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良币驱逐劣币 流放陕西
大明京城!应天府!
临近年关,京城也沉浸在一片浓浓年味之中,
四方城门大开,往来行人络绎不绝。
应天商行位于城中最繁华的府东街,此时热闹非凡。
商行大门敞开着,
门口处,人群如潮水般涌动,摩肩接踵,人挤人,连转身都显得困难。
京府吏员伙计们正拿着大喇叭,不停地大喊,维持秩序。
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不显得吵闹,反而十分热闹。
商行内,一层熙熙攘攘,放眼望去尽是大红。
各种年货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鲜艳绸缎闪烁着迷人光泽,精美摆具放得整整齐齐。
还有散发着阵阵香气的糕点,
芝麻球、千层酥、桂糕,层层迭迭。
李氏牙行的掌柜李武,正带着一家人与几个侄子在里面闲逛,
手中拉着的推车已经满满当当,挤满了各类年货,
“当家的,这牛肉极好,买上一些吧。”
李武抬头看去,二十五文一斤,他有些诧异地问商行伙计:
“过年怎么还便宜了,前些日子不是三十文吗莫不是什么草原来的坏牛。”
伙计见他穿得邋遢,但气度不凡,便笑着解释:
“客官您看告示了吗
城外马场查了不少贪腐,那些管事在马场里养牛养羊,这些都是那来的。”
“淳化马场的”
李武有些意外地看了看台面上那鲜红牛肉。
伙计连连点头,“哎,客官懂行。”
李武笑了笑:
“来五斤牛腱子,再来五斤牛腩,杂碎送点不”
“送!当然送,今个过年,掌柜特意吩咐了,东西能送就送,讨个喜庆。”
伙计一边笑着切肉,一边回答。
李武见他喜滋滋的模样,也笑了起来。
这时,身旁挤过来一名五十多岁的老者,
他也在台面上翻找,一边找一边说:
“小汪啊,今年发了多少赏钱啊,平日里你可没这么好说话。”
那伙计笑着回答:
“老伯,是你耳朵不好使了,平日里我给你说话,你都不搭理我。”
“别扯远了,发多少赏钱
我家孙儿在二楼上工,你跟我说说,我怕他骗小老儿。”
“哈哈哈,不多,就三个月工钱,具体多少得问您孙儿了。”
伙计将肉递了过来:
“客官您拿好,五斤牛腱子、五斤牛腩,一斤杂碎。”
“三个月工钱,那也不少,好好干!”
李武笑呵呵地接过,勉励了一番,而后对着身旁的婆娘说道:
“等明年咱们也得发赏钱了,要不然伙计都要翻了天。”
“为何”
“应天商行发的钱一年比一年多,其他商行再不发点钱,人都要跑光喽。”
“此言有理。”
李武笑了笑,指了指前方:
“走,去买点水果。”
“哦哦.吃水果,吃水果!”
两个孩子一听这话,一下子变得高兴,不停地拍着小手。
应天皇城!
与城中一般无二,贴上了对联喜字,挂上了大红灯笼,
一应宫女太监走在宫中,脸上都带着喜气洋洋。
奉天殿金碧辉煌,巨大的龙柱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龙纹。
一如既往,朝廷在奉天殿设宴款待一众勋贵大臣!
殿中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摆满了山珍海味。
烤鸭、清蒸鱼、佛跳墙,还有来自东南的海鲜。
各种食材香味融合在一起,让人垂涎欲滴。
朱元璋身着大红色龙袍,头戴冕冠,缓缓走进奉天殿。
他的步伐沉稳有力,眼神中透露出威严!
见他到来,大臣们纷纷起身,齐声高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扫视一圈,笑着抬了抬头:
“平身吧,今日过年,大家不必拘束,尽情享用。”
众人落座后,宴席正式开始。
乐师们奏响乐曲,舞女们身着轻盈舞裙,在殿中翩翩起舞。
朱元璋看着殿中大臣们,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但很快,他的目光在人群中扫视一圈后,笑容渐渐消失,面露感慨。
他发现,相比于去年,奉天殿中少了许多人。
那些曾经与他一起打天下的老臣,
有的已经离世,有的因年老体弱告老还乡,
还有一些因为几桩大案被抄家问斩。
再看看身边,太子所坐的位置空空如也,也不在身边。
朱元璋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落寞,微不可察地叹息一声,
身旁,郭宁妃察觉到了陛下的落寂,轻轻抓住了他的手,柔声道:
“陛下,您看九江,要大方了不少呢。”
朱元璋向下看去,
只见李景隆在殿中穿梭,与各位大臣们寒暄着,
不时招呼酒菜,不时与人饮酒。
“是啊,前两年还是一副受了窝囊气的模样,现在英气了,也从容了。”
随即,朱元璋又想到了早就死去的李文忠,轻叹一声:
“保儿若是还活着,今年也五十了,也老了
可是朕啊,脑袋里想的都是保儿手持双刃钩镰枪,骑着白马向敌阵冲锋的英武模样,
想不得他五十岁什么样,会不会与朕似的,腿脚不好。”
一旁的郭宁妃闻言,笑了起来:
“陛下,臣妾近日读了本书,名为《三国演义》,
是当年张士诚的幕僚罗贯中所写,
他当年在张定边身旁,亲眼见到了曹国公冲阵,手持双刃钩镰枪生生将张定边拖入江中。
曹国公的勇猛被此人牢记,而后写成了书中的常山赵子龙,
那赵子龙也是在敌阵中七进七出,勇猛无比。”
朱元璋干枯的脸颊挤出一丝笑容,轻哼一声:
“保儿可比赵子龙勇猛多了,希望九江也如他父亲那般,足够争气。”
“陛下,九江前些日子带着一伙人,
可是将京中权贵都耍得团团转,
倒像是曹国公在应昌辗转腾挪,大破敌军。”
郭宁妃眼波流转,温婉一笑,看向场中的李景隆,眼神愈发柔和。
“哈哈哈。”朱元璋终于笑了出来。
“他这个小子啊,自己干活干不出什么名堂,
若有人告诉他该怎么干,倒是干得不错,
这段日子,他算是给朕长脸了,一把榨出了这么多银子。
这些老王八蛋,让他们掏钱的时候一个个穷得叮当响,口袋一倒,比朕都有钱。”
郭宁妃眨了眨眼睛,从桌上拿起一小杯酒递了过去:
“陛下,前段日子的事,是有人指使”
“呵”朱元璋嗤笑一声:
“九江是个乖孩子,他自己不敢这么干,是有人给他出主意,
他觉得有人顶在前面,就愈发肆无忌惮。”
“是那陆云逸”郭宁妃发问。
“应该是,看看赚钱的那些人就知道了。”
郭宁妃面露恍然,有些意外。
“这个陆云逸,还真是胆大包天啊。”
“敢想敢干,是个人才,哪天他捅出什么天大篓子来,朕都不奇怪。”
郭宁妃歪着脑袋看去,只见陛下眼中没有责怪,全是欣赏,
便心中了然,笑呵呵地说道:
“陆云逸行军打仗是把好手,治理地方同样如此,
臣妾听郭镇说,北平行都司上了奏疏,说要请求设立行省”
“后宫不得干政。”朱元璋笑呵呵地说道。
“陛下,当年打仗的时候,各地粮草账目可都是臣妾给您算的,现在您反倒是翻脸不认账了。”
“哈哈哈哈哈。”
朱元璋痛快地笑了起来:
“哎呀,当年咱们都年轻,
朕在前面打仗,你们在后面算账,好生快活,
朕记得当年划直隶的时候,妹子还给咱出过主意,说不能划得太大,否则顾头不顾腚。”
说罢,朱元璋脸色凝重起来,沉声道:
“北平行都司想要成立行省,设立地方三司,这等事可是把朝臣打了个措手不及啊。”
“为何”
“寻常地方大员恨不得都是权力集于一身,哪有主动分权一说
未成立行省的都司,大大小小都是由主管一把抓,权势大到没边。
可若是设立行省,有了布政使司与按察使司,做事可要有些掣肘。”
“这不是好事吗”郭宁妃诧异发问。
“是好事,这等事向来都是朝廷一力推行,地方百般阻挠,如今地方主动说,倒是一件新奇事。”
“那陛下觉得,北平行都司该不该成立行省”
“大明疆域万里,设立军镇、都司管辖的地方就那么几个,
大多贫苦之地,要钱钱没有,要人人不灵。
现在大宁人杰地灵,应该设立行省,
只是大宁地处关外,是军镇还能糊弄糊弄百姓,
若真成了行省,还地处关外,那可真说不清了,
哪有长城将自家百姓挡在外面的道理,到时候免不了民怨四起。”
郭宁妃有些茫然,不过她很快想明白了,恍然地点了点头:
“好像是这个道理,还是陛下考虑得周全。”
“此事要从长计议,急不得。”
这时,曹国公李景隆端着酒杯,
笑呵呵地走到朱元璋面前,恭敬地说道:
“陛下,臣敬您一杯,祝您龙体康健,万寿无疆。”
朱元璋见他来了,坐直身体,看向李景隆的眼中闪过欣慰。
这一次,李景隆与以往心态完全不一样,显得意气风发。
他身姿挺拔,眼神中透露出自信,脸上洋溢着笑容。
朱元璋端起酒杯,与李景隆碰了一下,说道:
“九江啊,你这次在京中干得着实不错。”
朱元璋抿了一口酒,目光满是赞许。
“朕听闻你在城中四处修路,将那原本坑洼不平、泥泞难行的街道,都修整得平坦宽阔,百姓们对你可是赞不绝口呐。”
李景隆一听,原本自信的笑容里多了几分尴尬。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原本挺拔的身姿也微微一缩,腼腆地说道:
“陛下过奖了,臣只是想着,京城乃是大明门面,道路平坦了,百姓出行方便,商贾往来顺畅,也能为大明增添几分气象。
而且这也是臣分内之事,当不得陛下如此夸赞。”
朱元璋哈哈大笑起来,笑声爽朗,在奉天殿中回荡:
“你小子,得了便宜还卖乖啊。”
说着,朱元璋放下酒杯,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炯炯地看着李景隆。
“九江,朕有件重要的事,想交予你去办。”
李景隆一听,神情立刻古怪起来,
不会是又要掏钱吧
他心里这样想着,挺直腰板,压低声音说道:
“陛下但有吩咐,臣万死不辞!”
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缓缓说道:
“北元的也速迭尔病重了,
他一死,瓦剌、鞑靼又要大乱,
难免有些不知好歹的部落前来寇边、劫掠,朝廷要早做打算才是。
然如今陕西军备松弛,军卒训练不足,
若遇外敌入侵,恐难抵挡。
朕思来想去,觉得让你去陕西练兵极为合适,你可愿意”
李景隆闻言,有些愕然地抬起头,旋即心中一震。
陕西练兵,这可是个重任啊!
那里不仅是大明抵御北方草原的前沿阵地,
也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重要通道。
这个地方,向来都是朝廷勋贵坐镇!
想到这里,李景隆眼中闪过一丝兴奋和期待。
他毫不犹豫地单膝跪地,抱拳说道:
“陛下,臣愿往!
臣定当不辱使命,在陕西练出一支虎狼之师,为大明守好西北大门!”
朱元璋见他如此干脆利落地答应,心中更是欣慰。
他走下龙椅,将李景隆扶起,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
“好!朕就知道你不会让朕失望。
陕西之地,环境艰苦,练兵之事,更是艰难重重。
你到了那里,要注意身子。
同时,也多注意与西番的茶马互市,
帮朕看看,这里面有没有什么贪赃枉法之事。”
李景隆听了,面露思索,
他一下子明白过来,负责西番的茶马互市,才是他真正的差事。
“陛下放心,臣定当牢记陛下嘱托。
到了陕西,臣会以身作则,与军卒们一起摸爬滚打,还会将茶马互市好好维持。”
朱元璋看着李景隆坚定的神情,轻轻一笑,转头去拿起酒杯:
“九江,再来一杯,
朕预祝你此次陕西之行,马到成功!”
李景隆连忙端起酒杯,与朱元璋碰了一下,一饮而尽,说道:
“多谢陛下!臣此去陕西,必不负陛下所望!”
此时,殿中乐师们奏响了激昂乐曲,舞女们的舞姿也更加轻盈优美。
一众靠近上首的勋贵纷纷投来羡慕。
陕西虽然冬日寒冷,夏日炎热,
但能去那里,本就意味着简在帝心!
李景隆感受着殿中的热烈气氛,心中豪情万丈。
“陛下,臣年后启程前往陕西,还请陛下保重龙体。”
朱元璋微笑着摇了摇头,说道:
“不着急,等过了元宵再走。”
“是,陛下!”
李景隆没有再去与诸位大人喝酒,而是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刚一坐下,先前的意气风发尽数消失,转而变得忐忑不安,退缩之意也从心底涌了上来。
“坏了坏了.”
“怎么接了这么一个差事我该怎么办去了陕西怎么练”
“茶马互市又有什么端倪”
李景隆只觉得头大如斗,不知该如何应对
“九江,何事”
魏国公徐辉祖坐了过来,见他这样一副忐忑模样,笑着发问。
李景隆眼睛一撇,神情顿时萎靡:
“钱修了路还不算完,还得发配边疆,这钱挣得真是窝囊。”
徐辉祖面露恍然:
“原来是这事啊,不用担心,
送你去陕西是陛下在保护你,
我可是听闻,有不少人准备在年后弹劾你。”
说到这,徐辉祖压了压声音:
“都是那权贵,还放出话来,要让你好看。”
这么一听,李景隆眼睛都竖了起来,啪的一拍桌子:
“他妈的,反了他们了!”
“息怒.好汉不吃眼前亏,他们人多势众,你还是出去躲躲吧。”
“也行。”
徐辉祖笑了笑,压低声音:
“北平行都司今日来了文书,说是要成立行省,设立三司,
此事重大,都司现在摸不清陆云逸想干什么,
你若是方便,就帮我问问,是真心实意,还是假意逢迎。”
李景隆眼中闪过茫然,很痛快地点了点头:
“好,明日就送信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