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0章 张昭张纮
凭心而论,周瑜的选择对于目前的吴国大军来说最安全的。
虽然有时候安全就代表着中庸,可对于孤军深入,又刚刚经历一场大败的吴军来说,中庸反而就是最好的。
而在听完周瑜的分析后,陆逊也是应该的叹为观止,实际上陆逊内心一直都很骄傲,别看他表面上十分谦逊,但是良好的出身再加上不俗的学识,陆逊外谦而jj你好你好女娲娘娘个内傲。
别说其他人了,就是面对周泰、蒋钦这些吴国大将,陆逊也是没有放在眼里,只不过因为同朝为官,所以陆逊也只是维持表面上的礼貌。
毕竟一位初出茅庐,便可以击败南陈上万大军的年轻小将,又有陆家这等吴国的庞然大物在身后,陆逊别说现在外谦而内傲了,就是见个人都嚣张那也是在情理之中。
不过吴国上上下下这么多人里面,陆逊还是有甘拜下风的人的,那就是面前的周瑜。
周瑜的战绩自然不必多说,身为吴国大都督,掌管吴国如此多的兵马,这担负的责任那也是相当重大,可周瑜却干的十分出色,用一个成语形容那就是百战百胜。
无论是当年的陈吴之战,还是后来面对魏国,再到如今对南陈开战,周瑜的败绩很少,而且有损失也很小,像昨夜那样被夜袭损失数千兵马,这已经算是周瑜带兵打仗以来最大的败绩了。
而且从结果上来看,周瑜也不算是惨败,虽然也折损了数千兵马,但好歹也成功率领大军撤了出来,没有陷入到陈蒨的圈套当中,避免了灭顶之灾。
这也是为什么陆逊对周瑜如此推崇的原因,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这话说的倒是简单,但是大部分人压根就做不到。
“那么大都督,我们接下来应该做什么?”陆逊问道。
周瑜略微思考了一会,随后却是摇了摇头道:“为今之计只能坚守武胜关,毕竟要是武胜关再丢了,我等之前的苦心经营就全部化为虚无,等待陛下那边的援军,只要援军一到,我等还有回旋的余地。”
陆逊点了点头,实际上他也猜到周瑜的计划了,不过周瑜才是领军的大都督,他自然也不会多插嘴什么。
陆逊很快便将周瑜的打算下发下去。
对于在武胜关内的守军来说,此时此刻坚守城池即可,所以他们便命令麾下将领各司其职,严密监视,以防南陈大军乘胜追击。
同时,周瑜也将此一战落败的来龙去脉没有丝毫隐瞒的写了下来,命令斥候用最快的速度将信件送到孙坚手上。
其实吴国已经在南陈这里前前后后投入了五六万兵马,可跟高歌猛进的楚国大军不同的是,吴国却是陷入了泥潭当中。
虽然总体下来南陈损失更大,可这账不是这么算的,吴国可不止要和南陈竞争,还有同样对南陈虎视眈眈的楚国、魏国和北齐呢。
一步慢,步步慢,更何况现在吴国自己国内也是十分乱,还有魏国陈兵于边境,如果还要让孙坚再派援军前来,也不知道孙坚自己心里还愿不愿意再趟这趟浑水。
实际上在这段时间里面,因为吴国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南陈身上,这也让魏国抓住了机会,开始频繁试探吴国边界,而吴国面对魏国兵锋,那也是选择了暂且隐忍,毕竟现在势比人强,实在是不适合两线作战。
纵观九州这么多国家,也就只有楚国跟个疯子一样,时常要同时应付两个以上的国家,也是难为项开了,居然还能够将楚国支撑下去,没有被这庞大且漫长的战争给拖垮。
而在这段时间里,吴国那也是不得安宁,以张昭、张纮为首的文臣已经开始向孙坚要求,让周瑜撤军回吴国休整,毕竟这仗也打了这么长时间,捷报好像是一封接着一封,但却并没有实质性的战果,看看别人楚国的项羽,那可是真真正正把南陈四分之一的疆土给打下来了。
而吴国本就是属于一流国家里的中下档次,甚至跟楚国这等顶尖二流国家不相上下,如今外有魏国虎视眈眈,内有山越这等蛮夷作乱,这自然让朝堂上一些以稳妥为主的文臣提出要暂时停止兵锋,先剿灭国内山越的想法。
而提出这个想法的自然以两个人马首是瞻,分别是张昭和张纮。
有意思的是,虽然两人都姓张,而且想法也是如此的一致,但这两人可没有丝毫亲属关系,历史上的张昭为徐州彭城人,张纮则为徐州广陵人,虽然都是徐州人,但毕竟东汉末年都徐州这么大,同一个姓倒也有可能。
历史上这两人在吴国的表现那也是大放异彩,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在《三国演义》当中,这两人被塑造成一心想要投降的投降派。
不过即便如此,无论是在正史还是演义小说当中,张昭和张纮都为吴国有过巨大的贡献。
东汉末年,中原动乱,而张昭便随其他难民逃到江南,而到了那里,他便碰到了孙策,得到了孙策的重用,
而且因为张昭确实十分有能力,所以孙策对张昭极为礼遇,甚至同他一道登堂拜见张昭的母亲。
而因为对张昭的信任,几乎所有重要的事务都由张昭经手,同时他为孙策打平江东作出了很大贡献。
真要是算起来的话,张昭立下的功劳恐怕并不亚于周瑜。
而等到孙策临终前,作为自己麾下为数不多的重要文臣,孙策也是将其弟孙权托付给张昭。
而张昭也确实很有能耐,孙策死后,江东震荡,也是幸好有张昭全力辅佐,孙权才成功将江东安稳下来。
包括等到吴夫人去世前,她都要召见张昭嘱托后事,由此可见张昭此时的地位。
不过赤壁之战时,张昭担忧曹操势力庞大,所以开始选择消极投降,这也让他被排挤。
就连孙权称帝后要任命丞相,即便很多人都推举张昭,但孙权也全当没看见,这也让张昭至始至终都没当过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