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割据

“子高之言,甚是明善,今名分已定,天亦不可夺矣!”

此时陈国的朝政,大抵已在陈蒨手中,说句不中听的,陈蒨此时与高殷一样,都掌握了对自身国家的实控权力,纵是国内有些许支持陈昌之人,也不可去拂了陈蒨的面子。

说到底,如今陈蒨毕竟坐在了皇位上,荣辱由其自取,陈臣们也只能陪着走下去。

饶是如此,韩子高正面为主上说话,仍是很大胆,毕竟陈臣可以不去怼陈蒨,但集中火力攻击韩子高,拿他开刀也没什么问题,韩子高在这个关键的档口出来,的确是忠心为主。

与此同时,荀朗的发言也得到多数朝臣的认可:“荀安北乃是正论,敌军已至,形势危如累卵,岂可顾虑敌国大将?”

“当先破王琳之军,齐国必惧我王师天威,自将退去,届时再派遣使者与其和谈,命其送骠骑将军与安成王归国,便大有希望了!”

韩子高、荀朗表态,侯安都等人不甘人后,于是话题的风向逐渐演变为如何抵御齐军,对于陈昌,陈蒨一派则默认成“将骠骑将军救出虎窟”而对其进行攻击的忍痛之举。

陆缮张种等人也转变了态度,虽然希望陈昌归位,但现实已经不能这么去考虑了,只能先击破齐军,求得陈国自身的生存,才能再讨论其他事。陈国不存,还谈什么帝位?

从侧面来说,这也是高殷所下的计谋太过毒辣的因素。陈昌亲自带兵来攻陈,这个消息一旦放出去,不知道多少陈人会绷得无以复加,颇有一种当年齐军送萧渊明回建康继位的既视感,齐国仿佛什么时候都能掏出一个重量级的南朝宗室,恶心一波南人。

说的更可怖些,若是齐国真的决定大举入寇,先平陈国,那么这一套连招下来,陈国灭亡就在旦夕之间了!

因此哪怕猜到陈昌为帅只是齐主随意落的闲散一子,但齐国势大,随手的一子也如同大力飞砖,一个不慎可能连脑浆都给打出来,陈国君臣不敢怠慢,开始就应对齐军攻势出谋划策。

虽说已决定好了大义,但在具体的战略决策上,要考虑的还是兵力与钱粮。

而在局势上,陈国即便要和齐、王决战,也要考虑如何处理陈国内部的三大割据势力,论起优先级,他们甚至高于王琳。

天保十年和乾明元年,王琳都曾率兵东下,天保十年也就是永定三年,彼时陈霸先未死,故调遣陈蒨领兵到南皖筑城坚守,结果陈国局势风云变幻,陈霸先身死,陈蒨及时回朝继位,将摇摇欲坠的陈国社稷匡扶起来。

但如此一来,陈蒨本人和侯安都等大将都在建康城中坐镇,委托侯瑱、吴明彻等将领抵御王琳及其部将周炅、周协、曹庆、常众爱等,使陈国击败王琳,同时扫平外镇的步伐又拖延了不少。

原本历史上,王琳已经在乾明元年二月兵败逃亡北齐,但这个时间线上,高殷使高涣率领齐军进行干涉,阻止了梁陈决战,因此王琳保存了大部分的实力,同时因为高殷这两年来对淮南的上心经营,使得齐军在江淮的军事实力比历史上强了不少,淮南、江陵对陈国多出了超过历史水平数倍的额外压制,使得陈国腹背受敌,也使陈国境内的野心家蠢蠢欲动。 这些野心家盘踞在陈国境内,对陈国阳奉阴违、虎视眈眈,一言不合就可能引齐军南下,或为王琳带路,平西将军熊昙朗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此前王琳派余孝顷在临川攻打周迪,熊昙朗率军援助周迪,进而因为抗御王琳有功,授平西将军,然而在周文育在豫章攻打余孝劢失利时,赶去与周文育会合的熊昙朗便觉得陈国势弱,因此杀死周文育,拘捕周文育手下所有将领,占据新淦县以策应王琳。

陈国江州刺史周迪、高州刺史黄法抃想要沿流应召前往支援陈军,而已经掀起反旗的熊昙朗便据城列舰中途阻遏,周迪等人不能过,因此也干脆停了下来,率领南中兵筑城围攻,和熊昙朗对耗,并断绝熊昙朗与王琳的信使。

如今周迪这一支的力量等于被熊昙朗拖住了,历史上王琳败逃,熊昙朗麾下因此人心离乱,周迪由此寻得战机破城。不过此时的王琳军仍生龙活虎,且正在逐渐解决自西北而来的周军围攻中,一旦击溃周军,或是和周军谈和成功,那么王琳就可以腾出手来尽情殴打陈国,到那时想走而走不了的反倒变成了周迪所部,如今新淦一地变成了代理人战争,熊赢则齐、王胜,周赢则陈得先手。

在熊昙朗之下,则是闽州刺史陈宝应,其家为闽中本地世家大姓。在旧梁之时,晋安郡经常爆发本地大姓反对官府的武装斗争,其郡将、长吏累次被杀。

陈羽本是郡中豪强,颇有才干,经常从中谋划,扩充势力,后又投靠官军,消灭各大姓势力,从而掌握晋安郡的兵权。及至侯景乱梁,死的是无数梁朝高门,幸运的是各地龙蛇,豪族们乘乱而起,割据一方,陈羽就是一条成功的蛟龙。

在天保元年,陈羽抓住机会,以武力逼走晋安太守,自主郡政,不过此时陈羽已老,因此使子陈宝应典兵。当时会稽闹饥荒,饿死者十占七八,饥民多卖身求活,恰好晋安郡大丰收,陈宝应便乘机发兵,从海道攻占临安、永嘉、会稽、余姚、诸暨,陈氏由此资财大增、兵多将广,晋安的势力一时强盛。

侯景乱平后,朝廷也不得不承认陈氏割据闽中的事实,陈蒨登基后,也大力笼络陈宝应,把这位本家的一族编入宗室籍,其子女不论大小皆封爵。

不过陈宝应对自家的定位更接近于汉末的士夑,在闽中做个土皇帝就挺好的,因此对陈蒨的拉拢不是很感冒,反倒起了提防之心,与留异、周迪结成联盟,同时娶留异的女儿为妻。

留异时年七十四岁,是东阳望族出身,祖先为东吴时期随诸葛恪攻克东兴的留赞,不仅出身显赫,而且留异自己善于自处,说话含蓄,是乡里的豪杰。

侯景作乱时,留异回到乡里,招募士兵,东阳郡丞与留异有矛盾,留异便引兵杀了东阳郡丞和他的妻子儿女,之后率兵勤王,台城失陷后追随萧大连,后又遇到侯景部下宋子仙,便归顺了侯景,侯景之乱平定后,王僧辩又派留异安抚东阳,陈霸先平定会稽,留异同样被陈霸先看中,属于是去哪都能混得开的社交大手子,和刘备高欢一个魅魔路子。

天保十年时,陈国征辟留异为南徐州刺史,留异迁延不去就位,并多次派使者入建康探查虚实,对陈国的虚弱非常了解,虽然名义上仍为陈臣,但已经开始积极备战下一个帝国的奠基,甚至于还与王琳从鄱阳信安岭处暗通信使,王琳所委派的使者到达东阳,留异直接任命为辅助守令之官。

陈国对这一切洞若观火,却又无可奈何。就像孙权的东吴有刷不完的山越一样,虽然经过六朝,山越早没影了,但南朝还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江南多好臣”生态,陈国内部对这些割据势力是既恨又爱:没有他们的作壁上观和讨价还价,陈国不可能如此迅速的建立,但同样是他们掣肘着陈国的有生力量,让陈国不能施以全力,应对王琳和周齐。

“因此若欲与王、齐决战,则必先使三镇俯首,无逆王师,方有胜机,否则……”

到仲举晃了晃手中羽扇,摇头道:“若王师与敌相持日久,彼等忽而发兵攻之,破我州郡,则国内士气坠散,大势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