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虽然咱是他的爷爷,但咱更是大明的皇帝!

秦牧又陪那些皇子玩了几局,见到了放学时间,就直接摔牌不玩了。


任凭这些皇子“秦哥、亲哥”的叫着,他也不理会。


直接背上自己的小书包,骑上……


秦牧突然想到,自己好像还抽中的电瓶车呢,要不要哪天拿出来骑一骑。


要不然每天在皇宫甬道里走路,也挺累人的。


秦牧刚穿过一道宫门,就看到老黄头喜滋滋的站在那儿,袖子里仿佛还藏着什么东西。


秦牧见状赶忙上前热情的喊着黄爷爷,不过两只眼睛却一直盯着这老头的袖子。


朱元璋看到秦牧这个德行,岂能不知他脑子里想的啥?


他一边心里暗骂这鳖孙势利眼,一边无奈的从袖子里抽出一个奏疏。


“大孙!”


“咱今儿帮皇帝批奏疏的时候,刚好见到了这个!”


秦牧一听这话满脸的惊喜。


“黄爷爷,这是什么呀?”


“是有人上书夸奖我了吗?”


朱元璋听到这话,脸上的笑容霎时有点凝固。


他发现跟着臭小子说话,永远对不到一个频道上。


朱元璋拿着奏疏拍了拍秦牧的脑袋瓜。


“你小子整天想啥呢?”


“就你那绿豆大小的官,谁会特意上书夸你?”


“这是你师父的消息!”


“咱知道你是孝敬孩子,一定很担心你师父的安危。因此,一听到有你师父的消息,立马给你送来,让你高兴高兴……”


“我师父?”


秦牧听到这消息直接蒙了。


我啥时候有过师父?


秦牧一脸茫然的结果奏疏,打开一看差点破口大骂。


这不是胡扯吗!


我不过随口编一个师父,大明的官员就真给自己找了一个师父?


【身披金光,沐浴雷霆!】


他当这是修仙小说,度雷劫就得挨雷劈呀!


【其周身一应岩石、泥土皆成齑粉,并陷地三尺。】


秦牧非常非常有理由怀疑,这三尺深的大坑是用炸药炸出来的。


至于最后一句。


【本欲随雷霆仙去,却因一桩俗世未了,近日将赴京诣阙,为其弟子消灾祈福】


秦牧有一万个理由怀疑,这人是想来朝廷骗吃骗喝,顺带脚把自己给捎带上了。


朱元璋见秦牧看完奏疏,一脸得意的问道。


“大孙,是不是很开心?”


“开心……”


“是不是很意外?”


“意外……”


“是不是很惊喜?”


“惊喜……”


朱元璋见秦牧有气无力的,不由有些生气。


“你这孩子咋回事,咱给你带来这么大的好消息,咋都不见你乐一下!”


“呵呵……”


秦牧随手将奏疏扔给老黄,然后失魂落魄的走了。


他有一万个理由证明这张邋遢是骗子,只是他没法跟老黄说。


一旦他说了,他之前骗了老黄之事就露馅了。


如果老黄知道自己骗了他,揍他一顿都算轻的,搞不好会非常失望,从此再也不理自己。


老黄是自己在大明唯一的亲人,他不想看到老黄失望的样子。


可如果不告诉老黄真相,他又害怕老黄被张邋遢那骗子所骗。


这真是个纠结的问题。


秦牧一直回到玄武卫,都没能想好如何处理这事。


接下来的几天,秦牧一边去宫里划水,一边着手对新补充的三千军户进行整编和集训。


虽然玄武卫的人数翻了十倍,但训练难度却没有增加多少。


秦牧第一批训练的玄武卫军士,全都撒下去当班长。


没用几天,就让这三千多人,掌握了基本的队列训练。


在之后就是火枪射击、负重越野。


就这样又训练了半个月,这些新兵终于有点战斗力了。


跟之前的玄武卫老军户同样待遇,所有新兵都是从军户家中招募的青壮。


至于之前的年老体衰的军户,全部被秦牧转移到玄武卫的三产,让他们为玄武卫的发展发挥余热。


现在玄武卫的三产有很多,涉及军工、化工、钢铁冶炼、物流贸易等十几个门类。


相应的崇明水师,也基本上整编完毕。


第一批为数十艘的福船,也已经进港,准备装配火炮等设备。


这批船之所以交货如此之快,主要是陈同兴将给其他人的船只交货时间延长,将造船厂的一批货船重新改装,然后拨给了玄武水师。


这期间秦牧跑了两趟崇明岛,亲自对改编的玄武水师进行了一番训话,并观看了玄武水师的第一次试航。


至于为啥是观看,这就得问某个不讲理的老黄头了。


老黄头公器私用,派了五十个锦衣卫,死死的盯着他,不允许他下海。


一旦秦牧敢上船,这些锦衣卫会直接把他敲晕了扛着回京。


因此,秦牧只能眼巴巴的站在灯塔上,拿望远镜过过眼瘾。


好在近期的任务非常简单,就是沿着大明的海岸线试航,熟悉大明沿海的水文条件。


同时对搭载的火炮进行试射,并记录好相关数据,好方便玄武钢铁厂可以随时修正设计参数,改进铸造工艺。


就在秦牧的海军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之时,北方前线传回来一个惊人的消息。


北征蒙元的大军感染风寒,已经非战斗减员三成之多。


就连北征的主将蓝玉,也已经感染风寒,连续高烧多日。


现在全军驻扎在大同府,等待朝廷派遣新的大将,以及援军前往协助守城。


秦牧在得到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就上书朝廷,请求带领玄武卫军士出征。


然而奏疏递上去,却仿佛石沉大海一般,没有半点回声。


秦牧不死心,继续一封一封的写着奏疏,并言明自己能医治风寒。


这次他学乖了,并未通过两位国公之手,也没有通过老黄头,直接将奏疏交给一位御史,让御史替自己上书。


这位御史本来不想搭理秦牧,毕竟文武殊途,他们御史言官多清贵的身份,怎么能跟一群丘八搅和在一起。


可当秦牧给他看了眼股票交易行的购买记录后,御史秒怂,直接拍着胸脯保证,一定将奏疏呈给皇帝陛下。


随后这位御史,通过七拐八扭的关系,终于将这份奏疏递到皇帝的案头。


可想而知,老朱在看到这份奏疏之时心情是何等的愤怒。


他一向对御史言官之流青睐有加,从不加以责罚。


在见到这份奏疏后,老朱勃然大怒,直接派锦衣卫将那多管闲事的御史给打了一顿廷杖。


这下老朱可算是捅了马蜂窝了。


一干御史言官,在有心人的撺掇下,纷纷上书指责皇帝。


老朱这边没按下呢,又收到前方大军的奏疏,请求朝廷派玄武卫都指挥使秦牧,赴前线控制疫情。


发出奏疏之人乃是蓝玉的副将。


蓝玉早就昏迷在床不能理事了,现在全由副将曹振代理。


否则,蓝玉就算是死,也不会上这份奏疏。


朝中的御史言官,以及文武百官得知秦牧能治愈风寒,立马纷纷上书皇帝陛下,请求皇帝陛下派秦牧前往北征大营,为大明的将士解除风寒之苦。


老朱虽然心中一万个不愿意,但在满朝文武的一致上书下,也不得不认怂。


不过他的认怂就是把自己关在皇宫里,不上朝,不听这些人的聒噪。


反正,想让他派大孙上前线,没有半点可能!


他已经死了一个儿子,可不想连最后的希望也失去。


虽然老朱罢自己关在宫里,但秦牧这个伴读,还得每天硬着头皮上学。


这让他非常不满。


终于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天气,秦牧手捧请战奏疏,直挺挺的跪在乾清宫前。


御史言官得知秦牧叩阙上书,请求出战,自发的组织起来,跪在秦牧身后。


其他文武大臣见状,也纷纷加入其中。


没用多久,乾清宫的门前,就跪了上百个文武大臣。


朱元璋得知秦牧此举,气得在宫里嚎啕大哭。


“这鳖孙咋就不能体谅咱的苦心哟!”


“咱对他寄予厚望,他却总想以身犯险,这是要生生的逼死咱呀!”


“呜呜呜……”


朱元璋在哭了一会儿后,还是派人将秦牧的奏疏拿了进来。


作为祖父,他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孙子上战场。


可作为皇帝,他却没理由阻止秦牧请战,更没有理由不接他的奏疏。


朱元璋泪眼婆娑的打开秦牧的奏疏。


臣玄武卫都指挥使、玄武水师提督、大明市舶司提举秦牧顿首上奏。


臣闻北征将士受苦于风寒之症以减员三成,臣闻知不胜悲痛。


臣有治风寒之策,请陛下应允臣北上前线。


臣之治风寒之策者四。


一曰隔离,二曰防护,三曰提高免疫力,四曰消炎杀菌……


所谓隔离者,即病患需隔离治疗,不许其与外界沟通,导致交叉感染。


所谓防护这,即医用口罩是也。


风寒数疫病之类,此疫病经由空气传播,伤人之肺腑,以致上下呼吸道感染……


因此防疫要点即是防护……


(省略五百字)


老朱看罢奏疏,沉痛的闭上眼睛。


虽然他看不懂上边的内容,但他知晓一点,那就是秦牧真的有应对疫病之法。


一边是北征的五万将士,一边是他疼爱有加的大孙。


不管如何抉择,他都会痛彻心扉。


老朱又经过半个时辰的挣扎和心里斗争,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


“传旨!”


“玄武卫明日出征北上,协助蓝玉守卫大同,控制疫病……”


老朱在说完这段话后,整个人仿佛虚脱一般,软绵绵的瘫倒在地上。


二虎赶忙上前,一把托起老朱。


“皇爷!”


“您若是实在舍不得,就不要派秦少主出征了呀,您这又是何苦呢……”


老朱闻言痛苦的闭上双眼,但眼角的泪水却怎么也止不住,在他那沟壑纵横的脸上肆意流淌。


“虽然咱是他的爷爷,但咱更是大明的皇帝!”


“虽然咱心疼孙子,但咱也心疼北征的五万将士啊!”


“他们也是咱的孩子!”


“咱怎能为了一己之私,断了他们唯一活下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