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正式开张
第401章正式开张
时间拨回一点。
“老郑,这儿、这儿。”
一大早,江弦和郑渊洁在隆福寺的小吃店门口碰上了头。
“好久不见。”
“吃了没”
“啊”
“我还没吃早饭呢,咱一块儿上店里吃点儿去。”
江弦招呼着郑渊洁来到小吃店里。
小吃店面积特大,以早点为主,但是基本上全天候都在营业。
据说最热闹的时候,每天到这家小吃店吃饭的人,能达到一万多人。
江弦跟在人后面,排队打饭,跟营业员要了三两的双色馒头,一碗八宝粥,一碗炒肝,两根油条,郑渊洁犹豫了下,只要了两根油条。
“你这么大的个子,胃口这么小啊”
“害,我在家里吃过了,随便对付一口就行了,主要是陪你坐坐。”
“.”
江弦看了看他,没吭声,端着盘子找个空位儿和郑渊洁一块儿坐下。
“我听朱伟给我说了,你打算自个儿弄杂志”
“嗯。”
郑渊洁答应一声,“我不乐意跟别人一块儿弄‘大锅饭’,我这个人心胸特别狭窄,已经狭窄到不能容忍和别的作家在同一报刊上同床共枕了,昨儿跟你手下那小兄弟说话的时候冲了一点,别生气。”
“没事儿。”
江弦咬一口油条,明显刚出锅,颜色金黄,焦酥浓香,这么一根才2分钱。
即便已经穿越很久,江弦仍是忍不住为这年头的物价感动。
他抬起头,朝郑渊洁问道。
“你自己办杂志你能拿到刊号”
“我找了个地方挂靠。”
郑渊洁顿了顿,觉得这也不是不能告诉江弦的事情,索性讲了出来:
“我母亲在山西团委那边有点关系,我和他们商量了下,他们同意我把杂志挂靠到他们那儿,另外我父亲有个战友在做出版,出版的事儿交给他就行。”
“可以啊。”
江弦朝他竖起个大拇指,“一个人作品支撑的纯文学月刊,这在古今中外文学、出版史上从未有过先例,这事儿要是做成了,你郑渊洁就是第一人了。”
江弦的彩虹屁在郑渊洁这儿很受用。
心里飘飘然的同时,也慢慢放下了戒备,话密起来。
“今年春节的时候,我和我儿子回太原过年,看着一个香港人,拿着碗不知道什么东西泡开水搅和着吃,吃的还挺香。
我儿子就问我,‘郑渊洁,那是什么东西’
我不让我儿子喊我爸爸,他从来都喊我郑渊洁。
我儿子一问,我也懵了。
我说我也不知道那是啥,我给你问问去吧。
我就跟那香港人打听了一下,人家说那叫公仔面”
所谓公仔面,其实就是方便面,不过香港那边习惯把方便面叫公仔面。
“我儿子说,郑渊洁,我也想吃公仔面。
我说咱们这儿没有这东西,要吃得去香港,我儿子就让我带他去香港。
我看了看我的稿费,根本没办法带他去,我就觉得心里很不平衡。
我每天写那么多童话故事,皮皮鲁,鲁西西、舒克和贝塔那么多孩子都在看我写的故事。
结果我想带我儿子去香港吃碗公仔面都做不到。”
江弦静静听他讲完,以前总是道听途说,如今也算是听郑渊洁讲了个最权威的创刊原因,他把豆腐脑往喉咙眼里一灌,吃个半饱,把留下的两个双色馒头往郑渊洁那儿一推:“我吃撑了,老郑,不嫌弃的话,替我解决掉。”
“哎呀不用不用,我撑着呢。”
郑渊洁连忙摆手。
“你就吃了吧,你看看你,个子这么大,饭量肯定也大,我是吃饱了,咱别糟践粮食。”
“唉,不就几两双色馒头,这么点东西你都吃不了”
郑渊洁也不拿筷子,直接伸手捏了个双色馒头往嘴里面塞。
他当然饿着呢。
要办杂志,这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得钱,就他那么点稿费哪能够用啊
这自然是能省则省,能抠则抠,勒紧裤腰带使劲攒嘛。
小吃店总归不是个说话的正经地方。
吃完东西,江弦就跟着郑渊洁上他家的筒子楼里去了。
这里提一嘴,小吃店里环境并不乱。
这会儿的人,特讲究公共秩序的,无论男女老少,排队就是规规矩矩地排队,吃饭的时候,也很少能听见什么嘈杂的声音。
现在虽然物质条件不是很好,但是人们的整体素质还是很不错的,都很淳朴。
不光顾客淳朴,开店的人也同样淳朴,毕竟这会儿,做生意的观念里面,挣钱还不是排在第一位的。
就说饮食吧,用的绝对都是真材实料,缺斤少两或者偷工减料的行为很少发生。
像江弦刚才喝的八宝粥,稠得很,里面的汤很少,基本上都是各种豆类食材,黏稠得很,特别良心。
“来,喝茶。”
郑渊洁给江弦倒了杯热茶,当然不是什么好茶,就是高末儿,味道主打一个呸呸呸。
他啐了两口,看向郑渊洁。
“现在还在厂里上班”
“嗯,看水泵,活儿轻松,给的工资也不少。”郑渊洁道。
上下班就按下按钮的工作,他当然舍不得辞掉。
而且还是铁饭碗,有保障。
在这一点上,郑渊洁跟大刘的选择都一样。
大刘也是在发电站上班摸鱼写小说,一摸十几年,一写十几年,自己的《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拿了一堆奖,这货还特低调,隐瞒着自己的身份。
同事都天天说:“老刘,你看网上有个写科幻小说的作家,跟你一个名字。”
大刘:“哈哈,真巧。”
后来《三体》横空出世,大刘彻底瞒不住了。
于是就有了个说法:在同事的举报之下,电厂领导层“调查”起大刘上班摸鱼的事情,为了以儆效尤,决定对其做出辞退的处分,大刘因此失业。
这当然是造谣,毫无逻辑。
在体制待过就知道,这里面开除一个人哪有那么容易,更何况还是一名高级工程师。
实际情况是,为了响应“节能减排”的号召,电厂被迫关闭,大刘被迫下岗。
另外还有一个说法,某天清晨,大刘的邮箱收到一封催进度的信件,发出者声称自己是美国总统奥某人,请求他将《三体》的下一部提前发给自己,让他先睹为快。
嗯,这里澄清一下,这事儿是真的。
“我现在还没什么辞职的底气,万一哪天我写不出来东西了呢在工厂上班起码我能领到养老金,要是我能活到一百岁,一万两万肯定是有的吧”郑渊洁道。
“有的兄弟,有的。”
江弦心说岂止一两万,京城这地方,在后世,一个老年人的退休金一个月少说都能有一万多。
比两三个年轻人的工资加一块儿都多。
“办杂志了多少钱”
“到现在为止,大概五千多了.”
郑渊洁顿了顿,“江弦,不是我不够意思,我这次真是下了很大决心,这杂志我一定要办成,我下了血本了,我的稿子我不能给你。”“那这样吧,我也不要你的稿子了.”
江弦开始蛊惑,“我也不用你给我供稿,你别在水厂上班了,干脆来我编辑部当编辑。”
“当编辑”
“对,你给我主管童话故事这一块儿,到时候不管是你的稿子,还是其他人的稿子,总之得是好稿子,这个栏目,你就给我搞好、搞起来。”
“.”
郑渊洁还有些迟疑。
江弦又开口道:
“你在工厂一个月工资多少”
“一百多”
郑渊洁道:“我是七级工,基本工资是88块5,再加上副食补贴、肉蛋奶补贴、自行车费、月奖金、夜班费最后扣个工会费,一个月一百出头,上个月领了112块8。”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工人待遇就是好啊。”
江弦愣了那么一瞬,“你来我这儿,我保证待遇不会比你现在差。”
“.”
“其实到哪都是为人民服务,战线不同而已。”
“.”
郑渊洁挠了挠下巴。
刚才看江弦气势汹汹的,他还以为要给出什么许诺,他还挺期待的。
结果就这么一句
这落差实在是有点儿大啊。
“老郑,都是自己人,到时候帮你宣传宣传你办的那本杂志也不是不行。”江弦开口道。
郑渊洁要办杂志,那这杂志就是从零开始,毫无名气。
但他们《人民文摘》不一样。
他们背后倚靠着《人民文学》这座大山。
《人民文学》,那是重要文化舆论阵地!
是最权威的文化期刊!
是宣传领导思想、传播领导声音的重要渠道!
这不仅是一种阅读习惯,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担当的体现!
谁敢不订
不订
不订那就是思想不积极!
总而言之,只要内容过关,《人民文摘》的发行不会太困难。
那么江弦的这个许诺,就是非常有价值的。
除此之外,江弦也不乐意许诺给郑渊洁太大好处了。
他薅别人可以,别人想薅他可不行。
郑渊洁心里也在掂量。
他之前当然考虑过杂志名气的问题,想过去找报纸打广告。
这几年因为搞承包制,纸媒都开始流行起了打广告。
那价格黑的没边。
中青报那边直接给他开了几万块的报价。
江弦愿意给他许下这么一个承诺,在郑渊洁看来,这个承诺至少值几千块。
他办《童话大王》也就5000块启动资金。
话讲到这儿,郑渊洁算是有些动心。
等他跟着江弦去到《人民文摘》的院子里,看到编辑部这环境
我早就渴望加入《人民文摘》了。
早就渴望成为《人民文摘》的一员了!
他不傻。
厂里啥工作条件
这儿啥工作条件
虽然他在工厂里的时候,能激发想象力,能把水池想象成大海,想象自己是童话主人公,和公主在鲸鱼的肚子里冒险
但他选择《人民文摘》。
有了郑渊洁的加入,《人民文摘》终于不是江弦和朱伟俩人搭伙过了,终于有了第三位成员。
作协那边还给江弦送来块儿匾,写着“人民文摘”四个字儿。
“这可是著名诗人、剧作家贺井之贺老给咱们亲自题的匾额。”江弦介绍说。
他之前和贺井之一直不太对付。
不过贺老位高权重,又是偏左派的领袖人物之一,这回给他送匾过来,显然是非常支持江弦创办副刊事业,也是借机敲打敲打他。
江弦忍不住恶趣味的在想。
要是贺井之同志知道他和王濛背后撺掇的事情,估计能气的一头把自己亲手提的匾额撞碎。
“老朱,揭了吧,挂起来。”江弦吩咐道。
“主编,草率了!”
朱伟:“我刚才看了看黄历,挑了个良辰吉日,到时候咱们再挂。”
“都特么什么时代、什么社会了,你一《人民文学》的编辑你信这个”
江弦一脸鄙夷,“揭了吧。”
“哎呦,明天,成不明天就是个好日子,主编,您听我的。”朱伟苦口婆心。
“.”
江弦无奈,只好把揭匾的日子往后挪个一天。
回去以后,他先是写了封信给天津的大冯,和他约稿。
又写了封信给香港,给徐小明的,信里他让徐小明帮他联系一下梁家辉,说自己的杂志愿意给他开一个专栏,请梁家辉写点东西。
梁家辉这会儿已经凭《垂帘听政》拿到金像奖“影帝”了,创下最年轻影帝的记录,可惜因为一句“我是中国人”被雪藏。
都是自己人,江弦自然是能帮则帮的。
翌日,吃过早饭,仨人兴冲冲捧着蒙着红布的竖匾出去。
郑渊洁端着相机,朱伟不知道去哪弄了一挂鞭炮,噼里啪啦的放了放。
江弦站在竖匾旁边儿,把匾额一揭,喊了一声:
“《人民文摘》成立了!”
而后刷的揭开。
朱伟啪啪啪的鼓了会掌。
江弦又拉着俩人一块儿合照。
“谁拍啊”
“哎大妈”
江弦喊了喊胡同拐角的大娘,大娘不时往这边探看几眼,偷感很重。
“哎哟同志,甭误会,我就路过、路过.”大娘紧张的解释。
“大娘,您给我们拍张合照。”
“啥拍照”
大娘犹犹豫豫的过来,在郑渊洁的指导下大概明白用法。
仨人摆好姿势,等待拍摄。
大娘举起相机,过几秒又放下,一脸紧张的摆摆手。
“同志、同志。”
“您还是找别人拍吧。”
“我可是三代贫农的好出身。”
“您别让我违反纪律呀!”