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3章留学生的原来这么多操作吗?
第843章留学生的原来这么多操作吗?
“时代的风向是在变化的。有一点时间,市场风向对海峡对岸的军队很看不上,所以影视剧就会把他们刻画的很蠢。
后来,市场上又出现了一些那边军队当年其实很强的风向,所以影视剧又会把他们描述的精明无比,非常强大,最终采用幸运,巧合,机械将神的方法来刻画他们的的失败。
但实际上,这两种想法都不对,第一种把对方拍得太弱,就会显得咱们当初的战斗很儿戏,第二种把对面写得太厉害就更不对了,当年功德林那么多资料又不是胡编乱造……”
领导一番话,把自己的意思说的很清楚。
客观,公正。
周墨听完,立马保证道:“这个要求您放心,客观一直都是我拍战争年代电影的追求之一。
我始终认为,对对手太过偏颇的塑造,无论是过强,还是过弱,都是对己方的一种不负责任的塑造。”
领导微微颔首,对周墨这番话很赞许。
“你说的很好……嗯,实际上在你之前,已经有人写过《大决战》的相关剧本了,也正是看了那个剧本,我们才改变注意决定选你。”
周墨眉头一挑,心里有了猜测。
“是不太符合要求么?”
“是的!”
领导重重地点了头:“那剧本烂得一塌糊涂,部分内容就好像是不知道从三流评书里听到的一点故事,自己整合整合给弄出来的残次品,基础性错误很多,不堪入目。”
周墨和大甜甜面面相觑。
能让这么一个看起来非常和善的人说出这话来,可见那剧本有多烂。
不过正好趁着这个机会,他也可以提出一些需求。
“领导,剧本作为一部电视剧的基础,我希望在编写的过程中,能够得到一些指导……”
一小时后。
周墨满面笑容地和大甜甜离开了房间。
刚出门,大甜甜用胳膊肘轻轻顶了周墨一下。
“收收表情,嘴角都快咧到耳朵上了。”
周墨轻咳两声,又揉了揉自己脸上的肌肉,这才让表情恢复平静。
刚刚,借着和领导讨论剧本的由头,成功打开了他这次希望得到帮助的话题。
而领导听完他的理由,直接大手一挥也答应了周墨绝大多数请求。
指导员,设备,场地,影像……
以及尽可能大的自由度。
如果说今天这场谈话,周墨对自己能否拍好《大决战》的信心只有六成,那今天之后这份信心就上升到了八成。
剩下两成,还要看未来拍摄时的状态。
周墨安静到上车,等车子发动之后,嘴角再次露出笑容。
“今天是个好日子啊,心想的事儿都能成……敲定了拍摄的职位,还要到了这么多的保证,回去给粉丝们抽个奖……”
大甜甜坐在驾驶座上,通过后视镜看了一眼还在傻乐的周墨,笑着摇摇头。
她知道,自从周墨得知要接过《大决战》后,就一直处于一种比较紧张的状态,紧张到一有闲暇时间,就对着电脑学习和构思《大决战》的相关内容和计划书。
现在,和领导聊完,事情尘埃落定,所以他才会兴奋到有些失态。
车子在马路上缓缓游动,大甜甜一心二用,一边开车,一边对周墨询问道:“那接下来几天,你应该没什么大事了吧?”
周墨回过神,下意识点点头。
“也就剩下和老谋子一场饭局了,怎么了?”
“大后天,《朱楼》就要开发布会了,你这个导演可别忘了到时候要回应花好多问题呢。”大甜甜提醒着周墨需要注意的事情。
周墨往后座一躺,神色中带着轻松。
“放心吧,《朱楼》的宣传我都已经准备好了,绝对不会有问题的。”
这一次发布会,主要内容是回应网络和观众对《朱楼》的一些问题和期待。
《朱楼》自拍摄以来,就一直备受关注。
由于周墨在拍摄之初,就说过,《朱楼》和《朕要做皇帝》不一样,掺杂着一些真实历史的无奈,或者说逻辑性,所以就有很多观众提出担心:
周墨会不会在拍摄《朱楼》的时候文青病犯了,不再把观众感受放在一地位,而是刻意追求一些有的没的。
类似的担心多了,前些日子竟然在《朱楼》的相关词条下形成了一个小热搜,可见周墨这番话引起的动静有多大。
观众们的发言也很有意思:
“别啊,周导,我们就喜欢看从头爽到尾的那种,福王(《朕要做皇帝》主角)就很好,收名将,杀贪官,灭叛徒,压制世家大族,统一全天下,你现在这么一说,我真怕你把《朱楼》拍成崇祯小儿(福王语)啊。”
“不是吧,周导,你可是现在我唯一愿意看得电视剧导演了,千万别文青病啊,要是连你都文青了,以后我就真的再也不看电视剧了。”
所谓众口难调,便是如此。
每个观众都有自己的喜好,并且每个观众在网络上发言的欲望也不相同。
有时候某种看法的浪潮很大,未必真的就代表作品的目标客户就真的全是这种想法。
还有可能有很多人压根就不说话,只是在作品播放的时候观看。
发现喜欢了,就会一直观看下去。
发现不喜欢,就默默点击右上角。
周墨一直在努力从各种渠道获取观众们对电视剧内容的偏好,为此他尝试了好多种办法。
比如说直接搜集《朱楼》讨论区观众的意见。
再比如说对《朕要做皇帝》的消费观众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询问,询问他们最喜欢的古装作品,并且根据消费额,观剧时间,观众年龄等因素安排权重。
就拿第二种调查方式来说,从周墨收集到的信息来看,喜欢《雍正王朝》的观众比例最高,且观众的消费,观剧时间都比较长。
从内容上讲,《雍正王朝》中老四吃过瘪,被人坑过,当上皇帝之后就想着杀邬先生,和《朕》中福王那种一路顺风顺水的经历相差甚大。这就说明,观众对于这种让主角吃一定瘪的接受程度还是有的。
周墨敢在《朱楼》中加入一定的“真实的无奈”,也是出于此。
大甜甜听到周墨的说法,趁着等红灯的时候,回头看了他一眼。
“这么说,你已经想好怎么回复观众们了?”
“就实话实说,把自己的创作思路说出来呗。
《朕要做皇帝》的重心是争霸天下,《朱楼》的重点在朝堂争斗,二者的核心不一样,前者可以一直爽到尾,后者在情节设计上必须存在矛盾和挫折,不然就要损失逻辑性。
我觉得只要把这话说出来,观众们基本上就理解了。”
大甜甜眉头一挑:“你当初要改《大明风华》的时候,可不是这样说的,我记得你当初把张导(张廷)说得脸都黑了。”
《大明风华》,山河公司的项目,2018立项,去年年底开拍,目前仍然在拍摄当中。
《大明风华》尚未立项的时候,张廷拿着剧本找到周墨,希望要一笔投资。
他说他看了山河公司拍的几部明朝背景的电视剧,觉得这个故事市场不小,正好山河公司也没有立项过朱棣时期的故事,所以他就想拍一部从朱棣到朱祁镇时期的电视剧。
周墨认可张廷的想法,但是不认可他带过来的剧本。
《大明风华》在前世播出的时候,流量不小,争议性很大。
电视剧半段,讲述了朱棣一家五口相爱相杀的过程,既有阴谋算计,也有父子亲情。
整体风格比较明显,偏向传统历史剧。
而电视剧后半段,自朱棣死后,电视剧的主视角从朱家五口身上,转移到了电视剧的女主孙若薇身上,讲述她自丈夫朱瞻基(明宣宗)登记后,从贵妃升至皇后,再到太后,所经历的一系列斗争和故事。
很多观众看待这部剧,就像在看风格完全不同的两部小说。
不过这其实是一种必然。
《大明风华》并非原创剧本,而是改编作品,其原著为女频小说《大明皇妃孙若薇传》。
看名字就知道,这本小说的主角正是孙若薇,主线也基本上全程跟着孙若薇走,而非前期充满欢乐的朱家五口。
朱家五口的剧情,属于张廷和其他编剧,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的改编。
从质量上讲,张廷改编的水平相当不错,围绕朱棣祖孙三代展开的细分,在当前整个圈内也算独一份。
但把朱棣祖孙三代的戏和孙若薇的戏前后承接,只能说张廷两种观众都想要,最后又什么都没要到。
一开始,用朱家祖孙三代吸引来的客户,在朱棣去世,孙若薇上台之后纷纷弃剧。
而奔着原著来的观众,大概率不可能等到三十多集后,朱瞻基登基,孙若薇成为皇贵妃之后再开始看。
“我跟张廷的情况又不一样,我的目标观众从头到尾都没有变过,而张廷居然想在一部剧里吸引两拨观众,他这剧能好才怪了。”
大甜甜反问一句:“所以,这就是你让他删减剧情的原因?”
周墨摇摇头:“我可没直接让他删减剧情,而是跟他探讨了一下剧情,建议他把重心放在一处,要么就去拍朱家祖孙三代,要么就去拍孙若薇,而不是搞嫁接,容易出问题。
最后是他自己觉改变主意,决定把重点放在朱家祖孙三代的明争暗斗上,所以就删掉了朱允炆的相关剧情。”
大甜甜愣了一下,“朱允炆的剧情线被删掉了?”
“对啊。”
“这条线按理说其实还算重要吧,历史上不是说朱棣为了寻找朱允炆,还特地派人出海找他,所以后来才有了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事件。”
周墨思考了一下,解释道:“郑和下西洋的真实原因有很多,不单单是为了朱允炆,咱们姑且不讨论。
就说《大明风华》里的朱允炆吧,他存在的主要原因其实就两个,一个是引出女角色,另一个是丰富朱棣的形象。
第一个就不说了,第二个原因,剧本里多出写道朱棣后悔对建文相关人员的杀戮,这样其实真没什么必要。
朱棣作为马上皇帝,并且历史上唯一一个以藩王身份造反成功人,能力已经非常顶尖了;而朱允炆作为六神装出山却把自己活生生玩死的人,把二者放在天平两侧,就是在开玩笑。
所以,不如直接删了后续搜寻朱允炆的一系列剧情,再把故事整体的剧情线再往前提一提,从朱棣造反前开始。”
大甜甜顺着周墨的思路想了一下。
《大明风华》的原剧本她看过,对里面的剧情还算熟悉,当初第一次看的时候,她就感觉有些不对劲,只是具体的不对劲并没有反应过来,后来被周墨一提醒,也就反应过来了。
现在,《大明风华》被周墨这么一改,基本上就彻彻底底变成传统历史剧了……
嗯?
大甜甜突然反应过来,《大明风华》和他印象中的传统历史剧还不太一样。
朱棣祖孙三代之间的剧情,很明显添加了一些喜剧因素,这是过去一些传统历史剧不怎么具备的内容。
“《大明》中,朱家五口人互相算计,斗智斗勇的剧情,真的能够让观众满意么?会不会让一些观众觉得不够严肃?”
“其实还好,虽然章老师说过,改编不是瞎编,戏说不是胡说,但除去原有的,和朱允炆相关的内容,《大明》对朱家祖孙三代矛盾的改编,其实是有历史根基的。
朱棣确实跟朱高煦说过‘世子多疾’之类的话;朱高煦也确实多次起过夺嫡的想法,朱瞻基最终也确实把他二叔给做成了瓦罐鸡。
既然改编是有迹可循,剩下的就看演员们的能力了,适当的喜剧可以提高电视剧的观赏度,以张廷的能力,搞定这方面应该没问题。”
大甜甜微微颔首,问出自己最后一个问题。
“那《大明风华》的剧本既然去掉了朱允炆的内容,最后的剧情到哪里?还是大明留学生么?”
周墨摇摇头,表示否决。
“不,已经没那个必要了,堡宗的故事看起来太恶心人了,但凡一个喜欢看前期朱棣三代故事的观众,就绝对接受不了朱祁镇整得哪些活。
送人头,叫城门,还给王振立庙……?”
大甜甜眉头一皱:“王振?是那个在土木堡之变中表现很‘突出’的太监么?”
“对,是他。”
大甜甜不是很明白此举的操作:“不是,他就算重新夺回了帝位,不也应该把责任全部推给王振么,然后把自己摘出去么?为什么会给王振立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