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4章 争执不断

“张大人不要误会,本将不是这个意思,既然张大人当年也曾在军中出谋划策,立下了赫赫战功,那就更应该清楚当下是最好进攻南陈的机会,理应该一鼓作气。

若是错过这个机会,让南陈死灰复燃,到时候再想对南陈动手,那可就不是一万援军就可以拿下来的了,恐怕要付出数倍乃至十倍,这样一来那可是真的不划算了。”黄盖淡淡的说道。

黄盖的说法自然是让周围几个支持他的武将连连点头。

而黄盖这么反驳也是看对象来的,要是张昭的话,黄盖就不会这么说,毕竟张昭此人压根就没有行军打仗过,更别提出谋划策了。

而张纮就不一样了,在周瑜、鲁肃还没有投靠孙坚,陆逊也没有出生的时候,张纮便是孙坚的谋主,每逢战事开始时,张纮总是在军中出谋划策,所以黄盖认为这样劝说,张纮会听从。

而韩当此时也站出来支持黄盖道:“陛下,末将也觉得黄老将军言之有理,陛下也愿意立下军令状,跟随黄老将军一同领兵前往,如果兵败,愿军法处置。”

有黄盖、韩当这两位老将出面,这也让支持增援周瑜的声音越来越大,不过孙坚却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默然的看着。

而张昭、张纮眼见这一幕却丝毫没有惊慌,对于他们二人来说,就算武将这边再怎么激动,再怎么有理都没用,只要孙坚不拍板,他们说再多也只是浪费口舌罢了。

等到武将这边好不容易安静了一些后,张昭这才淡淡的说道:“陛下,我大吴的粮草已经有些问题了,国库内的钱财也不足以继续跟南陈僵持下去。

黄将军、韩将军说的确实是有道理,如今是拿下南陈的好机会,可问题是万一失败了呢,这对于我吴国来说反而是致命的打击。

虎视眈眈盯着我们吴国的可有不少呢,尤其是那魏国更是已经布置兵马于边境,国内又有那一大帮山越蛮夷作祟,如今我吴国每走一步都需要谨慎再谨慎。

至于两位将军所说的立下军令状那就更加是无稽之谈,仗打输了就是千刀万剐都不为过,抱歉陛下,请恕老臣心直口快,区区一个军令状罢了,一但又输了,这对于我吴国来说绝对是十分头疼的。”

张昭这话倒是十分刺耳,让黄盖都涨红了脸,甚至想要对张昭动手,不过正当黄盖站出来要和张昭好好理论一下时,他却被韩当给拦住了。

而眼见黄盖甚至要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对自己动手,同样高傲的张昭也是火冒三丈,对着黄盖吼道:“黄公覆,本官念你为我吴国立下赫赫战功,这才不与你多做计较。

结果你先是咄咄逼人,又要挥拳向本官,莫非是觉得本官好欺负不成?”

一时之间,两方剑拔弩张,张昭和黄盖也不顾着自己在吴国的资历贺地位,两人之间的火药味越来越浓。

“都给朕闭嘴!”而就在此时,孙坚却是突然站起来吼道。

皇帝一怒,那自然是让整个朝堂噤若寒蝉,张昭、黄盖也不再争吵,而是站回了原位。

“无论要不要增兵援助周瑜,尔等也不要在朝堂上太过放肆,在那里胡搅蛮缠,今日都给朕滚回去,明日尔等在给朕一个答案,究竟要不要去援助周瑜,究竟要给多少援军。

一桩桩,一件件都给朕一件件说来,现在退朝。”

说罢,孙坚也不再跟朝堂上的文武大臣废话,直接拂袖而去,而身为孙坚的内侍,岑昏也是连忙跟上。

而皇帝都走了,他们继续在这里争吵也没什么用,所以也纷纷离去了。

此番争吵自然让孙坚感到十分烦心,而岑昏也完全不敢在旁边劝说,毕竟岑昏服侍孙坚这么多年,他也很清楚这位皇帝陛下的心思。

在这个时候,岑昏还是不要上去触霉头的好。

不过孙坚的离去非但没有平息张昭和黄盖之间的矛头,双方反而是愈演愈烈,一时之间整个京城也陷入了沉闷的气氛当中。

一夜很快便过去,再次到了早朝之上,无论是黄盖,还是张昭,双方之间还是围绕着究竟应不应该去增援周瑜而吵闹不休。

而身为皇帝的孙坚也是依旧不表态,这也算是放纵双方争吵。

而很快,那些亲近张昭和黄盖的大臣也开始纷纷下场,如果周瑜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恐怕他也要好好斟酌一番,自己究竟要不要把这封求援信送到孙坚面前。

一天时间又过去了,孙坚依旧是什么都没有说,只是命令众大臣退朝。

而到了这个时候,或许是意识到这么争吵下去除了浪费时间以外再无其他作用,张昭和张纮在商议一番后,最终决定宴请黄盖、韩当等人,同时也是想和他们二人达成协议,最好可以商讨出两全其美的方法。

凭心而论,他们两方都没有什么问题,对于目前的吴国来说也都是有利有弊,再这么争吵下去除了浪费时间以外也没什么用,与其这样,还不如双方坐下来好好协商一下,明天再给孙坚一个答案。

而黄盖得到张昭邀请赴宴的消息后也是愣了一下,虽然黄盖鲁莽,但毕竟他也在领兵大将这个位置上坐了这么多年,倒也不是真的什么都不懂,很快他便想通了张昭邀请他的用意究竟是什么了。

除了要缓和目前两人剑拔弩张的关系外,张昭还要和黄盖达成共识,究竟要不要增援周瑜,增援的这个度又在多少。

而黄盖想通了这些,他当然是要去赴宴的,因为他自己也知道这么争吵下去无用,反而会引得孙坚的嫌恶。

当天夜晚,黄盖、韩当这两位在吴国地位尊崇的大将便进了张昭的府里,而在他们之前,张纮也到了。

两文两武,四个身份地位不低的大臣汇聚在一起,与楚国六扇门职责相同的校事官自然也得到了这个消息,连忙派人将此事一五一十的汇报到了孙坚桌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