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8章 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

第828章 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

时间流逝,日头渐渐西移,阳光愈发刺目。x齐?盛<-小&说^网?+ -e?已#发)._布??>最~/¥新?¤!章?!节÷]·

当午时的阳光通过窗棂刺到书桌上时,

陆云逸有些恍然地抬起头,看了看时辰。

原来,不知不觉间,已经过了半个时辰。

看时不知觉,但抬起头来,他便觉得眼睛一阵酸涩

不远处,吕正心依旧等在那里,

见他分神,连忙上前将一杯茶递了过去。

“大人,属下没有什么好茶,您先喝着,下次备一些。”

“不必,喝什么都一样。”

陆云逸拿过茶杯,一边抿着,一边看手中文书,

不得不说,吕正心作为经过大起大落之人,

对于事物的观察尤为细致,甚至对于人心的揣摩亦是如此。

上面记载的大多是一些街坊邻居发生的口角、争执又或者矛盾,

还有一些扬州府的政令,以及百姓对政令的评价。

单看一两页看不出什么端倪,

但一次性从头看到尾,

陆云逸能发现,人心不古!

看重钱财、名利之事不仅发生在一些员外、官员身上,百姓身上亦是如此。

随着世道愈发太平,生存的压力消失之后,

进而会继续追求名利、钱财,

这也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变得愈发大。

在战乱之时、天下未定,为了生存也有争斗,

但更多的还是团结在一起,共同面对生存危机。

而在生存危机消失之后,争斗也变得更为纯粹。

陆云逸目光扫过文书,最近发生的两起争斗案例跃入眼帘。

一、城东周氏兄弟,父丧未满百日,便为祖宅临街三尺空地争得面红耳赤。

只因官府拓街,此地将成铺面,可收租银。

兄弟二人温饱无虞,却为这蝇头小利,不顾手足之情,邻里皆叹:

“若在兵灾年头,兄弟俩必是相依为命,

如今太平了,倒为这寸土撕破脸皮!”

二、城西陈氏女敏之,幼许南货铺张家。

后张家败落,富商子见敏之貌美,重金下聘。

陈家立时翻脸,诬张家子有隐疾,更令敏之托言清修避入庵堂,实则待价而沽。

张家不堪其扰,含恨退婚,昔日婚书,竟成废纸一张。

市井议论,不过“嫌贫爱富”四字。

“哗啦”

“哗啦”

陆云逸翻了翻书页,有些感慨地长叹一声,

将茶杯放下,看向吕正心:

“做得很好,以后多记录一些世俗琐事,能够以小见大,

而且我发现,你的字写得越来越好了。”

吕正心一怔,旋即笑了起来,

搓了搓有些被墨汁染黑的手掌,觉得十分有成就感。

“多谢大人夸赞!”

陆云逸将书页合上,询问:“有人找你们的麻烦吗?”

吕正心没有隐瞒,老实说道:

“回禀大人,当然有,瓜果行占据了最好的位置,又在应天商行的供应链之内,

按照旁人的话说,就是躺着赚钱的生意,自然有人打主意。?y\o,u¨p/i^n,x,s~w..,c*o?m*

不过您放心,属下还应付得来,怎

么说属下也是从军中退下来的百户,衙门照看着。”

“应付不了就去找向英宇,

他怎么说也是个卫所千户,城中也能照顾到。”

“是,大人放心吧。

其实应天商行的名头已经给属下挡了不少灾了,

上面的掌柜时常来铺子里看,

衙门的大人也常常跟随,话里话外都是一些照顾之言。”

陆云逸十分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些家伙,还算干了点人事,不错。”

说罢,陆云逸站起身,从怀中掏出一个信封,递给吕正心:

“钱财你也不缺,这是应天明道书院的入学文书,

若你儿子有读书天赋,就把名字写上去,可以去

应天求学,

明道书院虽然有所没落,

但与国子监的关系还是十分亲密,不少师者两头跑。

若他能在明道书院站稳脚跟,以后再研究去国子监的事。”

吕正心怔怔地看着信封,有些不可思议地抬起头,颤声道:

“大人”

陆云逸抬手制止:

“举手之劳,同样的文书各地老弟兄都有,

到时候看看你们的孩子谁有读书天赋,

要是能出个举人,那就不得了喽,就算是抬,也给他抬进翰林院。”

“翰林院?”

吕正心愣在当场,眼睛猛地瞪大,那可是进士才能去的地方啊。

陆云逸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

“行了,眈误你们中午休息了,我走了,

对了新改进的轮椅可能再过半个月就送来了,走的是商行渠道,到时候你看着点。”

吕正心紧了紧手中文书,只觉得嘴唇发干,拱手抱拳:

“多谢大人属下此生不忘大人恩情。”

陆云逸没有说话,只是随意摆了摆手,慢慢踱步离开

很快,吕晨走了进来,

他看着桌上摆放的厚厚文书,眼中闪过一丝失望:

“爹,大人对记录的事不满意?”

“不”

吕正心抬起手,擦了擦通红的眼睛:

“大人很满意,让我们多记一些。”

吕晨松了口气,笑了起来。

“爹您怎么了?”

“没事爹高兴。”

吕正心抽了抽鼻子,将手中信封递了过去:

“拿着,大人给你的。”

“这是?”

吕晨有些疑惑。

“明道书院的入学文书,你可以去里面求学。”

吕晨身子一抖,险些以为自己听错了,

明道书院建于南宋,是为了纪念明道先生程颢而建,是应天乃至直隶都非常出名的书院。′e/z`k.s\w′.+o′r_g\

除了国子监,没几个能稳压其一头。

“爹我孩儿要去书院读书?”

他有些震惊与不可思议,

作为瓜果行,他接触的读书人不少,也听过不少传闻,

明道书院他们就时常提起,不少进京赶考的学子都会提前一年进京,想要进入明道书院求学,但往往求而不得。

“看你的本事了,若你蠢得象头猪,这书院不去也罢。”

“爹,这说的什么话,孩儿定然行的!”

吕正心看着自己愈发高大的儿子,笑了起来:

“好好好以后多找一个伙计,收摊后你就不用干活了,在店里读书。”

一听不用干活,吕晨连连点头,眼中绽放着精光!

“好!”

十月初的北方,秋风已裹挟着几分凛冽,

却吹不灭大宁城外二百里修路工地上那如火般的热情。

天刚破晓,东方才泛起鱼肚白,工地便已喧闹起来。

帐篷象一片片白色云朵,在广袤大地上绵延不绝,没有尽头。

工地上,人声鼎沸,号子声、铁器敲击声交织,

数千名民夫身着粗布短褐,头戴斗笠,在各自工位上忙碌。

有的挥舞着巨大铁锤,

一下又一下地砸向坚硬岩石,火星四溅。

有的推着装满石料的小车,

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快速奔跑,扬起阵阵尘土。

还有的拿着长尺和墨斗,

仔细地测量着道路宽度和坡度,神情专注凝重。

在道路一侧,几台巨大水车正缓缓转动着,

将河水引入预先挖好的沟渠中,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

道路的另一侧,工匠们正在搭建临时桥梁,

他们用粗壮的绳索将一块块巨大的木板捆绑在一起,

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其放置在河面上。

每一块木板的放置都牵动着心弦,

一旦失误,就可能前功尽弃。

但凭借着丰富经验和精湛技艺,一次次地化险为夷,桥梁的雏形逐渐显现出来。

道路两旁,竖立着

一块块巨大木牌,上面用醒目的红色大字写着:

“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

十个大字,如同一把把燃烧的火把,照亮了所有前路!

一位年逾半百的民夫放下手中铁锹,直起腰来,

望着眼前这热火朝天的场景,眼中闪铄着泪花,

他感慨地对身旁的年轻劳工说:

“娃啊,我活了这么大把年纪,还从没见过这么壮观的场面。”

年轻劳工听了,只是笑了笑,而后继续低头干活:

“我也没捞着过这么好的活。”

说完,他又拿起铁锹,更加卖力地干了起来,

以前他是商行的伙计,搬货看店跑堂都干,就这样一月累死累活才一钱银子,还只包吃不包住。

如今在工地上,日升而作,日落而息,

工钱翻了一倍,还包吃住,

这个活太好了,所以他格外珍惜。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铃声。

一队商贾赶着满载货物的车马,缓缓靠近了工地。

他们是来自北平的商贾,

原本一脸疲惫,但当他们看到眼前这壮观场景时,

不禁瞪大了眼睛,脸上露出了震惊和敬佩。

一位身材肥胖的商贾,勒住缰绳,从马背上下来,喃喃自语:

“这就是大宁要修的路?也也太”

商贾有些不可思议,此事在北平城中传得沸沸扬扬,但有许多人不信。

因为这是一条八百里的路,仅凭一个都司怎么能做到?

但今日,他亲眼所见这震撼场景,明白了大宁的决心,

而且不知为何,他觉得有些可怕。

这人山人海若是用来打仗

商贾打了一个哆嗦,收起了这个念头,

转而走到一位正在忙活的民夫面前,问道:

“小伙,你们这是在修什么路啊?”

民夫擦了擦额头上汗水,直起身,笑着说道:

“这位老爷,咱们修的是到北平的路,等路修好,你们再来大宁就方便多了。”

商贾一听,无意识地点了点头:

“还真是这条路啊。”

“你们这么多人齐心协力,真是让人敬佩!”

民夫拍了拍胸脯,自豪地说:

“那是自然!咱们出身贫寒,但也知道为国出份力。

只要能把这条路修好,再苦再累咱也心甘!”

商贾听了,连连点头,说道:

“说得好说得好!等这条路修好了,以后做生意可就方便多啦!”

说完,他从怀中掏出一些碎银子,递给民夫,说道:

“这点心意,你们拿去买些酒肉,犒劳一下大家。”

民夫连忙推辞道:

“老爷,这可使不得!咱们是民夫,已经拿了衙门的钱,不能再拿老爷的钱。”

“哦?”

商贾更加震惊:

“民夫衙门还给钱?”

“给,当然给。”

民夫十分自豪地挺起胸膛,说话都变得中气十足。

“能方便问一下多少钱吗?”

“咱们没有手艺,做的都是一些小活,不多,

一月二钱包吃住,孩子还能送到学堂,有人管。”

“天哪”

商贾呼吸猛地急促,

他在北平雇一个伙计,一月也不过一钱,修路能拿两钱?

“那那是不是给的钱多,干得也多?”商贾追问道。

民夫笑了起来,一口黄牙十分明显,

皮肤上的黝黑褶皱亦是如此,他更加自豪地说:

“我们民夫是为了建设大宁,钱对我们来讲不是主要的,

主要是为了家乡,为了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为了全体大宁人民。”

看着他眼中灼灼不息的闪光,加之他身上浸满汗水与泥污的衣服,

商贾看了看自己,虽然身穿锦袍,装束华贵,但他觉得有些人模狗样。

这么一群人,这还是他印象中的愚民吗?

“等路修好了,欢迎您常来走动!”

民夫笑了笑,继续低头干活。

商贾强笑了

两下,点了点头,然后骑上马,慢悠悠地走着。

他心中却久久不能平静,

刚刚的一幕,如同烙印一般狠狠地刻在脑海里

商贾骑马缓缓前行,没走多远,便与高丽使团迎面遇上。

高丽使团此刻他们正勒住缰绳,停在路边,脸上满是震惊与徨恐,

方才民夫与商贾的对话,他们在一旁听得清清楚楚,

一位领头模样的高丽使臣瞪大眼睛,嘴唇微微颤斗,用不太流利的中原话对身旁同伴说道:

“这大宁竟有如此民心?

修路不仅给钱,还管孩子学堂,这些民夫竟不为钱财”

另一位使臣脸色煞白,额头冒出细密汗珠,喃喃道:

“上下一心,若用于征战我等如何能敌?大明居然这般恐怖?大王做错了啊”

使团中一位年轻些的官员,眼中也满是忌惮

“之前只听闻大宁新政,如今亲眼所见,方知其厉害。

这哪里是在修路,分明是在锻打人心!”

为首使臣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

但微微颤斗的双手还是出卖了他内心的慌乱:

“此事必须尽快禀报大王,大宁不可小觑。”

这时,一位高丽侍从小心翼翼地问道:

“大人,那我们此次出使,还要按原计画行事吗?”

为首使臣沉默片刻,眼神中闪过一丝无奈:

“先按原计画进行,务必谨言慎行,切不可惹恼了大宁,待回去后,再与大王商议应对之策。”

说罢,高丽使团众人神色凝重,继续缓缓前行,

他们望着眼前热火朝天的修路场景,心中如坠冰窖。

那原本想要在大宁谋取利益、探听虚实的想法,早已被恐惧驱散得无影无踪。

而此时,修路工地上的民夫们依旧在忙碌。

他们的号子声、铁器敲击声,

仿佛是一曲激昂战歌,在大宁土地上回荡,深深震撼着高丽使团每一个人。

这时,马蹄声如惊雷滚滚,自西南方向疾驰而来,扬起漫天尘土。

陆云逸一马当先,身后千馀名骑兵如黑色洪流般紧随其后,

铁甲在阳光下折射出森冷光芒,

长枪如林,旌旗猎猎。

战马四蹄翻飞,踏得大地震颤,号角声穿透云宵,惊起林间群鸟。

这支精锐之师虽经长途奔袭,

却依旧士气如虹,每一步都踏出大明铁骑的威严。

“大人快看!”

冯云方突然指着远方喊道。

陆云逸举目望去,只见视线尽头烟尘滚滚,

一条黑色巨龙蜿蜒盘踞在崇山峻岭之间。

待看清那热火朝天的修路场景,

他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即露出欣慰之色。

“好!”

陆云逸忍不住击掌赞叹:

“这等气势,当真是前无古人,

走,弟兄们,全速前进!咱们回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