三天学,连着迟到三天,比我们这些皇子还牛!”


“我都怀疑他不是来上学的,而是来宫里混饭吃的!”


秦牧环视一圈,发现今天少了两人,皇长孙朱允炆和豫王朱桂竟然都没来。


幸好他的小跟班小熥熥来了,要不然他连一个认识的人都没了。


“小熥熥,长孙殿下和豫王殿下是咋回事,怎么都没来?”


“十三叔得了风寒,现在高烧不退,跟先生们请假了。”


“我二哥之所以没来,主要是被秦哥给吓到了。”


“他昨天赈灾归来就魂不守舍,哪怕喝了李太医开的药,依然浑浑噩噩,根本没法来上学。”


“哦哦……”


秦牧心下鄙夷,朱允炆这孙子也太不经吓了,这等废物难怪会被朱棣给推翻!


看来,自己还是得按照原定路线,优先开发海外分基地。


这样一来,当靖难之役到来时,自己也有个可以跑路的地方。


秦牧对朱允炆的病并不关心,虽然他名义上师朱允炆的伴读,但本心里来说,他巴不得这蠢货病死。


这样一来,大明的皇位极有可能落到朱允熥头上。


虽然朱允熥的身体不太好,胆子也很小,但他听话懂事啊。


只要他不瞎折腾,能给予自己足够的信任,他是有把握替他扫平各地不服的藩王的。


秦牧对于朱桂的病倒是多问了几句,在小食堂吃过饭后,就拉着朱允熥跟他去郭慧妃住所,去探望朱桂。


在诸多皇子中,朱桂是唯一一个帮自己说话出头的人。


于情于理,他都得去探望一下。


两人很快就到了郭慧妃所住的位于东六宫的长宁宫,并在小太监的引领下,来到了朱桂的病榻前。


秦牧见朱桂盖着厚厚的被子,额头上蒙着湿帕子,脸色潮红,显然是病的不轻。


朱允熥推了推朱桂,轻声喊道:“十三叔,我跟秦哥来看你啦?”


朱桂听到朱允熥的话,赶忙挣扎着要爬起来,可是因为浑身无力,几次都没起来,最后只能虚弱的靠在床头。


“秦哥,本王可能上不了天了,没准在过几天就要下地狱了,呜呜呜……”


朱允熥闻言立马露出悲戚状,朱桂在诸多皇子中,算是对他挺照顾的。


每次遇到有人欺负他,都会替他出头。


现在听到朱桂说的这么可怜,当场就泫然欲泣。


“十三叔,你可不能死啊,呜呜呜……”


秦牧听到这俩孩子整的跟生离死别似的,整个人都不好了。


“停!”


“多大个事啊,不就是个病毒感冒么,至于哭成这样?”


“来,把舌头伸出来,我给你看看。”


“就你这点小毛病,虽不敢说一粒药就给你治好,但过了一晚上,绝对让你生龙活虎!”


朱桂听到秦牧这样说,脸上登时露出希望之色,不过很快就黯然下去。


“多谢秦哥了,不过我这病李太医都没办法,说要是不能尽快退烧,可能会伤及肺腑……”


“秦哥,我好难受,嗓子总是有一块湿不到,不管是喝水还是咽唾沫都是干的……咳咳……”


秦牧闻言眉头微皱,这是有炎症了啊。


好在情况不严重,应该是上呼吸道感染一类的情况。


秦牧解下身上背着的小书包,从书包里掏出一盒布洛芬胶囊,外加一盒头孢。


随后淡淡的看向朱桂说道。


“豫王殿下,我手里有能治好风寒的药,不知你敢不敢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