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九章 人心浮躁

洛阳城里。首发免费看书搜:看书群

建国需要准备的事情太多太多,李云从年初,一直忙到现在,几乎每天都有数不清的事情需要他决定,拍板。

偏偏一直到这个时候,还是有很多事情要忙。

这天,洛阳城里的织娘们又来再一次给他量了身子尺寸,准备再做一版衮服出来。

除了衮服之外,礼部工部的人,也是每天都会上门,问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两个衙门,甚至专门派了官员,每天到了时间就到李云府上来“上班”,日落天黑之后才离开。

之所以这么麻烦,是因为涉及皇帝的事情太多。

皇帝要穿的衣服,皇帝要坐的椅子,皇帝的仪制,各种各样的事情。

而这些事情,臣子又不好做决定,不然人家攻讦你一句以臣定君,那就完蛋了。

而且,这些事情,李云也不得不去做,因为他定下来的事情,将来都会成为后世的定制,后世的成例。

不得不多上点心在上面。

上午量完了衮服的尺寸之后,中午时分,工部又送来了定好的冕旈样式来给李云看,李云确定了之后,工部的官员才离开。

本来,这个活计并不是工部应该做的,皇宫该有个专门制备这些东西的机构,负责来做这些东西,不过现在,朝廷的机构不健全,很多事情,就由工部代劳了。

中午吃完饭,李云好容易得空,睡了个午觉,到了下午,杜谦与姚仲两个人,又结伴而来,登门拜访。

这两位,是如今新朝唯二确定下来的宰相,而且将来新朝建立之后,也会是明确的两座山头。

他们来拜访,李云当然没有办法不见,很快,他们两个人就到了李云的书房里等候,等李云打着呵欠推开书房房门的时候,两个人立刻起身,对着李云欠身行礼。

“王上。”

李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按了按手,然后笑着说道:“什么要紧的事情,让二位结伴来了?”

杜谦欠身道:“回上位,有一些事关后世的制度,需要上位定下来,我二人一同前来,也算是互相有个见证。”

李云若有所思,然后笑着说道:“坐下说,坐下说。”

二人坐下来之后,杜谦就不说话了,姚仲只能抱拳行礼道:“上位,第一件事就是宗藩制度。”

“我二人想问一问,上位是什么想法,是重新定制,还是仿肖前周。”

李云闻言,皱起了眉头。

这个事情,的确是个大问题。

所谓宗藩制度,自然就是宗室制度。

这个制度的尺度,极难把握。

对宗室太放纵,则一定会胡作非为,太苛刻,则内部不团结。

而且,如果待遇太好,将来可能也会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比如另一个世界明朝的宗藩制度,明面上对于宗室,自然是百般优待的,皇子必封亲王,而且世袭罔替,代代不降。

这个制度,首先是让朝廷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以至于明朝中后期,宗藩支出成了朝廷的重大开支之一。

但是明朝的宗藩制度,也并没有惠及所有的朱明子孙。

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宗藩支出成了朝廷的重大开支,那么朝廷当然就会赖账。

皇明祖训之下,没有人敢否定宗藩的收入,但是朝廷会拖欠俸禄。

地方上的那些藩王,一代一代往下生,大宗的人世代做亲王,日子还好过,但是小宗的人传下去,爵位越来越小,朝廷还拖欠俸禄。

更要命的是,朱太祖不允许自己的子孙做官,也不允许子孙去改行创业。

做生意,或者干手艺活都不行。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还拖欠俸禄,以至于皇明宗室里的小宗,饿肚子的也大有人在。

李云认真思考了一番,然后用指关节轻轻敲了敲桌子。

他的后世子孙,想要世代亲王,是不可能了,一定要代降,要不然不说一百年两百年后会不会出问题,他自己也没有办法接受。

想到这里,他看向眼前的两位宰相,开口说道:“宗藩制度很要紧,这个事情我需要考虑几天,不过有两点我可以跟二位说。”

李某人缓缓说道:“将来的新朝,除极少数世系以外,其余宗藩,均要代降,没有世袭罔替这一说。”

杜谦闻言,与姚仲对视了一眼,二人心里都已经有了数。

甚至,杜谦心里,已经猜出来李云口中的“极少数世系”是哪几个世系了。

青州周家,已经受封临淄王,只要这一家不反,将来主脉大概率是世袭罔替的。

而朝廷这里,别人不好说,但是洛阳尹李正,将来一定会封王,而李正这一脉,多半…

也会世袭罔替。

至于其他人,就很难说了。

两位宰相默默记下了李云说的话,然后又询问了爵位的事情。

这个李云倒是

干脆,除两级王爵之外,依旧行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只不过,这其中的细节太多,三个人从下午,一直商议到天黑,等到两位宰相各自记下了好几页纸,李云才站了起来,活动了一下筋骨,苦笑道:“开国,还真是一件麻烦事。”

杜谦姚仲也跟着起身,杜谦笑着说道:“上位,咱们要正统,那就当然要麻烦,要是像王均平那样乱来,反而惹得天下人笑话。”

李云默默点头,正要说话,外面传来了一阵敲门声,然后就是孟海的声音:“上位,西南的情报。”

李云看了看两个宰相,笑着说道:“今天太晚了,二位就不要回去了,在我这里,咱们一起吃个便饭。”

两个宰相对视了一眼,都点头应了下来,李云伸了个懒腰道:“我让人带二位去前厅,我去看看出什么事了。”

两位宰相都低头,应了声是,然后跟着府上下人,一起去等着开饭去了。

等到两个人离开之后,李云才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把门口的孟海叫了进来,李云看了看他,皱眉道:“什么要紧的事情,大惊小怪的?赵成在剑南道吃亏了?”

“没有,没有。”

孟海连忙摆手,微微低头道:“上位,赵将军在绵州分兵,赵将军本人,领着主力,已经直扑成都了。”

“而另一支军队,由公孙将军带领,负责清理成都附近的剑南军。”

李云闻言,先是一怔,然后他接过孟海递过来的九司情报,又拿出剑南道地图,详细对照了一番,眉头大皱:“赵成以前,不是这么个打法。”

“这有点像是余野的打法了。”

他抬头看着孟海,皱眉道:“赵成不打算上报了?”

孟海连忙低头道:“那倒没有,赵将军的文书,已经在路上了,另外军中稽查司的文书,也已经在送来洛阳的路上,估计一个明天到,另一个后天到。”

李云这才收回目光,看了看手上的文书,翻看了一会儿,他才站了起来,背着手离开。

“我知道了,你去忙罢。”

他背着手,一路来到了前厅附近,正要进去,只见杜谦已经等在了前方,见到李云之后,杜谦上前行礼,然后问道:“上位,西南出事了?”

李云微微摇头,笑着说道:“不能算是什么事。”

他看了看杜谦,想了想,还是把大概的情况说了一遍,然后微微摇头道:“我能猜到一些赵成心里在想什么,多半是想要在年底之前,把西南的事情办妥了,这样明年咱们办大典,面子上要好看一些。”

说到这里,李云微微皱眉道:“但是他这样打仗,连我也觉得凶险,补给线拉这么长,一旦出了什么问题。”

“是要出大事的。”

杜谦闻言,低着头想了一会儿,然后微微摇头道:“千里之遥,前线只要没有出事,上位便不好说什么。”

“嗯。”

李某人淡淡的“嗯”了一声,缓缓吐出一口气:“既让他做了主将,怎么打自然就是他做主,我不去干涉他什么,让他打去。”

“打赢了,该封赏封赏,只当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要是打输了…”

李云微微摇头,没有说话了。

赵成这么做,当然是有风险的,一番剑南道出现什么失利,李云一定会追究赵成的过错,到时候,赵成在新朝军中唯二的位置,便会动摇,而且大概率会跌落下去。

杜谦看了看李云,深呼吸了一口气,缓缓说道:“上位,还有不到半年时间了。”

“大家心里,都浮躁得很。”

李云看着他,笑着问道:“受益兄心里也浮躁?”

杜谦点头,苦笑道:“臣在这个位置上。”

“想不浮躁都难。”

“水到渠成。”

李某人倒是一脸平静,他背着手,淡淡的说道。

“一些东西,急也急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