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墙缝里的遗骸
“放肆!”
皇帝见侍卫一溜烟地在外面排队,心下气极,甩袖快步往里走去。
岁岁今天是怎么回事,不是说只在冷宫巡视一圈便回去了吗?
他想起方才自己在御书房召见外臣,正谈到要紧处,鼻腔和喉咙里的瘙痒,就让他控制不住打了好几个喷嚏。
不应该啊,昨儿半夜明明还给她加了床被子,怎么会冷到了呢。
皇帝起初只让小行子去拿斗篷给陶岁岁,但过山车似的心情,和不断而来的喷嚏,让他意识到,陶岁岁是在冷宫遇着事儿了!
果然,他才刚到冷宫外,从骨髓蔓延开的寒意侵袭全身。
“岁岁?”
熟悉的场景再次映入眼帘,交叠着从前在这儿遇到的苦楚,皇帝只觉得痛苦成倍在他心头涌现。
“岁岁!”
墙角边怯怯探出个脑袋,此刻的陶岁岁脸上、身上沾了不少灰,一如许多年前的自己,也是这般孤立无援缩在墙边,忍受宫人的凌辱,等着遥不可及的救赎。
皇帝跨步过去,将她搂在怀里温声哄着:
“别怕,朕在这里。”
“告诉朕,你碰见什么事了?”
陶岁岁哇地一声扑在他怀里大哭。
“有死人......好可怕......”
顺着她指的方向,皇帝也看见了被藏在墙缝里的两具遗骸,以及地上刻着“凤仪女官”的牌子。
【凤仪......果然是她!】
【呵!所以当年朕所受的苦楚,母后果然在其中助力不少。】
他不着痕迹把牌子踩在脚下,很耐心帮陶岁岁把眼泪擦去。
“没事了,许是更早时候被人陷害的嫔妃,朕让人带你回去。”
“德安!”
德安公公颠儿颠儿跑过来。
“把陶采女带回乾清宫,再让太医院开些安神的珍珠粉。”陶岁岁抬头望他。
“陛下不一起回去吗?”
她忽然意识到什么,不等皇帝说完便主动离开他怀抱,不忘把食盒提上。
“是,臣妾这就回去。”
回去路上,陶岁岁本来还担心被人瞧见自己灰头土脸的样子,但幸好两侧的宫人纷纷侧目避让,所以她一到乾清宫,便赶紧洗脸洗澡,还不断用清水冲洗鼻腔,试图把今天吸进去的灰尘冲出来。
不知道里面有没有混着人的骨灰,皇宫实在是太可怕了......
幸而皇帝没有对她的食盒起疑,不然被当成死人的遗物一锅端了就糟了,看来藏宝藏计划,还得再找个更周密的地方。
皇帝是在稍晚些时候回到乾清宫的,用罢晚膳,他便告诉陶岁岁,冷宫已经被封禁,自己不必再去冷宫。
陶岁岁好奇问道:
“那两具遗骸?”
皇帝眉头舒展,替陶岁岁吹温冲开的药粉。
“不过是两个微不足道的宫女,不必多想。”
“来,你今日受了惊吓,把安神药吃了再睡吧。”
有21世纪的医学常识,陶岁岁知道这些所谓的安神药,无非是朱砂或者碾碎的珍珠粉末,吃下去后汞中毒,晕乎乎的自然就不吵不闹“安神”了。
想到以后随时要走,可不能把这具身体折腾坏,否则物归原主的时候可就尴尬了。
“药好苦,臣妾不想喝......”
陶岁岁接过药碗,放在另一侧的桌子上。
“臣妾今天一点儿也不怕,真的,陛下过来之后就不怕了,所以臣妾可以不喝药。”
皇帝倒是没有强迫她喝下,尤其在听到陶岁岁说那句,自己过去就不怕之后,简直要被吊成翘嘴了。
【岁岁果然是最需要朕的。】
【要是朕早些赶到就好了,不过看她今天哭的样子......】
他没忍住“噗嗤”一笑,揉揉她脸。
“还跟朕说不怕,那今天哭成小花猫的是谁?”陶岁岁嘟囔叉腰,发现他还在笑,索性躲在被窝里。
“哼!陛下惯会欺负人的,臣妾今天不要理你了。”
“今天不理,那便明日吧,反正朕和岁岁要长长久久,往后有的是时间。”
皇帝反常没有逗留,只替她掖了掖被角,便命人点上安神香,自己则往御书房继续批阅奏折。
但陶岁岁知道,今天的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那枚凤仪女官的牌子,她确信皇帝已经看见并且有意隐瞒,不仅看见,而且知道此事和太后有关。
所以现在伺候在太后娘娘身边的凤仪女官,其实已经被掉包了?怎么做到的,双胞胎还是换脸术?
陶岁岁抱头,感觉自己脑子快要长出来了。
但她确信接下来自己的行动,为保安全,无论如何都不能招惹寿康宫的太后娘娘,最好,就是把自己当成透明人一般在掖廷和乾清宫里缩着。
接下来几天的乾清宫和寿康宫都异常平和。
平和到陶岁岁都有些恍惚,在冷宫发现的那两具遗骸到底是不是梦境,但前往掖廷时,看到前往冷宫宫道上落下的灰土,又提醒她那天的事是真实存在。
管它呢!过好自己就行了!
陶岁岁和其他采女学完今天的宫规,剩下依然是自由活动时间,但有了之前的教训,陶岁岁只能眼看手勿动,没敢再和她们贴贴。
“托陶姐姐的福,孙采女的病好多了,医女说,应当再吃两天药便能痊愈。”
想起孙漪之前活蹦乱的样子,要是这么可爱的小姑娘就此病逝,陶岁岁真的会为她感到惋惜。
她坐在椅子上看陆采女安静绣花,旁边有人凑过来,看见绣片上活灵活现的两尾锦鲤,不由夸赞道:
“真好看!陆采女的绣花功夫比绣娘还要高上不少,太后娘娘说新春家宴时各家采女可以献艺,陆采女不就能拿着你的绣品献给陛下和太后娘娘了?”
“唉,可惜我没什么才艺可献......”
她惋惜着一面说着,以免看向陶岁岁,眼里亮晶晶地:
“对了陶姐姐,不如我们一同排个舞,倒是也别被人比下去呀!”
陶岁岁赶紧摆手,她根本不想在这种节骨眼上生出什么岔子,可下一句,她又开始动摇了。
“太后娘娘说,若是献艺不错的人,陛下会亲赐不少金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