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乌托的恨
而就在杨明志前往大宁卫的时候,北原镇也开始行动起来。
周兰升任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后,宋大山也就顺理成章的升为了北原镇的总兵,同时杨承泽升为副总兵。
其实此时北原镇可以称得上兵多将广。
虽然周兰带走了北原镇的镇标营,但是最近两年北原镇又重组了镇标营,同时在杨承业的支持下,大肆扩军。
如今北原镇拥有八个镇标营,八个援兵营,差不多十万兵力。
虽然这些将士有一半都是最近一两年招募过来的,算不上精兵,但是他们已经完成了基础训练和实战训练,已经算是合格的士卒了。
而在北原镇,还有诸多厉害的将领,如宋大山丶杨承泽,杨明镇,杨承旭等,这四位可都是先天武者,都可以说是杨正山教出来的徒弟。
以前的宋大山是个憨货,现在的宋大山同样是个憨货,不过这麽多年下来,
宋大山还是有很多长进的。
论计谋,宋大山自然不行,但是论循规蹈矩,宋大山绝对是一个优秀的将领。
怎麽说呢?
宋大山就是那种死板的人,他不是很懂变通,他做事想来就是中规中矩的,
你让他做什麽他就会认认真真的去做什麽。
因此,宋大山在杨正山魔下的时候,杨正山最喜欢让他去练兵。
就因为他练出来的兵都具有很强的纪律性,可谓是军纪严明。
宋大山做总兵,虽然开拓力不足,但守成却是绰绰有馀。
而宋大山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那就是他听劝,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
当然,这不是说他没有主见,恰恰相反,宋大山还有很强的决断力。
只要有人能提出让他认同的意见,他就会全力贯彻下去。
虚心纳谏和果决的性格正好弥补了宋大山变通能力不足的缺陷。
宋大山智谋不行,可他手底下有不少智谋出众的官吏和将领,如杨承泽丶杨明镇和杨承旭等人。
这些年周兰不再北原镇,宋大山不也将北原镇打理的井井有条。
此时宋大山将魔下的一众将领召集到总兵府内,正在商议接下来的作战计划。
其实他们已经之前已经多次商议过了,但临近出征,他们还是要查漏补缺。
大堂中,宋大山那魁梧的身躯坐在主位上方,堂下有杨承泽丶杨明镇丶杨承旭,林清河丶吴玉生等北原镇的将领。
杨承泽三人自然不用多说,林清河和吴玉生是北原镇的参将,他们是周兰培养出来的将领,也是宋大山训练出来的将领。
林清河虽然才四十岁,但一身修为已经达到了后天八层,做一个参将绰绰有馀,关键是此人足智多谋,因此才得到周兰的看重。
周兰以前没有将他带在身边,就是想让他充当宋大山的助手。
而吴玉生同样不差,他的年龄更小,今年才三十六岁,但修为也达到了后天八层,算是北原镇最近几年成长起来的年轻将领。
“这次我们能出动的兵力大概有六万,包含两万镇标营,四万援兵营,我们的自标是克烈部的巴彦德勒黑城,不过在进攻巴彦德勒黑城之前,我们必须先解决掉汪古部!”林清河开口说道。
他们的作战计划早已经完成了制定,他们的自标没有杨明志那麽远大,杨明志想要叶密城,而他们只想要巴彦德勒黑城。
因为他们的目的不是灭掉元良王庭,而是解救周兰在陇北镇的危局。
此时元良王庭已经调集十八万大军兵临陇北镇北方,而且元良王庭还在调兵,还在增加威胁陇北镇的兵力。
宋大山摩着自己的羊角胡,陷入了沉思之中,良久他才看向杨承泽,说道:“二爷是不是在重山镇?”
杨承泽微微摇头,“不知道,上面只说二爷会去重山镇帮忙,但现在有没有抵达重山镇还不清楚!”
“你们觉得按照二爷的性子,他会如何做?”宋大山道。
杨承泽丶杨明镇和杨承旭三人相互对视,最终都露出了莫名的神色。
而林清河和吴玉生等人则是一脸茫然,他们连二爷是谁都不清楚。
杨明镇斟酌了一下,才开口道:“我觉得我们不必理会二爷的想法,只需要按照咱们的计划行事即可!”
他这样说不是指他不重视杨明志,只是因为他了解杨明志的性格。
杨明志一直就是个不安分的主,以前行事就有些天马行空,不守规矩。
为此,杨正山还教训过他。
让他们猜测杨明志的想法,他们还真猜不到。
而这一次征讨元良王庭虽然由周兰统一指挥,但实际上重山镇和北原镇有很大的自主权,而且周兰也在命令中提过要见机行事。
这就意味着除了最开始的目标之外,之后所有的战斗都将由重山镇和北原镇自己做主。
这也是没办法的时候,毕竟重山镇丶北原镇丶陇北镇距离太远,特别是重山镇和陇北镇的距离,足有三千里。
这麽远的距离,周兰自然不可能随时指挥重山镇那边,
“没错,咱们还是按之前定下计划行事,至于重山镇那边,随二爷折腾去吧!”杨承泽也说道。
林清河和吴玉生相视一眼,忍不住问道:“二爷是谁?韩将军吗?”
他们自然知道现在重山镇的总兵是韩飞,可是他们也知道韩飞在家中排行老大,应该不是二爷才对。
杨承泽笑道:“不是,等以后你们就知道了!”
林清河见他们不愿意解释,也不再多问,
他也明白有些事情还是不要乱打听为好,有时候知道的太多也不是一件好事。
宋大山想了想,说道:“那好吧,我们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不管他们!
1
他向来都是规规矩矩的办事,而杨明志却恰恰相反,喜欢通权达变,让他从预测杨明志的想法,实在是太为难他了。
“咱们就先打汪古部!”宋大山一锤定音,说道。
兀良王庭总计有九个大型部族,其中最强的自然是被称为王族的兀良部,其次则是赤刺部丶克烈部丶回拔部,汪古部,塔塔尔部丶阿拉满部。
实力最弱的是崔良的良王部和乌拉氏,
不过这是以前的排名,现在良王部的实力应该提升了很多,别忘了崔良也是有修炼续灵炼血功的,若是他在自己的魔下大肆传授续灵炼血功,那这几年良王部的实力提升应该很快。
北原镇进攻汪古部最为方便,因为汪古部就在北原镇的北方,与北原镇边境距离最近的汪古部族落只有不到五百里。
在宋大山的一声令下,六万北原镇的将士以及五万民夫就朝着汪古部进发了。
与此同时,身在元良大军营地的乌托也收到了重山镇和北原镇有异动的消息。
如今乌托已经六十多岁,一头花白的头发给他增添了几分暮气,不过他身上的气势更胜从前。
算算时间,乌托已经做了二十多年的兀良王了,虽然其中有超过十五年,他只是名义上的元良王,但不可否认他是一位合格的王者。
从雄起起气昂昂的率领数十方大军南下,到慌里慌张的撤回叶密城,一场如同火顶之灾的失败并没有彻底打到他他稳住了元良部内部的族人,虽然他面对的是离心的各族部,但他依然靠着自己的手段和能力再次重组了元良王庭。
而现在他需要一场大胜,来重塑自己的威望,稳固自己的王庭。
他迫切的需要一场大胜,所以他选择了与陈恒昌结盟。
其实他并不清楚陈恒昌在江南的情况,他只知道大荣已经覆灭了,而现在杨家在大荣的尸体上建立了一个新的皇朝。
杨家!
嗯,这是他的仇人!
对杨正山,乌托可谓是恨之入骨。
若不是杨正山毁了叶密城,他又何必花费十多年辛辛苦苦的重建兀良王庭。
想到杨正山,他就想起了当时他返回叶密城看到的景象。
杨正山是真的狠啊!
不但将他的妻儿给杀了,还把他祖辈积赞的财富全部搬走了,甚至连他的五城都被杨正山一把火给烧了。
想到那片升腾的火焰,乌托心中不由得出现了一抹恐惧的情绪。
他又想起了关山口山谷的那场大火。
胜败乃兵家常事,其实当初在关山口山谷败在杨正山手中,他对杨正山并没有太多的痛恨,顶多就是想打败杨正山,洗刷杨正山给他的耻辱。
可是杨正山又在叶密城放了一场大火,这就让他恨不得将杨正山千刀方剐了。
“杨正山没有来?”
宽大的营帐中,乌托面色阴沉的看向崔良。
崔良摇摇头,“应该没有!”
乌托冷哼一声,但并没有多说什麽。
虽然现在他恨不得将杨正山给宰了,但他也明百如今杨正山的身份不同了。
他想要再次跟杨正山交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除非他能打到京都。
乌托看向唐兀锡,问道:“你那边准备的如何了?
2
唐元锡也老了,他比乌托的年纪更大,如今已近八十岁,但是他如今已是先天武者,外表看起来其实跟乌托差不多的年纪。
“呵呵,放心吧,老夫已经安排好一切了,就等着重山镇的大军上门!”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二十年前他们就在重山镇手中吃了大亏,如今他们自然会对重山镇有所防备。
其实有一件事韩飞弄错了,这一次乌拉氏并没有逃跑,他们那不是逃跑,而是战略性撤退,他们撤到了蒙赫山脉北部,自的就是防备重山镇再次从北方绕过蒙赫山脉,进入元良王庭的腹地。
另外唐元锡还在那条可以穿过蒙赫山脉的小路上设置了关卡和寨堡,防备重山镇再次从那条小路穿过蒙赫山脉。
同时赤刺部和塔塔尔部也已经做好了互相支援的准备。
他们已经为这一场大战筹划了很久,也为这一次大战准备了很久。
从三年前,他们就开始筹划,那时候正是大荣最混乱的时候,只是他们没想到重山镇会如此快速的扫平大荣北方的局势,所以他们不得不推迟进攻的时间,
继续完善进攻计划,并且还在崔良的牵线下与陈恒昌达成了联盟。
到如今,他们已经做好了完全的准备,就等着陈恒昌那边的行动。
虽然大安新朝主动挑起战斗有些大乱了他们的计划,但他们现在并不畏惧大安新朝主动出击,甚至他们还有期待大安新朝能主动出击。
因为他们现在也知道现在大安新朝的情况,兵力不足,钱粮紧张,在他们看来,这是他们与大安新朝开战最好的机会。
乌托满意的点点头,“那就好,只要能挡住重山镇,我们就能没有后顾之忧的对陇北镇发起进攻!”
“拿下陇北镇之后,我们一路南下,再拿下陇西镇,然后再割据肃州镇和庭州镇!”
或许是被重山镇给打怕了,这一次乌托不再想着去占据北原镇,而是转而想要占据陇西丶陇北丶肃州和庭州。
他也没想过要与大安新朝一决生死,他就是想要从大安新朝身上咬下一块肥肉来,提升自己在元良胡族的威望,稳固自己对诸多族部的统治力。
“不能再等下去了,我们要尽快发起进攻,同时还要统治陈恒昌那边提前发动。”唐兀锡看了崔良一眼,沉声说道。
乌托点点头,既然大安新朝已经主动出击了,那他们也不能一直在这里傻待着,也该主动出击。
至于陈恒昌那边愿不愿意配合,其实问题不大。
陈恒昌的存在对大安新朝本来就是一种牵制,不管陈恒昌是否与他们同时进攻,都能帮他们牵制大安新朝的兵力。
“崔良!”
乌托看向崔良,崔良连忙说道:“大王放心,属下会立即派人去江南,请陈恒昌尽快与大安新朝开战!”
乌托满意的点点头,“如此甚好!”
他对崔良的表现还是非常满意的,崔良对他向来都是言听计从,乃是他手下最值得信重的臣子。
只是他不知道崔良对他的言听计从只是掩饰,是不是真的言听计从,只有崔良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