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是嘉靖二月风似剪

第688章 古典政治斗争的艺术

黎明前的伏波城笼罩在浓重的海雾中,三艘快船如冲破迷雾的朝霞,在曙光穿出云层的一瞬,到达了伏波城的港口。

“大帅,我们回来了。”

在俞大猷身边的副手俞强在俞大猷身边低声提醒着。

俞大猷微微点点头,起身走出船舱。

舱外东方鱼肚泛白,伏波城在朝霞光的照耀下,仿佛也披上了一层明亮的金沙。

在伏波城的港口处,南洋水师的众将领们已等候多时。

等到快船靠岸之后,俞大猷没有和这些将领们废话,直接下令道:“议事厅集合,除有任务的,千户以上的军官半个时辰必须到位。”

说罢,俞大猷就带着俞强等亲随,直接朝着伏波城而去。

与此同时,为俞大猷准备膳食的伙头兵,也可以将早已准备的膳食端到了俞大猷身前。

俞大猷也没有任何的做作之态,他立刻就大口的吃起了这些膳食。

毕竟从昨晚到现在,他都是一点东西都没吃的。现在好不容易才能吃些热呼的,俞大猷肯定也不会装什么不渴不饿的硬汉的形象!

等到俞大猷用完膳食,他随意的擦了一下嘴巴,又漱了漱口,接着就对门外的俞强问道:“人都到了”

俞强立刻回身拜道:“禀大帅,都到了。”

俞大猷嗯了一声,轻松起身,“我们也过去。”

等到俞大猷到议事厅的时候,万俞楼和一众南洋水师的将领也都已经到了。

所有人在这一刻都起身一拜,“大帅!”

俞大猷压压手,“都坐下吧。”

接着俞大猷又到万俞楼前,客气道:“公公请。”

万俞楼也谦逊笑道:“俞帅请。”

俞大猷当仁不让的坐到了首位上,万俞楼坐在了一旁的副位上。

由此可见在有军事行动和军事会议的时候,俞大猷就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当然在召开定期的思想学习会时,万俞楼就是主角了。万俞楼会向与会的将领们传达和学习皇帝陛下对大明水师的期望与要求。

同时也会积极宣导向皇帝陛下尽忠于保家卫国的重要性,而且在平时的时候,万俞楼也会深入一线的兵营里面,对一线的士卒们,代表皇帝陛下嘘寒问暖,解决和开道这些普通士兵的思想问题,提高他们的战斗意志!

而这些就是朱载坖此次军改的重要变化!

只要把握着这个思路,将大明军队里的思想凝实起来,那么以后的大明军队就将是充满家国情怀,战无不胜的强大队伍!

俞大猷展开一张南洋海图,手指重重地点在马六甲海峡的位置。

“诸位,我军此行任务重大。据可靠情报,上次被我们驱逐的红毛番夷,频繁出没于苏门答腊一带,想必是不甘心被我们打败驱逐。”

“而且根据东洋水师那边的消息,这些红毛番夷还有与倭国贼寇媾和的意图,所以本帅与东洋水师商议之后,我们南洋水师主力将分三路:一路监视马六甲,一路巡逻暹罗湾,一路驻守占城。务必掌握红毛夷动向,若有异动,立即启用飞鸽与快船同时传递消息。”

俞大猷做完了部署之后,一个年轻将领问道:“大帅,若遇红毛夷船,是否开火”

俞大猷眼中寒光微微一闪,瞳孔收缩道:“先礼后兵。若其对方同意我们登船检查,确定是正常贸易的船只,我们可以让他们过关,但若是不同意登船检查,执意闯我军控制之地,不必请示,直接击沉!”

俞大猷的话让在场的将军们也很是振奋,他们就喜欢这样的感觉。

与此同时,双屿卫东洋水师的驻地,戚继光也在调兵遣将。

“邓子龙率铁甲战舰十艘为先锋,先行前往朝鲜济州岛。”

戚继光对集结的将领们下令,副将邓子龙立刻出列一拜:“末将遵命!”

接着戚继光又道:“本帅将亲率主力永乐巨舰随后跟进。务必在倭寇出动之前,控制朝鲜海域,使倭寇不敢轻易南窥。”

在戚继光的部署做出之后,一位熟知朝鲜秉性的老将犹豫道:“大帅,朝鲜虽素来恭顺,但恐怕不愿我水师久驻其境。恐怕他们不会愿意借济州岛给我们。”

这时候雨化田起身说道:“咱家已经上奏朝廷,皇爷特许征用济州岛为中转港口。这是皇爷给朝鲜国王的诏书。”

“而且这济州岛本来就是我大明赏赐给朝鲜的岛屿,他们若是不能乖乖配合我们,皇爷也说了,咱们自然也不用介意替太祖皇帝收回当年的赏赐。”

众将听到雨化田的这句话后,又看着雨化田手中的圣旨,不由也欢快的笑了起来。

作为军人最不怕的就是搞事情。

若是朝鲜真的不老实,这帮人立功心切的态度,就会让朝鲜明白天朝上国的威严可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

众将领命而去后,戚继光独坐帐中,再次审视海图。

济州岛位置关键,控扼整个东北方面的航线,若得此岛为基地,可随时监控倭国动向,但可惜二百年前的太祖不重视海疆,朝鲜使者求了一下,太祖皇帝顺手就赏出去了。

现在要想弄回来,不找一些靠谱好使的理由,还真难免会落下以大欺小的坏名声。

要知道作为天朝上国,在对待藩国和外交的时候,都是很谨慎的,除非是对方有明显的错误,要不然,真不好动手的。

否则周边藩国都人人自危,以为大国想吞并就吞并他们,早晚也会闹出更多的事端,使得朝廷不得不加大军费的投入,陷入到被动之中。

而这显然也不符合朝廷的利益,和广大百姓的利益。

毕竟有些仗打下来,不仅不讨好,甚至还要加重老百姓的负担。

一旦有了这样的效果,老百姓们自然也就会抵制朝廷的对外战争。

所以,现在打仗必须得有好处和利益,以及说得出的正义才行。

就在戚继光纠结郁闷济州岛的时候。

邓子龙率领的先遣快船,也终于在数日后,到达了朝鲜的济州岛。

一艘挂着大明日月龙旗的战舰缓缓靠岸,使得岛上的朝鲜百姓也都不由敬畏了起来。

这些人自然也都是岛上的穷苦百姓,他们或是世代居住于此岛的土著,或是被朝鲜定罪流放来的罪人。

毕竟此时的济州岛只是一座资源贫瘠,孤悬海外的一座养马荒岛。

粮食在这里并不能丰收,所以生活在这座岛上的百姓,日子不仅过得可怜清苦,甚至连一顿饱饭都难吃上。

“将军,已联系上了本地通译。”

一名侍卫站在邓子龙身边低声报告。

邓子龙点点头,让人将通译带来,他要去见济州岛上的朝鲜官员。

而也在这个时候,在济州岛上的朝鲜官员,此刻也已经慌张的赶了过来,迎接上使。

“下官全罗道观察使金三顺,拜见上使!”

金三顺在风尘仆的赶到邓子龙这里之后,立刻就用流利无比的的汉语向邓子龙拜见。

邓子龙微微看了金三顺一眼,呵呵笑道:“金观察的汉语真是极好呀。”

金三顺谦虚的笑着:“下官曾在上国的国子监求学三年,对于上国的文化语言,下官一直都非常仰慕的。而且我朝鲜上下不管是大王,还是一般百姓,无不以会汉语写汉字为荣。”

邓子龙呵呵笑道:“这挺好的,以后你们也要好好学。”

就在邓子龙的先头舰队登陆济州岛时,在西归浦一处豪华宅邸内,罗龙文正焦躁地来回踱步。

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严世蕃狗头军师,现如今已经混迹到了朝鲜的官场之中,成为了一时的名人。

但在这个时候,罗龙文却是慌得一比。

再没有了往日的淡定,眉眼间的狡黠与贪婪也瞬间消失无踪,只剩下一阵说不出的惊慌。

“老爷,刚收到消息,大明的水师已经靠岸,金三顺还亲自去迎接了,他们会不会是奔着我们来的”

罗龙文的管家匆匆进来,也是一脸的紧张害怕。

罗龙文激动登时站起,脸色瞬间惨白,身体不住颤抖:“大明水师要来济州岛还带了水师主力这这分明是冲我来的!”

罗龙文激动极了,要知道当初他来济州岛的时候,可是带了几船未能运回大明的真金白银!

所以现在罗龙文最担心的就是大明知道他的消息,要将他的金银全部抢走,然后送他到地下去见早已死去的严世蕃。

罗龙文激动的撞倒了身前的小几,桌上珍贵的青瓷茶具都被撞倒在地,发出清脆的声音。。

这些年来,他以为逃到天涯海角就能安享这些来之不易的巨额财富,没想到好日子也没过几年,追兵就到了。

“快!备船,我要立刻离开济州岛!”

罗龙文慌乱地命令着管家,显然是已经失去了方寸,不能静心思考了。

管家愁眉苦脸道:“老爷,现在出海太显眼。而且您苦心经营的基业”

“基业命都快没了,还要基业做什么!”

罗龙文直接就斥责着关键,但随即他又强自镇定了下来,继续的自言自语道:“对对对,你说得对,不能自乱阵脚。”

罗龙文强迫自己镇定下来之后,他深吸一口气,眼中也闪过一丝阴狠,最后阴恻恻的说道:“既然大明要来济州岛抓人,那必须经过朝鲜朝廷同意。我在汉城还有关系.”

罗龙文的眼睛亮了起来!

仿佛是找到了生路。

数日后,朝鲜王京汉城。

左议政郑彬的府邸后门,一顶不起眼的小轿悄悄进入。

轿中人披着斗篷,在仆人引领下直奔内室。

“罗先生,别来无恙啊。”

郑彬端坐堂上,似笑非笑地看着来客。

罗龙文脱下斗篷,深深一揖:“郑相救命之恩,罗某没齿难忘。”

数年前,罗龙文刚刚到济州岛的时候,就是通过郑彬的关系,才在朝鲜立足,获得身份。

所以作为回报,罗龙文将自己所得的部分金银转送给了这位朝鲜重臣。

“听说天朝戚继光将军要来济州岛”

郑彬慢条斯理地品着茶,又抬头看着罗龙文轻声笑道:“罗先生这是大祸临头了呀。”

罗龙文的消息不如郑彬的消息灵通,他不知道郑彬在坑他。

这个时候罗龙文只想救命,他额头渗出冷汗,忍住激动道:“求郑相周旋,阻止明朝水师驻泊济州岛。罗某愿献上白银五万两!”

郑彬眼中闪过一丝贪婪,但表面仍不动声色:“难啊。朝鲜乃天朝属国,大王岂敢违抗大明皇帝旨意”

“十万两!”

罗龙文咬牙加码,接着又道:“外加济州岛西归浦的庄园和商船队。”

郑彬的老脸顿时笑的像一朵菊一样灿烂,他知道罗龙文有银子,但没想到罗龙文竟然这么有银子。

虽然罗龙文在大明的时候很聪明,也很有能耐。

但是他的聪明和能耐,都是建立在当初严世蕃对他的信任和倚重上。

所以这种聪明和实力,在郑彬这种老油条的眼中,不过就是狐假虎威罢了。

而且朝鲜自成体系,虽然臣服大明,在内政军事,还都是自主的。

因此罗龙文想要仗着他的聪明,朝鲜立足,那也玩玩不能的。

而且朝鲜也有一个“小中华”的外号,人家内部的权术斗争,和利益分配,说起来比之大明都要有过之而无不及。

毕竟朝鲜的资源实在是太少了,要是不争斗的狠一些,几乎是连“温饱”都没法保证的。

所以朝廷的内部,这些看似不上台面的朝鲜官员,其实一个个的官场手段,也是非常惊人的。

要不然,他们也不会一直这么的贫瘠下去。

显然这帮人将内斗的基因也是刻在骨子里,哪怕是再过几百年,哪怕是到了国破家亡的时刻,他们依然醉心于内部争斗!

以至于在原来的历史时空里面,他们不仅分裂为南北两个朝鲜,而且他们在各自的内部,依然是争斗不断的。

今个北边弄个“不要姑父”的炮决,明儿南边搞出个“一秒六棍”的忠诚。

反正就是热闹,就是热衷于这种古典政治斗争的艺术,一点体面都不愿留。

————

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