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一封来自老黄头的家书!

玄武卫指挥使衙门。


电报室。


朱元璋刚一进入走廊,就听到一阵滴滴答、滴滴答的声音。


当他跟着蓝禾进入电报室后,只见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头上戴着一个奇形怪状的东西,一边听滴滴答的声音,一边在纸上记着什么。


“这就是你说的什么报?”


蓝禾点点头道。


“您老说的没错,这就是发报机,可以通过这个跟我家指挥使通信。”


老朱闻言,直接趴在发报机上大喊。


“大孙,你在大同那边吃的好不好,习不习惯呀?”


老朱突然说话,把正在记录电码的刘典都给整不会了,他求助的看向蓝禾,蓝禾给了他个眼神,示意他继续干活。


“黄老先生,您这样没法跟我家指挥使通信,您想说啥得通过他,由他将您的话变成电码传给我家指挥使。”


蓝禾一边说,一边指了指正在干活的刘典。


老朱闻言直接奔着刘典去了,下的蓝禾赶忙拦住了他。


“黄老先生稍坐片刻,您先等一会儿,这孩子正忙着呢。”


“哦哦,那咱等等好了。”


老朱在等待的时候,将纸条上的内容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几遍。


“呈黄:牧在大同安好,勿念。”


勿念勿念!


咱怎么可能勿念!


这臭鳖孙,一跑出去就把咱的话当成耳旁风,说好的天天写信呢!


等你回来的,看咱不把你吊起来打,咱都跟你姓!


就在老朱心里不住的碎碎念时,刘典那边终于暂时忙完。


“蓝叔,这是指挥使的最新指示,你赶紧拿给刘远征,让他按照上边的去做。”


蓝禾接过翻译好的电报,当即拍了拍刘典的肩膀,指了指一旁焦急等待的老黄头说道。


“刘典,这老人家乃是咱指挥使大人认的干爷爷,你对老人家尊敬点,替他给指挥使大人传几句话。”


刘典听到蓝禾这般说,脸上立马认真起来。


“好嘞蓝叔!”


蓝禾交代一番后,直接急匆匆的出了电报室。


“老爷爷,您打算跟我家指挥使说啥?”


老朱闻言赶忙说道。


“帮我问问那鳖孙在大同吃的好不好,睡得咋样,能不能习惯那边的环境?”


“还有咱听说瓦剌集结了不少人要打大同,他那边现在啥样了,危不危险?”


“要是危险的话,让他千万别硬撑,赶紧往回跑……”


“只要他跑回,哪怕黄河以北都丢了呢,咱也不怪他,呜呜呜……”


就在老朱暗自伤心之时,一旁的刘典都快哭了。


这老先生当电报是啥了,拿这玩意唠嗑呢吗?


“老爷爷,您能不能想好了在问?”


“这东西要先将您的话转成电码,然后再用发报机发过去,您说的太多了,我根本发布过来啊!”


“啊?”


老朱听到这话顿时顾不上伤心了,尴尬的红了脸。


“咱说的太多了吗?”


“嗯嗯!”


“您最好把想问的话浓缩一下,字越少越好!”


刘典说到这儿的时候,拿出纸笔递给老朱说道。


“老爷爷,您可以把想说的话先写下来。”


老朱闻言赶忙接过纸笔,然后在纸上刷刷刷的写起来。


为了不给这孩子添麻烦,他删了又删,减了又减,可最后交给刘典的时候,还是让刘典一阵头疼。


这好几百字的电报,不得把自己手指头累折了呀!


老朱看到留点面有苦色,有些心虚的问道。


“孩子,是不是又多了?”


刘典违心的摇摇头,安慰了老朱一通。


“没事,您老是我秦哥的干爷爷,那就是我干爷爷,我就算累点,也要把您的电报给发过去。”


老朱听到这话,满意的笑了笑。


“二虎,你身上带没带银子,给这孩子几两银子买糖吃。”


二虎赶忙掏出几两碎银,刘典见到银子,两只眼睛登时放光。


“谢谢老爷爷,您先在一旁作者,我这就跟我家指挥使联系,先跟他打声招呼,让他保持通讯畅通。”


刘典给秦牧发了一通呼叫电码,随即拿出笔在纸上写写画画,将黄老先生的内容删繁化简,重新整理了一遍。


随即拿出电报本,开始逐字的翻译成电文。


用了差不多两刻钟,这才将一百多字的电报转成电码。


然后就是滴滴答、滴滴答的发报了。


老朱一直静静的观察着,对于用这样一个东西,就能跟远在千里之外的大孙通信感到非常神奇。


……


另外一边,秦牧本来只是例行公事,每天询问一下家里的情况,在随口布置一下任务。


正好听到老黄头来了,也就随口问候一声。


就在他想关闭发报机,打算省点电的时候,突然听到里边传来滴滴答的呼叫声。


秦牧本以为有什么急事呢,就啥都没干,一直趴在发报机面前等着。


哪成想,这一等就是半个小时。


就在他等的不耐烦,打算断掉电源的时候,对面传来接受电报的信号。


秦牧赶忙拿出纸笔,一边听电码,一边在纸上刷刷的记录。


这一记录直接给秦牧整崩溃了,对面这是发了一封多长的电报啊,拿这东西当家书了吗?


用了足足一刻钟,秦牧终于将电报接收完毕。


这一刻,他发誓有生之年一定要让大明的通讯卫星上天,否则光是靠电报,能把人给急死!


记录完电码后,秦牧也拿出一本电报本,开始对照上边的字翻译起来。


在翻译了几个字后,秦牧就知道电报是谁发的了,也终于知道为啥这封电报这样长。


这可不就是家书吗!


一封来自老黄头的家书!


【大孙在外要注意饮食,忌生冷,多食热汤饭。】


【北方苦寒,可少量饮酒,但要记得烫一下,勿饮冷酒。】


【大同城能守则守,不能守可弃之,退守太原。若太原亦不可守,可渡河退至开封。】


【吾老矣,余生唯念大孙,恨不得身代之,望珍重。】


秦牧看罢翻译完的电文,心中久久不能平复。


尤其是看到“吾老矣”这三个字时,他只感觉鼻子泛酸,整个心脏都仿佛被人狠狠的揪了起来,然后又重重的摔在地上。


秦牧一直以为自己对于大明来说,不过是一个过客。


就好比飞鸿踏雪泥,就算在泥上偶然留下些许痕迹,也会随着自己的飞去而忘却。


可在看到这封电报之后,秦牧突然意识到,自己并不是缥缈的“孤鸿”,还有一个老黄头在千里之外挂念着他。


这一刻,秦牧有很多话想对老黄说。可当他重新打开发报机时,却只想起一首诗。


……


老朱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收到来自千里之外的电报。


然而,当老朱从刘典手中接过电报后,却直接就愣住了。


电报上只有一首诗,一首让他读之潸然泪下的诗。


【孙儿立志出乡关,不灭蒙元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牧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