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世人皆知李清照,谁人忆我朱淑真?
短暂的休息过后,接下来排名第九的历史才女,粉墨登场。
苏治的声音,从视频中传来,
"世人皆知李清照,谁人忆我朱淑真?
"
“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视频,本期盘点人物是,华夏历史十大才女第九位:断肠英女,朱淑真!”
“朱淑真,宋代女诗人,号 ‘幽栖居士’,也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
她出生在仕宦家庭,丈夫是个文法小吏,因为两人志趣不一样,夫妻关系不好,最终让她抑郁而早逝。
还有传闻说,朱淑真去世后,她的父母把她生前的文稿全都烧了,其他的生平事迹没法考证,一直没有确定的说法。
现在流传下来的《断肠诗集》《断肠词》,都是劫难后剩下的篇章。”
“我大宋朝文风兴旺,女子读书已经是常见的事,女诗人自然也会有啊!”赵佶带着几分自豪说道。
“晚明有了一位才女,宋朝也有了一位才女,不知道我唐朝会不会有才女上榜?” 李世民心中想着的时候,脑海里却突然冒出那位夺了李家皇位的 “才人” 武则天!
“我擦!她不会也要上榜吧?” 李世民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小声嘀咕道:“要说才华,武媚娘好像也不比这些人差吧?”
“……”
“朱淑真从小就聪明,思维敏捷,博览群书通晓音律。
但她最擅长的,还是诗词。
只是她和一代词宗李清照不一样,她的诗作数量多于词作。
在朱淑真的诗里,她曾这么描述过自已的外貌,
‘桃花脸上汪汪相’,
由此观之,她确实很美丽动人,也稍显些许自恋。”
众人看到这儿,忍不住笑了起来,
“哈哈哈!”
“苏先生都觉得这人自恋,那她该有多自恋?”
“女人爱美是天性,就不能自夸两句么?”
“怎么不把画像放上来啊!让我们看看她到底多漂亮!”
视频继续直播,
“朱淑真长到十三四岁时,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肤白貌美。
加上他才华出众,很受父母和兄嫂的疼爱。
她早期的诗作很是清新、唯美,
比如《探梅》这首诗:
温温天气似春和,试探寒梅已满坡。
笔折一支插云鬓,问人潇洒似谁么?
这首诗把一个天真烂漫、俏皮可爱的少女形象清晰地展现了出来。
这时候的她,明显就还是一个心里怀着爱慕之情的少女。
而且据说,这时候她已经有了心仪的初恋情人。”
“还有她在《清平乐?观湖》里写道: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
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这也更能看出她和恋人之间,难舍难分的幸福样子。”
“然而,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青年男女私下定终身会被认为是私德不好,不被世人接受。
所以她的初恋虽然美好,但最终还是无疾而终。
有传言说,朱淑真的初恋是个有才华的少年书生。
两人互相喜欢、相互爱慕,难舍难分。
但朱淑真想要追求的自由恋爱,显然是得不到家人同意和祝福的。
她的初恋,就这么结束了,因为她的父母,给她包办了一门亲事。
出嫁前,朱淑真无奈地写了一首《秋日偶成》:
初合双鬓学画眉,未知心事属他谁?
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肖郎万首诗。
意思是:她的少女时代要结束了,但还不知道要嫁的人是什么样,她只希望嫁一个温文尔雅、会写诗作文的才子。
看得出来,就算是无法掌控自已的婚姻和命运,她对未来的另一半,还是有所期待的。
而在那个极为保守的年代,朱淑真这样的女子,已经算是很开放、很大胆的了。”
“可事情的发展却往往不如人愿,朱淑真嫁的是个落榜的男子。
他只是花钱买了个小吏的职位,但本人并不通文墨,也没什么才学,这和朱淑真对伴侣的要求差得太远。
也许这就是命中注定,人越是想得到什么,就越得不到。
对于丈夫没才华这件事,朱淑真在《愁怀》里抱怨:
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
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何生连理枝。”
"想必嫁给这么一个没才华的男子,朱淑真心里是非常窝火,甚至非常愤怒的。
她恨不得自已能变成男人去参加科考,说不定还能考中。
但在古代,女人嫁了谁就得跟着谁。
就算朱淑真对丈夫有很多不满,也只能通过诗词表达。
后来,那个捐了小官的丈夫要去外地上任三年,她只能跟着去。
这三年里,她寂寞无聊,身边没有亲人,心里苦闷至极。
只能用一篇篇‘断肠词’,把自已的苦楚和烦闷都写进诗词里。
"
“寂寞无聊,没有亲人在身边,这还不是最惨的。
最惨的是,朱淑真的丈夫,还是个昏庸无能、贪财好色的庸官。
他不仅无才无德,甚至还背叛了她。
她的丈夫经常去勾栏之地寻花问柳,还当着她的面和小妾随意调情。
甚至,他还会家暴,殴打她,这让敢爱敢恨的朱淑真,实在无法继续忍受,直接回了老家。”
“回到老家后,朱淑真立刻就决定和丈夫和离。
这对当时的女人来说,确实需要非常大的勇气。
因为在宋代,离婚是非常丢人的事,甚至会让娘家觉得羞耻,甚至女方从此后,很难再找到好丈夫了。
但朱淑真是个思想前卫的女性,她大胆、开放,有自已的想法,不怕别人说闲话,也敢于挑战旧的世俗。”
“只是,每当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她也难免会感到孤独寂寞,所以写了一首《减字木兰花?春怨》来抒发愁闷:
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朱淑真的诗词确实很有灵气,读了很容易让人有感同身受的感觉。
只可惜她运气不好,婚姻也不幸,多才总被无才烦,多情总被无情恼。
朱淑真回家后,在外要面对世人的冷眼和嘲笑。
在内要忍受生活的寂寞和孤苦。
或许只有少年时的爱情回忆,还能给她心里最后一点温暖,让她勉强活下去。
很多年过去了,和少年交往的记忆还像刚发生一样清晰。
幸运的是,她还有这段记忆可以思念。
不幸的是,她也就只能思念了。
这一生,他们终究再也没能见过面。”
朱淑真的爱情故事虽然并不波澜壮阔,但却也引起了许多有相似命运的女性的共鸣。
许多女性忍不住偷偷抹起了眼泪,
至少这一刻,她们有许多同病相怜的知音,她们并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