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筑城计划

第一百三十二章筑城计划

最后经过一天的商议。

随堂的文吏将贾景同意的点子汇总出来,

贾景仔细审阅了后,便提起朱笔,在末尾郑重批下四个字:

“照此执行。”

而随着这份章程下发,新奠堡的筑城工程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第一点就是在原有的夯土或砖石城墙外,浇筑一层简易钢筋水泥混凝土外壳。

在原城墙打入密集的石钉或铁钎作为连接筋,然后用木板支模,浇筑水泥、砂、石的混合物。

这样做出来的水泥墙体比传统砖墙更具韧性,能有效吸收炮弹的冲击力,防止墙体碎裂崩塌,就算努尔哈赤真搞几门火炮,顶多形成弹坑。

除此之外,还有抗雨蚀,能彻底解决夯土城墙怕雨水冲刷的弱点。

还有城门,城门一贯是防御最薄弱的环节。

贾景无法全用水泥浇筑城墙,但城门还搞不了吗。

直接用用水泥浇筑整个城门通道,取代原来的砖拱,甚至取消笨重的木质城门,改为在水泥通道内部设置一道或多道包铁、带射击孔的千斤闸,用水泥绞盘提升。

第二点就是城防设施。

将突出于城墙的马面台基和正面用水泥加固,使其成为坚固的侧射火力堡垒,而在上面部署火炮的话,可以交叉火力覆盖城墙下方死角。

再将城垛用水泥重塑,设计成带射击孔的水泥挡板,替代传统的砖垛,为火铳手弩手提供更全面的保护。

确定好方案后,贾景便准备召集辽民以工代赈,这样既能尽快完成工程,又能稳定东江镇目前几万辽民无所事事的情况。

贾景命令一下,整个东江镇的临时行政与军事机器便高效运转起来。

由王一宁总揽民政的幕僚班子迅速拟定了详细的《以工代赈筑城条令》,明确规定了用工标准、口粮配给、工分计算与兑换方式。

各安置点的吏员和基层军官也被紧急召集,进行条文讲解,确保政策能准确无误的传达至每一位辽民。

与此同时,囤积的水泥被一袋袋运往前线,从各岛征集和采购的砂石、木料通过船只源源不断送至距离新奠堡最近大虫江江岸,再经由临时组织的运输队送往新奠堡,匠作营更是倾巢而出,老周等匠人头领提前抵达工地,划分区域,指导先头队伍进行基槽放样、制备模板和连接筋。

告示在各辽民安置点一经贴出,立刻引起了巨大反响,对于这些饱经战乱、颠沛流离的百姓而言,干活吃饭是天经地义,而“干活不仅能吃饱,还能攒下家当、换来日后安身立命的希望”,这无疑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

登记点前排起了长龙,青壮男子自然踊跃报名,甚至不少半大少年和身体健硕的妇女也强烈要求加入。

管理吏员依据条令,迅速完成了人员的登记、编组,并发放了代表其身份的简易工牌。

仅仅数日之后,新奠堡内外便已汇聚了上万人的筑城大军,在军官的口令和匠师的指导下,辽民们被分成若干大队,各有分工。

身强力壮者组成土方队,负责按线开挖用于浇筑水泥外壳的基槽,以及为碎石垫层准备基坑。

心思细密、手脚麻利者被编入模工队,学习按照要求架设和固定浇筑用的木板模板。

另有专门的石料队负责开采、破碎和运输石料,混合队则按配比搅拌水泥、砂和碎石,运输队川流不息,将各种材料运抵施工点位。

原有的罗多克山地营士兵在承担警戒任务之余,也抽调部分人手,指导辽民进行简单的军事操练,并负责维持工地的秩序。

而贾景这几日干脆搬到新奠堡办公,每日处理完必要的文书军务后,他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巡视工地上,最远甚至会抵达大虫江畔的简易码头,亲自查看物资转运情况。

在一次沿江巡视途中,负责外围警戒的哨骑军官前来禀报:

“大人,自莽古尔泰退走后,瑷阳方向的建奴便缩了回去,据连日观察,瑷阳堡目前只留守了约数百建奴,平日里没什么大动作,顶多偶尔派几个斥候过界窥探,但都被我军游哨发现并驱赶或擒杀了。”

贾景闻言,点了点头,脸上并无意外之色,这在他的预料之中,努尔哈赤此番两路出兵,西路皇太极和北路莽古尔泰、阿敏都受挫而归,尤其是粮草被焚,所以在摸清东江镇虚实之前,后金方面采取守势是必然的。

“看来,老奴是被打疼了,一时半会儿不敢再伸爪子过来了。”贾景对随行的唐良说道,“但这只是暂时的平静,瑷阳堡这几百人,就是钉在那里的一颗钉子,也是努尔哈赤的眼睛,他们现在不动,不代表会一直不动。”

贾景沉吟片刻,下令道:

“传令给前沿各哨垒,不可因敌暂退而有丝毫松懈!游哨范围再向外延伸十里,严密监控瑷阳堡及所有可能通行的山间小路,同时,将我们擒杀建奴斥候的消息,有意无意的放回去几个,让他们知道,这边界,不是他们想来窥探就能来的。”

“是,大人!”

..........

回到新奠堡后,贾景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再对比瑷阳方向建奴的龟缩,贾景心中更加笃定,一定要利用这段时间,筑起一座物理上的坚城。

随后,贾景召来老周,指着一段刚刚完成水泥抹面、光洁坚硬的城墙问道:“照此进度,最快何时能完成全部主体的加固?”

老周估算了一下,恭敬回答:“回大人,若是物料和人力能跟上,天气也作美,再有两个月,应当能让新奠堡可以全部加固,不过一些边边角角,要多费一些时日。”

“两个月……”贾景望向西北方向,那是辽阳、沈阳所在,“好!我就给你两个月时间!”随后,贾景话锋一转:“不过,老周,如今需要加固的,可不止一个新奠堡,长奠堡皆需依此例,逐步加固,这两个月你尽快带出一批懂得水泥工艺的匠人头目。”

老周闻言,顿感责任重大,连忙躬身:“小人明白!定当竭尽全力,将技艺传授下去,不负大人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