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大明要建造泵站群?

  【东线一路上建有34处站点,160台水泵,共计13级泵站,于是这也成了世界最大的泵站群,最后将水输送到天津,整个东线工程的长度超过1100k/apk/aidufree.apk敬请您来体验无广告阅读app爱读免费小说app

  为了克服这一自然障碍,让长江水逆水而上,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巧妙地运用了一系列泵站群。

  随着蓝色线条的延伸,泵站位置的红点也一一显现。

  天幕上又开始播放起泵站群的工作视频。

  当东线水源从江苏段长江干流取水后,随后借助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输水。

  这一过程中,各地湖泊发挥着调蓄水库的作用。而泵站群则像是一道道阶梯,逐级提水,最终将水送入东平湖。

  根据地形和扬水高度要求不同,泵站的设计也不同。

  但每一个泵站都由进水池、泵房、出水池这三部分组成。

  水从进水池进入泵房,经过提升后,再由出水池送出,从而达到江水提升的目的。

  各朝古人此时都直观地看到了如何实现水往高处流,纷纷感觉有些无奈。

  这又是华夏后世科技的力量!

  让长江水从低往高处流,他们的朝代可实现不了啊!

  永乐年间。

  朱瞻基此时眼前一亮。

  “泵站的运转方式看着是通过叶片旋转,产生升力来实现水的逐级提升。”

  “旋转......”

  “蒸汽机!”

  “咱们的蒸汽机可以实现吗?”

  朱棣看了一眼朱瞻基。

  这大孙子总是有些奇思妙想。

  “可是这泵站是在水里吧。”

  “蒸汽机不是要用火烧水变成水蒸气吗?”

  朱瞻基思索片刻之后开口道:

  “锅炉在岸边,连杆做长一点在水中,这样可行吗?”

  “我看东线的地势是低处到高处,再到低处的。”

  “咱们大明调水的线路不用那么长,咱们也没那能力。”

  “在靠近高处的地方先实验一下能不能将水抬高,再利用水势落差实现调水。”

  朱棣心中盘算了一下。

  总感觉不太靠谱,又不好打消大孙子的积极性。

  于是,他开口说道:

  “先研制蒸汽轮船吧。”

  “都是在水里用的。”

  “若是蒸汽轮船研制成功了,咱们再试试这个。”

  ......

  【与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相比,中线工程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因为它没有现成的基础设施可以引水。】

  【中线工程的起点设在丹江口水库,为了使水能够顺利的下游流向北方的目标,丹江口大坝必须提高14.6米。】

  【水位也从157米提高到了170米,这样中线工程的干渠、渠首与渠尾就有了98.8米的高度差,这一高度差正是中线工程能够实现全线自流的一个前提条件。】

  【理解这一点后,我们便能明白为何这条渠道选择修建在平原的边缘地带了。】

  【这样做就能够充分的利用山地与平原结合部位的坡度,来实现高度差的分级递减,确保水的自然流动。】

  ......

  “因势利导吗?”

  “利用地势来实现水的全线自流?”

  嬴政眼前一亮。

  大秦的水利工程,好像也利用了这个原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