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 结伴而行,辽东都司
第884章 结伴而行,辽东都司
十日后,大雪封山,
茫茫白雪呼啸而过,将官道都盖得看不清踪迹。°t新e′完/?本¥@@神¢站[#> >/更2.新|最!£?全??:
给辽东运送钱粮的队伍在风雪中不曾停歇,顶着风雪前行。
郁新穿上了厚厚棉袄,没有坐在马车中,
而是落车用力推着箱壁,以此让战马省些力气。
但他终究是文弱书生,出来不到半个时辰,手掌就已经冻僵,没有任何知觉。
到了最后,他还觉得自己的手掌暖暖的。
“大人,你进马车,你在外面帮不上什么忙,我等还得照顾你。”
千户成俊驾马来到中央位置,
见郁新也在车外,不由眼睛一黑,心中暗骂这不是添乱嘛。
郁新却不停地摇头:
“弟兄们都在外面,本官怎么能躲在车里。”
“快进去快进去,我等要加速前行,
过了这山坳风就能小一些,大人跟不上。”
成俊也没有跟他废话,挥了挥手,两名军卒上前,将郁新塞进了马车里。
成俊在外面喊道:
“前军发现了大宁都司车马的痕迹,我们快一些说不定能追上。
郁大人你在里面坐稳了,别出什么差池。”
郁新听闻此言,也没有再要落车,
而是将麻木的手掌放在火炉上,感受着其中温润,满脸忌惮
这天气太冷了。
随着加速前行,马车摇摇晃晃得愈发厉害,
郁新通过窗户向外看去,两山之间白茫茫一片,视线能见程度不到一丈,
偶尔看到那忽隐忽现的黑色高山,令人畏惧。
“这等地方真不是人待的。”
他是明初吴县人,也就是江苏苏州人,
一辈子见到雪的次数都有限,
但来到了关外
他算是理解了,为什么北方草原人要铆着劲地向南冲。
这等天气,多待一天都是罪过。
一阵复杂思绪中,窗外冷风戛然而止,
世界象是一瞬间陷入平静。
郁新猛地抬起头,掀开帘幕看向窗外,
这时,马车外隐隐有声音传来:
“过了过了,走出山坳了。”
郁新听了,脸色舒缓,一下子绽放出笑容,
这份劫后馀生的喜悦,让他尤为珍惜。
这时,成俊又匆匆跑了过来,有些激动地开口:
“大人,前方三里发现了大宁队伍,
人数两千馀,此刻正在一处背风地歇息。”
郁新的眼神一下子就亮了,急忙发问:
“是陆大人的队伍?”
“应当没错,斥候回报两千馀人中有将近半数的精锐军卒,其馀都是吏员以及工匠。”
“快快快,全速前进,我等追上去,
这冰天雪地的,结伴而行也比孤苦伶仃好。”
成俊点了点头:
“郁大人在车中坐稳,我等加快赶路。+w^o\s*y!w..′c-o¢m+”
五百人的车队在清理了车轮以及战马身上的积雪后,快速向前。
终于,在半个时辰后,
见到了位于山坡背面的一处营地,篝火成群,帐篷连绵。
官道两旁,百馀名披坚执锐的黑甲军卒手持长刀与马朔,
在两边不停巡逻,茫茫雪天,肃杀之气明显。
位于车队最前方的成俊见到这一幕,瞳孔略有收缩。
精锐!
这就是边军精锐!
那无惧严寒的模样,狠狠地刺入他眼中。
作为京军一员,即便平日里如何骄傲,
但面对这等边军,还是难免自惭形秽。
尤其是看到自家车队中的军卒,
一个个身形佝偻,瑟瑟发抖的模样后,他更是如此觉得。
“来者何人!”
还不等他反应过来,百馀人已经冲至阵前,
层层迭迭,井然有序。
最前方是手持马朔长枪的骑兵,身后是手持长弓之人,
最后则是手持火铳,做瞄准姿态的军卒。
成俊连忙翻身下马,从麻袋中掏出一沓文书,大喊道:
“我等自京城而来,要为辽东运送银两,敢问前面可否是陆大人所在!”
一刻钟后,成俊与郁新被军卒带着前往营地最前方,
在层层包围中,见到了坐在篝火旁的年轻身影。
年轻身影身穿甲胄,跨坐在一个木墩上,
手中拿着水囊,视线停留在前方悬挂的铁锅中,锅中有几块牛骨,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
一见到他,二人步伐不由自主地放慢,
象是前方有着天然的力量,隔绝着他们靠近。
不一样,
眼前之人其他军卒给他们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象是在水中嬉戏的蛟龙,怡然自得。
郁新在京城远远地见过陆云逸,
那是在应天商行分红的时候,
他等在商行外,远远地瞥了一眼。
若说那是像富家少爷,那此刻的陆云逸,才是征战沙场的将军!
“大人,他们来了。”
军卒拱了拱手,站在一旁。
陆云逸抬起头来,打量着二人,
便又将视线挪回到烧煮的铁锅上,淡淡的声音响起:
“叫什么?”
“下官户部北平部郎中郁新,拜见陆大人。”
“末将豹涛卫千户成俊,见过大人!”
陆云逸抬起头,看了看郁新,若有所思:
“去年你是户部的度支主事吧,
我在测算河堤费用的文书上,见过你的名字。”
郁新有些意外,没想到这等大人物还听闻过自己的名字,连忙躬身一拜:
“回禀大人,下官去年与傅大人一并制定了河南治水的钱财文书,也是因此得承陛下恩荣,得以升职。”
陆云逸点了点头,而后看向成俊,笑道:
“你的名字我也见过,在北征胜利后的礼兵文书中,
那时你还是副千户,参与的长枪方队,位置是三列二排第一个。.看,书,屋· ~无!错!内^容′”
成俊整个人呆愣在原地,整个人激动得颤斗,声音也颤颤巍巍:
“大人,您您说得没错,末将的确在长枪方队。”
“呵”陆云逸笑了笑,点了点对面的木桩:
“既然都是熟人,那就坐吧,冰天雪地的,暖和暖和。”
“先之啊,去拿两个碗,再拿两壶热水。”
“是!”
二人欣喜若狂,战战兢兢地坐下,
接过亲卫递过来的碗筷以及热水袋,一股暖意从心中涌出。
没想到这位陆大人这么好说话!
成俊沉吟片刻,率先开口:
“大人,这次我等前来是为了护送给辽东都司的修路钱财,共计十万两。”
郁新眼睛微微睁大,这等机密怎么能乱说!
不过他很快也释然了。
十万两银子在路上的消息,或许对于其他州府与民间是机密,
但对于这等人
或许在他们不知道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了。
果不其然,陆云逸表情平静,甚至没有丝毫波澜,
只是轻轻点了点头,道了一句辛苦,便不再说话。
骨头煮沸,亲卫递过来了几张大饼,
陆云逸将其撕扯丢进锅里,
不一会儿冒着油花的鲜汤就变得黏稠,看起来卖相极为不好。
郁新看着铁锅,嘴唇微抿,面露难色,就连一旁的成俊嘴角都抽了抽。
二人心中同时生出了一个疑惑。
这这能吃吗?
不过很快,二人就见陆云逸盛了满满一大碗,撒了一些盐,提拎扑通地吃了起来,速度飞快。
他们低头看着自己碗中的糊糊,费了好大决心才下口。
第一口下肚,郁新就觉得一股独属于牛羊的膻味扑面而来,
甚至还有着丝丝血腥味,让他几乎作呕。
成俊虽然也吃不惯,但好歹也是当兵的,飞快地吃了起来
希望以速度来换取痛苦的减少。
陆云逸吃得最快,不到半刻钟,
一大碗汤食就被
下肚,连带着牛肉骨头都被啃得干净。
他弯下身,用碗挖了一大碗雪,在里面摇晃,而后倒掉,
几次之后
碗上的油渍便消失不见,重新变得干净。
他看着二人一副要死人的模样,笑道:
“自从离开大宁后,就遭遇了风雪,
我等紧赶慢赶走了十几日,可谓是辛苦至极,没有什么好吃食,两位大人多担待。”
郁新笑着点了点头,表情尴尬:
“我等紧跟大人离开大宁城,对于这风雪也有遭遇,
刚刚经过山坳,下官以为要将命丢在那。”
陆云逸笑了笑,没有再说话。
郁新与成俊二人打量着周围军卒,
见他们都是一副风尘仆仆、遭灾模样,深有感触。
只是,郁新发现,
周遭军卒似是要更疲惫一些,不少人端着饭碗都要睡着了。
难不成前两日的风雪更大一些?
成俊倒是很能理解,想要在风雪中维持两千人的队伍,可要比五百人难多了,不累才是反常。
又歇息一会儿,陆云逸问了他们一些京中发生的事后便站起身。
“行了,趁着现在风雪停息,抓紧赶路,
离辽阳城很近了,今晚子时之前有望抵达。”
听闻此言,周遭亲卫立刻散开,传令兵也飞速挥动旗帜,
原本安静的营地一下子变得热闹,
一行人整齐有序地收拾行李,准备重新出发。
陆云逸看向郁新二人,笑道:
“你们也跟上吧,风雪天气人多一些也安全,辽东也有不少盗匪在冬日出没。”
“是!”
郁新二人拱手一拜,而后告别此处,回归队伍。
看着他们的背影,陆云逸嘴角生出一丝玩味,眼睛微微眯起。
巩先之这时凑了上来,脸色也有些古怪:
“大人,他们跟在后面,不会被发现什么端倪吧。”
“呵”陆云逸嗤笑一声,笑着摇了摇头:
“这是人证,他们来得正是时候啊。
传令弟兄们,别乱说话,继续前行,到了辽东要万分警剔,不能松懈!”
“是!”
一行人又浩浩荡荡出发,
绵延的长队在风雪天气中蜿蜒成一条巨龙,向着辽东腹地深入。
不知不觉间,天色渐渐黑了,
月光从云层中费力地挤了出来,
洒下为数不多的月光,照亮前路。
官道上的平摊积雪象是一层层精盐,反射着明亮光芒,
脚踩在上面,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
绵延的队伍安静到了极点,
所有人都默默感受着这等死寂气氛。
偶尔吹过的冷风,让人缩了缩脖子。
临近子时,车队在转过一个大弯,绕过一座高山之后,
见到了前方背风地的点点火光。
以秦元芳为首的斥候队伍,飞速将前方有人迎接的消息传到各处,
队伍前行间悄然变换阵型。
从原本的充满锐利,变得厚重,
一个个身穿重甲的军卒走上前方,驮着盾牌的车马也跟了上来。
若是前方有敌来袭,
他们将以最快的速度下马防守。
同时,斥候队伍四散而开,
悄然隐匿在道路两旁的山林之中只留下掠在身后的点点脚印。
陆云逸来到队伍靠前位置,手拿万里镜,视线远眺,
能看到大概有两百馀人等侯,
身穿服饰都大差不差,黑甲红盔,还有一些鲜亮旗帜。
“大人,是辽东都司的迎接人员!”
这时,一名斥候探明了消息,急匆匆地冲了回来。
“恩,传令全队,加速前行!斥候提前接洽。”
“是!”
迎接队伍中,潘敬裹着厚厚毛皮大衣站在最前方,
脸色还是有些苍白,眼中疲惫不堪,
冷风微微吹过,他都能感觉到一阵寒冷。
周围,几十名亲卫将道路左右两侧拦得严严实实,以此来抵挡冷风。
在潘敬身旁,是年过五十的都指挥同知周鹗,
他身体不再佝偻,而是挺得笔直,如同一棵青松,面对冷风岿然不动。
他看向视线尽头愈发靠近的灯火长龙,眼窝深邃。
身后一众大人面面相觑,神情各异,
只觉得气氛古怪到了极点。
“潘大人啊,陆大人带人来了,听说朝廷送来的银子也跟着来了,辽东道路可是要真正开始了。”
周鹗饱含深意地开口,声音徐徐。
潘敬笑了笑:“能否开工还要看衙门调配得如何,
本官只希望,朝廷这次这么大力支持,
都司衙门能将事情办好,若是办不好那就真的丢人了。”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在场大人都察觉到了一丝寒意。
在最近这段日子,两位大人的纷争可谓是到了白热化,
在各地各处都毫不退让,衙房中针锋相对,谁也奈何不得谁。
就连衙门中最普通的吏员都知道,
上官不合。
这等情况下,能共同来这里迎接,已经是万分难得。
“来了”
过了一会,潘敬笑着看向前方,拿手点了点,而后看向身旁亲卫:
“扶我过去。”
“是!”
周鹗却袖袍一挥,大步走在前面,声音张扬:
“潘大人有伤在身,走慢一些,本官先去迎接!”
接着,身后的诸多官员泾渭分明,开始在人群中分流。
一部分跟在周鹗身后,大步往前走,
另一部分跟在潘敬身后,脸色凝重地慢慢走。
这一奇怪景象被陆云逸拿着万里镜看得真切,脸色古怪,
如此泾渭分明的争斗,还真是少见。
他放下万里镜,吩咐道:
“中军后退。”
“是!”
行进中,原本还在队伍前段的中军慢慢后退,
而周遭军卒则有意无意地加快脚步,
中军象是如流水中的石块,虽然不动,但流水迅速将其淹没在身后。
两支队伍在路中间碰头,周鹗看着屹立在前方的高头大马,
以及其上精锐,脸色略有凝重。
他不得不承认,这些兵的确比辽东的兵精锐许多,
仅仅是穿的崭新甲胄与拿的崭新军械,辽东就不能比,
无他,没钱。
只是人呢?
周鹗在人群中打量,并没有见到那个熟悉身影。
一直等到潘敬跟了上来,他也没见到陆云逸。
二人等了一会,眼前的军卒才有序分开,
火把以此点亮,照亮了其中道路,陆云逸从分开道路中走出。
见到二人,倾刻间露出笑脸:
“潘大人、周大人,好久不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